学术投稿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李岱;易明望;管志华;曾水清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流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神经组织, 视网膜组织, 主要成份, 眼科手术, 严重损伤, 循环障碍, 血管阻断, 细胞损伤, 视力障碍, 性疾病, 防治, 动脉, 保护措施, 保护机制, 永久性, 血流量, 外源性
摘要:视网膜组织主要成份为神经组织,它的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因此视网膜缺血和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视网膜的严重损伤.通常认为挽救视网膜缺血的措施是恢复血流再灌注.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已认识到经过一定时间缺血的视网膜恢复血流再灌注后,不仅不能使细胞损伤减轻,反而加重了细胞的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这就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RIR).RIR的病因种类繁多,常见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血管阻断性疾病,高眼压及影响视网膜血流量的眼科手术等.这些疾病可引起神经组织的损伤而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伤残.因此,有关RIR的防治已普受关注.目前,随着RIR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完善,有关RIR防治无论从挖掘内在保护机制潜力,还是在拓宽外源性网膜保护措施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脑卒中复发是卒中后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降低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356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脑卒中复发提供依据.

    作者:陆才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胺磷对小鼠骨髓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检测

    目的检测甲胺磷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以6mg/kg、12mg/kg和24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甲胺磷,分五次、每次间隔24小时经口灌胃给小鼠染毒;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甲胺磷三个剂量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均显著降低(P<0.001),小剂量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增高不显著(P>0.05),中、大剂量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均显著增高(P<0.01~0.001).结论甲胺磷具有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诱发染色体损伤.甲胺磷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比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更加强烈.

    作者:李小燕;陈贤均;汪晖;吴基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NO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NO对血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量注射法,观察大鼠血压的变化,放免法检测Ach含量.结果 PAG内微量注射L-NNA后,大鼠平均动脉压升高,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内Ach含量增多,且这一升压效应可被PAG内预注L-Arg或RVLM内预注东莨菪碱所阻断.结论 PAG内NO可能经RVLM内Ach介导对血压有紧张性抑制作用.

    作者:胡旺平;化长林;黄碧兰;朱晓琴;余良主;金延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肾结核的CT、肾盂造影表现与病检对照分析

    肾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也是输尿管、膀胱、生殖系结核的重要细菌来源,正确诊断是及时治疗泌尿系结核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32例肾结核的CT、肾盂造影表现,并与病检对照分析,以提高对肾结核的认识.

    作者:石教华;潘盛信;谢勇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降低高龄胃癌手术并发症的体会(附138例报告)

    随着国人平均寿命的提高,接受外科治疗的高龄病人也逐年增加.我院从1990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65岁以上高龄胃癌病人156例,其中13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现就本组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方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吡喹酮辅以激素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34例疗效观察

    为观察吡喹酮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收治的134例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林先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鼠胃窦部延髓内脏带机能结构区定位定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胃窦部延髓内脏带机能结构区的相对部位和化学性质.方法大鼠经麻醉后,在直视下将30%霍乱毒素B亚单位-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入胃窦部浆膜下层和肌层内.术后动物存活48小时,然后再次麻醉、灌流、固定、取材、切片,进行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联合染色.对HRP标记细胞及HRP/VIP、HRP/ENK、HRP/CGRP双标记细胞在大鼠延髓内脏带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在弧束核(NTS)中下段的内侧核的外侧部有HRP标记纤维和HRP/VIP、HRP/ENK、HRP/CGRP双重标记细胞.其中细胞体大多数呈梭形,直径约40~60μm.在NTS尾段内侧核可见少量胞体较大的多极神经细胞,直径约80~100μm.结论 NTS的中下段和尾段内侧核的外侧部是胃窦部的对应机能结构中枢,而且ENK、VIP、CGRP等肽类物质参与这一调控机制.

    作者:王秋桂;钱月楼;胡松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生儿肠原性紫绀1例

    患儿,男,23天,因发热2天,全身青紫2小时入院.患儿起病后曾在当地卫生室诊治,两天内曾用小儿退热栓共5枚塞肛,每次1枚,0.3g/枚,及口服小儿速效感冒冲剂1包,当日出现口唇微绀,未引起家属注意,次日全身皮肤青紫,逐渐加重.病后不咳嗽,不吐,大小便正常.患儿母亲在患儿发病前后无食不新鲜蔬菜史.体检:体温39℃,呼吸45次,脉搏170次,神志清楚,烦吵,无鼻扇及三凹征,颜面、口唇、全身皮肤发绀,咽充血,前囟平,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干湿性罗音,心率170次,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右肋下1.5cm,质软,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0g/L,红细胞5.0×1012/L,白细胞12.4×109/L ,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50%.经给氧、抗感染(青霉素+阿莫西林)、输液等治疗,一小时后紫绀无改善,考虑药物引起肠原性紫绀,用美蓝4mg、维生素C 0.5g加10%葡萄糖20ml,静脉点滴,半小时后紫绀消失,住院观察一周,未再出现紫绀.

    作者:王云霞;程学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在慢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持续激活可促进心力衰竭的恶化.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但它的应用会出现负性心肌作用,可能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国内研究还不多,现将我们收治的35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重;陈元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体温对硬膜外麻醉效能的影响

    硬膜外麻醉仍然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其效能如何直接关系到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的好坏.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硬膜外麻醉的效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发热是临床上外科急症中的常见症状,发热能改变人体内生理过程及麻醉药物的体内代谢.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体温状况下硬膜外麻醉的效能并对其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雷晚红;李学兵;周青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临床特点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是甲亢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甲亢症状轻微或缺如时,往往忽略原发病的诊断,以致延误疾病的根本治疗.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2000年收治的12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病状的甲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兆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化脓性骨髓炎的CT分型及其临床价值

    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及时作出早期诊断.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往往依赖于X线平片,其CT分型在国内还未见报道.笔者收集10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礼迪;朱从群;乐庸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用塑料棒加嵌体蜡取桩核熔模的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直接法用嵌体蜡条制取桩核或用自凝塑料制取桩核.由于嵌体蜡易脆性及根外段钢丝的限制,以及自凝塑料的繁锁程序,熔模很难根据咬合及邻牙关系调整外型,尤其是后牙残根、残冠的操作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一种用自凝塑料棒加滴嵌体蜡制取冠桩熔模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石巧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NO、MDA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后大鼠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小剂量组、黄芪大剂量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3h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肝组织NO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肠缺血1h、再灌注3h, 血清、肝组织MDA、NO含量明显升高,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能使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血清、肝组织的NO、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黄芪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NO及自由基损伤代谢产物MDA的含量,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程梦琳;陈金和;吴基良;罗德生;汪素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菌L型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工作中,我们常遇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常规培养及厌氧培养未检出病菌的情况,对此类患者,临床上在合理选择用药时十分困难.有鉴于此,我们对此类送检标本均增加细菌L型鉴定试验,扩大检测量范围.

    作者:赵丹;姜玲;杨小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血管性异种排斥反应中心肌的病理变化与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用仓鼠对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T细胞在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仓鼠对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三组: 仓鼠-Balb/c小鼠,仓鼠-Balb/c裸小鼠, 仓鼠-裸小鼠(移植术后第100日自小鼠尾静脉输3×107Balb/c脾细胞).观察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及病理学变化,移植心组织内CD4+及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各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38±0.52、>100、8.33±2.14日;排斥的移植心病检提示为典型的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可见CD4+T细胞浸润;而移植于裸鼠的长期存活移植心结构完整,未见细胞浸润.结论排斥反应依赖于T细胞的存在,CD4+T细胞在介导该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敏;朱彤;刘向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CL-x1和BCL-2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 leukemia-2,BCL-2)基因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基因长片段(B-cell lymphoma/keukemia-x,long,BCL-x1)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应用干扰素-α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干扰素治疗10周后喉癌组织(25例)和未治疗组(27例)喉癌组织中喉鳞状细胞中BCL-x1、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治疗组喉癌组织中BCL-x1表达OD值为0.12,未治疗组OD值为0.21,两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52例喉癌组织中均无BCL-2蛋白表达.结论 BCL-x1可能在喉癌细胞凋亡中发挥抗凋亡作用,干扰素-α可能通过抑制BCL-x1表达而发挥其凋亡诱导作用.

    作者:吕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脐带扭转25例临床分析

    脐带扭转是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甚至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收治脐带扭转2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天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双侧双胸骨肌1例

    胸骨肌(M.sternalis)出现率低,单侧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为了积累国人胸骨肌资料,现将尸解时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圣望;杨子琴;黄朝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尼卡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0例疗效观察

    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我院内科用尼卡地平注射液治疗脑梗塞30例,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刘会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