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桂;钱月楼;胡松林
目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及实验方法.方法手术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观察形态学改变,配合子宫内膜抗体及雌二醇、孕酮水平的检测.结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组中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均较假手术组及丹那唑组为高(P<0.01).病理学观察,模型组异位子宫的内膜腺体中腺腔扩大,腺上皮呈柱状或立方形.丹那唑治疗组的异位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结论手术制备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成功率高,为寻找治疗异位症的新药提供了药效学研究的模型及评价方法.
作者:罗健英;吴基良;陈金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的血清学诊断是近年来研究广泛的非创伤性LF诊断方法.由于取材方便,费用低,便于开展,较为实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近二十种检测血中的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和参与代谢的酶活性的指标. 现将临床上常用的指标综述如下.
作者:梅武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慢性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持续激活可促进心力衰竭的恶化.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但它的应用会出现负性心肌作用,可能使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国内研究还不多,现将我们收治的35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重;陈元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是甲亢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甲亢症状轻微或缺如时,往往忽略原发病的诊断,以致延误疾病的根本治疗.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2000年收治的12例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病状的甲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兆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观察吡喹酮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收治的134例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林先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儿,男,23天,因发热2天,全身青紫2小时入院.患儿起病后曾在当地卫生室诊治,两天内曾用小儿退热栓共5枚塞肛,每次1枚,0.3g/枚,及口服小儿速效感冒冲剂1包,当日出现口唇微绀,未引起家属注意,次日全身皮肤青紫,逐渐加重.病后不咳嗽,不吐,大小便正常.患儿母亲在患儿发病前后无食不新鲜蔬菜史.体检:体温39℃,呼吸45次,脉搏170次,神志清楚,烦吵,无鼻扇及三凹征,颜面、口唇、全身皮肤发绀,咽充血,前囟平,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干湿性罗音,心率170次,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右肋下1.5cm,质软,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50g/L,红细胞5.0×1012/L,白细胞12.4×109/L ,中性粒细胞50%,淋巴细胞50%.经给氧、抗感染(青霉素+阿莫西林)、输液等治疗,一小时后紫绀无改善,考虑药物引起肠原性紫绀,用美蓝4mg、维生素C 0.5g加10%葡萄糖20ml,静脉点滴,半小时后紫绀消失,住院观察一周,未再出现紫绀.
作者:王云霞;程学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前列腺炎症、增生、肿瘤等均可引起前列腺疾患,以往诊断靠临床症状、肛门指检、实验室检查、放射造影等各项检查.自从B超普及应用后,因其简单方便、费用低、无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容易接受.它大大提高了疾病确诊率,而且在病情追踪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对253例前列腺疾患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徐莉;晏继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芪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后大鼠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肠缺血再灌注组、黄芪小剂量组、黄芪大剂量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再灌注3h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肝组织NO和MDA含量.结果大鼠肠缺血1h、再灌注3h, 血清、肝组织MDA、NO含量明显升高,不同剂量的黄芪注射液能使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血清、肝组织的NO、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黄芪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NO及自由基损伤代谢产物MDA的含量,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程梦琳;陈金和;吴基良;罗德生;汪素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检测甲胺磷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以6mg/kg、12mg/kg和24mg/kg三种不同剂量的甲胺磷,分五次、每次间隔24小时经口灌胃给小鼠染毒;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甲胺磷三个剂量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均显著降低(P<0.001),小剂量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增高不显著(P>0.05),中、大剂量组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均显著增高(P<0.01~0.001).结论甲胺磷具有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诱发染色体损伤.甲胺磷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比对染色体的损伤作用更加强烈.
作者:李小燕;陈贤均;汪晖;吴基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直接法用嵌体蜡条制取桩核或用自凝塑料制取桩核.由于嵌体蜡易脆性及根外段钢丝的限制,以及自凝塑料的繁锁程序,熔模很难根据咬合及邻牙关系调整外型,尤其是后牙残根、残冠的操作十分困难.本文介绍一种用自凝塑料棒加滴嵌体蜡制取冠桩熔模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作者:石巧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儿童学习障碍(LD)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症.我们对36例LD儿童厌学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为早期干预LD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有效干预的目的.
作者:钟文娟;毕勇毅;吴汉荣;王礼桂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蒜多糖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蒜多糖Ⅰ组、大蒜多糖Ⅱ组、大蒜多糖Ⅲ组和黄芪组.注射病毒1小时后给药,连续7天,于第8天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小鼠存活率及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心肌酶及心肌组织中的病毒滴度.结果大蒜多糖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存活率明显增高,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心肌酶含量和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明显降低.结论大蒜多糖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蔡飞;吴基良;陈金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国人平均寿命的提高,接受外科治疗的高龄病人也逐年增加.我院从1990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65岁以上高龄胃癌病人156例,其中13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现就本组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方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工作中,我们常遇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常规培养及厌氧培养未检出病菌的情况,对此类患者,临床上在合理选择用药时十分困难.有鉴于此,我们对此类送检标本均增加细菌L型鉴定试验,扩大检测量范围.
作者:赵丹;姜玲;杨小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用仓鼠对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T细胞在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仓鼠对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三组: 仓鼠-Balb/c小鼠,仓鼠-Balb/c裸小鼠, 仓鼠-裸小鼠(移植术后第100日自小鼠尾静脉输3×107Balb/c脾细胞).观察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及病理学变化,移植心组织内CD4+及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各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38±0.52、>100、8.33±2.14日;排斥的移植心病检提示为典型的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可见CD4+T细胞浸润;而移植于裸鼠的长期存活移植心结构完整,未见细胞浸润.结论排斥反应依赖于T细胞的存在,CD4+T细胞在介导该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廖敏;朱彤;刘向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胸骨肌(M.sternalis)出现率低,单侧多于双侧,男性多于女性.为了积累国人胸骨肌资料,现将尸解时发现的1例报道如下.
作者:胡圣望;杨子琴;黄朝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视网膜组织主要成份为神经组织,它的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因此视网膜缺血和循环障碍可以导致视网膜的严重损伤.通常认为挽救视网膜缺血的措施是恢复血流再灌注.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已认识到经过一定时间缺血的视网膜恢复血流再灌注后,不仅不能使细胞损伤减轻,反而加重了细胞的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这就是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RIR).RIR的病因种类繁多,常见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血管阻断性疾病,高眼压及影响视网膜血流量的眼科手术等.这些疾病可引起神经组织的损伤而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伤残.因此,有关RIR的防治已普受关注.目前,随着RIR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完善,有关RIR防治无论从挖掘内在保护机制潜力,还是在拓宽外源性网膜保护措施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
作者:李岱;易明望;管志华;曾水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及时作出早期诊断.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往往依赖于X线平片,其CT分型在国内还未见报道.笔者收集10例进行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礼迪;朱从群;乐庸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以及NO和ET含量与ABR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测定血浆NO 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①特发性突聋患者NO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ET则比对照组显著性偏高(P<0.001);②ABR阈值与血浆NO含量呈正相关(r=0.887,P<0.01),与血浆ET含量呈负相关(r=-0.798,P<0.01 ).结论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含量偏低,血浆ET含量高,并与ABR阈值相关联.
作者:尹时华;吴立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口服与阴道两种给药方式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51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产妇随机分为口服(262例)与阴道用药(248例)两组.口服组100μg,阴道组50μg(阴道后穹窿放药),每4小时给药1次,直到出现规律宫缩.结果阴道组在引产有效率、临产发动时间、用药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口服组,而宫缩过频过强的发生率,急产、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口服组,阴道分娩率明显低于口服组.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口服、阴道用药均有效,但口服给药阴道分娩率高,对母儿影响小,用药方便、安全,明显优于阴道给药.
作者:苏放明;杨斌;徐宏里;张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