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菌种及药敏分析

岳化葵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 血培养, 菌种, 低出生体重儿, 诊断和治疗, 现报道如下, 用药参考, 药敏试验, 阳性结果, 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 早产儿, 发病率, 特征, 感染
摘要: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很高,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用药参考.本文对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修复膝部深度电损伤(附12例报告)

    自1988年~1998年我们采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成形术修复膝部深度电损伤13例,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均为男性,年龄大52岁,小6岁,平均35岁;均系高压电损伤.组织缺损部位:膝前8例,膝上2例,膝下2例.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及髌骨坏死8例,软组织及髌韧带损伤、关节腔裸露3例,骨髓炎1例.皮瓣面积小为6cm×4cm,大为16cm×10cm.

    作者:田晖;曾慧兰;吴荣宗;谢卫国;张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孤束核内NOS及左室、主动脉中钙调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L-Arg对肾血管性高血压所致心肌肥厚大鼠孤束核NOS及主动脉、左室肌CaM含量的影响.方法: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孤束核NOS阳性神经元,并测定光密度作半定量分析,用生化方法测定主动脉和左室肌 CaM活性.结果:8周后L-Arg 治疗组孤束核NOS含量增加,主动脉及左室肌 CaM活性较2K1C组和L-NAME治疗组低.结论:L-Arg治疗能逆转心肌肥厚,促进孤束核NOS阳性神经元生成,并对主动脉及左室肌CaM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尹时华;化长林;魏劲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十二指肠闭合损伤8例诊治体会

    不论平时或战时,十二指肠损伤均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临床难题.十指肠损伤的病死率从20年代的90%、50年代的60%、70年代的30%~50%降至目前的10%~14%;如损伤后24小时内能及时正确手术,其病死率仅11%,反之,仍高达40%;单纯损伤者病死率低于5%.本组8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关春保;王祥林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一氧化氮在阿司匹林致胃粘膜适应性变化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阿司匹林(ASA)致胃粘膜适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病理学、生化法检测连续ASA灌胃过程中,胃粘膜损伤指数以及血浆和胃粘膜中NO含量的量化.结果:经1天和3天ASA灌胃后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经7天和14天灌胃后,损伤指数显著下降(P<0.01),下降了90%.经1天和3天ASA灌胃后胃粘膜NO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P<0.01),且与损伤指数显著相关(r=0.8139,r=0.8686),而血浆NO含量变化相对较小(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胃一周后,两者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阿司匹林致胃粘膜适应过程早期,NO可能起损伤作用,而适应性产生后,则发挥细胞保护效应.

    作者:彭程;何小飞;傅万炎;于皆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呼吸道吸入有机磷中毒误诊1例报告

    小儿有机磷中毒一般常见直接接触所致,经呼吸道吸入中毒者少见,并易误诊.现将经呼吸道吸入有机磷中毒误诊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灵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

    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集中表现为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所接纳.什么样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进行教育工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即进行教育改革要从办学思想入手.有了明确的办学思想,确定了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就可以着手专业结构的的调整.只有在专业结构合理化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了优化的课程体系,先进、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和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作者:张兴国;王忠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肝病患者血清抗HCV、HCVRNA、ALT的相关性分析

    我们应用第二代抗HCV ELISA试剂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30例肝病患者血清抗HCV和HCVRNA,并检测其血清ALT,以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抗HCV、HCVRNA、ALT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作者:李新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五官超短波治疗外耳道疖25例疗效观察

    采用五官超短波治疗25例外耳道疖,并与用10%鱼石脂甘油棉栓治疗的20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兰;刘爱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C-erbB-2癌基因激活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C-erbB-2癌基因过表达在大肠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结肠癌及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和17例大肠乳头状腺瘤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在大肠癌变各阶段(正常-非典型增生/乳头状腺瘤-癌)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前两阶段间表达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C-erbB-2基因激活是大肠癌变过程中的前期事件,通过诱导细胞增殖而参与促进癌的形成.

    作者:刘复兴;王四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菌种及药敏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很高,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较易感染.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血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用药参考.本文对93例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化葵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淋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并发前列腺炎100例分析

    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是目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有资料表明淋菌和非淋菌感染后并发前列腺炎有升高的趋势.我科自1994年3月~1998年3月收治淋菌(GC)性尿道炎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后并发前列腺炎患者10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马利尔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目的: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方法:单体用重结晶、活性炭吸附和阳离子交换树脂提纯,采用BPC-KPS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引发剂进行水溶液聚合.结果:获得了特性粘数[η]为17.8dL/g(30℃,1ml.L-1 NaNO3)和分解温度为410℃的聚丙烯酰胺(PAM).结论:PAM分子量的大小与单体的纯度、所用的引发剂及处理温度有关.

    作者:张光学;胡春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分析

    本文对门诊处方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就诊病人的年龄分布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特点,从而有利于门诊工作及药房管理.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1998年5月份的门诊西药处方6012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表格,分别统计处方所示患者的年龄、性别、处方中有无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的种类和名称等.在统计时,按年龄分为5组:A组≤18岁,B组19~35岁,C组36~45岁,D组46~55岁,E组≥56岁.

    作者:田俊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带蒂大网膜在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

    我院1980年6月~1997年3月共收治肝损伤225例,其中严重肝损伤67例,均手术治疗.术中应用大网膜52例,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52例中,男46例,女6例;年龄16~63岁.车祸伤38例,坠落伤8例,刀刺伤6例.

    作者:朱文钿;彭立基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轻型脑卒中100例临床分析

    在基层医院,由于CT、MRI等检查方法尚未普及,病人及病人家属难以接受腰穿检查,而轻型脑出血和脑梗塞临床表现相似,不易鉴别.因此,我们收集了我院1994~1997年轻型脑卒中住院病例100例,就其临床常见的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吴小微;杨国康;谢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双斯氏针撬拔复位治疗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29例报告

    波及跟距关节角的跟骨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传统的斯氏针经皮撬拔复位加小腿石膏外固定治疗[1,2],对跟骨的Bohler′s角及跟骨的高度恢复不很满意.我院自1996年来采用双斯氏针经皮撬拔治疗2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明;肖德明;林博文;代成甫;谢卫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C-erbB-2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病学及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C-erbB-2癌基因激活在乳腺癌发病及生物学行为诸方面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48例乳腺癌及其癌前病变中C-erbB-2癌蛋白的表达.结果:C-erbB-2癌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与乳腺囊肿病之间以及不同类型乳腺癌之间差异显著,而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erbB-2过表达可能发生在乳腺癌变之后和淋巴结转移之前,在乳腺癌分类诊断上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复兴;甘亚平;李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感冒通致上消化道出血16例临床分析

    我院近年来应用感冒通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患者195例,其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之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氟乙酰胺中毒致精神障碍1例

    患者男,46岁,因家庭纠纷服鼠药自杀,出现全身阵发强直性抽搐、神志不清三小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精神病病史.入院查体:P 64次/分,Bp 17.33/11.99kPa,深昏迷,双瞳瞳径均约3mm,对光反射迟钝,呼吸规则,24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无罗音,心界不大,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张力增高,巴氏征阳性.

    作者:甘受益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气管颈段部分切除颈前皮瓣整复术(附6例报告)

    颈段气管部分切除一期整复使气管功能恢复而不致引起气管狭窄,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笔者从1994年1月~1996年1月共行颈段气管部分切除用颈前皮瓣整复6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费文彬;夏国庆;朱永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湖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