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探究

张小玲

关键词:产科, 无痛分娩,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6月1日~8月31日,某院产科共有800例产妇分娩,按照产妇是否实施无痛分娩,将产妇分为对照组(500例,传统分娩)、观察组(300例,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量明显更低(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升高(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可有效促进分娩的完成,促进阴道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孟鲁司特联合酮替芬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和讨论孟鲁司特与酮替芬联合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24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62)和乙组(n=62).甲组患者使用孟鲁司特加酮替芬治疗,乙组患者则单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甲乙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在治疗后咳嗽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治疗的效果优于乙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酮替芬治疗患者感冒后咳嗽的疗效安全可靠,有应用价值.

    作者:陈光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与宫颈扩张棒联用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与宫颈扩张棒联用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人工流产患者92例,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病例组(n=46)和对照组(n=46).两组均进行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金属扩张器进行扩张宫颈,病例组患者采取宫颈扩张棒进行扩张宫颈,对比两组的扩张效果、VAS评分、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扩张效果(95.7%)、满意度(97.8%)比较,病例组患者(73.9%、76.1%)较优;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病例组患者较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病例组患者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与宫颈扩张棒联用,效果显著,给患者造成的疼痛较轻,满意度较高,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了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余敏;林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硒酵母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硒酵母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90例为本次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每天口服硒酵母片,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安慰剂,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各径线、结节大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较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较治疗前,各径线,结节大小均显示明显减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硒酵母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实际体质差异有一定关系,临床应用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作者:余志谋;潘良凤;叶文靖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胃痛胶囊质量研究

    目的:研究胃痛胶囊的质量.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川芎、当归和赤芍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牡荆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特征斑点明显清晰、专属性强.牡荆苷在0.0576~0.2880 μg(r=0.9998)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3%(RSD=2.1%,n=6).结论:所建标准适用于胃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辛振杰;李依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临床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研讨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病例抽取方式为随机抽签方式,从某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患者中,抽取64例纳入到研讨领域中,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32例对照组和32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接受预防性护理,将护理状况纳入到对比分析中.结果:研究组子宫破裂发生率0%比对照组15.63%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0.63%比对照组78.12%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给予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患者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子宫破裂可能性,对其预后效果良好,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许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MGBl结合白细胞介素-1β及脂多糖对RA患者FLS增殖、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HMGBl结合白细胞介素-1β及脂多糖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增殖、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作A、B、C3组,每组各40例,A组用小剂量HMGBl结合白细胞介素-1β及脂多糖联合检查,B组为中等剂量,C组为大剂量,对比3组检测结果.结果:3组FLS呈增值现象,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L-6、IL-8、MMp-3均增加,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Bl结合白细胞介素-1β及脂多糖,会促使RA患者FLS增殖、炎症因子分泌.

    作者:何知广;刘美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随机性选取某院自2014年6月份以来进行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0例实施本次医学探究,根据患者手术中是否使用电生理监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正好均分为35例.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时使用神经电生理联合监测,对照组则不使用,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GOS评分、死亡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在治疗组患者中,共有6例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及脑电图等没有出现显著变化,而且波幅明显的降低部分消失,通过进行干预,共有1例患者患有偏瘫,2例患者患有轻度偏瘫.分别在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图、脑血容量图以及通过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显著意义,但术后治疗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图与容量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GOS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应用电生理监测在颅动脉瘤夹闭术中,能够及时的对患者的脑组织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相应变化及时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该类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提供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蔡邵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8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和无心血管病变组,心血管病变组28例,无心血管病变组53例,比较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结果:心血管病变组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为(673.28±319.55)RU/ml,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病变组的(224.29±78.12)RU/ml(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越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作者:陈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肝癌患者围术期疼痛及VAS、PJA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氯胺酮超前镇痛对肝癌患者围术期疼痛(VAS、PJA)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某院选择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超前组(n=30),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术后镇痛,给予超前组患者实施超前镇痛,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疼痛状况.结果:超前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VAS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超前组患者术后PJA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超前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超前镇痛详细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VAS及PJA评分,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朱新青;唐丽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输出量(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 ,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亚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与探究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某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3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结果:经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为可疑及未见异常但是实际上存在着隐匿性骨折的患者有6例,经多平面的重组、表面阴影的显示、容积再现的三维成像的重建,6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骨折影像清晰可见,X线平片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0%,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20.00%,两者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效果较好.

    作者:侯贤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底节区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侧裂入路手术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行侧裂入路手术的54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组)与同期行颞叶皮质入路手术的50例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方面,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肿清除>90%比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0.37%、7.40%、70.37%,与对照组的50.00%、30.00%、42.00%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颞叶皮质入路手术,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近期预后等良好特点.

    作者:王欧洋;郑伟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某院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190例,患者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并对患者行术后石蜡切片常规病理诊断作为终的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方法的病理诊断结果.结果:冰冻切片诊断与石蜡切片相比,诊断符合率95.3%,P>0.05.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卵巢肿瘤,能有效判断患者肿瘤性质.

    作者:胡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延伸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某科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情况及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逐步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遵医行为的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袁艳亭;刘娟;王媛;王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回顾性原则随机选取从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期间在某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45例确诊为老年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45例为老年非肺部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显著,治疗后差异明显缩小;单独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有明显改变,从较高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断老年肺部感染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血清降钙素原的改变对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过程中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都有一定作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降钙素原的检查应广泛运用.

    作者:彭慧群;林伟革;杨燕萍;温锐;罗嘉奇;何敏红;刘可权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防风通圣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某院2013年6月~2015年11月儿科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中抽取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使用防风通圣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予相同的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36%和 82.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防风通圣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晓华;黄肇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在肥胖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用于肥胖患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院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需要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手术的70例肥胖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对照组35例肥胖患儿提供传统体表标志定位置管,观察组35例肥胖患儿提供超声引导置管,观察两组肥胖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局部血肿、气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5例肥胖患儿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局部血肿发生率、气胸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35例肥胖患儿.结论:超声引导法在肥胖患儿境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

    作者:麦亚强;温金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家庭产房服务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运用家庭化产房服务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50例在某院家庭化产房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0例初产妇采用传统的分娩服务模式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于分娩前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产后6 周末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 结果: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差异较为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产房服务模式的应用,能改善产妇产后抑郁情绪,显著降低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郑杏珊;欧阳知明;胡文娟;梁妮;叶永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产科无痛分娩技术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并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6月1日~8月31日,某院产科共有800例产妇分娩,按照产妇是否实施无痛分娩,将产妇分为对照组(500例,传统分娩)、观察组(300例,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剖宫产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量明显更低(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升高(P<0.05).结论:在产科分娩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可有效促进分娩的完成,促进阴道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张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综合护理措施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2月间某院接治的13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为(35.16±20.74)分、SAS评分为(33.16±16.28)分,WHOQQL-100评分为(89.86±13.15)分,护理满意度为92.6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产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淑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