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巧;韩翠欣;王颖
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的医学问题主要有人口的增长与结构变化,计算机应用与信息传达,遗传学及相应研究与应用,卫生保健系统或体制的改革等.这都将为妇产科工作拓展新的形势,提出新的任务.人口老化,肿瘤发生率会上升,特别是肺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将增加.感染性疾病会成为新的疾病峰谱.一些传统的妇科问题,如盆底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发病与诊治有了新的观念和对策.生殖健康作为一个较为泛化的概念,其内容更为广阔和深化,给产科、生殖内分泌及助孕技术等提供了挑战与契机.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是一种前瞻性试验研究,指在人为条件控制下,以特定人群为受试对象(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评价干预措施对特定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质量的RCT结论,是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高级证据,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直接指导.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由于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属晚期,患者长期存活率一直未有显著改善,病死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RCT研究,以期为新的有效的EOC治疗手段提供证据.本文简要总结其中具有代表性的RCT研究.
作者:宋坤;孔北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胎儿娩出后,2h内失血量超过400mL或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1].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000-01-2006-07我院产科共住院产妇14294例,发生产后出血218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53%.本文产后出血量的测定均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产后出血量500~999 mL共183例(占83.94%),1000~1499 mL 33例(占15.14%),≥1500mL 2例(占O.92%).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218例均治愈出院.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14294例分为两个时期进行分析:2000-01-2003-12共分娩6248例,发生产后出血134例,产后出血发生率2.14%,这一时期我们主要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胎儿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立即给予缩宫素静滴,必要时麦角新碱肌注以加强子宫收缩,严密观察阴道流血量等护理措施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
作者:张学军;曲冬颖;孙春燕;刘劲松;葛静;齐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38MAPK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2005-01-2006-02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采用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小鼠成骨细胞,药物刺激组加入17β-雌二醇或雷洛昔芬,含阻断剂组预先添加SB202190,阻断p38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另设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早期凋亡.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7β-雌二醇组和雷洛昔芬组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指数显著增高(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刺激组相比,含阻断剂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降低(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7β-雌二醇和雷洛昔芬均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周期并抑制其凋亡;p38MAPK在成骨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成骨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瑞霞;李斌;顾超;蒲画华;刘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外源性性激素长久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避孕、妊娠试验、流产保胎和激素替代治疗等方面.自1957年首次报道了妊娠妇女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畸形,至此以后各种关于性激素与先天畸形的研究不断展开.20世纪70年代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将性激素类药物在妊娠期使用归为引起胎儿出生畸形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Wilson等[1]在1981年发表的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并非是引起胎儿畸形的主要因素,以后的一系列临床试验亦提示避孕药物与胎儿先天畸形的关系并不明确.FDA分别在1987年和1999年认同了口服避孕药物和孕激素并非是诱发胎儿生殖道畸形的高危因素.但是由于缺乏更多的前瞻性研究,对性激素与妊娠的关系仍有不少争论的观点存在.目前全球大约有4亿避孕者,1/6的人使用口服避孕药,中国的使用人数近428万.而全球约有5000万~8000万人存在生育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需要使用性激素类药物以辅助生育.我们复习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性激素类药物应用的新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琳;陈军玲;程利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子宫内膜在宫腔外需经粘附、侵袭、血管形成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异位内膜完成上述过程中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状态和功能、激素、细胞因子和酶等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药物治疗前后的激素代谢状态改变的文献,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药物治疗能否改善在位子宫内膜的激素代谢异常,进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探讨和治疗对策提供新线索.
作者:肖红新;于晓辉;张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以及发病的年轻化趋势,使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形势更为严峻,目前改善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关键还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此,近年来关于子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主要围绕着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并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
作者:凌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血吸虫病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国内报道较少.笔者在文献复习中仅见报道13例,其中卵巢血吸虫病9例,且均为手术后病理学检查偶然发现[1-2].本文报道1例左侧卵巢黄体囊肿伴血吸虫病患者,为送检卵巢囊肿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发现.1病例摘要患者27岁,已婚,因反复下腹疼痛1年余,近半个月加重入院.患者为荆州市郊县血吸虫病疫区青年农妇,以种植水稻和养鱼为业.曾有疫水接触史并患血吸虫病,且经治疗.无出国打工经历.平素月经规则,经量、经期及月经周期正常,无不规则阴道出血.腹部疼痛加重时行抗炎治疗症状可稍有减轻,但多反复发作.入院时妇科检查见中等量白带、宫颈肥大及轻度糜烂,子宫前位,稍大,活动;左侧附件可触及一乒乓球大小包块,压痛(+).超声检查提示卵巢囊肿.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透等检查无异常发现.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稍大,左侧卵巢表面可见1个4cm×3cm大小的囊肿,向外突出.囊肿切除送检.巨检:送检囊肿类圆形,直径3.5cm,单房性,内为清亮液体,囊壁呈黄色.镜检:囊肿内侧为薄层结缔组织,其外为黄体细胞.黄体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含少量类脂.核圆形,空泡状,位于细胞中央或偏心.间质内可见数个新鲜血吸虫卵沉积,已死亡.卵壳内毛蚴清晰可见,虫卵周围无明显变化.
作者:龚悌;朱华;刘红娥;王虹;彭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929年Taylor就描述了卵巢半恶性肿瘤,是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间的一类肿瘤亚型,组织学检查时无间质浸润,但可有腹膜种植.1971年被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列入卵巢肿瘤分类,成为独立的临床和病理学类型.1973年WHO命名为卵巢交界性恶性肿瘤.1999年WHO新分类为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s)好发于生育年龄,发病年龄35~53岁,比漫润癌早10年,常常偶然发现,不育(未孕)、未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可能为发病的高危因素,妊娠、口服避孕药有保护作用.由于BOTs的生物学行为明显不同于卵巢癌,一直以来对BOTs的早期诊断、保守性治疗及辅助化疗等存在争议,目前认为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早期患者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对晚期、浸润种植的患者是否可行保守性手术仍有争议.现将近年来临床上对BOTs患者的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后处理等的新观点作一介绍.
作者:万小云;钱学茜;谢幸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3-01-2005-09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选择进行保守性手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6.25mg/d;观察2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2.5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5d内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对照组20例患者,不用药物巩固治疗,定期随访.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副反应情况及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3组病人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观察1组和观察2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骨质密度均无明显变化.观察1组恶心症状发生率(32.5%)明显低于观察2组(62.5%).观察1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观察2组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而且副反应小,对内分泌功能影响小.
作者:马成斌;刘平;曹美良;谢晖亮;周红荣;蓝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其中50%以上患者不存在染色体、解剖、内分泌、自身免疫异常和生殖道感染等常见病因,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逐步认识到胚胎携带1/2有异于母体的组织抗原,然而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的实质是依赖于母胎之间的免疫耐受关系.一旦这种免疫耐受格局被打破,将导致RSA的发生.因此,URSA发生与母胎同种免疫关系异常有关,也称之为同种免疫型RSA.本文就母体外周系统免疫和母胎界面局部免疫与RSA的关系以及治疗进展作一阐述.
作者:林其德;汪希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人工气腹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与乏氧的关系.方法 2005-10-2006-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通过裸鼠右下腹腔注射宫颈癌细胞,注射宫颈癌细胞株(Hela)数量:4×109/L.将注射后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常氧组):仅给予右下腹腔注射宫颈癌细胞;CO2气腹模拟环境按CO2灌注压分3组:CO2灌注压4mmHg(1mmHg=0.133kPa)组,CO2灌注压10mmHg组,CO2灌注压16mmHg组.4周后观察裸鼠体重改变、切除瘤灶称瘤重、瘤体标本用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Western-blot方法检测瘤体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O2气腹各组裸鼠体重下降明显,而瘤体重量增加相对显著,并随着CO2灌注压的增高这种趋势更为显著(P<0.05);CO2气腹各组裸鼠PCNA表达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O.01);CO2气腹各组裸鼠HIF-1α蛋白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O2人工气腹环境可促进宫颈癌细胞生长,其机制可能与HIF-1α激活了PCNA表达,促进了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卢美松;邓锁;王泽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前超声诊断的内容及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已成为诊断胎儿畸形的主要手段.现将我院4460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畸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统计1999-01-2005-11来我院产科就诊并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共4460例,发现胎儿畸形共134例,占3.00%,其中复合畸形13例.134例胎儿畸形,除15例失访外,余均经引产或追踪随访,部分行尸检或脐血染色体检查,以证实产前超声提示的诊断.1.2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惠普尖端影像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准确测量胎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参数,对颅脑、颜面、内脏主要器官、四肢进行仔细观察,监测羊水深度或指数,判断胎盘成熟度.
作者:葛琴;石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对A2780/Taxol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2005-07-2005-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根据多药耐药基因1(MDR1)序列设计2条siRNA,将siRNA包装入质粒,经转化、克隆、扩增、纯化,与pEGFPN-1质粒一起共转染A2780/Taxol细胞,流式细胞仪、MTT、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效率、紫杉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细胞P-gp蛋白及MDR1 mRNA表达.结果 两种重组质粒与EGFP质粒转染效率无明显差异,P-gp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两条siRNA对紫杉醇敏感性的相对逆转率分别达63.8%及51.2%.MDR1基因不同程度的沉默,MDR-A能更有效封闭MDR1基因,MDR1 mRNA相对水平下降(67.3±0.8)%.结论 siRNA能有效逆转MDR1基因编码P-gp介导的A2780/Taxol细胞多药耐药.
作者:肖兰;卢实;高瑞;梁铭霖;刘福安;王泽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研究始于1998年,它已成为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生命科学中活跃的研究领域.利用hES细胞修复或替代因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人体组织器官缺损和功能障碍是人类疾病治疗模式划时代的革新.用于细胞替代治疗的hES细胞必须具备安全性、有效性、免疫豁免性三大特点,因而很多研究集中于以下课题:(1)纯化hES细胞培养环境,避免动物源性物质的污染.(2)hES细胞诱导分化为各种成体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以及移植.(3)体细胞核移植与hES细胞系的建立.(4)hES细胞与基因治疗.
作者:麦庆云;周灿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对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4-03-2005-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85例患者(86个周期)随机分组:超声引导下移植组42个周期(超声组)和常规移植组44个周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率和种植率.同时超声组根据移植时移植泡距宫底的距离分为3组:A组<10mm、B组10~15mm和C组>15mm,并比较各组间的妊娠率.结果 超声组妊娠率、种植率分别为33.3%、15.8%,对照组分别为15.9%、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妊娠率为60.0%,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胚胎移植可提高冻融胚胎周期妊娠率,并且胚胎放置在宫腔内的位置可能与妊娠率有关.
作者:赵志明;曹金凤;郝桂敏;徐素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3-04-2005-07间23例手助腹腔镜的治疗经验.对实施手助腹腔镜的各种情况如疾病种类、手术适应证、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23例盆腔严重粘连患者,22例成功完成手术,1例改为开腹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63.2±45.3)mL,手术时间(89.1±25.6)min,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疼痛轻微,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1±1.7)d.术后随诊3~30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运用手助腹腔镜技术可以综合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优势,达到微创的目的.
作者:孙爱军;陈颖;丁西来;高劲松;刘海元;何方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胎儿医学是围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胚胎、胎儿的病理生理,研究胎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从而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人类健康素质奠定基础.其实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人类生命统计分析,婴儿死亡占人类死亡的首位,而新生儿死亡又占婴儿死亡的60%~70%,胎儿宫内死亡和产间死亡又是新生儿期死亡的2倍.所以仅用人口死亡率来反映医疗卫生水平是远远不够的.新生儿期及子宫内胎儿的死亡率,更能反映经济文化及医疗卫生水平.由此,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人类的生命从何时开始计算?目前,从出生才开始计算的概念已受到了挑战,人类生命的开始应从生命的起源-受精开始.但限于当时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所限,尚不能提供对胚胎、胎儿生长发育及宫内情况的监测手段,直至上世纪70年代,在迅速发展的电子工业、超声波、生化遗传等学科的推动下,一门新兴的学科--围生医学在人们的瞩目中诞生了.围生医学学科的诞生使产科的内涵有了新的拓展,新生儿科也从儿科中独立出来.相对而言,胎儿医学的发展在围生医学中比较薄弱,直至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胎儿医学的发展速度加快,取得很大的突破,当然,客观地讲,与围生医学中的其他分支相比,胎儿医学研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作者:王欣;黄醒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早产是指在妊娠足月(满37周)前发动分娩而将胎儿娩出.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300万早产儿出生,大部分出生在发展中国家.早产儿存活率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其救治及并发症的长期治疗大大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分娩动因与早产的研究目前受到世界围生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分娩动因与早产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以期对早产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苟文丽;王慰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与女性生殖和代谢有关的内分泌障碍性疾病,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研究发现,即使对PCOS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妊娠率仍然相当低.因此,不孕的因素除了慢性不排卵,还与子宫内膜局部环境的改变有关.
作者:刘苑;冯玉昆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