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判断和临床处理

王慧芳;刘子健

关键词:双胎妊娠, 输血, 围生儿病死率, 病理生理改变, 严重并发症, 血管吻合, 胎儿, 临床症状, 受血儿, 绒毛膜, 供血儿, 单合子, 不平衡, 血液, 胎盘, 输入
摘要: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合子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胎儿(供血儿)的血液通过不平衡的胎盘血管吻合网输入另一胎儿(受血儿)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预后较差,围生儿病死率高达80%~100%[1].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心脏异常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处理原则

    先天性心脏畸形(CHD)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约占活产总数的80/万~100/万[1].CHD种类繁多、病因复杂、难以预防,且常常预后不良.因此,CHD的产前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李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绝经后卵巢肿瘤10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我们对106例绝经后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绝经后卵巢肿瘤的主要发病类型及卵巢肿瘤直径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关系.

    作者:吴淑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细胞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研究

    目的 观察Rho激酶特异抑制剂Y-27632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2006年3月至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妊娠6~8周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妇女绒毛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滋养细胞中RhoA和ROCKⅡ蛋白的表达;利用原代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TT、Transwell体外浸润实验和细胞运动实验检测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细胞滋养细胞生长和浸润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滋养细胞有RhoA和ROCKⅡ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经Y-27632处理后,侵袭及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ho/Rho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对细胞滋养细胞侵袭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由胎盘植入异常引起的妊娠相关疾病.

    作者:李秋玲;尚涛;李淑娟;李思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羊水栓塞14例临床诊治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基层医院羊水栓塞(AFE)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 对广东省吴川市妇幼保健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AFE临床资料分前后5年两个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第二阶段足月分娩AFE救治病例与同期广州医学院附属荔湾医院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吴川市妇幼保健院10年间足月分娩AFE13例,发生率为5.9/万(13/22 013).其中第一阶段AFE10例,发生率10.0/万(10/10 015),10例中抢救成功8例,2例死亡;第二阶段AFE3例,发生率2.5/万(3/11 998),3例均抢救成功.两阶段AF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二阶段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足月分娩AFE1例,发生率2.6/万(1/3 888),经及时抢救成功,与吴川市妇幼保健院第二阶段足月分娩AFE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FE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去除病因,可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张小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与胎儿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带血管数目预测胎儿先天异常的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超声检测胎儿脐血管数目,对单脐动脉胎儿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染色体检查;分析单脐动脉合并畸形类型,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胎儿结局.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单脐动脉119例,包括左侧72例(60.5%),右侧47例(39.5%).单纯性单脐动脉59例(49.6%);合并其他结构畸形60例(50.4%),其中泌尿系统畸形25例(41.7%),心血管系统畸形17例(28.3%),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5例(25.0%),下肢畸形9例(15.0%),前腹壁和消化道畸形各5例(各占8.3%),唇裂或唇腭裂畸形3例(5.0%),其他畸形3例(5.0%).行胎儿染色体检查41例,发现染色体异常8例,包括18-三体综合征3例、13-三体综合征1例、21-三体综合征1例、染色体片段异常3例,均合并其他畸形.结论 胎儿单脐动脉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约50%合并其他畸形;合并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结局良好.

    作者:何花;谢红宁;李丽娟;朱云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常见短长骨畸形的产前诊断

    胎儿短长骨畸形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种类繁多,症状重叠,常以短肢畸形为主要表现.

    作者:方群;黄林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在输卵管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采用血液回收机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例输卵管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患者的血液回收、洗涤并回输,观测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每例平均回输自体浓缩红细胞(512.41±220.11)mL,95.8%患者(68/71)术中、术后不再输库存血;术后血液检测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接近正常;无一例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结论 在抢救异位妊娠破裂致腹腔内大出血患者时,术中使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能快速地进行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节约血源.

    作者:王慧颖;邓高丕;王心田;何惠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al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和卵巢多囊性变为主要特征.

    作者:代玉洁;阮祥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肺脏影像学异常的临床认识和处理

    胎儿肺脏位于胸腔,分左右两肺.胸腔由脊柱胸段、肋骨、胸骨、横膈组成,胸腔表面覆盖胸膜.

    作者:严英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认识和处理

    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是指脑脊液过多地积聚于脑室系统内,致使脑室系统扩张,其中侧脑室增宽为常见.明显的侧脑室扩张与围生期胎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轻度的侧脑室扩张,常可伴有其他结构异常或染色体核型异常.因此,产前发现并诊断胎儿脑室增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一休;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术后近期复发1例并文献复习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GCT)属于低度恶性的性索间质肿瘤,仅占卵巢肿瘤的3%~6%.

    作者:黄向华;李雅钗;邢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超声检测及结果判断

    1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胎儿血液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胎儿血液经脐动脉进入胎盘后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营养物质和氧气经脐静脉供给胎儿.

    作者:孙彤;漆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腔镜通液联合中西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3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通液术加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泉州市妇幼保健院1997年10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320例,利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内膜及输卵管口,在直视下输卵管插管加压推注美蓝和疏通液体.术后给予龙血竭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塞肛等药物治疗.术后随访其受孕情况.结果 320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有效率为92.8%.治疗后受孕率53.6%.结论 宫腔镜通液术中、术后应用药物联合治疗,可大大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一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超声影像诊断应用于产科观察胎儿并诊断胎儿疾病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并成为产科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工具.超声诊断不仅可以用来显示正常胎儿的形态结构,实时地观察到胎儿在宫内的运动、行为及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而且能对胎儿的主要结构畸形进行筛查.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超声遗传标记物的临床认识和处理

    近十余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超声工作者经验的提高,超声检查被逐步应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中,遗传学超声检查应运而生.

    作者:孙路明;段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101例分析

    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0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常见胎儿消化系统超声异常的临床认识与处理

    在胚胎早期(第5孕周),原始消化管分化为前肠、中肠及后肠.而其中前肠衍生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前端(前2/3)、胰腺及肝脏;中肠将衍生为十二指肠末端(后1/3)、空肠、回肠、升结肠及横结肠前端(前2/3);后肠将衍生为横结肠后1/3、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上段,以及膀胱及阴道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驼背孕产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 探讨驼背孕产妇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以降低驼背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199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驼背孕产妇的麻醉、术中管理、术后镇痛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有9例产妇在术后7d内出院,2例15d出院,1例死亡,新生儿存活11例.结论 对驼背孕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佳,并发症少.

    作者:吴秀英;张妍;崔健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处理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是产前超声所能诊断的常见类型.产前超声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异常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信息及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宫内处理、随访或适时终止妊娠提供依据.

    作者:刘智;常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对9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4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缝合组有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mL.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皮下血肿,无其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线圈套扎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成九梅;刘芸;段华;郭银树;李长东;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