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玲;尚涛;李淑娟;李思扬
胎儿肌肉骨骼系统畸形及肢体畸形发生率约为1/500[1],且畸形种类及受累部位较多,形成原因复杂.骨发育不良或骨软骨发育不良,常表现为全身性骨骼或软骨发育异常,而非全身性或局限性骨骼畸形也常表现为多个畸形同时存在.
作者:李胜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是产前超声所能诊断的常见类型.产前超声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异常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信息及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宫内处理、随访或适时终止妊娠提供依据.
作者:刘智;常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带血管数目预测胎儿先天异常的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超声检测胎儿脐血管数目,对单脐动脉胎儿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染色体检查;分析单脐动脉合并畸形类型,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胎儿结局.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单脐动脉119例,包括左侧72例(60.5%),右侧47例(39.5%).单纯性单脐动脉59例(49.6%);合并其他结构畸形60例(50.4%),其中泌尿系统畸形25例(41.7%),心血管系统畸形17例(28.3%),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5例(25.0%),下肢畸形9例(15.0%),前腹壁和消化道畸形各5例(各占8.3%),唇裂或唇腭裂畸形3例(5.0%),其他畸形3例(5.0%).行胎儿染色体检查41例,发现染色体异常8例,包括18-三体综合征3例、13-三体综合征1例、21-三体综合征1例、染色体片段异常3例,均合并其他畸形.结论 胎儿单脐动脉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约50%合并其他畸形;合并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结局良好.
作者:何花;谢红宁;李丽娟;朱云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胎儿影像学主要包括超声、X线及磁共振(MRI)检查.X线由于具有放射性,目前已很少用于妊娠期胎儿检查.超声检查由于直观,无射线,费用低,是胎儿影像学检查的主要部分.近年来,胎儿MRI的使用开始增多,在某些方面可以提供超声检查所不能提供的信息.
作者:任芸芸;李笑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是单合子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一胎儿(供血儿)的血液通过不平衡的胎盘血管吻合网输入另一胎儿(受血儿)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症状,预后较差,围生儿病死率高达80%~100%[1].
作者:王慧芳;刘子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十余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超声工作者经验的提高,超声检查被逐步应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中,遗传学超声检查应运而生.
作者:孙路明;段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对9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4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缝合组有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mL.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皮下血肿,无其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线圈套扎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成九梅;刘芸;段华;郭银树;李长东;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所谓羊水,是指妊娠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羊水中98%~99%是水,1%~2%是溶质.溶质一半是有机物,一半是无机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细胞.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它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作者:乔宠;尚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GCT)属于低度恶性的性索间质肿瘤,仅占卵巢肿瘤的3%~6%.
作者:黄向华;李雅钗;邢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驼背孕产妇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以降低驼背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总结1994年6月至200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例驼背孕产妇的麻醉、术中管理、术后镇痛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2例患者中有9例产妇在术后7d内出院,2例15d出院,1例死亡,新生儿存活11例.结论 对驼背孕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佳,并发症少.
作者:吴秀英;张妍;崔健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胚胎早期(第5孕周),原始消化管分化为前肠、中肠及后肠.而其中前肠衍生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前端(前2/3)、胰腺及肝脏;中肠将衍生为十二指肠末端(后1/3)、空肠、回肠、升结肠及横结肠前端(前2/3);后肠将衍生为横结肠后1/3、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上段,以及膀胱及阴道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超声影像检查是目前诊断胎儿先天性结构异常的主要无创方法.然而,由于受孕妇肥胖、羊水量、胎儿骨性结构、胎儿体位及超声的空间和组织分辨力低、成像视野小等因素影响,使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异常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给产前咨询也带来了困难.
作者:洪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是指脑脊液过多地积聚于脑室系统内,致使脑室系统扩张,其中侧脑室增宽为常见.明显的侧脑室扩张与围生期胎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轻度的侧脑室扩张,常可伴有其他结构异常或染色体核型异常.因此,产前发现并诊断胎儿脑室增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一休;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胎儿血液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胎儿血液经脐动脉进入胎盘后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营养物质和氧气经脐静脉供给胎儿.
作者:孙彤;漆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生成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4月取因EMs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后第3周治疗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重组人内皮抑素YH-16[YH-16组,2m/(kg·d)]、沙利度胺[thalidomide组,50mg/(kg·d)]、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LM609[LM609组,250μg,每周2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anti-VEGF组,3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连用14d;每隔2d测量异位病灶体积1次;治疗结束后病灶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每组SCID小鼠各10只.结果 SCID小鼠皮下种植EMs模型内膜存活率高且观察方便;各治疗组病灶体积增长缓慢,并且YH-16组用药后期病灶体积有缩小趋势;YH.16组、LM609组和anti-VEGF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各治疗组M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剂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了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作者:蒋红清;李亚里;邹杰;徐兰枝;汪淑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胎儿水肿是指胎儿总体液过量,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聚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胎儿异常.在超声检查中,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胎儿腹水和胸腔积液,全身性水肿,羊水过多,或伴有胎盘肥厚.
作者:陈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al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和卵巢多囊性变为主要特征.
作者:代玉洁;阮祥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通液术加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泉州市妇幼保健院1997年10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320例,利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内膜及输卵管口,在直视下输卵管插管加压推注美蓝和疏通液体.术后给予龙血竭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塞肛等药物治疗.术后随访其受孕情况.结果 320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有效率为92.8%.治疗后受孕率53.6%.结论 宫腔镜通液术中、术后应用药物联合治疗,可大大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一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提高基层医院羊水栓塞(AFE)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 对广东省吴川市妇幼保健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AFE临床资料分前后5年两个阶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第二阶段足月分娩AFE救治病例与同期广州医学院附属荔湾医院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吴川市妇幼保健院10年间足月分娩AFE13例,发生率为5.9/万(13/22 013).其中第一阶段AFE10例,发生率10.0/万(10/10 015),10例中抢救成功8例,2例死亡;第二阶段AFE3例,发生率2.5/万(3/11 998),3例均抢救成功.两阶段AF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二阶段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足月分娩AFE1例,发生率2.6/万(1/3 888),经及时抢救成功,与吴川市妇幼保健院第二阶段足月分娩AFE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FE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去除病因,可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作者:张小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先天性心脏畸形(CHD)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约占活产总数的80/万~100/万[1].CHD种类繁多、病因复杂、难以预防,且常常预后不良.因此,CHD的产前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李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