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蒋红清;李亚里;邹杰;徐兰枝;汪淑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抑制剂, 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小鼠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生成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4月取因EMs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后第3周治疗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重组人内皮抑素YH-16[YH-16组,2m/(kg·d)]、沙利度胺[thalidomide组,50mg/(kg·d)]、整合素avβ3单克隆抗体LM609[LM609组,250μg,每周2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anti-VEGF组,3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PBS,连用14d;每隔2d测量异位病灶体积1次;治疗结束后病灶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VD).每组SCID小鼠各10只.结果 SCID小鼠皮下种植EMs模型内膜存活率高且观察方便;各治疗组病灶体积增长缓慢,并且YH-16组用药后期病灶体积有缩小趋势;YH.16组、LM609组和anti-VEGF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结构不完整,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各治疗组M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剂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了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al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和卵巢多囊性变为主要特征.

    作者:代玉洁;阮祥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101例分析

    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0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认识和处理

    脑室增宽(ventriculomegaly,VM)是指脑脊液过多地积聚于脑室系统内,致使脑室系统扩张,其中侧脑室增宽为常见.明显的侧脑室扩张与围生期胎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轻度的侧脑室扩张,常可伴有其他结构异常或染色体核型异常.因此,产前发现并诊断胎儿脑室增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一休;孟华;姜玉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肺脏影像学异常的临床认识和处理

    胎儿肺脏位于胸腔,分左右两肺.胸腔由脊柱胸段、肋骨、胸骨、横膈组成,胸腔表面覆盖胸膜.

    作者:严英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细胞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研究

    目的 观察Rho激酶特异抑制剂Y-27632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2006年3月至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妊娠6~8周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妇女绒毛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滋养细胞中RhoA和ROCKⅡ蛋白的表达;利用原代细胞培养技术,采用MTT、Transwell体外浸润实验和细胞运动实验检测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对细胞滋养细胞生长和浸润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滋养细胞有RhoA和ROCKⅡ蛋白的表达,原代培养的细胞滋养细胞经Y-27632处理后,侵袭及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ho/Rho激酶信号转导系统对细胞滋养细胞侵袭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由胎盘植入异常引起的妊娠相关疾病.

    作者:李秋玲;尚涛;李淑娟;李思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腔镜通液联合中西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3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通液术加用中西药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泉州市妇幼保健院1997年10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320例,利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宫腔内膜及输卵管口,在直视下输卵管插管加压推注美蓝和疏通液体.术后给予龙血竭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塞肛等药物治疗.术后随访其受孕情况.结果 320例患者,输卵管复通有效率为92.8%.治疗后受孕率53.6%.结论 宫腔镜通液术中、术后应用药物联合治疗,可大大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柯一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对9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4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缝合组有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mL.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皮下血肿,无其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线圈套扎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作者:成九梅;刘芸;段华;郭银树;李长东;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卵巢肿瘤中c-kit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c-kit基因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突变情况及其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应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序列.结果 c-kit基因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突变率分别为72.1%、44.4%、11.5%、0,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中c-kit基因突变率均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与卵巢交界性肿瘤中c-kit基因突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低分化组的c-kit基因突变率为88.9%,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c-kit基因的突变率随FlGO分期的进展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P<0.05),c-kit基因的突变与卵巢肿瘤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c-kit基因突变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c-kit基因突变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春凤;安牧尔;李萌;孙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心脏异常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处理原则

    先天性心脏畸形(CHD)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约占活产总数的80/万~100/万[1].CHD种类繁多、病因复杂、难以预防,且常常预后不良.因此,CHD的产前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李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处理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是产前超声所能诊断的常见类型.产前超声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异常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信息及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宫内处理、随访或适时终止妊娠提供依据.

    作者:刘智;常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芹菜素抑制人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人卵巢癌CA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2006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研究所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芹菜素对CA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芹菜素对CAOV3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 20~160μmol/L芹菜素均能抑制CAOV3细胞的生长,且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关系.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芹菜素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呈量效关系.结论 芹菜素抑制CAOV3细胞增殖,可能通过使CAOV3细胞停滞在G2/M期而诱导其凋亡.

    作者:杜俊瑶;辛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诊断单脐动脉与胎儿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带血管数目预测胎儿先天异常的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超声检测胎儿脐血管数目,对单脐动脉胎儿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及胎儿染色体检查;分析单脐动脉合并畸形类型,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胎儿结局.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单脐动脉119例,包括左侧72例(60.5%),右侧47例(39.5%).单纯性单脐动脉59例(49.6%);合并其他结构畸形60例(50.4%),其中泌尿系统畸形25例(41.7%),心血管系统畸形17例(28.3%),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5例(25.0%),下肢畸形9例(15.0%),前腹壁和消化道畸形各5例(各占8.3%),唇裂或唇腭裂畸形3例(5.0%),其他畸形3例(5.0%).行胎儿染色体检查41例,发现染色体异常8例,包括18-三体综合征3例、13-三体综合征1例、21-三体综合征1例、染色体片段异常3例,均合并其他畸形.结论 胎儿单脐动脉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约50%合并其他畸形;合并畸形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结局良好.

    作者:何花;谢红宁;李丽娟;朱云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羊水量异常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所谓羊水,是指妊娠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羊水中98%~99%是水,1%~2%是溶质.溶质一半是有机物,一半是无机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细胞.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它是维持胎儿生命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作者:乔宠;尚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常见短长骨畸形的产前诊断

    胎儿短长骨畸形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种类繁多,症状重叠,常以短肢畸形为主要表现.

    作者:方群;黄林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雷米芬太尼联用丙泊酚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雷米芬太尼、丙泊酚联用持续微泵泵注全身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2006年1月至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联用丙泊酚持续微泵泵注麻醉(观察组)30例和丙泊酚持续微泵泵注麻醉(对照组)30例.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5min、10min和手术后(放气后)5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抽血用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气腹形成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上升,术后渐恢复至气腹前水平.应激反应: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气腹时血浆NE、E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后(3.2±1.5)min清醒,对照组手术结束后(7.8±2.7)min清醒,给予拔除气管导管,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并发症少.结论 雷米芬太尼、丙泊酚联用持续微泵泵注麻醉可降低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形成时对患者机体的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安全可靠.

    作者:陈宏志;李璐;陈卫民;杨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常见胎儿消化系统超声异常的临床认识与处理

    在胚胎早期(第5孕周),原始消化管分化为前肠、中肠及后肠.而其中前肠衍生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前端(前2/3)、胰腺及肝脏;中肠将衍生为十二指肠末端(后1/3)、空肠、回肠、升结肠及横结肠前端(前2/3);后肠将衍生为横结肠后1/3、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及肛门上段,以及膀胱及阴道的组成部分.

    作者:王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磁共振在胎儿结构异常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超声影像检查是目前诊断胎儿先天性结构异常的主要无创方法.然而,由于受孕妇肥胖、羊水量、胎儿骨性结构、胎儿体位及超声的空间和组织分辨力低、成像视野小等因素影响,使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异常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给产前咨询也带来了困难.

    作者:洪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诊断及误诊分析

    患者38岁,G3P2.因停经6个月,下腹阵痛4个月,盆腔包块1个月于2005年10月13日入院.平时月经规则,6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人流术后一直未来月经.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

    作者:李泽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水肿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处理

    胎儿水肿是指胎儿总体液过量,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聚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胎儿异常.在超声检查中,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胎儿腹水和胸腔积液,全身性水肿,羊水过多,或伴有胎盘肥厚.

    作者:陈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胎儿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超声检测及结果判断

    1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胎儿血液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胎儿血液经脐动脉进入胎盘后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营养物质和氧气经脐静脉供给胎儿.

    作者:孙彤;漆洪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