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休克的分类诊断及监测

王慰敏;苟文丽

关键词:产科临床, 休克, 分类诊断, 急性循环功能障碍, 组织缺血, 孕产妇, 多种疾病, 组织器官, 重要脏器, 血流灌注, 危及生命, 紧急情况, 功能发生, 代谢紊乱, 病理过程, 围生儿, 损伤, 损害, 死亡, 妊娠
摘要:自从1743年出现了休克(shock)一词后,人们经过长期研究认识到休克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以及危及生命的损伤和过敏等反应的病理过程.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各种重要脏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的综合征.休克可出现在各种疾病过程中,如不及时予以适当处理,全身组织器官会发生不可逆损害而引起死亡.产科休克是指发生于孕产妇特有的休克,与妊娠、分娩有直接关系.产科休克是产科临床中一项突出的紧急情况,是威胁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羊水栓塞所致休克的治疗

    近年珲研究表明:羊水进入母体后激发内源性介质及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如:花生四烯酸、白三烯、前列腺素、组织胺、内皮素等引起快速严重的过敏样反应,激发一系列病理变化.

    作者:黄醒华;孔丽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癎)前期对母儿的影响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子(癎)前期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及解放军202医院2002-01-2004-12收治的GDM病例共127例,其中合并子(癎)前期者35例(Ⅱ组,余为Ⅰ组),以同期子(癎)前期35例(Ⅲ组)及正常妊娠35例(Ⅳ组)为对照,比较四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差异,以及Ⅰ、Ⅱ组母儿并发症.结果 (1)GDM孕妇子(癎)前期的发生率(27.6%,35/127) 明显高于同期子(癎)前期的发生率(6.97%,353/5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Ⅰ组与Ⅱ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明显高于Ⅲ组及Ⅳ组(P均<0.01).(3)所有GDM病例中小于胎龄儿2例,均合并重度子(癎)前期.(4)Ⅰ组与Ⅱ组孕妇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等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孕妇手术产的发生率高于Ⅰ组(P<0.05),新生儿窒息及转科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 GDM易合并子(癎)前期,且GDM合并子(癎)前期者中,孕妇早产、胎膜早破等围生期并发症增多,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及低血糖等并发症亦增多.

    作者:王伟;金镇;李书琴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相关问题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也称为主腔静脉压迫综合征(aortocaval compression syndrome),尽管早可在妊娠16周左右发生该综合征的系列表现[1] ,但大多数发生在妊娠晚期,由于妊娠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系列症状,也可能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作者:宋薇薇;王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产科凝血功能障碍高危因素与处理策略

    在各种疾病基础上或某些特殊条件下,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凝血系统激活,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此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

    作者:王永清;杨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晚期自发性子宫破裂获活婴1例

    患者35岁,孕2产1.因停经36周十4,突发持续性上腹部疼痛28h,于2005-05-22 9:00护送入院.LMP 2004-08-29,EDC 2005-06-06,孕期定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于2005-05-21 5:00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部疼痛,并伴有轻度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不缓解,于当日9:00来门诊检查,初诊为晚孕合并胆道蛔虫,肌注山莨菪碱10mg,30min后腹痛减轻,而自行回家休息.

    作者:秦建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子(癎)前期并发大量蛋白尿的围生期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大量蛋白尿是否增加子(癎)前期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院1990-01-2005-03收治的资料完整的56例子(癎)前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尿蛋白定量分为24h尿蛋白<5g和24h尿蛋白≥5g组,分析统计严重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母婴严重并发症,包括子(癎)、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胎死宫内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大量蛋白尿不增加子(癎)前期患者母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单纯依据大量蛋白尿不应作为判断子(癎)前期患者预后或选择结束妊娠的主要指标.

    作者:赵芳;李少芬;孙丽芳;刘燕儒;肖雅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及其各亚型mRNA在正常妊娠及重度子(癎)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HLA-G)及其各个亚型mRNA在正常妊娠及重度子(癎)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005-01-2005-06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10例重度子(癎)前期患者(研究组)及10例正常妊娠胎盘组织(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RT-PCR比较两组间HLA-G及其各个亚型mRNA(HLA-G1、G2、G3、G4、G5、G6)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子(癎)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总HLA-G mRNA显著降低,以HLA-G1、HLA-G3降低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G1与HLA-G3 在胎盘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和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作者:朱晓明;杨瑛;张惠中;刘丽;赵辉;侯开波;姚元庆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与膀胱功能恢复的关系

    广泛性子宫切除是治疗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经典手术,常同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由于该手术对盆腔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损伤,术后常并发膀胱功能障碍.因此,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应留置尿管多长时间是妇科医生经常面临的问题.

    作者:黄同森;赵恩锋;宋磊;才金华;李亚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2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诊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3-08-2006-0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对21例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组)施行腹腔镜诊断和手术治疗,并与同期接受剖腹手术的12例患者(剖腹组)的手术资料和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卵巢囊肿剥除术和患侧附件切除术分别为18例和3例,剖腹组分别为10例和2例.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6.1min、29.8mL、9.2h和6.0d. 术后24h均下床活动,不需使用镇痛药物.剖腹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9.6min、72.5mL、38.7h和9.2d.术后48h后方能下床活动.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剖腹组(P<0.05).两组术后先兆流产和完全流产发生率分别为4.8%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中期妊娠时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刚;谢咏;林铁成;卢文琼;韩玉斌;陈露诗;李光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宫腔镜检查断未婚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 评价宫腔镜诊断未婚女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01-2005-08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静脉麻醉下对37例未婚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同时宫腔镜下取病理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术中超声全程监测.结果 37例患者均成功在宫腔镜下完成了检查及病理取材,无一例处女膜损伤,无宫颈损伤和子宫穿孔.病理诊断正常增殖期宫内膜13例,子宫内膜息肉1例,宫内膜微小息肉合并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8例.增殖期宫内膜增生现象8例,子宫内膜炎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粘膜下肌瘤2例.结论 对未婚患者的可疑宫内病变,在不损伤处女膜的情况下宫腔镜检查同时进行病理诊断是可行的.

    作者:杨静;黄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的关系

    本文将近年来研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机制免疫学说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以利于该病的治疗和改善胎儿的预后.

    作者:崔陶;刘淑芸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腹膜阴道延长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阴道延长术在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于2005-05-10对5例年轻早期宫颈癌(ⅠA2~ⅡA)患者行腹腔镜下腹膜阴道延长术,其中3例在腹腔镜下根治术同时行腹膜阴道延长术,2例因曾行宫颈癌根治术致阴道短缩而影响性生活行腹腔镜下腹膜阴道延长术.结果 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周随访阴道黏膜光整、柔软、有弹性,阴道可容2指,阴道长度8~10cm;3例术后10~12周恢复性生活,性生活满意.结论 通过腹腔镜下腹膜阴道延长术,使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阴道有足够的长度,保证了术后性生活质量,但长期效果还有待观察.

    作者:黄懿;黄浩;黄雪坤;帅建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早孕期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方法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早孕期绒毛细胞长期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方法,评价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01-2005-12北京协和医院77例早孕期绒毛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制备用于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病例.结果 平均培养时间为5~7d,一般10d可以发报告,77例病例中有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98.7%,培养过程中细菌污染率为0,母体组织污染率为0.发现异常核型5例,胎盘限制性嵌合体2例.结论 绒毛细胞长期培养法和染色体制备方法简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应用于产前诊断.

    作者:郝娜;戚庆炜;周京;蔡学泳;孙念怙;向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三种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方法 对2003-01-2005-10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对既往有新式剖宫产史、改良新式剖宫产及子宫下段剖宫产史因妇产科疾病再次开腹手术的154例病例进行术中观察并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腹腔粘连情况.结果 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粘连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粘连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次之,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粘连轻,发生率低.

    作者:陈淑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产科休克的分类诊断及监测

    自从1743年出现了休克(shock)一词后,人们经过长期研究认识到休克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以及危及生命的损伤和过敏等反应的病理过程.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全身组织和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及各种重要脏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的综合征.休克可出现在各种疾病过程中,如不及时予以适当处理,全身组织器官会发生不可逆损害而引起死亡.产科休克是指发生于孕产妇特有的休克,与妊娠、分娩有直接关系.产科休克是产科临床中一项突出的紧急情况,是威胁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慰敏;苟文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胎儿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诊治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是一种严重的、可威胁生命的,但不多发的细菌性感染,它是由一定类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猪链球菌和非A群β溶血性链球菌)等所释放的毒素而引起,以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为特征的急性疾病.1978年首先由Todd等[1]报道了7例(8~17岁)高热、红皮症、意识不清、水样腹泻和器官衰竭的孩子,在恢复期出现手掌、脚底和躯干部的脱皮,后来从其中5个孩子的身上分离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分离到一种新的葡萄球菌表皮毒素,从而定义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980年,Shrock等[2]在一个使用了强吸附性卫生棉条的行经期妇女身上观察到了相似的症候群,后来确诊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此后,许多外科手术(如鼻成形术,鼻填塞术,产后操作等)和其他临床疾病(如肺炎,流感,感染)等亦出现相同的临床症状.TSS尽管在早描述的病例中,大多数发生于月经期妇女,但目前只有55%的病例与月经有关,这种疾病也可发生在儿童、绝经后妇女和男人中间.

    作者:曾万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近8年来院内外抢救的26例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周晓;马家玉;贺开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提高产科休克的处置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休克是指由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破坏机体内环境稳定,引起了微循环障碍,影响重要脏器组织血液灌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产科休克是指与妊娠及分娩因素直接有关的休克,是产科领域中一种急性而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然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所有妇产科医务人员对产科休克的认识及临床处置水平是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亦是我们妇产科医师当前的主要任务[1].

    作者:陈敦金;赵瑞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否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方法 选择1999-01-2001-12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的218例孕妇(均为单胎),分成两组:GDM孕妇106例(研究组)、正常孕妇11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糖、胰岛素、血脂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GDM孕妇100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各个时点血糖值高于正常孕妇[空腹(5.13±0.88)mmol/L、(4.37±0.37)mmol/L,1h(11.38±1.48)mmol/L、1h(8.86±1.09)mmol/L,2h(9.98±0.75)mmol/L、2h(7.55±1.07)mmol/L,3h(7.96±1.10)mmol/L、3h(5.83±1.2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GDM孕妇空腹血胰岛素[(15.29±6.48)mU/L、(10.83±9.74)mU/L]、甘油三酯[(4.11±1.42)mmol/L、(2.64±0.76)mmol/L]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4.22±0.48、3.52±0.52)高于正常孕妇(P<0.01).结论 GDM可能是一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作者:应豪;王德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方法及其评价(之三)

    (上接本卷第10期800页)6 基于盆腔检查的诊断方法评价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临床检查包括各种神经反射(球海绵体肌反射、膀胱-尿道/肛门反射、肛门括约肌反射)的检查、盆腔器官脱垂检查(POP-Q分度).盆腔检查可从整体上反映整个骨盆底的解剖、功能情况,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者:罗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