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泉;周铁军;龙敏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了检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效果,结合一学期的研究实践,采用时间效益分析法对探究式教学模式后的学生学业成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评价,说明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优于传统教育方法,可以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中广泛推广.
作者:张敏;朱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介绍某院在数学课程建设中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分析高等数学为专业课程教学服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结合应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高等数学和药学专业课结合的一些实例.
作者:张绍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在用置信区间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若感兴趣的只是置信区间的上限或下限,此时只需求出单侧置信区间即可.
作者:祝国强;杭国明;滕海英;黄平;刘沛;王中亮;李春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迁,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临床分离的376株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杆菌,G+杆菌,真菌分别占47.1%,39.9%,12.5%,其他0.5%;常见G-杆菌对氨芐西林的耐药率高,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相对较高的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有明显逐年提高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80%,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细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面临的严重问题,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作者:喻群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粗银针针刺疗法治疗膝关节运动性髌骨软化症的有效性.方法:对符合中医诊断为运动性髌骨软化症的30例患者进行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30min,4周治疗为一疗程,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果:治疗观察30例,临床治愈30例,占全部病例的100%.结论:采用中医粗银针治疗运动性髌骨软化症,方法简便,能有效消除膝关节乏力,髌骨边缘、周围软组织压痛,上下楼、半蹲位疼痛,其改善症状疗效明显.
作者:杨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建立了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有三个时滞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力学新模型,利用Routh-Hurwitz判据,获得了无免疫平衡点的局部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作者:方海泉;周铁军;龙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前大多数数据分析工具都是基于桌面应用程序.随着web的技术发展,B/S模式系统在医药领域大规模应用,web系统产生了海量的数据,使得数据挖掘领域成为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有必要进行开发基于web的数据挖掘系统.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为实行医药决策信息分析的课程教学实验顺利开设.我校率先对基于web服务的医药数据挖掘演示系统进行探讨,并采用了JAVA WEB技术结合Weka,Matlab混合编程和自主实现的算法包,增加了具有可扩展性,高效性,可视化的B/S模式的医学数据挖掘演示系统的架构.该系统具有重要的教学使用和研究价值.
作者:朱远平;陈伟;李建彬;陈剑鸿;许树欣;鲁春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BX7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2011年皮肤毛细血管瘤存档蜡块4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皮肤血管瘤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CBX7表达水平,采用HPIAS-1000图文报告管理系统对CBX7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用SPSS11.5软件对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阳性面积率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结果:CBX7的表达 增生期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中CBX7呈高表达,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血管内皮细胞中CBX7呈低表达.增生期组CBX7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组和正常皮肤组(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X7在血管瘤增生期均呈高表达,表明CBX7在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汪晓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数学模型是通过简化研究对象、归结其数学结构,得出便于解决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以集对分析联系数[1]概念入手,试图建立国际疾病分类数学模型,并且举例说明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及其推广等,演示集对联系数学语言的精简性、生动性与实用性.
作者:哈丽阳;陈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实验采用了化工原料来合成SiO2-Al2O3-K2O系统玻璃陶瓷,结果发现合成的玻璃陶瓷主要为玻璃相,只有很少量的白榴石晶体;在玻璃相陶瓷中添加白榴石后,其显微结构表明白榴石晶体呈柱状或颗粒状与玻璃相基质紧密结合,并均匀地分布于玻璃相基质中;添加白榴石可明显提高玻璃陶瓷的强度.
作者:焦谦益;张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说明应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是<多元统计学课程教学>重要的任务.
作者:华琳;闫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妇科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实施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86例,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对妇科肿瘤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妇科肿瘤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更可以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之中推广.
作者:孟月华;姜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人体脉象信息的分类、识别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大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依赖于人的经验,以及学习和训练时长、学习收敛性很难保证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的结构、连接权、初始阈值、学习率、动量因子同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优化神经网络的算法.该算法结合了神经网络的快速并行性和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性,提高网络的处理能力,为人体脉象识别方法提供新的理论思想和认知系统.
作者:韩幸才;韩华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颈椎横突旁注射硬化剂制作兔颈椎病模型的效果.方法:20只兔子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用硬化剂注射法造模,分别于造模开始第1周后、第2周后、第4周后取兔血清,ELISA检测动物血清TNF-а(肿瘤坏死因子-а),SP(P物质),NPY(神经肽-Y),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а、SP、NPY升高(P<0.05),且3次检测呈逐渐升高趋势,CGRP降低(P<0.05),3次检测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颈椎横突旁注射硬化剂可能通过炎症因子刺激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导致颈椎周围疼痛,它是制作颈椎病动物模型的较实用的方法.
作者:张红利;沈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9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Oct-4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Oct-4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对所获得的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Oct-4呈高表达,正常食管组织中Oct-4呈低表达,各组中Oct-4的表达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Oct-4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向长港;张端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乙型肝炎预防、诊断、治疗及判断病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样本分为3组,同时进行ELISA法与PCR检测HBV-DNA含量水平的测定.第1组为HBsAg(+)、HBeAg(+)、HBcAb(+)、的患者,第2组为HBsAg(+)、HBeAb(+)、HBcAb(+)的患者,第3组为HBsAg(+)、HBcAb(+)的患者,组与组之间进行阳性率及HBV-DNA含量的t检验.结果:285例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第1组患者HBV-DNA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HBV-DNA平均含量为7.5×108copies/ml.第2组患者HBV-DNA阳性率低于第1组(P<0.01),但平均HBV-DNA含量为9.58×107 copies/ml,与第1组无差异(P>0.05).第3组患者HBV-DNA阳性率为51.83%与第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第2组无差异(P>0.05),患者的HBV-DNA含量为7.74×107 copies/ml,与第1、2组无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测HBV-DNA含量比ELISA法具有更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准确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对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判断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四爽;熊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方法,预测和评价中药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运用贝叶斯分类识别算法,构建中药疗效预测模型.结合中西医临床指标,对180 例乙肝后肝硬化病例中药组和安慰剂组的疗效分别进行统计、评价和预测分析.结果:贝叶斯分类算法预测显示:中药扶正化瘀片在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Child-Pugh积分上有一定效果,这与中药组和安慰剂组间的Child-Pugh积分的统计检验结果相一致.结论:运用贝叶斯方法建立的疗效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中药疗效预测和评价,可以为建立中、西医结合的疗效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孙继佳;张蕾;邵建华;严广乐;苏式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提供一种优化临床试验中样本量的方法,使临床试验达到科学性、经济性与伦理学的统一.方法:利用一个实际的例子,对一种临床试验中常见的试验安排,分别使用传统和优化的方法计算样本量,以说明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结果:通过比较分析,优化方法能在保证科学性与伦理学的基础上,很好的减少投入成本.结论:对临床试验中样本量的优化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陶庄;卢双;李芳;郭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4种预测医院卫生人力的方法,分析其优缺点.方法:应用曲线拟合法、多元回归法、灰色动态模型预测法及加权平均组合模型法拟合数据并将2010年福建省医院卫生人力预测值与2010年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种预测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35%,3.15%,8.98%,1.91%.结论:在福建省医院卫生人力预测过程中,曲线拟合法较好;在多种模型预测的基础上,应用组合模型可求出大程度利用信息的协调解;此次研究为医院卫生人力预测提供了方法上的探讨,为卫生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伊波;陈锦华;吴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对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108例心律失常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按一定的治疗方案,分别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加用乙胺胺碘酮和乙胺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9%,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碘酮联合治疗与单用乙胺碘酮相比,更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并能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