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华;姚蕾
在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我们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998年6月至2000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就诊的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患者,妇检子宫后倾固定或后穹窿扪及痛性结节或卵巢内膜样囊肿超过5cm,与周围粘连严重的91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61例,经腹手术治疗组30例.年龄32~52岁,平均42岁.根据术中所见,按美国生殖学会AFS标准,进行评分和分期,91例患者均属Ⅳ期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均行正规阴道准备.腹腔镜手术治疗组61例均于腹腔镜下行盆腔复杂粘连松解后,行内异灶电灼术7例,卵巢内膜样囊肿剥除术23例,附件切除术18例,全子宫切除术7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6例.经腹手术组30例均行盆腔复杂粘连松解术后,卵巢内膜样囊肿剥除术18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12例.两组年龄、病变程度无显著差异.
作者:黄骊莉;刘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胚外体腔穿刺术应用于α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50例妊娠6~10周、要求人工流产的单胎妊娠孕妇在终止妊娠前行胚外体腔穿刺术抽吸胚外体腔液,吸宫术后取绒毛,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胚外体腔细胞及绒毛的α地中海贫血基因,比较两种标本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40例胚外体腔细胞成功地扩增α地中海贫血基因,结果均与绒毛相符.结论通过胚外体腔穿刺术取胚外体腔细胞行PCR检测可用于α地中海贫血的早期产前诊断,但应进一步提高诊断方法的敏感性.
作者:何志晖;方群;游泽山;卢锡林;孔秋英;陈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性激素水平与妊娠率的关系.方法对71个常规IVE-ET和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中注射HCG日的性激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促黄体生成素(LH)普遍受抑制,与临床妊娠无关;孕酮(P)<2.86nmol/L时妊娠率较高,雌二醇(E2)(每卵子)513.8~770.7pmol/L时妊娠率高于其它两组.结论在IVF-ET和ICSI周期中,注射HCG日的P值和E2(每卵子)水平是预测妊娠成功率的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当两者联合应用时,可提高预测的准确率.
作者:赵军招;林金菊;叶碧绿;周颖;黄学锋;郑菊芬;周红卫;历小;陈亦红;周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母婴病死率较高.现对我院6例产科DIC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我院住院分娩孕妇19728例,发生产科DIC6例,发生率0.03%.患者年龄23~36岁,平均30.5岁,孕周19~39+3周,平均孕周31+1周.初产妇2例,经产妇4例,2例在家中发病,4例在院内发病.3例发生在分娩前,3例发生在胎儿分娩后.1.2 诊断标准采用1987年中华血液学会提出的DIC诊断标准(修正案)[1]的实验室检查.本组5例进行6项检查均异常;有1例检查5项,5项均异常.1.3 诱发因素 6例DIC中重度妊高征3例,胎盘早剥1例,感染性流产1例,剖宫产术中出血1例.
作者:梁心玲;朱坤仪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为产科重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5.53%.其病因多样而复杂,尚有40%的患者原因不明,通常将IUGR的病因分为3个方面,即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和胎盘因素.1 母体因素1.1 一般体质情况包括妊娠时身高、体重和年龄,对胎儿出生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岁前和35岁后妊娠出生新生儿体重较轻.子宫发育异常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直接影响胎儿生长,其IUGR发生率约占1%~3%.
作者:董彦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大量研究表明,胎儿宫内生长是序贯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Lin和Santolaya-Forgas(1998)报道[1],胎儿生长可分为三个细胞连续生长发育阶段.早孕16周期间,为增殖的第一阶段,其特征为细胞数量迅速增加,其后直至孕32周为第二阶段,其特征为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肥大.孕32周以后,主要表现为细胞增大.胎儿生长速率在孕15周为5g/d,孕24周为15~20g/d,孕34周为30~35g/d.
作者:林其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出生后的新生儿除生长发育不良外,常伴有脏器功能不全.当新生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者称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SGA).根据出生孕周,可以分为早产SGA和足月SGA,我国对后者又称为足月小样儿. 根据出生体重与身长比例,SGA又分为均称型和不均称型.SGA的病死率为正常足月儿的8倍[1],合并症的发生率也较高.但产前准确的诊断,出生后即刻的监测与处理,产科和儿科医师的密切合作,可使病死率自25.5% 下降至10.6%,合并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1].
作者:李奕;刘瑞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我院妇产科自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对1060例早期初孕未产妇人工流产术中,采用镇痛方法施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妊娠8周以内初孕未产妇106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小18岁,大39岁,平均年龄25岁;大孕周8周,小孕周6周,平均孕周7周.在同样条件下,采用传统扩宫法不用任何药物进行人流术300例作为对照组.1.2 方法术前常规测血压、呼吸、脉搏作为基础值,受术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宫颈管常规消毒后铺巾,暴露宫颈固定后,分别以两根长棉签蘸取由1%利多卡因5mL、地卡因50mg(5mL)和阿托品0.5mg(1mL)配制成的混合液和石蜡油,分两次轻轻地插入宫颈内口处,3~5min取出棉签,此时宫口已完全松弛,可容6号吸管顺利通过宫颈进行吸宫术.
作者:付银菊;王双梅;于淑桃;邵久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近来的一些文献对子宫切除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多例患者进行了分析[1].为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人工流产术中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75例患者作临床分析,现将大体标本及镜下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门诊流产室共行人工流产术6732例,术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75例,均由病理科检验确诊.1.1 确诊方法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根据苏应宽等[2]与陈忠年等[3]所定标准,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患者术中反应,以及切除的标本术后病理检查进行综合分析.1.2 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年龄人工流产手术中7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年龄均在25~44岁之间,年龄为25~29岁4例(5.3%),30~34岁21例(28.0%),35~39岁41例(54.7%),40~44岁9例(12.0%).
作者:何东方;徐淑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近来许多文献改称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本文仍沿用IUGR名称阐述其诊断.在临床工作中,要确定胎儿是否为IUGR,孕周(胎龄)和孕妇体重是两项重要的参数.B型超声检查、脐动脉血流速频谱图、生化测定法均有助于诊断IUGR.1 重视IUGR高危因素病史详细认真地询问,寻找引起IUGR的高危因素,如孕妇营养不良、缺乏微量元素锌、重度贫血、慢性肾炎、孕期罹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双胎妊娠、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吸烟、酗酒、吸毒、曾分娩IUGR新生儿史等.对有IUGR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在妊娠期间重点监测胎儿生长发育状态.
作者:张树荣;乐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 4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全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挖出术,其中米非司酮组16例,术前予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内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EGF-R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内P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ER无显著差异;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EGF-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肌瘤内EGF-R减少是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缩小的重要机制,这一作用可能与米非司酮阻断孕酮与PR的结合有关.
作者:李卫平;严隽鸿;林其德;陈珠萍;丁传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31岁,孕2产1,住院号05119.因孕41周,无临产先兆,就诊于某卫生院,患者妊娠经过顺利,就诊时查体情况不详,当时给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1片(200μg),1小时后开始有宫缩,并逐渐加强,放药后两小时发现胎心减慢,80/min,宫缩呈强直状,产妇烦躁不安,宫口已开全,于是在胎头吸引术下分娩一女活婴,新生儿轻度窒息,胎盘自娩完整.
作者:皇甫俊霞;侯玉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亦不少见,有时诊断较为困难,一旦诊断,慎重处理颇为重要,因孕期卵巢手术对母亲及胎儿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保守处理又顾虑肿瘤扭转、恶变等并发症或影响继续妊娠及分娩.本文分析我院9年间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4例,探讨其诊断与处理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年10月至1999年10月,我院分娩总数9054例,同期收治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人54例,发生率为0.6%.年龄20~42岁,孕次1~7次.卵巢肿瘤发生在左侧21例,右侧22例,双侧11例.
作者:冯雪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年间剖宫产病例82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项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 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剖宫产率升高到20%以上时,围生儿病死率并不随之下降.
作者:杨雪峰;程金华;封全灵;翟子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肝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方法采集40例患乙型肝炎的产妇分娩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肝组织,链酶卵白素-生物素法检测HBsAg;回访孕妇产前静脉血HBV及其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取百分率行u检验.结果 HBsAg阳性颗粒在肝细胞胞浆内呈弥散分布,肝细胞核不着色;含HBsAg颗粒的肝细胞胞浆呈弥漫性棕黄色,呈点、灶片状分布于肝组织中;毛细胆管上皮和管腔内也可见到棕黄色HBsAg颗粒.40例乙型肝炎产妇分娩的死胎肝组织中HBsAg阳性20例(50.00%),其中静脉血HBV:①单项阳性(两对半任一项阳性)、②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和③大三阳[HBsAg(+),HBeAg(+),HBcAb(+)]的孕妇分娩的死胎肝组织中HBsAg阳性分别为13例(13/27)(48.15%)、1例(1/5)(20.00%)、6例(6/8)(75.00%),①和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②和①、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死胎肝组织HBsAg表达与孕妇静脉血中HBV标志有关;孕妇静脉血HBV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在胎儿肝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作者:刘伟;赵伟;罗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30岁,住院号223315.妊娠32+3周,阴道流液9小时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孕2产0,4年前孕4个月引产1次.本次妊娠孕4个月时出现阴道少量流血,经保胎治疗1天后流血停止.查体:体温36.9℃,脉搏88/min,血压16/9kPa.产科检查:宫高28cm,腹围89cm,LSA位,无宫缩,胎心140/min.入院诊断:32+3周妊娠,孕2产0,LSA位胎膜早破.
作者:刘英;刘加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孕期特发的一种以瘙痒、黄疸为主要症状,伴胆酸、肝酶等生化异常的疾病,对孕妇预后良好,但易导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使围生儿病率和病死率增高[1].ICP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与体内雌激素升高有关.其发病机制可能有:胆管的通透性增加,Na+-K+-ATP酶活性降低,膜流动性改变,雌激素代谢异常等等.另外,ICP也可能与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2].目前,对ICP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针对ICP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治疗药物,目的是改善母体症状、生化指标和胎儿预后,但结论不尽相同.
作者:艾瑛;刘淑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妇女绝经后,其内生殖器萎缩,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使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难度增大.1997年1月至2000年7月我院于取环前,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获得满意扩张宫颈及镇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 16例绝经后取O型环的妇女,年龄51~64岁,带环18~24年,绝经5~16年.其中宫颈癌放疗前2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前1例,脑外伤磁共震检查前1例,其它原因12例.1.2 方法宫颈消毒后,探针无法通过宫颈内口.用2%利多卡因5mL,分别在宫颈3、9点位置,距宫颈外缘1mm处(刺入约1cm抽吸无回血后)各注射1mL,探针蘸剩余的利多卡因扩宫颈,5分钟后取环.
作者:胡珈瑞;李家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浆胎盘异铁蛋白(placental isoferritin,PLF)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晚孕早期(孕24~34周)初正常的43例孕妇,分别用ELISA法和Criess法对血浆胎盘异铁蛋白和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亚硝酸基/硝酸基(NO2-/NO3-)的水平进行测定,根据随访妊娠结局分为IUGR组(20例)和正常组(23例).结果 IUGR组晚孕早期PLF水平(248.82±58.37)mg/L低于正常组(775.05±95.02)mg/L,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NO水平(63.21±48.49)μmol/L较正常组(36.29±24.58)μmol/L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胎盘异铁蛋白水平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r=-0.598,P<0.01).结论晚孕早期血浆胎盘异铁蛋白水平的降低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朱颖;王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是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一种手术,标准的经腹腔镜下赛姆子宫切除术,操作繁琐,费时较长,所用材料较多.1999年6月至2000年3月我院进行腹腔镜改良赛姆子宫切除术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术式介绍1.1 手术要求术前需常规行分段诊刮术,以排除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30°,术中持续导尿.
作者:周克水;张勇;鲁玮;朱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