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淳;黄红川;李冰;刘启才;彭燕;袁锦屏;杨灵;苏丹红;邱贵霞;杨其霖;黎毅敏
颈动脉狭窄主要是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龄所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引起的颈动脉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在美国,脑卒中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在我国,脑卒中仅次于恶性肿瘤,是城镇居民第二位死因.关于颈动脉狭窄统计数据尚不全而,已有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梗死中有颅外颈动脉狭窄者占了大约30%至40%[1].
作者:柯炎斌;陆永建;李明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造血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基质细胞(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等糖蛋白)组成.造血微环境是造血细胞定居、增殖、分泌和发育的场所.在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会有造血细胞的恶变.造血微环境也会出现异常.本文就造血微环境与血液系统肿瘤耐药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王昭霞;邹亚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适合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重组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方法 选用酵母偏爱的同义密码子替换野生型S基因的酵母稀有密码子,采取基因搭桥法及递归式聚合酶链反应,制备合成基因,捕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ZB.携带有合成S基因的重组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株KM71 H,经甲醇诱导表达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结果 酶切电泳及DNA测序证实合成的S基因正确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免疫印迹显示优化后的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蛋白表达量远高于野生型基因.结论 密码子优化的S基因能明显提高重组S蛋白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量.
作者:周才;邝炎波;曾丽;赖有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泵抑制剂利血平和羰基氰氯苯腙(CCCP)能否提高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随机抽取10株,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环丙沙星逐级诱导为高耐药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应用泵抑制剂前后,分离的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应用泵抑制剂利血平和CCCP后,分别有6株(60%)和8株(80%)诱导耐药株的MIC值有所下降,泵阳性株分别有4株和7株.结论 起始低浓度后梯度环丙沙星可以人工诱导出肺炎克雷伯菌高度耐药株.泵抑制剂利血平和CCCP能提高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
作者:王若伦;叶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路透社记者10月20日纽约报道:德国研究者在11月的杂志上指出,缺血性中风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度的增加可能与血浆中维生素B12水平低有关,尤其是在叶酸含量也很低的时候这种相关性更加密切.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检测SCN1A外显子16 T1067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方法,并检测中国汉族人SCN1A外显子16 T1067A基因多态性.方法 设计针对SCN1A编码区引物,应用DHPLC技术检测其序列多态性,并检测127例中国汉族人SCN1A外显子16 T1067A基凶多态性.结果 127例汉族人中,SCNIA T1067A AA、AG、GG表型频率分别为0.8031、0.1969、0,SCNIA T1067A A、SCN1A T1067A G基因频率分别为0.9016、0.0984.结论 DHPLC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于大规模的人群调查.SCN1A外显子16 T1067A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作者:陈盛强;邓维意;孙卫文;麦玉珍;党利华;廖卫平;石奕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鉴定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以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Ⅱ(ITSⅡ)为靶目标,设计并合成分别针对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的种特异引物和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并用该体系对呼吸道相关致病菌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与临床常规鉴定方法对照,评价其敏感度、特异度及重复性.结果 通过对100例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的鉴定结果与常规鉴定方法的结果对照,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100%;小能检测到10个拷贝数的重组质粒;批内重复实验和批间重复实验结果均与常规鉴定方法结果相符.结论 双重荧光定量PCR法鉴定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特异度和敏感度高,重复性好,且快速、简便,该方法将有助于念珠菌病的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作者:杨淳;黄红川;李冰;刘启才;彭燕;袁锦屏;杨灵;苏丹红;邱贵霞;杨其霖;黎毅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Twin-block矫治器(TB)对下颌后缩安氏?类错(牙合)儿童咬肌影像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下颌后缩安氏Ⅱ1类错(牙合)儿童9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E),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观察咬肌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前超声检查示咬肌边界清楚、低回声像,肌肉中纤维纹理平直、流畅、边缘锐利;戴入TB后,咬肌回声增强,纹理变模糊,肌肉发生水肿样变,随后咬肌有恢复治疗前的趋势.能量多普勒显示,治疗前咬肌血流稀少,随着后牙的建(牙合),血流信号增强.结论 TB使下颌向前移位,在新的位置建(牙合),咬肌发生改建.其超声影像学变化为初期回声增强,纹理模糊,肌肉水肿,随着后牙的建(牙合),咬肌有恢复原来的趋势.
作者:马迅;林僖;王大为;蔡斌;曹阳;王洋;卢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沉积物形成动物模型,并探讨其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易位和脉络膜新牛血管(CNV)形成的病理过程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Matrigel基质胶注射于大鼠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下沉积物,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迁移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 Matrigel形成视网膜下沉积物后诱导RPE易位,而沉积物换位成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沉积物.REP细胞的动员需要光感受器细胞的参与.缺乏色素上皮细胞贴附的Bruch膜易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侵袭.结论 建立了一个新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沉积物形成的AMD动物模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下沉积物足以导致CNV穿透Bruch膜,可能导致湿性AMD发生.
作者:汪振芳;万鹏霞;何丽文;袁钊辉;温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肝储备功能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中确定手术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联合术)治疗的4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比较,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分析,确定这一方法在评估肝储备功能中的作用.结果 同一Child-Pugh分级的患者MELD评分结果并不一致,在各级别间有交错现象.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组(6例)的MELD评分均值为(24.6±6.6).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组(34例)的MELD评分均值为(16.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ELD评分分为A组16例(MELD评分<10),B组17例(MELD评分10-20),C组7例(MELD评分>20).A组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0,B组为11.8%(2/17),C组为5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Ⅰ级26例,Ⅱ级14例.Ⅰ级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15.4%(4/26),Ⅱ级为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肝储备功能,对外科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作者:徐波;朱光辉;翁杰锋;蔡文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一个548位点C→T单核苷酸突变的雌激素受体(ER)在体外条件下,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ER单核苷酸突变引起非雌激素依赖性性早熟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重叠延伸PCR定点诱变技术对548位点的碱基进行定点突变.构建定点突变表达载体pSG5-MuER.构建含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ERE)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ERE-Luc.将野生和突变ER质粒分别和pGL3-ERE-Luc共转染MCF-7细胞,观察萤光素酶的变化,以检测突变ER反应活性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ER突变质粒psG5-MuER和ER报告质粒pGL3-ERE-Luc,psG5-MuER较pSG5-ER能够增加萤光素酶的产生.结论 该突变雌激素受体在体外具有高促转录活性特征,构建的载体可用于进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问渠;付欣;李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在蛋白质组学中使用的20 cm SDS-PAGE和传统的8 cm SDS-PAGE在细胞膜钙ATP酶(PMCA)同工异构体表观相对分子质量测量的差异.方法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 B-3细胞)经培养至90%融合后,收集其膜蛋白.部分样品行20 cm SDS-PAGE,条件为16 mA/gel,然后改为24 mA/gel,共4~5 h.另一部分样品行8 cm SDS-PAGE,条件为200V 45 min.在同一胶上同时电泳已知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标记物.分离厚的蛋白转移到PVDF膜上,用针对细胞膜钙ATP酶(PMCA)同工异构体PMCA1、PMCA2和PMCA4的特舁性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通过电泳移行距离与对数相对分子质量的线性关系计算各个同工异构体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结果 从电泳条带的形态上看,8 cm胶中蛋白条带较细而浓集,而20 cm胶中较宽而扩散.在8 cm胶208 000和126 000条带之间的距离为6.1 mm,而在20 cm胶此距离为32.8 mm.在8 cm胶126 000和97 000条带之间的距离为5.2 mm,而在20 cm胶为20.2mm.20 cm胶中各蛋白条带的移行距离较8 cm胶增加.但是在8 cm胶中蛋白质条带的浓集性较好.在8 cm胶中PMCA 1、2、4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3 800、153 500和152 900;在20 cm胶中,则分别为153 1130、125 500和147 400.结论 首次证实20cm和8cm SDS-PAGE均能成功榆测HLE B-3细胞中PMCA 1、2、4的存在,但是检测出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有所不同.PMCA 1、2、4的相对分子质量在8 cm胶中分别为153 800,153 500和152 900,而在20 cm胶中分别为153 100,125 500和147 400.PMCA2很可能在20 cm胶长时间的电泳过程中发生了蛋白水解现象.
作者:杨晖;曾骏文;易长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水-油-水的双乳化技术制备FITC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利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制备的FITC标记的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7.9±8.9)%和(4.90±0.56)%.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微球呈圆形、形态规整、粒径分布较均匀.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所包载的蛋白类药物在微球内旱随机分布.缓释微球体外持续释放5周后,有73%的蛋白释放出来;荧光示踪显示在体内能够持续释放达5周以上.结论 采用水-油-水的双乳化技术制备的缓释微球可以将生物大分子药物如神经生长因子成功运载到脑内.
作者:谷海刚;龙大宏;李晓滨;王海;宋存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围术期心肌梗死系由于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缺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常由于急性冠状动脉栓塞所致.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的普通外科病人围麻醉、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介于0.1%与0.7%之间;有病史者其发生率增大10-70倍,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达7%,其手术死亡率高达50%<'[1]>,故应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拟对近年来围术期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防治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张惠;李雅兰;陈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神经损伤即刻给予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布比卡因对交感芽生症状产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坐骨神经轻度结扎后即刻于神经损伤区周围包埋布比卡因粉剂或胶溶剂,而对照组不给药.观察实验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交感芽生的改变,并观察两组大鼠在行为学上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大鼠DRG内交感芽生明显减少.热痛过敏症状被抑制.结论 神经损伤后即刻在损伤区给予布比卡因可有效预防交感芽生的产生.
作者:唐锡萍;谢益宽;井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路透社11月29日华盛顿报道,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联合报告,当禽流感受在鸟类中突然出现时,尽管大多数政府都迅速作出反应来抗击该疾病,但目前为止,禽流感受病毒仍然至少在3个国家盘踞.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甾体类受体共激活因子3(SRC-3)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扩增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5-2005年间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50例,回顾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两点法制作含有150例卵巢癌的组织芯片.同时选取3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实验对照组.运用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芯片中的组织库进行SRC-3基因的扩增与蛋白表达检测,结合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结果 在150例卵巢癌组织芯片中,有128例肿瘤成功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其中46例(35.9%)出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Silverberg氏分级和FIGO分期均有显著的关联(P<0.05),其中45.1%的Silverberg氏G2/3级和46.0%的FIGOⅢ/Ⅳ期卵巢癌出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G1级(13.5%)和FIGO Ⅰ/Ⅱ期(14.6%)的肿瘤.在FISH检测中,9.1%的卵巢癌出现SRC-3基凶扩增,且全部出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而在SRC-3基因无扩增的卵巢癌中,仍有28.6%的肿瘤检测到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结论 组织芯片技术是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分析的高效准确可靠手段.SRC-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预示该卵巢癌恶性程度的分子标记之一;在SRC-3的蛋白表达调控中,可能存在着SRC-3基因扩增以外的其它调节机制.
作者:李丽娟;谢红宁;张盟;朱云晓;郑菊;林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路透社记者11月29日纽约报道:美国学者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结直肠癌者的生存率因种族及种族群体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其中黑人的生存率远远低于其他群体.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米立农预调对成年兔心肌缺血后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32只成年兔随机分为4组进行不同方法预调心肌保护:缺血预调(IPC)、氨力农预调(APC)、米力农预调(MPC),并与单纯全心缺血-再灌注(GI)对照.所有动物均全心缺血30min,开放后再灌注90 min.结果 4组心肌梗死量分别为MPC(10.2±0.7)%、APC(12.8±0.9)%、IPC(23.5±1.5)%和GI(31.2±2.7)%,前两组和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左心功能(LVPDP、+dp/dt、LVEDP)恢复亦明显优于后两组(P<0.05).结论 米力农能发挥预调作用,效果与氨力农相当,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作者:黄达德;陈伟民;陈文广;罗兆榴;邓卫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选择性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互变异构酶活性抑制剂ISO-1对结直肠癌生长及其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SO-1(0.01-100umol/L)在不同时间点(24、48和72 h)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盲肠造疝原位移植瘤块术建立小鼠结直肠癌模型.将30只成功建模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每周两次腹腔注射相同体积ISO-1(0.2 ml,20 mg/kg)、5%DMSO和无菌生理盐水(NS).治疗后每周两次观察小鼠盲肠肿瘤大小,第4周时处死小鼠.ELSI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VEGF浓度;CD31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在体外,ISO-1明显抑制CT26细胞增殖.在体内,ISO-1明显抑制小鼠肿瘤生长,第4周ISO-1组和DMSO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5.22%和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ISO-1组移植瘤质量明显小于DMSO组[(1.50±0.14)g比(1.80±0.14)g,P=0.017];与DMSO组比较,ISO-1降低小鼠血清中VEGF的水平[(14.62±6.49)ng/L比(63.34±10.22)ng/L,P<0.01]及肿瘤组织MVD[(16.6±3.7)比(35.8±7.3),P=0.002].结论 ISO-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原位移植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为LSO-1抑制MIF生物学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下调VEGF表达与MVD.
作者:刘成勇;何兴祥;陈萌;黄素娴;郭海波;苏杭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