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林利
肥胖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在过去30年里,儿童肥胖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1].屏幕时间,特别是过多的看电视时间已经成为肥胖病病因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2].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对儿童电视广告制订了新规则,另外在一些政府健康会议上也对儿童看电视时间提出了新建议.那么当前儿童屏幕时间的现状如何、屏幕时间对儿童肥胖带来怎样的影响、又是如何影响的呢?这些是文章主要的阐述内容.
作者:刘红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暴发性心肌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5个月至13岁,平均(6.9±2.2)岁,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经治疗58例(90.6%)治愈或好转,6例(9.4%)死亡.60例患儿存在显著心电图异常,阳性率为93.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40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36例,二者均升高28例.结论 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诊断和救治可以降低病死率,其心电图的改变要早于心肌酶的升高.
作者:王颖;袁越;王勤;邵魏;崔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家庭沙盘游戏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障碍(ODD)患儿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理科就诊的55例ADHD共患ODD患儿,随机分2组:单纯药物组(27例)和药物结合家庭沙盘游戏组(28例).两组均每天给予哌甲酯控释片(专注达)18 mg;药物结合家庭沙盘游戏组每周还进行家庭沙盘游戏治疗1次,每次40 min.治疗6个月后,用Conners父母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间比较发现,药物结合家庭沙盘组在品行、学习、冲动及多动指数较单纯药物组改善明显(P<0.05),心身和焦虑因子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沙盘游戏治疗ADHD共患ODD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苏程;刘军;汤姿英;文飞;吴文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术后心律失常是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心脏外科术后患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随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新的外科技术的采用而发生变化.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常需即刻纠正电解质紊乱及给予药物或非药物干预.术后晚期心律失常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包括手术直接对传导系统的损伤,外科瘢痕造成传导障碍,先前存在的致心律失常病灶以及先心病患者血液动力学、解剖、心电紊乱的交互关系.
作者:李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以下简称室速)是一种严重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发展为心室颤动,是导致儿童临床上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一些情况下室速可呈难治性,即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室速难以被有效控制,或即使室速得到暂时控制,却难以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室速反复发作.在儿科心律失常中,近年由于心内电生理的开展,心律失常的诊断技术提高,小儿室速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因室速本身导致晕厥、猝死等风险对儿童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难治性室速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儿科临床的难点和热点.
作者:袁越;林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肺炎支原体(mycopl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导致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MP),治疗往往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近年来,随着一些肺炎支原体耐药性菌株的出现,造成了有效抗菌药物的失效,患者病情往往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一类肺炎称之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MP)[1].
作者:林俊宏;邓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难治性哮喘定义自1999年以来难治性哮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999年,欧洲哮喘工作组对难治性哮喘给予了特别强调并且开始规范难治性哮喘的诊治[1].2000年,美国胸科学会发表了难治性哮喘研究组(difficult asthma workshop)的研究结果[2],将难治性哮喘做了如下定义,具备以下1个或2个主要标准,加上2个或更多次要标准可以诊断,见表1.
作者:尚云晓;王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病例资料患儿女,20月龄.以“右下肢体活动减弱4d”为主诉于2011-11-11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患儿4天前在玩耍时从50 cm高的椅子上滑落,出现有肱骨髁上骨折石膏固定,其后出现有下肢活动减弱,走路无力,口角向左偏斜,无发热、吐泻、抽搐头痛等表现.患儿生产史及生长发育正常.体格检查:体温37℃,呼吸30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95/65 mmHg(1 mmHg=0.133 kPa),头围49 cm,神志清,反应可,发育营养可,无皮疹,双肺呼吸音稍粗,无哕音,心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Ⅱ/Ⅵ级杂音,腹软不胀.
作者:贺影忠;顾颉;王治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嗜酸细胞膀胱炎临床特点、病理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9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5例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患儿资料.结果 5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血嗜酸细胞计数部分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壁增厚;病理诊为嗜酸细胞性膀胱炎.结论 儿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比较少见,其临床与影像学无特异性,易与膀胱恶性病变相混淆,确诊靠病理,本病治疗以抗炎、抗过敏为主.需长期随访.
作者:孙嫱;刘小荣;周楠;陈植;何乐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多能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在儿童白血病中约占20%.目前AML的治愈率已达60%,但仍有大量患儿预后不良.AML的预后取决于患者及疾病相关的多种因素.利用高通量等技术检测AML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探讨儿童AML发病机制,寻求可能的治疗靶点,对改善AML患儿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小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浸润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区住院的18例急性白血病伴骨浸润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骨浸润病例占同期住院治疗急性白血病患儿的8.8%;发生骨浸润的18例患儿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12例,免疫学分型均为L2型,其中高危患儿5例,占41.7%;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免疫学分型3例M5、2例M2、1例M6.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面色苍白、出血为主的白血病症状,仅半数出现骨浸润局部阳性体征.骨浸润部位多出现在脊髓椎体,以胸椎、腰椎为多,其次为颅骨.所有病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均可见大量幼稚细胞,但脑脊液中均未见.血生化检查显示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多明显升高.9例ALL伴骨浸润患儿检测融合基因,TEL/AMLt(12;21)阳性2例(22.2%),其余7例阴性;2例骨浸润ANLL患儿均为AML1/ETO(8;21)融合基因阳性.所有患儿分别按照不同分型及分级进行化疗,经过一个疗程化疗后再次复查,影像学检查骨浸润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终达完全缓解(CR)14例,未缓解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浸润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能早期诊断,经化疗后骨浸润基本可好转.治疗原发病是关键,预后与无骨浸润的白血病患儿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稀霖;黎阳;马磊;方建培;郭海霞;黄科;薛红漫;黄绍良;陈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对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尿肾损伤分子-1 (Kim-1)的影响,从而了解槐杞黄颗粒是否对过敏性HSPN患儿免疫功能、细胞因子等具有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住院HSPN患儿54例及健康患儿15名为研究对象.HSPN患儿分为A组即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组及B组即大量蛋白尿组,两组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尿Kim-1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血清CD3+、CD4+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尿Kim-1测定值相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PN患儿治疗前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紊乱及肾脏损害.槐杞黄颗粒不但能明显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还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槐杞黄颗粒无副反应,可作为HSPN治疗辅助药物.
作者:王娜;刘玲;李春珍;袁晓颖;杨艳君;张东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已成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全年散发,秋末和冬初为发病高峰,好发于5~19岁的学龄儿童和青年.大多数MPP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控制,但一些MPP患儿即使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病情仍进展,表现为持续高热、肺部影像学加重等,称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包括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1-3],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作者:刘金荣;赵顺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雾化是否能改善乙酰胆碱激发后的哮喘患儿肺功能,并与单用沙丁胺醇雾化及二者联合雾化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复诊的哮喘患儿84例,随机分为3组,均进行肺功能激发,然后用不同药物行支气管舒张试验.(1)硫酸镁组:雾化吸入等渗硫酸镁溶液(7.5%,含硫酸镁150 mg)2 mL; (2)沙丁胺醇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溶液(含沙丁胺醇2.5 mg)2 mL; (3)硫酸镁+沙丁胺醇组:雾化吸入硫酸镁+沙丁胺醇混合溶液(含硫酸镁150 mg+沙丁胺醇2.5 mg)2.5 mL.观察各组药物雾化吸入后10、20 min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各组雾化吸入不同舒张药物后肺功能均有显著上升,比较各组舒张后的肺功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沙丁胺醇组分别与硫酸镁组、硫酸镁+沙丁胺醇组舒张试验后10 min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大呼气峰流量(PEF)上升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硫酸镁组与沙丁胺醇组舒张试验后的肺功能较激发后的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硫酸镁+沙丁胺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硫酸镁雾化吸入有支气管扩张作用,雾化吸入后10 min内对肺功能改善效果不如单用沙丁胺醇好,但总体两者无明显差别.硫酸镁+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虽有支气管扩张效应,但不能明确说明二者联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王慧;龚财惠;袁小平;刘莎;石田田;代继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在儿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房速可发生于小儿各年龄阶段[1].有关小儿房速的流行病学资料极为有限,有限的资料显示,房速占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4% ~ 6%,也有高达14%~ 34%的报道[2-3].有报道在正常儿童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4],非持续性房速的发生率约为2%.部分房速表现为持续无休止性,可引起心功能失代偿.因小儿心肌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发病机制及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同于成人房速.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探讨SWI在评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拟诊的新生儿颅内出血40例,行3.0T头MRI及SWI检查,确诊的29例患儿入组.分析患儿MRI表现,比较SWI与常规MRI显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敏感性.结果 SWI共检出29例新生儿颅内出血,MRI常规序列仅检出其中的21例,在脑微量出血16例中SWI发现65个病灶,常规MRI序列发现43个病灶.结论 SWI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及脑微出血病灶的显示与常规MRI成像扫描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刘希娟;周晓薇;王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喘息(wheeze)是儿童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国外资料显示,大约有1/3儿童在3岁前有至少1次喘息[1].系列性前瞻性研究显示,3岁以前出现喘息的儿童中50%经历过1次以上喘息发作[2].儿童喘息不但常见,而且病因不一,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儿童患者的喘息表现为发作性,多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关,但是喘息症状频繁出现或迁延不愈的病例在临床上也并不十分少见.遗憾的是目前对于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喘息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的循证依据十分有限[1].
作者:洪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RCM)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转归.方法 对2004-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RC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6~ 12岁;来诊前病程10个月至6年.主要症状有乏力5例,活动后心悸、气短4例,发生晕厥1例,夜间睡中突发呼吸困难1例,急性腹痛伴呕吐2例.重要体征有面颊暗红色呈二尖瓣面容4例,心界扩大4例,心前区Ⅱ~Ⅳ级收缩期杂音3例,三音律1例,肝脏增大5例(右肋下2~ 10cm,剑突下6~10 cm).心脏超声检查:左右心房扩大5例、心室充盈受限5例、三尖瓣中度返流1例及中-重度返流2例,下腔静脉增宽5例,肺动脉压力轻至中度升高3例,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1例.心电图示左右心房扩大5例,心肌受累(ST段下移)4例.心脏远达三位像示心影增大5例,心胸比值0.65~ 0.78,肺纹理增多、模糊.本组采用药物治疗(卡托普利、美多洛尔、呋噻米、螺内酯、心肌营养药等),能使病情暂时缓解,但作用有限.目前5例仍在治疗随访中.结论 RCM多为双室受累且以右室为主.临床表现酷似缩窄性心包炎,以肺静脉和体静脉淤血引发征象为突出.目前实时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所见仍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本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预后不良.
作者:李萍;张乾忠;何莉;胡宛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肾病综合征为儿童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病毒感染为一组常见的引起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巨细胞病毒(cylomegalovims,CMV)作为一种常见的病原体,在人群中感染相当普遍.CMV感染所致肾损害也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继发于CMV感染的肾病综合征报道如下.
作者:王京晶;涂娟;初梅;曹力;陈朝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