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解毒片中小檗碱、黄芩苷含量

贾云云;罗士香

关键词:清肺解毒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小檗碱, 黄芩苷
摘要: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解毒片中的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ederaODS-2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A(0.1%磷酸)∶B(乙腈)=50∶50,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小檗碱和黄芩苷分别在0.0251~0.251μg和0.0365~0.36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和0.998;小檗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为1.95%(n=6),黄芩苷为99.6%,RSD为0.94%(n=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解毒片的质量控制.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贮藏条件对黄芪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贮藏条件对黄芪饮片中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非真空塑包、低温非真空铝包、阴凉非真空塑包、阴凉非真空铝包、室温非真空塑包、室温非真空铝包、低温真空塑包、低温真空铝包、阴凉真空塑包、阴凉真空铝包、室温真空塑包、室温真空铝包等方法对黄芪饮片进行贮藏,间隔3个月按2010版《中国药典》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条件进行含量变化测定,分析选择合理的贮藏方式.结果: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有效成分降低,6个月后HPLC测定含量低于药典标准;与其他方式比较,室温下有效成分损失影响程度较大;塑料与铝箔纸含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真空包装方式黄芪甲苷含量高于真空包装方式;与其他方式比较,阴凉非真空塑包贮藏方式黄芪甲苷含量较高.结论:非真空塑包方式对黄芪饮片有效成分的影响程度较其他方式低,同时贮藏阴凉干燥处对黄芪饮片质量影响小,是适合黄芪饮片贮藏的佳条件.

    作者:扎西翁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药房中药饮片鉴别方法探析

    中药饮片属于我国特有国粹,药材质量与临床效果密切相关.临床常用的中药饮片种类多、来源广,质量鉴别有一定困难,假冒伪劣中药饮片事件屡见不鲜.加强药房中药饮片质量鉴别成为摆在药房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总结中药饮片鉴别方法,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对于全面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典军;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沙麦敏咳汤治疗干咳45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沙麦敏咳汤治疗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干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麦敏咳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甘草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天后,观察组患者无效3例,好转8例,治愈3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无效21例,好转13例,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5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沙麦敏咳汤治疗干咳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咳嗽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世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蒲地蓝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蒲地蓝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方法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各27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4.1%),且患者咳嗽消失、体温正常、流涕鼻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可促进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疗效优于西沙必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云亮;樊效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姜莶二白丸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姜莶二白丸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方法:将74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姜莶二白丸对白癜风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祛白脂乳膏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姜莶二白丸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调理患者病症,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大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啰音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为(9.1±2.6)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治疗总效率为95.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5±3.2)天、22.2%、8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咳祛痰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惠儿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雪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金振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金振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研究纽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振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疱疹和溃疡消失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振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明显缩短患凡临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迅速恢复正常体温,消退口腔疱疹、溃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蔡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基于Treg细胞抑制的中医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是否可以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而对肿瘤治疗起到增效作用.方法: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中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并分析Treg细胞与肿瘤的关系以及中药、针刺、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对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结果:Treg细胞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治疗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的数量、活性等避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结论:中医可通过下调Treg细胞数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魏玉林;王淑美;颜维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六锐胶囊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六锐胶囊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激光治疗组(激光组)、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和激光联合药物治疗组(激光十药物组),激光组采用激光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六锐胶囊治疗,激光十药物组采用六锐胶囊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出血和渗出及视网膜新生血管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在视力提高≥1行、眼底出血和渗出减少及视网膜新生血管阻止等方面改善情况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激光组比较,药物组患者在视力变化、眼底出血和渗出减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网膜新生血管阻止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十药物组患者在视力变化、眼底出血和渗出减少及视网膜新生血管阻止等方面情况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六瑞胶囊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血、渗出等症状,降低新生血管发生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量少的中医研究

    人工流产手术导致的月经过少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病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不孕的严重后果.采用中医药治疗手段,从整体出发,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采用辨病辨证的方法对症入药、单方单药和结合入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总结治疗月经量少的常用方剂,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付建华;郑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7)和对照组(n=16).观察组采取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取针灸理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高于对照组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灸理疗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效果.结果:与传统中药药材鉴定方法比较,特征图谱法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准确率方面意义深远,药物鉴定过程不会受到药品形态的限制,稳定性、精准度、可靠性能够得到极大的保证.结论:中药特征图谱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培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解毒片中小檗碱、黄芩苷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解毒片中的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ederaODS-2柱(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A(0.1%磷酸)∶B(乙腈)=50∶50,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小檗碱和黄芩苷分别在0.0251~0.251μg和0.0365~0.36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和0.998;小檗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为1.95%(n=6),黄芩苷为99.6%,RSD为0.94%(n=6).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解毒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贾云云;罗士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选取156例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5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进行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加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四合一汤”理论研究初探

    “四合一汤”是已故名老中医秦家泰教授的自创处方,该方的随证加减在心系病尤其是各类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痛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该方由四方组合而成,即桂枝甘草汤、当归补血汤、生脉饮、参附汤,可谓四方合用,各建奇功.经方桂枝甘草汤补太阴脾肺之不足,生脉饮生太阴脾肺之精气,当归补血汤补太阴脾肺之气血,使气旺血生而心阴心阳得复,参附汤温太阴脾肺之精.四方合用,太阴建运,中土得化,自然心气调达,必要时加用丹参入心、脾二经,因而能收到温通心阳,益气活血复脉之功效.从秦老的简介、“四合一汤”概述、临证举要等方面进行阐述,初步解析“四合一汤”的组成及临床运用.

    作者:蒋燕军;黄家诏;赵庆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基础,总结并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对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韦南山;杨继波;牙廷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30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不同病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贝尔氏面瘫患者30例,按照其发病和就诊时间分组,其中发展期(1~7d)患者10例,设为A组;静止期(8~20d)患者10例,设为B组;恢复期(21~90d)患者10例,设为C组.全部患者均进行针灸治疗,采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在治疗前后作为量化指标积分进行比较,并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B组的60.0%和C组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效果良好,特别在发展期效果显著,因此应把握时机,及时治疗.

    作者:陈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浅谈火针焠刺治疗寒证与热证的妙用

    浅谈火针焠刺寒性病证和热性病证的原理.临床研究中,寒性痹痛与热性疱疹等均是火针治疗的优势病种,引证古代文献记载有关火针既能治疗寒性痹痛又能宣散热性病证的原理阐述,为火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丁润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旋复代赭汤治疗耳源性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旋复代赭汤治疗耳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耳源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33例.其中西医组给予地芬尼多联合谷维素治疗,中医组采用旋复代赭汤加减治疗,随访调查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8%,平均复发时间为(54.1±11.5)min;中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平均复发时间为(21.4±5.7)min.西医组患者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复发时间显著降低,临床疗效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复代赭汤治疗耳源性眩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明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