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瘫痪肢体53例临床疗效分析

彭纯林

关键词:中风, 中医,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肢体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中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手法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中医治疗组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手法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护理对中风早期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中药联合心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70例SAP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36例患者接受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腹压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使用中药治疗SAP的同时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强SAP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同时缓解SAP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

    作者:陈刘庆;文驰;梁锦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批不同栀子中两种主要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成分含量比较

    目的:对10批不同栀子中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38nm,同时检测2个主要成分(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含量.结果:江西早期栀子中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较高,四川晚期栀子中栀子苷含量较高.结论:不同产地栀子中两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有明显差别,说明栀子果实的生长地点、采摘时间对其中的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含量有较大影响.

    作者:王昕硕;李志雄;孙兆林;季宇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灌肠疗法研究中小鼠灌肠器的制作与应用

    灌肠是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方法,口服用药因药物容易受胃液的酸性环境影响,在小肠容易被吸收,在肠道病变组织发挥有效作用的量很少,肠内直接给药是通过给药方式的改变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目前有众多学者通过小鼠灌肠实验研究来证实特定药物对肠道疾病的疗效,因此适合小鼠灌肠所用的简易灌肠器尤为重要,而目前尚无专用器械.经实验中不断摸索,制作出适用于小鼠灌肠的灌肠器,该装置用于小鼠灌肠,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适合SPF环境的特点,现为大家介绍其制作和使用方法,以供小鼠灌肠的实验研究.

    作者:广布加甫·藏登;布图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减苦参汤熏洗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减苦参汤熏洗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加减苦参汤熏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熏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出血、水肿、排便及渗液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痊愈,治疗组术后切口疼痛消退时间为(3.21±1.13)天,对照组为(5.10±1.50)天;治疗组水肿(剔除无水肿者)消退时间为(4.26±1.23)天,对照组为(6.03±2.15)天;治疗组出血(2.41±0.87)天后停止,对照组出血(5.52±1.83)天后停止,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苦参汤熏洗能够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瑶药透骨消痛膏皮肤刺激性实验研究

    目的:考察瑶药透骨消痛膏经皮给药的安全性.方法:将透骨消痛膏贴敷于家兔背部完整或破损脱毛区,通过单次和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其产生的皮肤刺激性,并对刺激强度进行评价.结果:透骨消痛膏对完整家兔皮肤存在轻度刺激性,除去膏药后,皮肤很快结痂并恢复正常.结论:透骨消痛膏的刺激性属于药物对人体病患处的排毒反应,将患处局部寒、湿、毒从皮肤排泄出来,可视为一种治疗作用.

    作者:黄锦威;吴其当;黎丽;诸香明;林国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掌跖脓疱病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脓疱性皮肤病,发病局限于掌跖,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对称性红斑、鳞屑以及无菌性小脓疱.近年来,关于掌跖脓疱病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就掌跖脓疱病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掌跖脓疱病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吕正涛;牟子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阈值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相较治疗前,治疗第1、2、3个疗程后痛阈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痛阈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能降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春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综述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介绍了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章姐;郁万杨;张梦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以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66例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其中奥美拉唑组33例,治疗药物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联合;兰索拉唑组33例,治疗药物为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联合,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有效率、幽门螺杆菌阴性率及复发率.结果:兰索拉唑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明显较奥美拉唑组短,第1、4、7、28天腹痛消失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强,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优于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结论:以兰索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面有明显疗效,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显效快且复发少,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络瘀解汤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症状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心络瘀解汤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心络瘀解汤和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改善心绞痛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络瘀解汤和复方丹参片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症状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怀平;梅花·尼合买提;耿乃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蜂针疗法治疗假性足跟痛验案一则

    1 病案资料梁某,男,57岁,农民,2013年9月16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右足跟痛6年余就诊,既往于当地人民医院行X线检查提示:右足跟骨刺,予以手术治疗后疼痛较前缓解,出院后患者未待康复即下地劳作,时值冬天寒冷之际,此后患者足跟部每遇天气转凉或阴雨天即疼痛发作,严重时常影响正常活动,期间就诊于多家医院,相关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予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黄和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乳腺癌的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针对不同实际情况的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听力级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力级别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听力级别的提高.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脂肪酶在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血清脂肪酶水平检测在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体检者、30例胃癌患者、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40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并发症患者的血清脂肪酶水平,研究其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检者、胃癌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并伴有并发症患者的平均脂肪酶水平分别为(30.16±9.35)、(36.50±17.58)、(30.92±14.52)、(56.70±35.95)U/L;阳性率(超出60U/L为阳性)分别为2%、l0%、2.5%、42.5%.结论:脂肪酶水平检测可辅助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诊断.

    作者:杨笑琼;何海洪;肖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四柱学理论的哮喘病机与防治原则研究

    目的:从四柱学角度研究哮喘病的病机及防治原则.方法:运用四柱学理论进行哮喘发病机理研究,包括从干支纪时、确定四柱、三元论事、确定日干旺衰、排大运流年、岁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例哮喘患者庚金受火克,子水受火冲为其基本病机.结论:该例哮喘患者符合传统四柱木弱之说,但庚金受克与传统旺金克弱木不同,还有待进一步调查分析,并可依据其四柱信息进行辨证防治.

    作者:张书河;郭爱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显著疗效,且疗程较短.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正立;吴加亮;尹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引经药及其配伍规律研究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其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赵炳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变化观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均在1年以上.其中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40例为实验组.用药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其腰1-4椎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时测量CRP、ESR、RF等指标.结果: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无影响,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骨矿减少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Ward区明显;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比较短时间应用更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服用糖皮质激素十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会导致骨丢失、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且与患者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时间呈正相关性.

    作者:周义辉;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逆散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四逆散煎剂体外抗菌能力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通过打孔法研究四逆散煎剂的体外抗菌作用;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以四逆散煎剂进行治疗,同时设阳性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于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取新鲜粪便检测肠道正常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结果:大部分菌种的培养基平板上,从500rng/mL这个浓度开始产生了抑菌圈;用四逆散煎剂持续6天治疗后,小鼠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提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煎剂具有抗菌作用,四逆散煎剂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作者:王艳;司徒秋娴;杨静;李培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金钱草胶囊中黄芪党参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复方金钱草胶囊中黄芪党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ELSD法,以多糖和黄芪甲苷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筛选得到的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加10倍药材量溶剂,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经优选的工艺提取率高,合理可行,为复方金钱草胶囊的质量控制l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慧;陈吉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