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变化观察

周义辉;向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糖皮质激素, 骨密度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均在1年以上.其中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40例为实验组.用药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其腰1-4椎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时测量CRP、ESR、RF等指标.结果: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无影响,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骨矿减少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Ward区明显;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比较短时间应用更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服用糖皮质激素十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会导致骨丢失、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且与患者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时间呈正相关性.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灌肠疗法研究中小鼠灌肠器的制作与应用

    灌肠是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方法,口服用药因药物容易受胃液的酸性环境影响,在小肠容易被吸收,在肠道病变组织发挥有效作用的量很少,肠内直接给药是通过给药方式的改变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目前有众多学者通过小鼠灌肠实验研究来证实特定药物对肠道疾病的疗效,因此适合小鼠灌肠所用的简易灌肠器尤为重要,而目前尚无专用器械.经实验中不断摸索,制作出适用于小鼠灌肠的灌肠器,该装置用于小鼠灌肠,具有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适合SPF环境的特点,现为大家介绍其制作和使用方法,以供小鼠灌肠的实验研究.

    作者:广布加甫·藏登;布图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概况

    介绍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概况,展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系列中医药治疗方法,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庞军;黄俊杰;金瑞勤;蒋政;唐宏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改善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晚期青光眼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及复方丹参片进行辅助治疗.在1个疗程及2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视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患者视力稳定,眼压及视野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综合治疗慢性腰腿痛69例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针灸综合治疗慢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9例慢性腰腿痛患者,分为观察组(针灸综合治疗)69例和对照组(传统针灸治疗)7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综合治疗慢性腰腿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璧;蔡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概述

    钩藤碱是钩藤中的主要生物碱之一,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减慢心率和抑制心肌收缩力等生物效应.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钩藤碱,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对近五年来学者采用的钩藤碱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小媛;康梦莹;马家宝;农莉;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引经药及其配伍规律研究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其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赵炳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新及整理,发现大部分活血化瘀中药均可在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及血液流变学中起到一定作用,并可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瞿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脂肪酶在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血清脂肪酶水平检测在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0例正常体检者、30例胃癌患者、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40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并发症患者的血清脂肪酶水平,研究其与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体检者、胃癌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并伴有并发症患者的平均脂肪酶水平分别为(30.16±9.35)、(36.50±17.58)、(30.92±14.52)、(56.70±35.95)U/L;阳性率(超出60U/L为阳性)分别为2%、l0%、2.5%、42.5%.结论:脂肪酶水平检测可辅助十二指肠溃疡及其并发症的诊断.

    作者:杨笑琼;何海洪;肖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康妇消炎栓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康妇消炎栓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妇消炎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消炎栓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芝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颈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58例,采用颈椎牵引结合中药煎剂加味葛根汤内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进行记录、对比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椎牵引联合中药煎剂加味葛根汤内服治疗颈椎病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君涛;郑连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及其短期、长期复发情况.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短期、长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半年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1年的复发率为12.0%,低于对照组的3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够降低复发率,远期效果更具有优势.

    作者:孙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9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及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15天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治疗方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促进轴突再生与髓鞘形成,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逆转作用.

    作者:黄旺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制中药联合心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及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心理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70例SAP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36例患者接受中药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果:干预组腹压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使用中药治疗SAP的同时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强SAP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同时缓解SAP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

    作者:陈刘庆;文驰;梁锦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头缺血性坏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均接受中心减压结合植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鹿瓜多肽、丹参注射液等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后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所有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中医综合疗法与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综合疗法,观察组采取中医综合疗法,包括口服附桂骨痛胶囊和筋骨痛消丸,同时采取中药熏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活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KOA较西医综合疗法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诗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实验组,按照病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3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测量其出生48h后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中动脉搏动指数(PI),对两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实验组新生儿出生48h后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中动脉搏动指数(PI)均接近于对照组,而中重度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以及中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月经第4天服用安宫黄体酮,8mg/次,1次/天,21日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为96.7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明显优于传统西医用药.

    作者:林舒;郑美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银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谈古方都梁丸之临床今用

    目的:探讨古方都梁丸加减对鼻渊-鼻窦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古方都梁丸加黄芪制成“散剂”,按疗程应用或配合辨证用药,治疗鼻渊-急慢性鼻窦炎.结果:选取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2~3个疗程的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古方都梁丸(制成散荆),未见毒副作用,药物专一,配制容易,药效确切,经临床反复验治,对鼻渊(慢性鼻窦炎)颇有疗效.

    作者:黄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中度自闭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使用头穴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自闭量表评分(CARS)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接受不同的治疗后CAR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儿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结论: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治疗自闭症患儿,降低自闭量表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宇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