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蜂针疗法治疗假性足跟痛验案一则

黄和涛

关键词:蜂针疗法, 治疗效果, 患者, 足跟骨刺, 人民医院, 温阳散寒, 疼痛, 手术治疗, 活血化瘀, 辅助检查, 足跟痛, 足跟部, 线检查, 资料, 中医, 中药, 雨天, 天气, 农民, 康复
摘要:1 病案资料梁某,男,57岁,农民,2013年9月16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右足跟痛6年余就诊,既往于当地人民医院行X线检查提示:右足跟骨刺,予以手术治疗后疼痛较前缓解,出院后患者未待康复即下地劳作,时值冬天寒冷之际,此后患者足跟部每遇天气转凉或阴雨天即疼痛发作,严重时常影响正常活动,期间就诊于多家医院,相关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予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效果欠佳.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金钱草胶囊中黄芪党参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复方金钱草胶囊中黄芪党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ELSD法,以多糖和黄芪甲苷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筛选得到的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加10倍药材量溶剂,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经优选的工艺提取率高,合理可行,为复方金钱草胶囊的质量控制l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慧;陈吉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院2012年2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ADR报告223例,分别从患者年龄、ADR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3例ADR报告涉及71种药品.其中,抗菌药物有32个品种,ADR 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有10个品种,ADR 28例,占12.56%.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多(148例),占总例数的66.37%;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37例),占总例数的16.59%.小于9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高(105例,占47.09%);其次为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29例,占13.01%).结论:在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石素平;廖佑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痔瘘洗液质量稳定性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痔瘘洗液稳定性考察,评价药品质量,为建立药品有效期和贮存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方法,考察不同批号的样品,测试在不同试验条件下样品的性状、鉴别、含量及微生物的变化,对痔瘘洗液进行质量稳定性试验.结果:三批中试样品,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分别对其定期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本制剂质量标准草案.结论:三批中试样品,按市售包装,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留样考察,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其制剂质量稳定.

    作者:陈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9水平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9(IL-19)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2例为急性发作期,20例为缓解期)为研究对象,并以23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的外周血IL-19水平,同时测定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外周血IL-19水平为(370.2±142.8)pg/mL,缓解期组为(403.9±160.6)pg/mL,均较对照组的(204.4±102.8)pg/mL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急性发作期组外周血IL-19水平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19水平与FEV10无明显相关性(r=0.25,P>0.05).结论:IL-19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有价值的临床标志,并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

    作者:李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过岗龙片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建立过岗龙片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3',4 7,5',5,7-五甲氧基黄酮和3',4'-亚甲二氧基-5,,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对过岗龙片进行薄层鉴别,并考察不同展开系统、不同点样量、不同薄层板、薄层板不同厚度、不同检视方式、不同CMC-Na浓度、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对过岗龙片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3,,4,,5,,5,7-五甲氧基黄酮和3',4'-亚甲二氧基-5',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石油醚-乙酸乙酯(2:5)为展开系统,过岗龙片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可行性好,可作为过岗龙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作者:赵永恒;王嵩;周毅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朱西杰教授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探析

    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增厚的病理改变.朱西杰教授结合临床20余年的研究,对萎缩性胃炎提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结合发病时间以及病势情况将萎缩性胃炎分为四期,分期采用针对性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作一总结,以飨读者.

    作者:王儒;朱西杰;王延丽;蔡根深;李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乳腺癌的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针对不同实际情况的乳腺癌患者,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治,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银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银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针刀配合易罐治疗棘上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易罐疗法对棘上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棘上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小针刀配合易罐治疗(实验组),治疗1~3次,1次/周,3周为限;50例使用常规易罐治疗(对照组),治疗3个月,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90分以上42例,80分以上5例,70分以上2例,60分以上1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作用病灶准确,松解分离得当,兼具“针”、“刀”的功能与长处,对病灶部位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国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子探针法快速发现半边旗中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

    目的:快速发现半边旗中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为该类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乙醇钠为催化剂,将半边旗提取液与紫外分子探针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进行柱前衍生迈克尔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乙酸中和催化剂终止反应得反应液.将反应液与半边旗原提取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HPLC对比分析.发生加成反应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色谱峰面积将相应减小,并产生迈克尔加成产物的新色谱峰.综合保留时间、色谱峰形和DAD紫外光谱图确定原提取液和反应液HPLC图谱中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结果:从半边旗提取液HPLC图谱上鉴定出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8个,其中2个色谱峰化合物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速度较快,基本反应完全.根据半边旗化学成分及其DAD紫外光谱特征判断,这些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可能为对映贝壳杉烯二萜成分.结论:首次采用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分子探针法快速发现了半边旗中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

    作者:刘建群;高俊博;刘小红;舒积成;张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药典》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问题商榷

    《中国药典》(2010年版)是判断中药材、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法定依据,其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至关重要,在执行《中国药典》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标准存在一些问题,故提出改进意见,供商榷.

    作者:刘灵芝;陆璐;张亚杰;赵旭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中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查新及整理,发现大部分活血化瘀中药均可在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及血液流变学中起到一定作用,并可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活血化瘀中药可有效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瞿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运气学说对针灸临床的影响浅析

    运气学说的科学性在医学界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争议,几度面临批判甚至被取缔的局面,但仍然几度发展几度兴旺.纵观医史几千年,运气学说依然受到很多著名医家的推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逐渐摆脱西医原始理论的束缚,不再把人体简单地视为机器.人们逐渐把预防医学提到很高的地位,然而把预防疾病作为理论核心的运气学说却正面临着伪科学的指责.观如今高校教材引用讲解运气内容极少且片面.运气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形成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探索性讨论运气学说与针灸相结合来“治未病”的科学性.

    作者:唐宏智;李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补骨脂醇提物和水煎物抗疲劳药效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补骨脂醇提物和水煎物抗疲劳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小鼠游泳疲劳模型,以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乳酸(BLA)、血清尿素氮(BUN)及肝糖原为指标比较补骨脂醇提物和水煎物抗疲劳活性的差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醇提补骨脂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BLA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糖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水煎补骨脂组小鼠仅肝糖原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骨脂醇提物具有缓解疲劳的作用,且其作用强度大于水提物.

    作者:邹润;梁刘玲;张春凤;杨中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榷-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方法,对照组用针刺风池穴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颈项痛、头晕头痛及椎动脉血流参数等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针刺损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有较好疗效,在安全性上有明显优势.

    作者:蒋德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19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及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15天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的治疗方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神经传导的速度,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促进轴突再生与髓鞘形成,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逆转作用.

    作者:黄旺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汤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六味地黄汤是传统中医中治疗肝肾阴虚证的经典名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药理学功能.对近年来六味地黄汤临床前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曲站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膳食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膳食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降低效果,以期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佳饮食指导.方法:将98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临床饮食组与营养医嘱组,比较两组每日膳食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给量,评价不同膳食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患者临床饮食的能量(1 370.36±216.83)高于营养医嘱饮食(1 291.86±228.60)(P<0.05),碳水化合物推荐量(196.02±37.32)高于营养饮食医嘱(177.67±31.36)(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每日蛋白质、脂肪供给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营养医嘱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较临床饮食组更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饮食与营养饮食存在差异性,全院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营养相关知识的学习,统一认识,为患者提供佳饮食治疗方案.

    作者:黄英;林淑娴;郭丽娜;何盈犀;许欣筑;马女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海藻酸钠全乙酰化衍生物促进大鼠骨折愈合免疫组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全乙酰化衍生物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体重为200~248g,3月龄,雌雄各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股骨骨缺损的方法复制大鼠骨折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只每天10mg/kg海藻酸钠全乙酰化衍生物灌胃,模型对照组每只每天10mg/kg葡萄糖灌胃,持续1~2周.然后处死动物并采集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实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全乙酰化衍生物对骨折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宏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逆散煎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四逆散煎剂体外抗菌能力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通过打孔法研究四逆散煎剂的体外抗菌作用;应用林可霉素灌胃制备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以四逆散煎剂进行治疗,同时设阳性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于给药7天后处死小鼠,取新鲜粪便检测肠道正常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结果:大部分菌种的培养基平板上,从500rng/mL这个浓度开始产生了抑菌圈;用四逆散煎剂持续6天治疗后,小鼠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提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逆散煎剂具有抗菌作用,四逆散煎剂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作者:王艳;司徒秋娴;杨静;李培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