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素平;廖佑荣
四川省名老中医龚教授现为副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善于治疗各种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笔者向其求学临床经验的过程中,诊余拾贝,以古方、经方活用治疗奇病,有待中医界同仁共同探讨和挖掘,今有幸与同仁们分享,现举例如下.
作者:贾火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减苦参汤熏洗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采用加减苦参汤熏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熏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出血、水肿、排便及渗液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痊愈,治疗组术后切口疼痛消退时间为(3.21±1.13)天,对照组为(5.10±1.50)天;治疗组水肿(剔除无水肿者)消退时间为(4.26±1.23)天,对照组为(6.03±2.15)天;治疗组出血(2.41±0.87)天后停止,对照组出血(5.52±1.83)天后停止,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苦参汤熏洗能够减少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其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赵炳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4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实验组,按照病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3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测量其出生48h后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中动脉搏动指数(PI),对两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实验组新生儿出生48h后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中动脉搏动指数(PI)均接近于对照组,而中重度组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以及中动脉搏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古方都梁丸加减对鼻渊-鼻窦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古方都梁丸加黄芪制成“散剂”,按疗程应用或配合辨证用药,治疗鼻渊-急慢性鼻窦炎.结果:选取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2~3个疗程的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古方都梁丸(制成散荆),未见毒副作用,药物专一,配制容易,药效确切,经临床反复验治,对鼻渊(慢性鼻窦炎)颇有疗效.
作者:黄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医.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宝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IL-32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期和稳定期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轻重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工、Ⅱ、Ⅲ、Ⅳ级不同严重程度的COPD和AECOPD(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30例血清,通过ELASA法检测各自血清II-32浓度,并比较组间和组内差异,分析血清IL-32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相关性.结果:①IL-32在9组人群治疗前的浓度差异:AECOPD组IL-32血清浓度水平较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期组均显著升高(P均<0.01);COPD稳定期组较健康对照组IL-32血清浓度水平显著升高(P<0.05);COPD稳定期及AECOPD组Ⅰ、Ⅱ、Ⅲ、Ⅳ级各组间IL-32血清浓度均有显著差异,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均<0.01或<0.05);②IL-32在AECOPD各组人群治疗前、后的浓度差异:AECOPD组工、Ⅱ、Ⅲ、Ⅳ级各组治疗后IL-32血清浓度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1);治疗后AECOPD各组间仍有显著差异,仍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均<0.01或<0.05);③AECOPD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32浓度与FEV1% pred、FEV1/ FV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0.87和-0.66、-0.81,P均<0.01),COPD稳定期各组患者血清IL-32浓度与FEV1% pred、FEV1/FVC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和-0.74,P均<0.01).结论:IL-32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参与了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炎症反应;血清IL-32浓度与COPD患者FEV1% pred、FEV1/FVC呈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COPD病情严重程度.IL-32可作为COPD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指标之一,并可能成为COPD未来治疗的新方向之一.
作者:王海燕;魏成功;段晨霞;游桂玉;何宗义;邓翠娟;邱继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过岗龙片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以3',4 7,5',5,7-五甲氧基黄酮和3',4'-亚甲二氧基-5,,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对过岗龙片进行薄层鉴别,并考察不同展开系统、不同点样量、不同薄层板、薄层板不同厚度、不同检视方式、不同CMC-Na浓度、不同温度、不同湿度对过岗龙片薄层色谱的影响.结果:以3,,4,,5,,5,7-五甲氧基黄酮和3',4'-亚甲二氧基-5',5,6,7-四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石油醚-乙酸乙酯(2:5)为展开系统,过岗龙片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可行性好,可作为过岗龙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作者:赵永恒;王嵩;周毅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康复护理中风早期肢体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中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手法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经过治疗,中医治疗组的上下肢肌力、MA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医手法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手法康复护理对中风早期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纯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 病案资料梁某,男,57岁,农民,2013年9月16日初诊.患者因反复右足跟痛6年余就诊,既往于当地人民医院行X线检查提示:右足跟骨刺,予以手术治疗后疼痛较前缓解,出院后患者未待康复即下地劳作,时值冬天寒冷之际,此后患者足跟部每遇天气转凉或阴雨天即疼痛发作,严重时常影响正常活动,期间就诊于多家医院,相关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中医予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黄和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9(IL-19)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2例为急性发作期,20例为缓解期)为研究对象,并以23例健康者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的外周血IL-19水平,同时测定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外周血IL-19水平为(370.2±142.8)pg/mL,缓解期组为(403.9±160.6)pg/mL,均较对照组的(204.4±102.8)pg/mL明显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急性发作期组外周血IL-19水平与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19水平与FEV10无明显相关性(r=0.25,P>0.05).结论:IL-19可能是支气管哮喘有价值的临床标志,并参与了哮喘气道炎症的形成.
作者:李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将其分为2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帕利哌酮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社会功能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周PANSS有非常显著的症状改善(P<0.05),此后的4、8、12周呈现递增的改善状态,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2周PANSS出现改善,此后自第4周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改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治疗后2、4、8、12周的PANSS变化均比对照组对症状的改善更显著,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到4周TESS评分高,自第6周开始有显著的下降,1个疗程结束后到达低值,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TESS评分持续时间长,分数较高,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进展比较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帕利哌酮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等的恢复,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芙蓉;鲁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植物多糖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综述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介绍了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王章姐;郁万杨;张梦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复方金钱草胶囊中黄芪党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和HPLC-ELSD法,以多糖和黄芪甲苷为检测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选.结果:筛选得到的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加10倍药材量溶剂,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经优选的工艺提取率高,合理可行,为复方金钱草胶囊的质量控制l提供了方法,同时也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慧;陈吉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改善晚期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晚期青光眼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及复方丹参片进行辅助治疗.在1个疗程及2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视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患者1个疗程结束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实验组患者视力稳定,眼压及视野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增厚的病理改变.朱西杰教授结合临床20余年的研究,对萎缩性胃炎提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结合发病时间以及病势情况将萎缩性胃炎分为四期,分期采用针对性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学习,现将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作一总结,以飨读者.
作者:王儒;朱西杰;王延丽;蔡根深;李美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活络通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络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听力级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力级别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听力级别的提高.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有显著疗效,且疗程较短.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正立;吴加亮;尹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全乙酰化衍生物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体重为200~248g,3月龄,雌雄各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采用股骨骨缺损的方法复制大鼠骨折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只每天10mg/kg海藻酸钠全乙酰化衍生物灌胃,模型对照组每只每天10mg/kg葡萄糖灌胃,持续1~2周.然后处死动物并采集样本,采用免疫组化实验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全乙酰化衍生物对骨折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宏昌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