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中药与功能锻炼治疗腰腿痛52例临床疗效分析

刘国雄;熊屹;陈久毅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辨证论治, 自制中药, 功能锻炼
摘要:目的:分析自制中药与指导患者自身功能锻炼及预防治疗腰腿痛52例的临床疗效,探讨如何提高疗效,如何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如何预防降低患者的腰腿痛的复发率.方法:以自制中药与功能锻炼治疗腰腿痛52例.结果:自制中药与功能锻炼治疗及预防椎盘间突出腰腿痛,病人容易接受,可以根据患者服药情况制成不同的剂型,效果立竿见影.结论: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是由于椎间盘的损伤、破裂、突出,或退变所致腰椎复合关节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刺激或损伤神经根和马尾神经的临床证候群.自制中药根据稚间盘源性腰腿痛,辨证论治给予加减,做到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温化寒湿、营养间盘,以达强腰补肾的作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针刺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针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穴,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治愈率.结果与结论:局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董国娟;柳悦;金恩先;姜秀雪;郑旭;杨雨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诊疗思维的发掘、继承与发展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指导着中医诊疗的全过程,较长时间以来,临床就“症”医“症”的医师越来越多,临床思维单一,影响并制约了中医疗效的提高,对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阐述五运六气在中医诊疗思维中的重大意义,并总结出“四辨”的诊疗模式.

    作者:贾新燕;易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呕吐验案一则

    呕吐是临床常见病症,可见于各系统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西医多以药物止呕等对症处理为主,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呕吐有其独特疗效,且方法多样,选用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呕吐,疗效显著.介绍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呕吐一例,并总结治疗体会.

    作者:黄和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以督脉或夹脊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脑瘫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操作简便、具有可持续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操作方法各异,纷繁复杂.对近10年关于针灸推拿以督脉或夹脊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以督脉或夹脊穴为主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小儿脑瘫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玉华;卢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外动脉灌注紫杉醇治疗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20例患者,应用紫杉醇行颈外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测量标准和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完全缓解(CR)8例(40%),部分缓解(PR)7例(35%),无变化(NC)5例(25%),进展0例,总有效率(CR+PR)为75%;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20)、50%(10/20),未见严重毒副反应.结论:颈外动脉灌注化疗为晚期淋巴结转移鼻咽癌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嵩;汪琛;刘运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雪胆的驯化栽培与开发利用研究

    对雪胆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进行初步探究,为雪胆的驯化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杨秋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彭玉教授治疗厌食症医案举隅

    小儿食症临床颇为常见,治疗不及时可致儿童面色少华,体质赢弱,影响生长发育.简要介绍彭玉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医案及学术思想.

    作者:庞平;彭玉;孙理想;费翔;杜莎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茂名地区50家医院药学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茂名地区50家医院药学服务状况.方法:采取问卷法对茂名地区50家医院的药学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回收1 76份样本问卷(98.3%),其中78%的医院开展了单剂量药品调剂业务,56%的医院设置了药学信息咨询部门,12%的医院配备了专职临床药师,但多为1~2名.结论:茂名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内容、药学人员素质和医院管理等方面仍有待改进.

    作者:何展旺;赖飚;朱至明;潘日兴;何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脑梗塞后遗症中医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塞后遗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脑活素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3%(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71±4.98),优于对照组的(16.92±54.68)(P<0.05).结论:中医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胜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对UUO大鼠肾脏TGF-β1和HGF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组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内服组,采用手术结扎单侧(左侧)输尿管大鼠模型(UUO大鼠),治疗后取肾脏组织,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和HGF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精神状况良好;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活动减少;内服组大鼠较模型组症状相对较轻.(2)肾脏病理改变.肉眼观:假手术组大鼠肾脏呈红褐色,为正常组织;模型组肾脏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表面皮质变薄,水肿明显;内服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较模型组减轻.镜下观: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无局灶性纤维化,无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1肾间质可见棕褐色颜色改变;内服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3)与模型组比较,内服组、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明显降低(P<0.01)、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可降低TGF-β1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升高HGF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纤维化的损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作者:焦扬;高继宁;朱玲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组织环氧合酶-2、核转录因子NF-KB表达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尼如哈优化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组织中环氧合酶-2、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8只清洁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AOM/DSS复合法制备溃结癌变模型.第5周开始,干预治疗组给予高剂量尼如哈优化剂干预15周;从第9周开始,模型组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肠,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尼如哈优化剂灌肠11周.第20周末将全部小鼠脱椎处死,截取全部结肠,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病变结肠黏膜组织环氧合酶-2、核转录因子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尼如哈优化剂各剂量组核转录因子(NF-κB)、环氧合酶2(COX-2)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剂量组之间核转录因子(NF κB)、环氧合酶2(COX-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可降低核转录因子(NF-κB)、环氧合酶2(COX 2)水平,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布图雅;广布加甫·藏登;乌日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盆腔炎4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中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12个月的临床跟踪观察,因为盆腔炎造成的生殖器官的损失、粘连、子宫外孕等合并症减少了95.96%,之前利用西药进行治疗存在合并症的患者,在利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后,合并症及小腹胀痛、腰骶部位疼痛、腰痛等症状很快缓解、消失,患者盆腔炎得到了良好控制.结论:中药能有效治疗盆腔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功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刃针治疗手指外伤后期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刃针治疗手指外伤后期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指外伤患者术后可出现指间关节障碍、软组织粘连、关节囊挛缩等并发症,刃针治疗45例并跟踪随访.结果:患者感觉优32例,良9例,差4例,优良率为91.1%.结论:刃针治疗手指外伤后期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国彦;郑盛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水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5例)采用传统气泡涡流浴法,治疗组(108例)运用气泡涡流浴法并加入葛根、红花等中药,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等级分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水疗法的基础上加入具有相关药理活性的中药,对提高水疗法的疗效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华尧;蔡桂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基石哲学的经络实质理论研究

    运用基石哲学,从“是”、“式”两个方面论述经络本体.基石哲学包括属性、本体、基石、概念、符号五要素,以及“属性—本体”、“本体—基石”、“基石—概念”、“概念—符号”四个理论.

    作者:种焕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单纯进行现代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45min,1周治疗6次,以2周为1疗程;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针刺,1次/日,每次30min,1周治疗6次,以2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改良的Fugl Meyer上肢体综合功能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VAS、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痛作用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重返社会的时间,临床建议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林奕君;徐丽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蒙药风痛灵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蒙药风痛灵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取8~10周龄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组、风痛灵原药组、风痛灵胶囊低剂量组、风痛灵胶囊中剂量组、风痛灵胶囊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它组大鼠右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mL,第5天重复1次,诱导产生关节炎.造模后第8天起,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20mL·kg-1·d1,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片0.06g·kg-1·d-1,风痛灵原药组给予风痛灵水丸0.72g· kg-1·d1,风痛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风痛灵胶囊0.18g· kg1·d-1、0.36g· kg-1·d1、0.72g· kg-1·d-1,连续27天灌胃给药.用容积法测量大鼠右后足趾肿胀度,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中TNF-a、IL-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风痛灵原药组和风痛灵胶囊高剂量组大鼠右后足跖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风痛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大鼠右后足跖肿胀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AA大鼠血清中TNF-a、IL-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风痛灵胶囊低、中剂量组TNF-a含量以及中剂量组IL-1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与雷公藤组比较,风痛灵胶囊低、中剂量组AA大鼠血清中TNF-a或IL-1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风痛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a、IL-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风痛灵原药组与高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风痛灵胶囊可显著改善A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与病理改变,明显抑制AA大鼠血清中的TNF-a、IL-1含量,并与给药剂量成正相关,这亦可能是风痛灵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乌力吉巴特尔;包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去甲斑蝥素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去甲斑蝥素为斑蝥素的合成衍生物,是由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食管癌、胃癌等的治疗.去甲斑螯素临床应用时体内消除较快,且对泌尿系统毒性较大,用药剂量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国内外研究者期望采用先进技术,制备去甲斑蝥素新的给药系统,以提高其靶向性,降低毒副作用及延长药效.对近年来去甲斑蝥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明;秦凌浩;王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化学成分及抗胃溃疡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环纹污白耙齿菌与人参花共发酵菌质的化学成分变化以及对小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环纹污白耙齿菌接种于人参花固体培养基中共发酵,获得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花菌质多糖和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建立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模型,观察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共发酵前后对小鼠胃溃疡的面积以及溃疡抑制率的影响.结果: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多糖含量>人参花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总皂苷含量>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总皂苷含量>人参花总皂苷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人参花、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的70%乙醇提取物及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的水提取物对抑制小鼠胃溃疡有一定疗效.结论:人参花在高压灭菌的过程中增加了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和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共发酵会使多糖含量增加,但人参总皂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比单独使用人参花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韩园园;李爱欣;丘佳玲;宋欣;翁丽丽;王淑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1例分析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为临床药师参与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析1例吉非替尼诱发肝损伤患者的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阐述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的机制和处理意见的要点.结果及结论:吉非替尼诱导肝病毒可能与吉非替尼代谢产物及P450酶系基因多态性有关,治疗上可通过减少吉非替尼用量或改用厄洛替尼来缓解肝损伤.

    作者:王江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