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晶;范钦华;刘宇;夏娟
患者女,58岁.右眼视物模糊伴头痛2年,于2009年11月30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4,+2.00DS/+0.50DCA×60°=0.3,眼压:15 mm Hg,眼前节及玻璃体检查均未见异常,眼底可见视盘色正界清,黄斑颞下方近血管弓处可见约4 PD大小扁平状黄白色实性隆起伴下方局限性视网膜及黄斑部浅脱离,隆起处表面光滑(图1).左眼:视力:0.5,+ 1.00DS=1.0.眼压:15 mm Hg,眼前后节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秦桂娟;梁玲玲;胡晓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混合性散光儿童屈光发展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门诊初诊的3~16岁儿童63例(113只眼),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检影验光后确诊为混合性散光,每年验光1次,将其连续3年的屈光结果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3年来散光度数改变不明显(F =0.175,P=0.840),说明其大和小屈光子午线的屈光状态在同步发展.而远视球镜度数逐渐降低,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 =14.151,P=0.000).结论 混合性散光的儿童,随年龄增长及眼球发育,屈光状态逐渐降低甚至会向近视方向发展.该类患儿如能早期戴镜矫正,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力.必须强调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检影验光对儿童混合性散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杨小梅;杨发斌;师文;左芸;胡雪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t,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实验性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wcularization,RNV)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PEDF比值变化与RNV形成过程的相关性.二者在RNV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RNV模型.分别于出氧箱后,即鼠龄P12、P14、P17、P21时取出眼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NV中VEGF和PED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和PEDF在OIR的RNV形成过程中均有显著表达.VEGF阳性表达于P14 ~ P17明显,P17表达强烈,P17后表达下降;PEDF于P12表达强烈,P12后明显下降,P17下降明显.2种因子动态表达与RNV发展存在一定时间相关性.结论 VEGF和PEDF明显表达于实验性小鼠RNV中,二者表达失衡可能参与RNV形成及发展过程的调控.
作者:底煜;盖春柳;郑坤;陈晓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34岁.因“面神经麻痹1个月”于2008年9月7日到当地乡卫生院用VitB12、利多卡因、泼尼松龙混合液在下关穴、阳白穴封闭注射,注射5 min后,患者突然感觉右眼黑朦,头昏、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立即给予卧床休息、吸氧并观察,约6h后,患者以上症状基本缓解,但右眼视物仍不见,送入我院诊治.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光感,左眼视力:1.0,右眼睑及眼球运动正常,角膜透明,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前房正常,眼底视盘界欠清,色淡,轻度水肿,视网膜动脉明显变细且有中断,颞侧甚,静脉轻度变细,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呈樱桃红改变,后极部视网膜及黄斑区呈灰白色水肿,眼压:18.86 mm Hg.
作者:沈建玲;王宜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角度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取28例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看远斜视角:正位~-10△,看近斜视角:-15△~ -30△,以看近斜视角为依据行单根内直肌缩短术,定期随访术后眼位.结果 术后正位率,出院时100%,3个月时92.8%,6个月时89.2%,1年时84.2%,2年以后81.8%.术后轻度过矫者,远期发生外斜的比例小且欠矫斜视角度小.结论 单根内直肌缩短术矫正小角度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朱德海;李璀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近视儿童近距注视下的调节滞后和隐斜量,分析近视儿童调节滞后与近隐斜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 受试者为250名近视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力范围为-0.50~-5.25D.采用MEM动态检影法测量受试者右眼近距的调节滞后;分别采用Howell测量法(HT)和改良Thorington测量法(MTT)测量近隐斜;通过问卷调查受试者父母的屈光状态.各重复测量三次,取均值.结果 受试者近距调节滞后为(+0.97±0.43)D,近隐斜为(-0.94±4.55)△(外隐斜,HT)和(-1.71±4.85)△(外隐斜,MTT).伴近内隐斜者占28.0%(HT)和22.8%(MTT).伴近内隐斜者的调节滞后和内隐斜呈正相关(r=0.353,P=0.003,HT;r =0.461,P<0.001,MTT);受试者调节滞后和近视程度呈负相关(r=-0.241,P<0.001).23%近视者父母均为近视,其调节滞后显著大于其父母组儿童(F =4.90,P=0.009).结论 近视儿童在近距注视状态下调节滞后较高.近隐斜状态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影响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调节滞后量与近视程度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临床上应将近距调节反应和隐斜测量纳入儿童的常规视功能检查项目.
作者:保金华;郑志利;陈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硅油取出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硅油填充术后合并白内障患者27只眼,手术方法为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然后做3 mm大小的晶状体后囊切开,通过前房灌注,由后囊切开处进行硅油取出,将折叠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或者睫状沟.评价手术时间、术后反应以及视力恢复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基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大部分病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未见视网膜脱离复发、IOL脱位和其他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患者无明显刺激症状.结论 经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经瞳孔区硅油取出并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这种方法与经巩膜切口的方法相比,不但减少了手术的时间,而且从理论上也较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的刺激症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方式.
作者:韩风梅;韩泉洪;楚艳华;王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程特点、临床特征及疾病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眼科就诊的210例(380只眼)TA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功正常者多单眼发病(80.0%);眼睑征以上眼睑退缩为常见共257只眼(67.6%);眼外肌受累共349只眼(91.8%),以下直肌增粗多见;行Ⅰ131治疗后发生了眼征或眼征加重为多(63.1%).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有其自身的发病特点,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关注患者眼部病变特征、甲状腺功能状态有助于尽早确诊甲状腺相关眼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查优优;蔡季平;李由;马晓晔;魏锐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性,53岁.因“右眼结膜下无痛性肿物5月余,近2个月肿物明显增大”于201 1年2月10日收住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上方球结膜下肿块并逐渐增大,不伴发热盗汗、咳嗽等不适,病程中体重无明显下降.入院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异常肿大.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9,左眼1.0,双眼上、下睑未触及肿块,无上睑下垂,双眼球眼位正,右眼球上转轻度受限,余各方向眼球运动正常.右眼颞上方球结膜及穹窿部结膜呈半球状隆起,约20 mm×16mm×5 mm大小,表面血管扩张,呈粉红色,肿物质地较硬,边界清,与眼眶无粘连,可推动.
作者:张书;严兰凤;马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女,64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一月于2010年l2月20日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查体发现:视力:右眼0.3,左眼0.7,双眼角膜光泽,前房清,深度正常,瞳孔正圆,对光反射正常,晶状体轻度混浊,右服眼底黄斑上方见圆形出血分布,黄斑区少量黄白色渗出(图1),左服眼底正常,跟压右眼14 mm Hg,左眼15 mm Hg,诊断为“右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双眼老年性白内障.”经眼底病门诊追问病史,有糖尿病病史5月余,目前空腹血糖经药物控制<6.5mmol/1,血压 140/80 mmHg.
作者:朱彩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左眼无明显诱因突然视力下降9d来诊,伴中心暗点,无眼红及眼球转动痛.为求进一步检查及治疗,门诊以“左眼视神经网膜炎”收入院.患者高血压病史10余年,药物控制可.否认其他全身病史及外伤,药敏史.追问后得知有冶游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皮肤、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头颅CT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清HIV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16)(+)、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患者拒绝脑脊液检查.眼部检查:VOD0.6-0.75 D=0.8,VOS指数/眼前,矫正不应,红色觉异常.
作者:魏素平;梁四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对新型Tecnis ZCB00一片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和其他两种一片式非球面IOL在植入术后的眼内稳定性和全眼高阶像差(high order aberration,HOA)各成分及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值等情况作一比较,以了解这种新型非球面IOL设计特性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单纯性白内障患者116只眼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这些患者分别植入Tecnis IOL(ZBC00)28只眼、Akreos IOL(AO)28只眼、Acysof SN60WF IOL(IQ)30只眼,以及AR40e IOL 30只眼进行iTrace和Pentacam检查.记录5 mm瞳孔直径下的HOA各成分及MTF值,连同球面IOL组进行比较.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房测量系统采集各眼Scheimpflug图像,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得出IOL的倾斜度和偏心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各组患者IOL偏心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OL倾斜度上,ZCB00组低于另两组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非球面IOL的高阶像差各成分比较,全眼及眼内高阶像差中只有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30 c/d空间频率外,其他空间频率下不同非球面及球面IOL的MT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非球面IOL不同空间频率下各组MT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型Tecnis ZCB00一片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功能性视力明显提高,以襻部补偿设计为特征的3点固定可以增加囊袋内的稳定性,减少眼内IOL偏心倾斜的发生.
作者:邢晓杰;汤欣;宋慧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与单焦点人工状晶体(SIOL)患者术后视力和阅读视力的差异,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74例(12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6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MIOL组植入Alcon 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组植入Alcon Acrysof Natural单焦点人工状晶体.术后3个月对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佳矫正近视力,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63 cm和100 cm中视力、裸眼阅读视力、矫正近视力下阅读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阅读视力等视功能进行检查.结果 两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及矫正近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裸眼近视力、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63 cm和100 cm中视力,MIOL组明显优于SIOL组(P<0.05);植入MIOL眼裸眼阅读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阅读视力均优于植入SIOL眼,裸眼近视力与裸眼阅读视力,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与矫正远视力下阅读视力间分别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r1=0.802,r2=0.816);直线回归方程为:Y1=3.995+13.522X1(P<0.05),Y2=3.696+13.122 X2 (P<0.05)(X1=裸眼近视力,Y1=裸眼阅读视力;X2=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Y2=矫正远视力下阅读视力).结论 MIOL植入有效而优越,可以提供与SIOL一样良好的远视力,但近视力、中距离视力及阅读视力更好.良好的近视力是阅读视力的基础.
作者:郭元懿;孔珺;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虽然胶原交联(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技术在眼科还处于初步研发和试用阶段,但是因其能显著的提高胶原纤维的机械强度,所以正在逐渐成为广大眼科医生关注的热点.此文从眼部主要的胶原蛋白类型、胶原交联的机制和种类、眼科常用胶原交联方法、胶原交联对眼部组织的影响和胶原交联治疗相关性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等几个方面做一阐述.
作者:王萌萌;张丰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颞下方巩膜垂直切口穿刺放液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前房维持情况、对基质层注气的影响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总结圆锥角膜患者20例(20只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将20例病例分为两组(Ⅰ组10例,Ⅱ组10例),Ⅰ组病人术中行颞下方角膜缘内穿刺放液,Ⅱ组病人术中行颞下方巩膜垂直切口穿刺放液,术中观察前房维持情况及注气过程中气泡进入前房情况,术后观察植片水肿情况.结果Ⅰ组病人中:9例周边前房消失时间超过30 min,在逐层注气过程中8例气泡通过角膜缘内穿刺放液孔进人前房,术中眼压升高,术后全部出现程度不同的植片水肿,2例出现层间积液.Ⅱ组病人中,术中周边前房消失时间全部小于15 min,在逐层注气过程中无l例气泡自巩膜穿刺放液孔进入前房,术后4例植片无水肿,6例轻度水肿.结论 颞下方巩膜垂直切口穿刺放液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内压,且可以更好地保护角膜内皮细胞,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
作者:王东;吴彦超;肖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严重致肓性眼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滥用,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新的致病菌株.2010年10月陕西省眼科研究所西安市眼科医院诊治了一例罕见的聚多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患者.
作者:刘先宁;安娜;吴洁;王亚妮;朱娟莉;朱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结合患者病史和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造影(ICGA)检查,诊断为慢性CSC的连续病例24例25只眼,以ICG为指导确定光斑大小和位置,采用1/2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后进行佳矫正视力(ETDRS视力表)、FFA、ICGA和OCT检查.结果 术后6个月时,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20.6±8.7)个字母(0~32个字母).视力稳定者(0~4个字母)2只眼,占8%;视力提高5~9个字母1只眼,占4%,视力提高10~19个字母8只眼,占32%,视力提高20个字母以上14只眼,占56%,无一只眼视力下降.所有患者诉眼前暗影减轻,视物变形改善.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荧光素渗漏消失22只眼,占88%;渗漏减轻3只眼,占12%;无渗漏加重者.ICG示脉络膜血管通透性下降.OCT显示中央视网膜厚度由术前的(323.55±50.55)μm下降至(168.37±25.35) μm.术后未发现与PDT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1/2剂量维替泊芬联合PDT治疗慢性CSC安全,具有良好疗效,但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对照研究来证实.
作者:李加青;丁小燕;文峰;曾婧;陈星;左雅静;韦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例1患者女性,13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变形2月于2010年12月至我院眼科就诊,查:右眼视力5 0,左眼4 8(矫正不应),双眼眼底黄斑处各见一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囊样病灶,约2PD大小,色红黄相间,黄斑中心反光未见.右眼病灶部下 1/3呈卵黄色“液样”平面(图1),左眼病灶上部见橘红色视网膜萎缩灶,周围不均匀黄色,下方见1/2PD大小淡黄色团状渗出样改变(图2).视网膜电流图检查:双眼a、b波振幅及潜时无异常;服电图检查:双眼LP/DT值降低.
作者:左晶;范钦华;刘宇;夏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硅油眼硅油取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Ⅰ-OL)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无晶状体硅油眼行硅油取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0只眼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26只眼行非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缝线同定术,分别对术前术后的视力、散光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观察,所有术眼切口完全闭合,未发现晶状体移位,术后出血及眼压升高均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无晶状体硅油眼硅油取出与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姜仕先;孙丹宇;黄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患者男,28岁.于20 10年10月31日不慎摔倒致双眼外伤视物不见,曾于当地医院,行右眼睑缝合”.于2010年11月2日转诊我院,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无光感左无光感,右眼上睑眉弓处见一长约3cm裂伤,已缝合,右眼球突出22 mm,左眼12 mm,右跟球居中,固定不动,双眼球结膜充血,瞳孔大5 mm,对光反射消失.行视神经管CT示:右侧视神经管变形,外侧壁骨折,右侧视神经损伤;蝶窦及右侧眼眶内,外侧壁骨折入院后予抗生素、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12 d后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0.1,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右眼睑出现脓肿,予切开引流,采用郑州贝瑞特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作为培养基,脓液培养24 ~ 48 h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Vitek 2型细菌全自动鉴定仪,配套试剂全部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相关试剂,培养结果示:生癌肠杆菌.
作者:胡小坤;罗添场;阮敏毅;韩雅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