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维;钟勇;董方田;艾凤荣;赵鹏
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断端的术前定位和术中寻找是二期泪小管吻合手术的难点.我们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对2例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鼻侧断端进行定位检查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海;吴海洋;韩毳;王伟;王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所致大面积眼睑缺损的手术整复方法和技巧.方法 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手术切除上下睑病变组织,后层缺损采取结膜睑板瓣修补或硬腭、异体巩膜移植替代睑板;前层采用全厚皮片游离移植或带蒂皮瓣滑行转位修补睑皮肤缺损,进行眼睑缺损的一期修复.结果 临床治疗患者9例,术后均获得一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 恶性眼睑肿瘤所致的大面积眼睑缺损,在切除肿瘤的同时立即行眼睑缺损的一期整复,效果确实、疗效满意.
作者:屠永芳;王道宏;金书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探讨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对眼眶淋巴瘤进行分型及分析不同类型眼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经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78例眼眶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78例眼眶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77例为B细胞来源(98.7%),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71例(91.0%),髓外浆细胞瘤3例(3.8%),滤泡性淋巴瘤1例(1.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1.3%),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1.3%);1例为T细胞来源,为非特殊性周围T细胞性淋巴瘤(1.3%).MALT淋巴瘤经局部放疗后肿瘤明显消退,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经局部放疗后病情稳定,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和非特殊性周围T细胞性淋巴瘤恶性程度较高,患者均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眼眶淋巴瘤因其类型不同而恶性程度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和预后也各异,故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对眼眶淋巴瘤进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颖文;陈荣家;钱江;姚亦群;袁一飞;李霞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眼眶脂肪减压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方法 对10例(12只眼)、经眼睑皮肤和(或)结膜切口入路,切除肌肉圆锥内外的眼眶脂肪,1只眼经下睑睫毛下皮肤切口,在切除肌锥内,外脂肪后用高速磨头磨削眼眶下壁骨壁.结果 切除脂肪量1.9~3 ml,平均2.6ml.术后矫正眼球突出度2~3 mm,平均2.4mm.脂肪减压术联合眼眶骨壁磨削的患者出现了术眼眼球向下移位和向下注视时顽固性复视.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眼眶脂肪减压术可以减轻眼球突出,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减压效果有限.
作者:刘桂琴;陈静;刘军;罗恒;李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儿童眼眶占位病变的发病率、病种分类、病例组成和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收治的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患者共214例的病例资料.结果 214例儿童眼眶占位病变包含13类,良性病变173例(占80.8%),恶性肿瘤41例(占19.2%).良性病变以血管性、囊性和周围神经性病变常见,恶性肿瘤以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淋巴瘤多见.每种疾病的临床和影像检查有各自的特点.结论 儿童眼眶占位病变以良性的血管性、囊性和周围神经性病变常见.结合病史、临床体征和影像检查多能作出正确诊断.应根据不同的病种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华胜;刘国颖;陈智聪;艾思明;毛羽翔;颜建华;吴中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以眶颧再造和上睑带蒂皮瓣转位的方法治疗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的眼部畸形.方法 从2001~2006年,采用下睑缘切口或冠状切口进路,应用Medpor人工骨材料进行眶颧再造和上睑带蒂皮瓣转位治疗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眼部畸形4例.结果 4例整复再造术均获成功,所有病例对术后的外形改善满意,眶颧部分得到修复,随访3个月至5年,未发现感染或人工材料局部外露等并发症.结论 眶颧再造和上睑带蒂皮瓣转位修复术是治疗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眼部畸形的重要部分,Medpor是目前理想的人工骨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易塑形、无排异不吸收、不复发等优点,可以避免采用自体骨供区的损伤等潜在的并发症.
作者:李政康;朱捷;范先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6例(6只眼)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采用中央连续环形撕囊(cccc)拦截劈裂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术后视力均在0.6以上,术后反应轻微.结论 中央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马玉胜;韩莉;杨伟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眶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就诊的眼眶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结果 眼眶恶性黑色素瘤常见的症状为眼球突出及眼睑皮下肿物伴眼睑肿胀;常见的体征为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及眶压升高,其次为眼睑肿胀和扪及皮下肿物;除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侵及眼眶者外,患侧眼底多无明显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病变区均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核磁共振检查示,病变区显示特征性的短T1,短T2信号影.病理检查见瘤细胞为圆形、椭圆形、上皮样多角形和梭形等,胞浆内有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示黑色素相关抗原(HMB45)和S-100蛋白均呈阳性.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经随访0.5~6年,半数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眶内恶性黑色素瘤较少见,多由脉络膜、结膜或眼睑蔓延而来,原发者甚为罕见.核磁共振检查的影像特点可做为重要的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作者:鲁志卿;颜建华;李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了眼眶底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间因眼眶底爆裂性骨折而行修复手术治疗36例.用特制针探查,应用高密度发泡聚乙烯(MEDPOR)科研矫正眼球内陷.结果 24例眼球运动障碍恢复正常,12例仍有不同程度的复视.21例眼球内陷得到充分矫正.随访中未发现种植体排斥现象.对伴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的眼眶底爆裂性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结论 当双眼突出度相差大于2mm,即应手术矫正,且当眶脂肪萎缩时应增加种植体MEDPOR,手术关键应于骨膜下进行,以避免并发症.
作者:苗兰英;张瑞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眶上裂综合征与眶尖综合征,二者容易混淆.文中从解剖学基础、病因、临床表现等方面介绍,以其提高对本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作者:魏世辉;周欢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继发视功能损害的垂体瘤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野变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偏振激光扫描仪(GDxVCC)和Octopus自动视野计在垂体瘤(PTT)患者检查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对确诊为垂体瘤的70例患者(140只眼)分别行GDxVCC检查和Octopus自动视野计TOP程序视野(VF)检查.分析GDxVCC检查所得的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上方厚度、下方厚度与相对应的视野检查所得的双眼平均敏感度(Ms)、平均缺陷度(MD)与丢失方差(LV)的平方根及神经纤维指数(NFI)与平均缺陷度(MD)的5组参数,探讨这两种检查方法对垂体瘤视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比较相应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Octopus自动视野计检测PTT的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34.00%;GDxVCC检测PTT的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为56.00%;两种方法联合检测PTT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眼GDxVCC的RNFL平均厚度与VF检查的MS,上、下方的RNFL平均厚度分别与下、上方的MS比较均呈线性正相关(P<0.01);左眼均较右眼明显.双眼GDxVCC的NFI与MD呈线性正相关(P<0.01)双眼RNFL平均厚度与LV的平方根呈线性负相关(P<0.01) GDxVCC联合视野检查有助于提高继发视功能损害的垂体瘤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GDxVCC可以客观定量地反映视网膜神经纤维的结构性损害,并与视野的缺损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施维;钟勇;董方田;艾凤荣;赵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及评估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4例34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所有术眼晶状体均伴不同程度混浊.其中11只眼已在6个月至10年前行抗青光眼手术.本次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至6个月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结果 术后除1只眼外,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与正常白内障对照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后不需要药物控制眼压.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以作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肖伟;丁鸿雁;濮伟;赵岱新;高殿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收集首诊于眼科的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PESS)12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和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5月因眼病首先就诊于眼科的PESS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9岁.主要症、枕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偏盲.均无明显周身及内分泌障碍症状及体征.影像检查:所有病例均行MRI鞍区冠扫检查.
作者:张广舒;马小力;张士瑞;曹哲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分析分别采用用额肌瓣悬吊术、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98例133只眼,比较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 额肌瓣悬吊术组和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组矫正上睑下垂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术后有5例睑缘弧度不自然(6.9%),后者术后睑缘弧度均较自然.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和提上睑肌腱膜-额肌瓣吻合术都能有效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但后者较符合眼睑生理解剖,术后睑缘弧度更自然.
作者:孔宇;袁军;刘建荣;陈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眼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 OIS)是严重眼灌注减少引起的眼前后节缺血综合征,多继发于颈动脉狭窄.对文中眼缺血综合征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面进行介绍,系统性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对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敏慧;吴雅臻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外伤后眶内异物主要为金属、玻璃、有机玻璃、塑料等.植物性异物较为少见.但植物性异物却是容易漏诊,也是危害大的.从2002年至2007年10月共收治了植物性异物首诊漏诊患者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眶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一步提高对眼眶神经纤维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1999年5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5例眼眶神经纤维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0岁以下患者89.5%为眼眶丛状型神经纤维瘤,其中63.2%属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0.5%并发先天性青光眼,10.5%具有阳性家族史.多数有全身皮肤咖啡色素斑、虹膜Lisch结节等改变,诊断容易,但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容易复发.10岁以上患者多为孤立型神经纤维瘤,表现类似于一般的眼眶良性肿瘤,CT检查示神经纤维瘤大部分为中等偏低信号,也可表现为负值者.术前定性诊断不易,但手术常能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眼眶神经纤维瘤多发于10岁以下小儿,丛状型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术前诊断容易,但治疗较为棘手,易复发.
作者:王祥珪;颜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及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保守治疗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对1996~2005年所收治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34例(35只眼)Rb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组初诊年龄、保守治疗时间以及瘤体直径分别为(16.33±16.28)月、(1055±554)d及(6.92±2.99)mm,失败组分别为(21.90±12.18)月、(878±76)d及(9.54±3.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成功组瘤体厚度为(3.06±1.00)mm,失败组为(6.11±2.4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肿瘤位于后极部保守治疗失败率为86%,周边部为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治疗效果与眼内肿瘤大小以及位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肿物越小、位置越靠近周边部保守成功率越高;肿瘤较大、位置靠后是保守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
作者:郑嵩山;吴中耀;杨华胜;颜建华;毛羽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偏离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发病、活动性及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TAO患者52例,按CAS评分标准将其分为活动期29例(CAS≥4)和非活动期23例(CAS<4).其中活动期患者中有22例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另外选取初诊Graves病患者15例及正常对照15例,收集上述人静脉血,行激素冲击治疗的患者于冲击前后各抽血1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4浓度,ELISA法检测IFN γ浓度.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TAO组、GD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上述指标的变化;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①TAO及GD患者血清中IL-4、IFNγ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②活动期TAO与非活动期TAO相比血清中IL-4、IFN7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活动期IL-4/IFN γ比值较非活动期降低,有统计学差异.③22例激素冲击治疗患者中15例有效(CAS减少≥2),7例无效(CAS减少<2),有效组治疗后血清中IFN γ浓度明显较治疗前降低,IL-4/IFNγ比值增高,而无效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Th1/Th2在一定程度可以作为TAO活动性判断指标之一,活动期TAO Th2/Th1比值下降,非活动期无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还可以作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的判断指标之一,有效者Th2/Th1比值上升,向Th2偏移,无效者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作者:王莉菲;吴中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首诊眼科的前床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特点.方法 对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解剖特点、影像学特点、视野及VEP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在首诊眼科的14例患者中,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共8例,占本组病例的57.14%;头疼、头晕为主7例,占50%;以动眼神经压迫症状为主3例,占21.4%;意外发现1例.7例行中心视野检查其表现与肿瘤压迫部位基本相符,6例行VEP检查全部表现异常;14例行MRI检查,均可见占位性病变;9例CT检查者,有2例未查见占位性病变,MRI、CT两者联合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 对用眼疾病难以解释的视力减退和(或)眼肌麻痹的患者,应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有无颅内占位性病变,即使无明显眼底改变也应做视野检查,以避免漏诊.
作者:葛轶睿;蔡季平;魏锐利;李由;程金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