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孔俊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预防
摘要: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率和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医院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并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营造和谐温馨安全的医疗环境.

    作者:方亚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疗程、复发率.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药熥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牵引+水针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刺+药熥,刺激深感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完全,复发率低,易推广.

    作者:张跃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

    目的:通过加强对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我院口腔科2004年6月-2007年6月60岁以上的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5例老年患者中,2例患者于术后4h内发生偏瘫,后经治疗恢复,1例患者于术后第6天发生大咯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安然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在治疗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各个方面,从而减少老年患者的并发率.

    作者:许海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杜仲生品及6种不同炮制品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的含量:盐蒸制>盐制砂炒2>盐制砂炒1>盐炒制2>盐炒制1>清炒>生品.结论:炮制方法对杜仲中绿原酸的含量有影响,且以盐蒸法较为理想.

    作者:彭修娟;张亚强;宋小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情志致病论

    情志致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等7种情志变化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很长时间,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承受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

    作者:吴丽红;王志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平衡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平衡牵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7例严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平衡牵引治疗,经1.5~12个月随访,37例患者中,肘关节功能优32例、良3例、可2例.结论:平衡牵引满足肱骨髁上骨折的固定要求,有利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有利于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有助于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

    作者:曾浩;蒲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初产妇临产头浮原因及与难产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足月初产妇临产时头浮的发生原因及与难产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足月单胎初产妇临产时胎头浮动188例作回顾性分析与同期随机抽样的足月单胎初产妇胎头入盆病例186例作比较.结果:胎头浮动的主要原因为胎头位置异常;其次为脐带因素、胎儿过大及骨盆异常.胎头浮动使头位难产率增加.结论:临产时胎头浮动增加了头位难产的发生率,但胎头浮动经严密观察可以试产并经阴道分娩.

    作者:黄香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累及小叶内和间隔胆管,其特征为胆管进行性炎症性破坏,伴门脉周围炎症,继而纤维化,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良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在老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用BiPAP 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各种疾患所致老年呼吸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BiPAP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及5d后动脉血气(PaO2、SaO2 和PaCO2)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BiPAP通气明显提高PaO2、SaO2,降低PaCO2,有助于呼吸衰竭的纠正,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较好,可以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叶人诵;容朝晖;徐欣晖;陈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概述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病,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越来越受到医者的重视.对该证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三种方法治疗的状况进行分析概述.

    作者:陈红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研究

    目的:探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检测,同时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析其结果.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血清IgG、IgA、IgM水平升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规律,对临床诊断、评价疗效和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申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临床药师的业务职责与实践体会

    探讨临床药师业务职责,总结临床药学服务实践经验.

    作者:朱石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剖宫产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9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切口愈合欠佳5例,子宫与腹壁粘连24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术后发烧13例,晚期产后出血11例.结论:剖宫产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术前应明确剖宫产手术的适应证,一旦发生应对症治疗.

    作者:黄东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治疗6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64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轻型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待病情缓解后择期手术;重型患者先施行早期手术,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结果:56例轻型患者均无并发症,治愈出院;8例重型患者除1例早期手术患者于术后第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正确判断和选择手术时机,才能切实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谭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我国药品价格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运用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现状及药品价格存在的问题,分析药品价格虚高不下以及多次降价无果的原因,由此提出了有关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作者:杨舒杰;陈晶;王淑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方法:对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161例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一次性结石碎石率95.7%,1月后结石清除率100%,其中2例结石上移至肾盂,术后给予体外震波治疗.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组织损伤小,可作为输尿管结石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升高;高血压显著增加冠脉的狭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从而影响冠脉病变的支数;高血压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导致冠脉的严重狭窄;高血压与其它因素共同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因此认为高血压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加强预防和治疗.

    作者:闫奎坡;王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其治疗方法探讨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2006年,糖尿病位居中国住院患者病因第10位、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第6位.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和十几年前香港、台湾及新加坡等地接近.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2位,预计2025年将达5 930万人.就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圆;伊秀云;姜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如何预防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率和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孔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行人流的早孕患者1 007例按患者意愿分为无痛组739例和对照组268例.无痛组于术前静脉缓注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反应;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无痛组术中无疼痛,未发生人流综合征,亦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能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的痛苦,且能预防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主办:中国民族医药学会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