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启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治疗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64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轻型患者先进行保守治疗,待病情缓解后择期手术;重型患者先施行早期手术,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结果:56例轻型患者均无并发症,治愈出院;8例重型患者除1例早期手术患者于术后第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外,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正确判断和选择手术时机,才能切实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谭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近距离接触传染病患者,并承担对其治疗和护理工作,存在极大的危险性,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提出了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避免受到伤害.
作者:杜善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影响,提出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发展的经济和法律对策.在当前形势下,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应抓住机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作者:彭真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运用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我国药品价格规制的现状及药品价格存在的问题,分析药品价格虚高不下以及多次降价无果的原因,由此提出了有关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作者:杨舒杰;陈晶;王淑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实施X-射线刀治疗头部肿瘤36例,严格术前用药、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袁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方法:11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银杏达莫70mg、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B组用维脑路通1000mg、胞二磷胆碱750mg静滴,1次/d,10d为1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血清ET.另设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ET含量.将A、B两组治疗前血清ET与对照组对比,并比较两组治疗后ET含量.结果:A、B两组血清ET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与B组比较血浆E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能更有效降低TIA患者血浆ET含量.
作者:楚建元;李小珍;易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头疼的效果,以提高疗效,解除头痛患者长期忍受疼痛之苦.方法:随机选取功能性头痛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只给予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疗法明显提高了功能性头痛的疗效.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功能性头痛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夏太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前者采用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后者采用单纯侧切术,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肛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家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以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氟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于冠脉造影时无菌采集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按作用时间与浓度分组,分别与10.0μmol/L氟伐他汀作用0h、6h、12h、24h,以及0、1.0、10、100μmol/L浓度的氟伐他汀作用24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ABCA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μmol/L氟伐他汀作用于单核细胞6h、12h、24h以及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与单核细胞孵育24h均不能增强单核细胞ABCA1 mRNA (P>0.05).结论:氟伐他汀不能增强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ABCA1的表达.
作者:李华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鼻出血的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诊治的鼻出血患者120例,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一次性治愈110例,治愈率91.7%;所有患者术后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出血部位分布复杂,治疗鼻出血的关键是找准出血部位及明确出血原因,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作者:刘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探讨临床药师业务职责,总结临床药学服务实践经验.
作者:朱石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剖析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全面细致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我院骨科2005年3月-2008年2月5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与辅导,采取心理护理策略,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结果:本组58例,手术治疗 38 例,保守治疗20例,除3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适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能有效解除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心理应变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作者:钟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5 例制定护理计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创面处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疗效.结果:无1例感染或截肢,满意度测评达99%.结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对自身疾病承受能力亦对病情变化有重要影响.
作者:钟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升高;高血压显著增加冠脉的狭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从而影响冠脉病变的支数;高血压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导致冠脉的严重狭窄;高血压与其它因素共同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因此认为高血压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加强预防和治疗.
作者:闫奎坡;王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36例确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银杏达莫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进展性脑梗死显效率达72.2%,较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陈鹏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治疗的1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89例应用生物蛋白胶,不放引流物;另一组例放里胶管引流.两组进行引流、拆线时间等多项指标对比.结果:第1组多指标优于或等于第2组.结论:在甲状腺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后渗血渗液明显减少,可不放引流物,由引流物引起的并发症减少.
作者:宋永蔚;张静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野外实习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程药用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间短内容相对复杂,且在开放的野外教学环境里组织教学难度大.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数码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方法.
作者:何先元;付利娟;张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走访民族医生、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鉴定及资料整理,掌握鄂西土家族常用的有毒植物药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 鄂西土家族常用的具有毒性的植物药材有45种,本文报道了其品种、基源、功效应用及使用注意.此结果为上述具有毒性的土家族植物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第一手研究资料.
作者:李丹平;徐燃;万定荣;李敏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山茱萸炮制增效活性部位对老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的影响.方法:取青年组、老年组、用药组(山茱萸制品几种溶剂萃取部位)小鼠的骨髓细胞,检测MN,统计微核率.结果: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微核率差异显著,而两个用药组分别用石油醚萃取部位、水煎液灌胃,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与老年组相比差异显著,表现出一定的药效.结论:山茱萸制品水煎液及山茱萸制品石油醚萃取部位对老年小鼠骨髓细胞DNA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明艳;江励华;赵凤鸣;李育;蔡宝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1994-2008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对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复方丹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不良反应病例84例,男性43例,女性41例,其中死亡3例;过敏性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给药30min以内;病例中共54例年龄在50岁以上,占全部病例的64%.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导致过敏性不良反应,多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中,严重时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全良智;戴卫波;曾聪彦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