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

林明;罗敏;徐乃江

关键词:睑松弛症,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睑松弛症的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睑松弛症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分别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随访6月~5年,30例患者的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4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均得到满意矫正.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闭角型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讨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与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71例140只闭角型青光眼应用美国Paradigm-P40型UBM和中国BEM-200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眼前节及眼轴生物测量.包括前房深度(AD)、各象限的房角开放距离(AOD)、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及眼轴长度(AL)的测量,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140只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生物测量值:前房深度1.6620±0.274mm,眼轴长度22.8554±1.1772mm,AOD 0.0560±0.0607mm,TCPD 0.5670±0.0985mm.急性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年龄、房角开放距离和小梁睫状体距离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急闭青光眼发生房角关闭(AOD=0)的眼数和象限范围多于慢闭青光眼,急闭青光眼患者的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短于慢闭青光眼,而慢闭青光眼虹膜呈膨隆状态的则较多.2.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并发症与患者眼轴<22.5mm、TCPD<0.5mm、全周房角关闭(AOD=0)有关.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研究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特点及评估滤过性手术并发症是非常有价值的.

    作者:蔡鸿英;高健民;王思慧;张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类鼻疽假单胞菌性角膜溃疡1例

    患者男40岁因左眼被气泵气流冲击后红、痛、视物不清14天就诊.4天前用气泵给汽车轮胎充气时,气泵接口松开,气流冲击左眼.当时自觉左眼异物感,自点氯霉素眼水.治疗3天,症状未减轻,且出现左眼红、痛、视物不清,到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眼球化脓,给予先锋霉素静脉注射,治疗9天,病情无明显改善.于2003年5月3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王琴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NF-kB与眼科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核转录因子NF-kB是一种多功能转录因子,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和细胞中,并构成核转录因子NF-kB家族,其家族的成员分别是:NF-kB1(p50)、NF-Kb2(p 52、p 49、p 50B)、RelA(p65)、c- rel、 Rel B.

    作者:杨咏梅;吴欣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面神经麻痹致Bogorad氏综合征1例

    吴×女41岁农民2001年8月7日初诊右眼进食时流泪1个月.患者于2001年3月13日清晨洗脸时,发现右侧口角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进食时食物滞留于齿颊间隙内.即去当地卫生院,诊断为面神经麻痹.经药物封闭及自制膏药贴患侧等治疗(药名不详),约2个月症状消失.

    作者:刘金虎;庄公训;栗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Alphagan与Timolol治疗青光眼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alphagan与timolol对青光眼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论证alphagan降眼压作用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损伤治疗组,损伤治疗组通过急性升高兔眼内压的方法,制成青光眼动物模型,在视网膜缺血前1h分别结膜囊内给予生理盐水、0.5%timolol眼液或0.2%alphagan眼液局部治疗.观察不同治疗对眼压的影响,并在视网膜缺血后血流再灌注7d(下简称缺血再灌注7d),观察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b波振幅变化,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计数分析.结果alphagan治疗与timolol治疗相比,具有与timolol相似的降眼压效果,而相对b波振幅恢复率显著高于timolol治疗组,并且显著减少了RGC的丢失率,明显保护了视网膜的组织形态结构.结论alphagan具有明显的降眼压和神经保护双重作用.

    作者:陆蓓;徐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反折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目的探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对拟切除的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巩膜组织(4.0×1.0)mm2,不完全切除而保留左端,其右端光滑面朝上扭转90度,缝线固定于左侧巩膜床下.使巩膜瓣之间形成了空间,支撑了滤过口,利用这一特点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治疗组43例(43眼)眼压从术前42.91±20mmHg降至手术后19.5±4.7mmHg.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43例(43眼)眼压从术前43.75±19mmHg降至手术后28.15±14.1mmHg,治疗组成功率62.8%对照组39.5%.结论反折式小梁切除术对提高小梁切除远期效果有益.

    作者:赵全良;佟艳秋;刘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703例眼表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眼表肿瘤的发病情况及其诊疗现状,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在我院就诊,并经病理证实的703例眼表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良性肿瘤10种,587例(83.5%),其构成依次为:结膜囊肿、色素痣、乳头状瘤、皮样瘤、血管瘤、皮样脂肪瘤、粘液瘤、角化棘皮瘤、错瘤、神经纤维瘤;恶性肿瘤4种,116例(16.5%),其构成依次为:鳞癌、恶性黑色素瘤、原位癌、淋巴瘤.恶性肿瘤的门诊首诊正确诊断率仅60%.另有242例临床疑诊为眼表肿瘤,经病理证实为淀粉样变性、肉芽肿等炎症、变性性疾病.并对容易混淆的常见眼表疾病的鉴别要点作了概述.结论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眼病,眼表肿瘤理应得到眼科医生的足够重视,唯此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钟新娜;钱江;陈荣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为3.3%;②糖尿病、眼部合并症、劳累和早期过度用眼为发病主要影响因素;③本病对皮质类激素治疗敏感,只要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结论本病可能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葡萄膜炎症反应.术前严格掌握适应症;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晶体皮质;术后局部不可过早停药、监控糖尿病人血糖变化、早期避免劳累和过度用眼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李越虹;郭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脉络膜转移癌2例

    常见的脉络膜转移癌中,乳腺癌占居首位,约占60~70%;肺癌次之,约占10~15%.本文报告2例肺腺癌脉络膜转移,现报告如下.

    作者:佟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睑松弛症的发病机理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睑松弛症患者采用手术方法分别治疗上睑皮肤松弛、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取上睑组织作组织学检查.结果随访6月~5年,30例患者的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3例4眼残留部分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均得到满意矫正.组织学检查显示病变区皮下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断裂崩解.结论睑松弛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关,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

    作者:林明;罗敏;徐乃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NF-kB与眼部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一、概述1.NF-kB首先由Sen和Baltimore在1986年从B淋巴细胞核的抽提物中检测到,因为它可与免疫球蛋白的(Ig)k轻链基因增强子上一段10bP的核苷酸序列特异性结合,故称之为核因子kB(nuclearfactor- Kappa B, NF- kB)[2].

    作者:孙堂胜;徐国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1例后天麻痹性斜视临床分析

    后天麻痹性斜视为临床常见病,往往发病急骤,常以复视为典型主症状就诊.由于导致眼外肌麻痹的病因较多,故寻找病因非常重要.现将我院1989~2001年临床所见的51例眼外肌麻痹报告如下:

    作者:初培莲;赛自金;张丽彩;刘状昌;马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治疗绿脓杆菌性眼内炎

    眼内炎是眼球穿通伤以及眼科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常导致失明,特别是绿脓杆菌性眼内炎病情发展迅速,可在几小时内造成眼内组织的严重破坏.我院近期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成功治疗绿脓杆菌性眼内炎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王浩;盛晓杰;张柏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术中与巩膜切口相关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玻璃体手术过程中由巩膜切口引起的周边部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可能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0例314眼连续玻璃体手术病例,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眼别、诊断、术前周边部视网膜情况、手术名称、术中操作、术中并发症.重点记录术中在巩膜切口附近是否发生锯齿缘解离或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并记录裂孔的位置、大小以及处理.剔除术前已经存在上方视网膜锯齿缘解离或较大的周边视网膜裂孔的病例.分析术中巩膜切口附近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及可能的原因.结果入选的294例玻璃体手术眼中,巩膜切口附近发生视网膜锯齿缘解离或周边部视网膜裂孔共19例.其中,球内异物5例(5/19),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例(4/60),糖尿病4例(4/87),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玻璃体积血1例(1/16),角、巩膜穿通伤4例(4/52),静脉周围炎并发玻璃体积血1例(1/9).其中,球内异物眼的发生率高,为26%.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的发生率低,34例手术病例中,无1例发生巩膜切口附近的视网膜裂孔.结论巩膜切口附近视网膜锯齿缘解离或视网膜裂孔的发生与术眼的病变程度、手术的复杂程度有关.术中积极预防是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常观;冯雪梅;范建国;马志中;许艺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硅油长期充填眼部改变及取出原因和结果

    目的探讨长期硅油充填引起的眼部变化以及带来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间的18例患者的18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充填时间平均6.2年,对其眼部情况及终的硅油取出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经过5~10年的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17例(94.4%),部分复位1例(5.6%).并发症包括:角膜变性3例(16.7%),硅油乳化9例(50%),继发青光眼4例(22.2%),低眼压3例(16.7%),视乳头颜色变淡者6例(33.3%),黄斑视网膜前膜9例(50%),晶状体混浊2例(11.1%).硅油取出术后,经过6~32个月的随访,视网膜保持复位者16例(88.8%),部分脱离者1例(5.5%),全脱离者1例(5.5%).随访中视力均保持在取硅油以前的水平之上.正视力达到0.05以上的有12例,0.1以上者有7例,0.3以上的有4例.其中1例充填10年的病例术后视力达1.0.结论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硅油可以在眼内可长期充填,从而降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率.

    作者:张少冲;李松峰;刘恬;乔利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眼球内猪囊尾蚴2例

    例1 字××女19岁不明原因右眼视力下降1月余,伴有眼前类圆形黑影来院就诊.既往史,有食生猪肉病史.体检,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好,左眼5.2.右眼角膜透明,KP(-),前房深浅正常,房闪(-),瞳孔3×3mm,光反射正常,晶体透明.右眼扩瞳检查玻璃体混浊(++)为灰白色,视乳头正常,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一半透明灰白色球形囊体,珍珠样色泽,有金黄色反光边缘,囊壁光滑,大小约4.5PD,有一定节律的蠕动.

    作者:蒋云海;肖云皋;郭一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黄斑变性早期局部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sr degeneration,ARMD)早期患者眼底后极部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功能变化.方法在25例ARMD早期患者和16例正常老年人分别检测中央25°81个位点暗视敏感度和明视敏感度,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dectroretinography,mfERG)和视杆细胞mfERG.比较两组暗视、明视敏感度和N1波、P1波的振幅和潜伏期.暗视敏感度检测是暗适应后用蓝光刺激(W47b,450nm)、无背景光;明视敏感度检测用白光刺激、背景光31.4asb.视杆细胞mfERG是暗适应后用低强度(大亮度为0.85cd/m2)的蓝光刺激(W47b,450nm),慢刺激频率(3个空白帧).结果ARMD组暗视和明视敏感度比正常老年对照组降低,暗视敏感度降低更明显.暗视敏感度降低随离心度增加而减少,在距中心凹2.5°~5°下降明显.ARMD组视杆细胞mfERG 1环N1和P1波振幅明显降低.结论ARMD早期视杆细胞功能下降,中心凹旁下降明显,进一步验证ARMD视杆细胞易感性假说.视杆细胞功能检测可作为ARMD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一个有用的检查手段.

    作者:陈长征;吴乐正;吴德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康美健对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美健对Graves眼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98例Graves眼病患者口服康美健胶囊2~4片,每日三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98例病人中,其中显效者110例,有效者54例,总有效率达82.8%(164/198).同时发现,康美健对Graves眼病Ⅰ~Ⅱ级者效果更好,用药时间应在2个疗程以上.没有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康美健对Graves眼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宁一;刘生;梁九根;卢献平;张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泪腺肿瘤3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泪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38例45眼泪腺肿瘤.结果38例45眼中,男17例17眼,女2l例28眼;年龄5~63岁,平均40.6岁;其中泪腺癌5眼,腺样囊性癌5眼,恶性泪腺混合瘤5眼,良性泪腺混合瘤14眼,炎性假瘤13眼,慢性泪腺炎2眼,泪腺潴留性囊肿1眼.42眼行前路或侧壁开眶肿瘤摘除术,恶性肿瘤中4眼行眶内容物剜除.恶性肿瘤患者全部于术后1个月接受放疗.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8年,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5眼,好转5眼,复发5眼.结论泪腺肿瘤为眼眶常见肿瘤,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绝大部分可以作出术前定性诊断,良性泪腺混合瘤预后较好,但易复发.恶性泪腺混合瘤及腺样囊性癌复发率、死亡率较高,应联合眶内容物剜除,放疗及化疗.

    作者:戴玲;颜建华;于强;庞友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试验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美尔瑞)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眼压已控制的36例青光眼病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分为两个组,双盲法让病人口服美尔瑞或安慰剂,服用三个疗程,每个疗程两个月,共六个月,观察眼压、视力、平均视网膜敏感度(MS)、视网膜血流和视乳头地形图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服药前后眼压、视力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服药6月MS为17.44±7.40dB,与基线比较,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2、4、6月视野改善率为10%、25%、35%;而对照组分别为5%、5%、5%(P<0.05);视网膜血流灌注检查,服药后4月、6月试验组Vol、Vel、Flw与基线比较,视乳头微循环改善(P<0.05).而对照组以上三个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HRT视乳头地形图检查,服药后2、4、6月,试验组和对照组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与各自基线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

    作者:刘东敬;陈晓明;栾春生;黎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