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Sturge-Weber综合征1例

贾友志

关键词:青光眼, 血管瘤病, 三叉神经, 发病
摘要:Sturge-Weber综合征又称脑-眼-三叉神经血管瘤病.此病合并青光眼,多为单侧发病.今遇一例双侧Sturge-We-ber综合征合并双侧青光眼,极为罕见,报导如下: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Brueghel综合征1例报告

    患者男63岁住院号:124856主诉:二年前双眼无任何诱因出现上睑下垂,下垂时轻时重,右眼较左眼明显;曾到多间医院诊治,效果欠佳.

    作者:王舜杏;彭耀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眼眶嗜酸细胞腺瘤恶变临床病理分析

    眼及附件的嗜酸细胞腺瘤极其罕见,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本文报道1例泪腺来源的嗜酸细胞腺瘤及复发恶变过程,结合少量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罗蓉;黄国富;庄恒国;林华欢;骆新兰;胡彩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玻璃体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后玻璃体凝胶结构的改变.方法:新西兰白兔麻醉后以不同的超声乳化时间摘除晶体.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后1周将兔眼摘出,检测玻璃体的液化率.结果:当超声乳化时间在0、0.5、1.0、2.0分钟时,玻璃体的液化率分别为21.2±4.8%,25.8±7.1%,41.2±8.2%和52.1±11.5%.超声乳化后玻璃体凝胶结构有较明显丧失.结论:兔眼超声乳化摘除晶体后玻璃体凝胶结构随超声乳化时间增加而出现液化现象.

    作者:刘欣华;刘奕志;柳夏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40例新生儿泪囊炎治疗体会

    新生儿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口被膜组织封闭或因上皮碎屑堵塞泪道引起,少数由骨部狭窄或畸形所造成.患儿出生后有泪溢现象,压泪囊可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急性泪囊炎,泪囊瘘、角膜感染等后果.

    作者:刘凤仪;马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真菌性化脓性巩膜炎1例

    眼部真菌感染中,角膜溃疡较常见,但真菌性化脓性巩膜炎则较为罕见,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对预后尤为重要.现将我们近期收治的一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于强;简峰;王敏华;李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棘阿米巴角膜炎23例临床报告

    棘阿米巴角膜炎是由棘阿米巴感染所致的一种角膜炎.这类角膜炎病情顽固、治疗棘手,在病变早期常易误诊为其它性质的角膜炎,如贻误治疗则造成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作者:刘锦;朱斌良;乔磊;张越梅;刘先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睫状体黑色素细胞瘤1例

    患者男15岁左眼视力下降2个月,视物变形半个月,于1999年11月23日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1.0,左眼指数/50cm.右眼未见异常.左眼球正位,无眼球突出,各方活动不受限,结膜无充血和水肿.

    作者:周雄;黄震唏;金中秋;周和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Marfan氏综合征一家系

    先证者女32岁自幼双眼视力欠佳,于1994年5月27日来我院就诊.查体:智力正常,身高175cm,身材瘦长,皮下脂肪缺乏,周身肌肉发育不良,长头和长瘦脸,四肢、手足指(趾)长而细,关节松驰,毛发正常,桶状胸,翼状肩胛.

    作者:陈伟芳;王明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1例

    患者陈××男 11岁4年前,右眼被剪刀刺伤后视力丧失,右眼剧痛、眼红、流泪,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球内容物剜除术,未行病理检查.眼部检查可见右眼残留巩膜,呈团状、可转动.

    作者:董冰松;黄发明;谢翠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有机磷中毒致双眼视神经萎缩

    患者李××女45岁农民于2000年8月9日因呕气口服1605农药约30ml出现口吐白沫、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症状,被家人急送入我院急诊科.经洗胃、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等急救处理,6天后病人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穆爱君;贾玉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颌关节注射去炎舒松乳剂引起双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

    笔者曾收治一例因面神经炎行左下颌关节和耳后局部注射去炎舒松乳剂而致双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军;刘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妥布霉素误注眼内致内眼病变1例

    妥布霉素误注眼内导致中毒性内眼病变罕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1岁主因左眼结膜下注射妥布霉素后胀痛、流泪、视力急剧于下降26小时于2000年5月24日入院.

    作者:韩梅;陶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预测

    目的:探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评估行LASIK手术的120眼.应用经验公式SRKⅡ及理论公式SRK/T和BinkhorstⅡ公式分别计算出术前及术后矫正到正视眼所需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并应用F值计算出与原有人体晶状体屈光力等值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将手术前后计算结果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低度近视眼手术前后不同公式计算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中高度近视眼手术后应用各公式计算的人工晶体屈光度均较术前结果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不同公式手术前后计算的等值人工晶体屈光度预测差(EUKD),与手术实际矫正屈光度(VRS)高度相关.结论:中、高度近视眼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公式预测人工晶体屈光度均偏小,应用EILD修正后,准确性提高.

    作者:王泽欧;刘华;荆玉陶;张先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视LASIK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1611人,3210只眼.术后形成继发性圆锥角膜的5人6只眼,占0.18%.形成圆锥角膜的时间为术后8~36月,平均22.3±10.6月.预测6眼LASIK术后角膜瓣下所保留的基质床厚度分别为160μm、162μm、159μm、232μm、206μm及286μm.结论:LASIK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与角膜瓣下保留基质厚度过薄有关,也可能与患者的角膜组织存在生物力学差异有关.

    作者:陈跃国;夏英杰;朱秀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少年型开角型青光眼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收治的48例(92眼)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眼合并近视,44眼合并高度近视,手术后视力恢复差.结论: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者或高度近视患者应注意警惕是否伴有青光眼,主张及早手术.

    作者:王平;姜德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视网膜SOD,MD和NO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视网膜压力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光光度法测定SOD、MDA和NO,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结果:视网膜缺血60min再灌注后SOD水平下降,而MDA和NO水平则升高;视网膜缺血60min再灌注12h,提取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样DNA断裂(Apoptotic DNAfragmentation).川芎嗪能显著对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时视网膜SOD水平的下降、MDA和NO水平的升高;同时能阻断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12h后视网膜细胞DNA凋亡样断裂.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对抗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施月欢;邹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穹窿结膜手术治疗结膜下眶脂肪脱垂

    眶脂肪脱垂的原因不明,和遗传及肥胖有一定关系.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比例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眶脂肪脱垂对眼部损害不大,只影响美容,所以要求治疗者甚多.我们新近开展了经穹窿结膜进路手术方法治疗脱垂眶脂肪,手术痛苦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迟启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壮年近视患者的眼压变化及其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青壮年近视患者的眼压变化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466例(891眼)年龄在16岁~46岁、屈光度从-0.50D~-23.50D的近视患者的眼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非近视组对照. 结果:近视患者眼压水平随屈光度增加而升高(P<0.005);近视组平均眼压较非近视组高约0.9mmHg(1mmHg=0.133kPa),高度近视组较非近视组高约1.3mmHg;不论中、低度近视还是高度或超高度近视其平均眼压水平均高于非近视组(P<0.05);在近视组内,中、低度近视的平均眼压与高度或超高度近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中度与低度近视之间、高度与超高度近视之间无明显差异.屈光度从0D增加到>8D时,眼压均值上升辐度大,净升值高达1.27mmHg,屈光度从-8D上升到-12D时,眼压均值升辐小,净升值低,仅0.14mmHg.近视男性眼压高于女性(P=0.0001).近视眼压与年龄及眼别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平均眼压随屈光度增加而升高,应加强对近视患者的眼压监测,对男性患者更为重要,降低眼内压也许是控制近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作者:陈辉;周激波;李红美;龚启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209例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中心自1978年1月到1999年12月收集的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209例.结果:209例中,男118例,女91例;就诊年龄4~80岁(平均44.4岁);右眼90例,左眼81例,双眼38例.眼球突出(66%)、眶缘可触及肿物(65%)、眼睑肿胀(55%)、眶压增高(55%)和眼球运动受限(48%)为常见的表现.根据影像学和手术所见,以眼眶内占位性病变表现者多见(43%),其次为泪腺炎型(32%)、弥漫型(10%)和肌炎型(8%).视神经周围炎型(2%)、巩膜周围炎型(2%)、急性型(2%)与眼睑型(1%)少见.经手术、全身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和眼眶局部放射治疗后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5年)显示完全治愈率和部分治愈率分别为40%和57%,其中随访半年以上的80例病人中有43%复发. 结论:尽管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容易复发,但手术切除、全身用激素和眼眶局部小剂量放射治疗等的成功率高.

    作者:颜建华;吴中耀;李永平;庞友鉴;杨华胜;毛羽翔;陈智聪;艾思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V型斜视手术探讨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以求达到矫正斜视,消除V征,建立双眼视功能目的.方法:按V征上下斜角差的大小分为<20△、20~30△、>30△三组,分别采用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术式,分别矫正上下斜角差异不同的V型斜视.结果:以上术式不仅矫正了水平斜视,消除V征,而且可能建立和恢复原在位及阅读眼位双眼单视功能.结论: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下斜肌减弱及下斜肌减弱加水平直肌垂直移位三种方法能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术后测定远近立体视锐度,对双眼单视功能及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