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NON-STAAR注入式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乔光;张未来;张勇;张昊;王玲;夏旭霞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注入器, 折叠人工晶体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ANON-STAAR注入式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寻找容易植入效果更好的折叠人工晶体.方法:对90例(10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颞侧巩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CANON-ATAAR注入器植入的可折叠人工晶体手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位置.结果:100只眼术中均能顺利的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者74眼(82.2%),所有人工晶体均能位于囊袋内,未发生后囊膜皱褶.结论:注入式植入人工晶体实现真正的小切口作用,术后损伤小、恢复快、炎症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镜检检测沙眼衣原体

    目的:发现新的检测沙眼衣原体的方法.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镜检检测15例结膜炎患者的沙眼衣原体.结果:两者皆阳性5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阳性,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镜检阴性1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阴性,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镜检阳性2例,两者皆阴性7例.卡方检验两个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证明两个方法均能很好的检测沙眼衣原体.超高倍显微诊断系统镜检较快速直观,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能定量,并能评估疗效指导治疗.

    作者:吴年浪;张红仿;张惠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Valsalva's出血性视网膜病变

    Valsalva's出血性视网膜病变(Valsalva's hemorrhageretinopathy)是一组临床并非十分少见的出血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但是常常被忽视.

    作者:李爱红;苗龙生;孙心铨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纯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我院自1999年5月采用纯自体角膜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一凡;李穗苓;杨冬妮;范春晖;郭硕;傅婕;杨世琳;张兰;李英;曲灿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全身发育异常1例

    患儿男 2岁,因双眼肿痛,视物不见3个月于2002年1月29日入院.入院查体:患儿不能坐直,不能站立,智力发育迟缓.

    作者:王军;刘荣春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角膜内皮炎泪液及房水中单纯疱疹病毒DNA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用PCR技术对角膜内皮炎房水及泪液中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DNA进行扩增,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房水及泪液为对照组.结果:16例角膜内皮炎房水中11例阳性,阳性率为68.75%,20例对照组房水中无1例阳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16例角膜内皮炎泪液中3例阳性,阳性率为18.75%,20例对照组泪液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内皮炎房水检则阳性率(68.75%)与泪液检测阳性率(1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PCR技术检测角膜内皮炎房水中单疱病毒DNA可以对角膜内皮炎做出病原学诊断,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范松涛;孙洪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t-PA预防人工晶体术后晶体前膜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预防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的可行性,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将55例(眼)复杂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t~PA组和空白对照组.t-PA组于手术结束时立即前房内注入t-PA5μg.对比观察术后情况.结果:t-PA组术后纤维渗出轻,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膜形成严重程度的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在白内障手术结束时立即前房内注射5μg的t-PA对于预防术后晶体前膜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春侠;于军;董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原发性泪囊恶性黑色素瘤2例

    泪囊原发性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恶性黑色素瘤则更为罕见.近年本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又蓉;杨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视野损害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视野损害的相关冈素.方法:对145例PSS和16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进行视野、眼压等项追踪观察.结果:①PSS和POAG的视野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5.43%和3.42%;PSS的损害72.11%为早期,而POAG的损害则78.92%为中、晚期.②有损害的PSS患者之年龄较大,病程较长,间歇期眼压较高,双眼受累、24小时眼压曲线异常及缺乏眼压交叉现象者较多.③26例有损害的PSS作了系统性检查,仅11例合并POAG.结论:①虽然PSS之视野损害远较POAG少而轻,但预后不可过于乐观.②双眼受累、年龄较大、病程较长、间歇期眼压较高及缺乏眼压交叉现象者的视野损害发生率较高.③单纯的PSS亦可导致严重损害.

    作者:周和政;杜元洪;宋艳萍;王光洁;吴建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改变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方法: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术前供体角膜及术后一年内受体植片的内皮细胞密度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术后植片内皮细胞下降率为:一周0.22%;二周3.94%;三周5.74%;二月8.68%;三月10.09%;六月14.68%;一年26.7%.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在前三周为快速下降期,第二个月至一年为慢速稳定下降期,将为临床医师在手术时对供体的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银勇;马挺;王养政;朱秀萍;朱斌良;吴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干燥性角结膜炎的治疗进展

    干燥性角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KCS)亦称干眼症(dryeye syndrome,xerophthami-a)是指由眼部和/或全身多种原因所引起的眼部腺细胞分泌减少所造成结膜和/或角结膜上皮不能维持正常功能的眼病.

    作者:潘以方;王冰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心脏涤纶补片修补术治疗顽固性义眼座暴露

    目的:探讨顽固性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的处理方法.方法:将心脏涤纶补片覆盖于缺损区,采用筋膜囊扩张缝合术,并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12月,20例顽固性义眼座暴露均愈合良好,未再复发.结论:心脏涤纶补片修补术是修补顽固性义眼座暴露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德成;李援东;刘懿;陈永森;王慧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睑缘色素痣的手术方法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91例睑缘色素痣的病理分型及手术方法. 方法:根据痣所在睑缘的位置大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仅位于睑缘不累及皮肤者切除后烧灼止血,累及皮肤者将皮肤潜行分离后缝合或移行皮瓣修复,局部皮肤不足时可将痣分次切除或行游离植皮,累及睑结膜者可做保留结膜面病变的部分切除或移行结膜.睑板瓣修复,位于泪小点附近的痣切除可在硬膜外管插入下保护泪点;切除标本作石蜡包埋切片,光镜检查.结果:91例创面术后3月均无明显瘢痕且未见复发病历,病理检查结果为皮内痣75例(占82.4%),混合痣13例(占14.4%),分裂痣3例(占3.3%).结论:睑缘痣以皮内痣多见,手术切除要注意技巧以维持睑缘的正常外形,因皮内痣多不恶变,切除时为求美观可部分保留.

    作者:赵素焱;赵光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Galen静脉瘤引起眼球突出1例

    眼球突出的原因很多,因Galen静脉瘤引起的眼球突出很少见.我们遇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利玲;林萍;刘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角膜接触镜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的种类、戴用期限、每日使用时间等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疾病的角接触镜使用者126名、246眼进行了角膜内皮摄影,测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结果: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和硬性角膜接触镜(HCL)对CD的改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角膜接触镜(CL)戴用时间的增长,CD也减少.每日戴用时间12小时以上者与12小时以下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结论:CL每日使用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以内为好.

    作者:金宝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光学断层扫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

    目的:探讨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cgraphy,OCT)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的影响.方法: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39人60只眼,经眼底检查黄斑部视网膜增厚大于1PD、有硬性渗出,荧光造影检查黄斑部有荧光渗漏、OCT检查中心凹厚度大于170um.除外影响黄斑的其他眼底疾病,进行OCT检查中心凹、经中心凹225、315经线的两侧约1000um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处测量.常规进行MERG检查.18人35只与年龄相配的正常眼对照组以同样方法行OCT及MERG贴检查与糖尿病黄斑水肿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黄斑水肿组中心凹、鼻上、鼻下、颞上、颞下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320.62±188.82um、354.78±120.92um、346.12±120.43um、353.17±100.68um、350.0±114.81um,对照组分别为139.55±5.01um、284.13±15.04um、285.48±16.23um、281.84±15.89um、286.94±14.13um,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心凹及各象限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中心1环和4环的N1、P1波潜伏期和振幅密度糖尿病水肿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01.黄斑部的神经上皮层厚度与MERG的N1波、P1波潜伏期及振幅密度的相关性分析:中心凹厚度与中心1环P1波潜伏期有正相关r=0.366,P=0.004.回归方程Y=-127.98+15.10X,P=0.005.N1、P1波振幅密度无相关性,r=0.125~-0.088,P>0.05.环4的神经上皮厚度与N1、P1波潜伏期有显著正相关,r=0.431~0.392,P<0.001,回归方程Y=-26.86+17.66X-5.99X,P>0.05.与N1、P1波振幅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036-0.165,P>0.05.结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与正常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神经上皮水肿的厚度主要影响MERG的N1、P1波潜伏期,导致潜伏期明显延长,中心凹的水肿程度与P1波潜伏期呈直线关系.

    作者:师自安;龙力;崔宝华;卢颖毅;戴虹;关航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异体硬脑膜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探讨利用异体硬脑膜做中间物行额肌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用经酒精处理的异体硬脑膜行额肌悬吊术.结果:重度上睑下垂39例45眼,矫正效果满意37例43眼,成功率为96%,无排斥、感染及回退现象.结论:在间接利用额肌力量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中,异体硬膜应为首选中间物材料.

    作者:张俊青;张晶;考华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眼眶骨内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是常见的皮肤囊性病变之一,局限于眶内者较少见,而发生于骨内者更为罕见.我科三十余年来仅发现二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眶内骨骼内,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叶;宋国祥;何彦津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Mobius综合征1例

    Mobius综合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国内罕有报道,我院治疗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鞠宏;陈霞;赵堪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眼科电脑绘图技巧

    在医学文献中为了表达医学数据或模式,经常要用到各种图表.用图形或表格表达科学数据或原理十分简单明了,节约文字,使文章图文并茂增加感染力.

    作者:张国梅;潘红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脉络膜骨瘤1例

    脉络膜骨瘤(Chomid Osteoma)是脉络膜良性肿瘤,可能是由发展为骨骼的胚胎组织迷路于脉络膜所致,又称脉络膜骨性迷芽瘤.1978年Gass首次报告[1],国内虽有散在报道比较少见,现观察一例典型病人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徐杰;宋鄂;张晓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