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硬化性血管瘤薄层CT征象分析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朱凌;吴光耀;Prasanna Ghimire;苏佳佳

关键词:肺, 硬化性血管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摘要:目的 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薄层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4例病理证实PSH临床和薄层CT资料,分析病变一般CT征象(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以及强化程度和方式、淋巴结肿大)和相对特殊征象(钙化、囊变、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尾征、肺动脉为主征、晕征等).结果 ①病变位于左上肺2例,左下肺3例;右上肺3例,右中肺2例,右下肺4例.②14例病变均为单发病灶;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大小不一;其中9例为类圆形,5例为不规则形.③平扫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5例.14例均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8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④1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出现点状及小斑片状钙化,其中1例为薄层CT图像检出;囊变2例;贴边血管征3例;尾征2例.结论 PSH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当病变表现相对特殊CT征象时可以定性诊断,薄层CT重建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率.
医学新知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不良反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善总有效分别为92%和94%,对照组分别为72%和82%,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胡盛;徐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等)进展成肝硬化的共同病理基础与必经阶段,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以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特别是Ⅰ型胶原为其主要特征,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内胶原合成主要的细胞来源[1].HSC的激活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相继提出的一些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思路与手段都要归功于HSC激活与凋亡分子机制的逐渐阐明.研究表明,抑制HSC激活或促进其凋亡可逆转肝纤维化[2],因此,抑制HSC激活和选择性诱导HSC凋亡的药物将成为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他治疗手段如骨髓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也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丛萌;平洁;敖英;汪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IB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学

    IBD源于遗传变异,出现粘膜内免疫调节细胞缺陷、屏障功能失调,以及对肠道内细菌、特异的抗原等敏感性的改变.依据对IBD发病机制的认识进展,产生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抑制剂、多肽、疫苗.其疗效显著,可避免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防止疾病的发展和减少手术机会.近发现几个与溃疡性结肠炎(UC)有关的基因位点,包括:NOD2变异体和IBD5 -相关组织转运基因(OCTN).这些基因已被证实有功能变异,对宿主体内的菌群失调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霞;任宏宇;邹开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3 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3 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0例,发生并发症14例,胆管损伤1例,胆瘘3例,腹腔出血8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精细,适时中转开腹,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张俊;许可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在CT增强扫描中,使用高压注射器,准确地控制造影剂的注射总量、速度和时间,可以准确地获得被增强脏器多期扫描图像,提高CT诊断准确率.我院2008年9月~2009年8月对185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作CT增强扫找,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使用方法、具体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5例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80例,年龄15~78岁.检查部位:腹部89例,胸部58例,头部18例,盆腔11例,颈部9例.

    作者:袁南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芪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黄芪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法测定黄芪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ELISA法检测黄芪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颗粒的影响.结果 黄芪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4d和8d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88.914μ g/ml和85.209 μg/ml(P> 0.05),对HBeAg 4 d和8d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1.018和1.342(P>0.05),对HBsAg 4 d和8d的治疗指数分别为0.065和0.089(P >0.05).结论 黄芪提取物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作用为低效有毒,黄芪提取物对HBsAg抗原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胡芬;杨泽天;石铭俊;杨占秋;熊海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外伤性脑积水的诊治

    脑积水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意识、神经功能及预后有明显影响.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正确处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脑积水6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11~67(39.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44例,高处坠落伤7例,跌伤6例,钝器击伤6例.1.2临床表现22例急性脑积水:血肿清除术后持续昏迷或意识障碍加重;41例慢性脑积水:意识好转后再度恶化,骨窗压力增加或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痴呆,尿失禁.

    作者:黄勇;江普查;马超;易光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炎症性肠病的非侵入性诊断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基本、重要的诊断方法是内镜诊断.随着近几十年来内镜的发展,IBD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从侵入性的内镜检查方面看,上消化道的胃十二指肠镜及下消化道的回结肠镜是消化道基本检查手段,但大部分小肠段长期以来是内镜所不到之处.随着气囊小肠镜及推进式小肠镜的问世,全消化道的内镜直视观察得以实现.普通电子内镜直视下观察及镜下活检对大多较典型的IBD能作出诊断.相继问世的超声内镜、放大染色内镜、NBI、共聚焦显微内镜及细胞内镜更是大大提高了IBD的诊断水平.尽管内镜发展日新月异,就目前而言它对IBD诊断的局限性依然明显:一方面侵入性内镜检查患者痛苦、难以接受反复检查,有时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有时医生不能成功完成检查,另一方面内镜检查不能发现全肠壁及肠外腹腔改变(超声内镜除外)或对所见肠粘膜改变不能定性.因此,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在IBD的诊断、病情追踪、疗效判断方面均有重要地位.

    作者:吴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薄层CT征象分析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目的 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薄层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4例病理证实PSH临床和薄层CT资料,分析病变一般CT征象(部位、形态、大小、密度,以及强化程度和方式、淋巴结肿大)和相对特殊征象(钙化、囊变、空气新月征、贴边血管征、尾征、肺动脉为主征、晕征等).结果 ①病变位于左上肺2例,左下肺3例;右上肺3例,右中肺2例,右下肺4例.②14例病变均为单发病灶;病灶边缘无毛刺征;大小不一;其中9例为类圆形,5例为不规则形.③平扫密度均匀9例,不均匀5例.14例均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其中8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④1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出现点状及小斑片状钙化,其中1例为薄层CT图像检出;囊变2例;贴边血管征3例;尾征2例.结论 PSH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当病变表现相对特殊CT征象时可以定性诊断,薄层CT重建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率.

    作者:朱凌;吴光耀;Prasanna Ghimire;苏佳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初期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初期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HCMV - IgM,酶法检测血脂4项,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61例)、健康对照组(44例)和其他疾病组(48例)的HCMV - IgM阳性率分别为8.20%、2.27%和4.17%,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血脂4项和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尚不能认为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初期感染有关.

    作者:温应方;刘子峰;刘桂荣;黎灵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门诊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心理护理在门诊外科手术治疗中的积极促进作用.方法 100例门诊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可使实验组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心理护理是医学护理的重要内容,能有效地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熊秀娥;彭英;徐宝霞;张东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本组中食管间质瘤1例,胃间质瘤15例,小肠间质瘤7例,直肠间质瘤1例,结肠系膜间质瘤1例,腹膜后间质瘤1例,肿块太大难以确定来源部位4例(主要位于腹腔及盆腔).低度危险5例,中度危险6例,高度危险19例.低度危险的GIST为类圆形的肿块,密度较均匀;高度恶性肿瘤直径均>5 cm,强化欠均匀,坏死囊变多,形态不规则;中度危险的GIST大小形态无特征性.结论 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肿块,准确定位,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对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田亨;王宗明;黄晓霞;唐志伟;江金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后路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路微创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0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椎体复位情况、术后腰背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皆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所有病例椎体复位满意,塌陷基本恢复正常,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出现螺钉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微创经皮Sextent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爱明;李青;蔡林;袁元杏;梁道臣;梅治;赵成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ADA及CE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在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68例结核性胸液及31例恶性胸腔积液中ADA、CEA含量,制作ROC曲线,求得不同诊断界值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结核性胸液组平均ADA浓度为(58.76±19.44) U/L,恶性胸液组ADA浓度为(29.35±9.21 )U/L,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性胸液组CEA为(4.31±1.25) μg/L,恶性胸液组为(12.34±3.65) μg/L,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ROC曲线结果判断,结核组胸液ADA(U/L)诊断临界值在≥30、≥40、≥50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2.3%、78.4%、60.6%,其特异度分别为76.5%、90.7%、95.3%.恶性胸液CEA(μg/L)诊断临界值≥5、≥10、≥30、≥50时,其灵敏度分别为68.1%、50.3%、46.5%、31.3%,其特异度分别为36.8%、93.2%、96.7%和98.1%.结论 联合检测ADA、CEA对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音;王新卫;刘新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组疾病.食管症状包括典型反流综合征(烧心、反流和反流胸痛综合征);食管外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咽喉炎等.依据内镜下食管粘膜的改变分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 erosive reflux disease NERD)及Barrett食管.其中NERD约占40%~60%[1].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GER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2].因GERD临床症状的多样性和间歇性,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仅为70%左右.近年来,新的诊断方法如24h多道腔内阻抗- pH联合监测;Bravo胶囊式pH监测(48 ~72 h)逐步应用于临床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DIS)亦可能成为GERD的一种新的临床诊断途径.现就近年来GERD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军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汨道支架植入手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鼻泪道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对慢性泪囊炎19例(19眼),单纯鼻泪道阻塞20例(24眼)行鼻泪道支架植入手术,经逆行扩张鼻泪道后植入特制的鼻泪道支架.结果 43眼中41眼成功植入鼻泪道支架,成功率95.2%.39眼治愈,2眼好转,2眼无效.结论 鼻泪道支架手术治疗鼻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具有时间短、出血少、手术安全、疗效可靠的效果.

    作者:费秋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全麻术后病人眼部并发症原因分析

    对于大多数手术室护士来说,重视的是如何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而对病人眼睛的护理却常常被忽视.由于眼部护理不当,常常导致病人出现角膜和结膜的损伤.因此,认真分析眼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全麻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07年6月~ 2007年12月,对300例全麻术后病人随机进行回访,发现68例有不同程度眼部并发症.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大79岁,小6岁;手术时间2~7h;普外科18例,胸外8例,脑外20例,骨外16例,五官科6例.术后2~7d回访,其中轻度角膜擦伤9例,结膜水肿5例,不同程度眼睛干涩、异物感54例.

    作者:向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曲霉毒素B1诱导性大鼠肝癌超微结构、c - myc和HER -2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黄曲霉毒素B1( AFB1)诱导性大鼠肝癌模型超微病理特征,以及c- myc、HER -2mRNA表达变化规律.方法 用AFB1(400 μg/kg)间断腹腔注射雄性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用RT - PCR技术检测不同病变肝组织中c- myc、HER-2 mRNA的表达.结果 本组大鼠肝癌模型中,肝细胞呈变性损伤、异型性到癌变,典型肝细胞吞噬细胞现象;线粒体由增生肿胀到枯竭、空泡变;糖原颗粒逐渐减少等特征性变化.C - myc mRNA在损伤病变、早期癌变和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F=4.81,P=0.035;F= 12.43,P=0.000;F= 12.57,P=0.000).HER-2 mRNA在早期癌变组织、癌变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和损伤病变肝组织(F= 10.89,P=0.001;后者F=11.48,P=0.000);结论 AFB1诱导性大鼠肝细胞出现变性、异型性及癌细胞渐变的超微结构特征,c - myc、HER-2异常表达参与AFB1诱导性大鼠早期肝癌的发生.

    作者:张友才;陈金霞;张伟伟;苏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肠易激综合征与炎症性肠病肠黏膜病理生理学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具有一些相同的临床症状.有证据表明,IBS与IBD可能具有共有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包括持续存在的黏膜免疫激活、黏膜通透性的改变、肠道菌群与黏膜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肠道动力改变和严重而持久的生活应激对疾病症状的影响等,目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1].

    作者:刘新光;刘建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21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卓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医学新知杂志

医学新知杂志

主管: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