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金洲;舒真鹏;王志玲
在初步阐述构建慢性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对专家意见汇总分析后终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出各指标项目的权重系数.后,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和权重系数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信度及主要内涵展开深入讨论与分析.
作者:马亚;申俊龙;王高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河南省公众特点,自行编制“河南省公众对自愿安乐死认知调查问卷”,对1000位河南省公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结果:75.6%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3%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52.6%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合法化,并且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P<0.05),医生的赞同率仅有36.8%.60.5%和58.8%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安乐死属于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结论: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总体知晓率较高,多数人对实施安乐死和安乐死合法化持谨慎态度.普通公民应在现代医学伦理观的指导下正确看待安乐死.
作者:赵桂增;黄乾海;介崇崇;薄佳琪;岳文莉;陈金梦;曹梓轩;田甲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员流动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已成为一个热点民生问题.通过分析异地就医管理过程中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异地就医参保人员、政府、医疗机构4大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认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更新管理服务理念,异地就医参保人员要规范就医行为,政府部门要着力研究如何加快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步伐,医疗机构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程雨蒙;胡况;梅启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觉察压力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觉察压力量表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22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觉察压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分别为(28.91 ±3.87)分和(54.26 ±9.63)分.不同年龄、家庭收入、疾病分期、化疗次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各维度评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负相关(均P <0.05).觉察压力、年龄、家庭收入、疾病分期和化疗次数均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觉察压力较大,生活质量较差,觉察压力能够影响其生活质量.
作者:干露;李萍;蒋伟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构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将对我国的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理论,辨析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指出公共卫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政府及民众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认知等问题,提出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公共卫生体系应以农村乡镇为基点,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完善卫生立法的生态化等建议.
作者:段伟;吴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职业责任感是人们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内部行为要求的自觉感知和职业操守的自觉遵守,是个人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在职业领域里的表达.医学职业责任感要求医生必须将病人健康放在首位,公平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将仁心、仁术施于患者.在目前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职业责任感缺失的整体现状下,加强研究生道德感的培养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具有更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研究生群体职业责任感的现状,针对导师在研究生职业责任感培养方面的作用不足,职业责任感培养方式与研究生实践特点相分离等问题,提出了发挥研究生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功能,以及结合时事政治开展职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史淑萍;王建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两种治理制度的复制者动态方程,构建现代医院互补性制度元素的演化模型,发现现代医院互补性制度形成路径依赖:即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协同的纳什长期均衡.现代医院的治理机制应当将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协调使用,加强现代医院互补性制度的出台和医疗保险支付监管制度的建设,尝试在现代医院中引入独立董事会制度,建立激励与规制协调治理的现代医院治理模式,保障现代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的实现,使现代医院真正体现医院的社会公益性.
作者:李习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弊端、医疗体制改革的迟滞、媒体舆论的不良导向、医患自身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从政府、医院、媒体和医患4个层面提出适合未来医患关系管理的应对策略.只有协调好政府、医院、媒体、医方、患方的关系,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郑洁;唐家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某医院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干预后,在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
作者:黄玲;胡莉萍;袁柳;秦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基本状况以及老年人健康自评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齐齐哈尔市6个区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577份有效问卷.结果:被调查老年人自评为“不好”的占9.88%,自评为“一般”的占33.97%,自评为“好”的占33.10%,自评为“很好”的占23.05%,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比较消极.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对健康自评有较大影响.结论:女性、高龄老年人群体需要重点关注;需要加强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和健康促进,促使老年人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作者:王晓峰;张幸福;孙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传染病预测预警是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传染病预测预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监测早期发现传染病发生的异常先兆或事件发展的不良趋势,进而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目前传染病预测预警的方法包括应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手段进行预测预警,利用症状监测进行预测预警,通过监测传染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预警,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各种数学模型进行预测预警等.传染病预测预警工作的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流行病学理论,已经向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转变,对现代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曲江文;聂绍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甘肃省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促进了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但是,由于相关发展政策和措施比较分散,不能统筹、协调中医中药全面发展,制约了甘肃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中医药工作中的相关政策进行地方立法研究.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在中医药工作中地方立法必要性、可行性分析,认为甘肃省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符合“促进型立法”的特点,应在结合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遵循强化重点、全面协调的原则、注重可操作性,针对法规具有的稳定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特点,制定完善的、稳定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
作者:马爱萍;云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为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模式,医疗联合体在保障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推进医疗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构建符合政府、医院、患者3个层面的利益诉求.在分析医疗联合体模式构建动因的基础上,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引入先进管理模式、打造职业管理团队、强化信息资源管理、加强内部技术协作、有效实施文化整合等方面提出了医疗联合体的管理运行方案.
作者:任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分析临床仪器设备日常使用中运用细节管理的具体办法与方案,评价效果并提出建议,为完善医院临床仪器设备管理提供借鉴.了解并分析临床仪器管理制度和使用流程,并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实施细节管理前后仪器维护情况和护士满意度.细节管理涉及临床仪器设备使用前、使用时和使用后的各个时间段,做到了完整无缝隙管理;实施细节管理方法后,仪器维修、更换零配件发生率有所下降(P<0.05),备用仪器性能完好率、护士满意度均有所提高(P<0.05).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是科学可行的,临床仪器设备日常管理中运用细节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满意度、减少仪器维修成本并降低仪器损耗程度,确保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杨柳;徐素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商业秘密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对于其面临的主体界定模糊、保护意识淡薄、侵权认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司法审判等措施,试图寻求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周蕾;王艳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卫生信息技术生态系统是利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来探讨人与卫生信息技术的关系.根据医疗服务关系模型,主动医疗服务分为协同合作、自我管理、第三方医疗服务三类基本模式.随着卫生技术生态系统的演进,在此三类基本模式基础上,医联体、健康小屋、健康社交网络、第三方检验服务等各种创新的模式不断出现,丰富了医疗服务内容,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现代医疗服务的创新与卫生信息生态系统的建设密不可分.技术生态再平衡的过程,会产生新的服务模式;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推动卫生信息生态系统向更高阶段进化.
作者:张文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武汉市某医院近5年住院病人慢性疾病谱基本情况,以加强疾病防治工作,并为医院合理调配各科室人员、物资、设备的分布和医院重点特色科室的建设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2008-2012年该院疾病分类报表数据库的数据,应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该医院住院病例中前15位慢性疾病累积构成比为38.72%-52.69%,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3种疾病的排序虽稍有变化,但始终位列前5位.除颈椎病和腰椎间盘脱出外,慢病患者均以男性居多.住院病例慢性病主要集中在70-89岁年龄段;精神疾病多发于49岁以下青壮年人群;颈椎病集中在50岁以上,腰椎疾病集中在49岁以下和50-69岁2个年龄段.结论: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该院老年病、慢性病治疗之特色,为控制慢病、减少慢病、促进人群健康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邹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通过分析比较2007-2011年社会办医院和公立医院在资源总量与结构、医疗服务能力、经济运行情况3方面的差异,探讨社会办医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规模小、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市场占有率低、未得到政府充分扶持等问题.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制度;变革社会办医的发展模式,加强自身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
作者:嵇剑彬;肖锦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日趋增多,医院规模也不断扩张.然而,医院规模的扩张并没有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医院的发展不能单纯地只考虑其规模扩张,不仅需要增大人员、床位、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还要优化医院内部资源配置,以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
作者:武剑;林庆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探索在上海市郊区某综合性医院开展社会志愿者工作的有效方案,初步评价其效果,为进一步拓展志愿者工作领域打下良好基础.借鉴相对较成熟的中心城区综合性医院的志愿者工作情况,根据郊区综合性医院特点,从建章立制、社区招募、岗位设置、人员培训等环节,开展社会志愿者医院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并通过相关调查,如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对项目进行初步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在郊区综合性医院有效开展社会志愿者工作,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丽娜;施庆红;康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