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终止早孕临床分析

曹清;叶琳

关键词:早孕,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人工流产
摘要:目的 观察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在终止早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80例要求终止早孕的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8例,采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简称微管组);对照组222例,采用传统金属吸管做人工流产术(简称传统组).对比患者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中疼痛、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术中具有无痛或减痛作用,对子宫内膜损伤小,出血少,是安全有效终止早孕的方法.
临床军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量表评估全麻后老年病人早期认知功能意义的比较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行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策略并比较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142例,全麻方式为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选用包括简易智力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循迹连线测验和理解记忆等5项测验的一系列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为MMSE和全套量表测试两组:MMSE测试组于术前及术后1、3、5、7 d 单独应用MMSE,全套量表测试组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全套量表评估.结果 MMSE评分随测验次数的增多而升高,所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逐次下降,在术后第7天时明显低于全套量表评估所得发生率.全凭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略低于静吸复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套量表较MMSE更适于评估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汪惠文;杨丽芳;熊利泽;候立朝;王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5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血清BNP及hs-CR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12周时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LVEF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基础治疗中,加用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彭洪炉;程文华;马丹;姜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作者:张晓娟;张沙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股骨近端平滑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骨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例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观察.复习有关文献,就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病情况、组织来源、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结果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好发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尤其是膝关节附近.临床常见症状是疼痛,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X线显示长骨干骺端不规则低密度影.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表达具有特征.结论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比较少见,诊断主要靠免疫组化.宜采取手术治疗,可辅以放疗或化疗.

    作者:韩天宇;项良碧;祖启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脑白质疏松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了解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182例老年患者根据CT/MRI结果按有无脑白质疏松,分为LA组95例和非LA组87例,采用循环酶法对两组患者血浆Hcy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LA组Hcy浓度(21.13±4.62)μmol/L 明显高于非LA组(15.36±4.58)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脑白质疏松关系密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平;姜树军;汪丽芳;苏宁;李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误诊2例

    例1,男,40岁.半年前曾诊断为右侧肾结石行非手术治疗,近2d来自觉乏力、食欲不振、右侧腰背部持续性疼痛,遂就诊于泌尿外科.查体:T 37.2 ℃,尿常规RBC 2~5个/HP,血常规WBC 6.25×109/L,N 0.31,L 0.51,M 0.15;血清ALT 322 U/L;彩超示:右肾结石,其他无异常.诊断为肾结石,予抗感染、对症等处理,5d后疼痛不减且伴轻微瘙痒,局部有灼热感伴抓痕,请皮肤科会诊.结合患者局部疼痛表现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抗炎、类固醇激素静脉滴注3d后症状明显减轻,加强2d,2周后复检,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作者:崔景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小肾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病例资料,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小肾癌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92/96);声像图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可见异常回声区,其中肾外形改变者72例,CDFI显示瘤体血流丰富者72例,少血流者20例,其中无肾脏外形改变仅表现为血流丰富的小肾癌20例;误诊4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分布状况,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小肾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亚雄;杨璐;党笑坤;朱胜;宋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TCD超声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60例异常,占88.89%.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脑血流异常率(分别为94.8%、100%)显著高于1级原发性高血压(77.6%,P均0.05).1级原发性高血压组平均血流速度(VM)增快、VM减慢和血管搏动指数(PI)增高百分比(分别为83.1%、16.9%、5.1%)与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组(分别为41.8%、58.2%、24.0%和15.2%、84.8%、78.2%)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2级原发性高血压组与3级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TCD能较灵敏地反映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的病理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凌云;白伍泉;焦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骨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和探讨骨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首诊为骨肿瘤的患者中,围术期及化疗期间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5例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12例(12/15)患者抗栓治疗效果满意,1例(1/15)带栓生存,2例(2/15)转科治疗.结论骨肿瘤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彩色多普勒外周血管超声检查有助于对其的诊断;抗凝、溶栓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等治疗方法有效;前瞻性思考、预防性用药是重要的处理措施.

    作者:吴智钢;王臻;郭征;栗向东;李靖;范宏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多枚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骨折是肱骨上端骨折中的常见类型,骨折不涉及肱骨及肱骨大小结节,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我院从2005年5月-2009年12月应用多枚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22例,效果满意.

    作者:陆志剀;曾磊;王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Ⅰ~Ⅱ级),汉族,年龄(24.3±5.6)岁,体质量(60±10.5)Kg,妊娠(47.5±7.5)d,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结果 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比较,七氟烷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升高.结论 七氟烷麻醉诱导平稳苏醒迅速,是一种用于人工流产病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曹金华;邢书生;王琼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麦纤维素颗粒联合常乐康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麦纤维素颗粒与常乐康协同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饮食调节和训练排便方法,适量运动.对照组予常乐康口服,治疗组予小麦纤维素颗粒和常乐康口服,服药两周后停药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在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7.5%,停药2周后复发率为5.6%和4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乐康联合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侯艳苗;刘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胃镜下取出穿透食管壁异物1例

    病人,男,66岁.5 d 前进食时意外吞入鸡骨头,鸡骨头大小和硬度均不详,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上段骨状异物嵌顿.转入我院后患者自觉异物感,能进食普通流质食物,胸部CT示(1)食管内异物残留(T2椎体水平)并扎破食管壁,食管黏膜水肿(图1);(2)纵隔少量气体,可疑脓肿形成.胃镜检查见食管上段一骨性浅色异物横穿食管双侧壁,食管蠕动时可见食管壁与异物滑动(图2).用异物钳小心将较细一侧钳取,随着食管蠕动,异物一侧脱离食管壁,顺着食管蠕动,取出异物.异物直径长约3 cm,食管壁两侧均见穿透性溃疡,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术后患者异物感消失,给予禁食、抗感染、抑酸治疗3 d,后放置鼻饲营养管,术后第10天行食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考虑食管穿孔已经愈合,遂出院.

    作者:谢子英;赵亚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Ki-67和p53与肾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Ki-67和p53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6例肾癌组织进行Ki-67和p53蛋白检测.结果在肾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1%和39.4%.Ki-67表达与肾细胞癌分级、分期相关(P

    作者:谢星;谭建明;吴卫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胸腹水与血液中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腹水鉴别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患者胸腹水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糖(GLU)和血清中该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腹水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5例患者的胸腹水分为两组,良性胸腹水组46例,恶性胸、腹水组39例,分别对两组胸、腹水中的LDH、TP和GLU及两组患者相对应血清中的LDH、TP和GLU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胸、腹水中LDH的浓度和TP的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胸、腹水中GLU的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胸、腹水中LDH与血清中LDH浓度比值、胸、腹水中TP与血清中TP浓度比值和胸、腹水中GLU与血清中GLU浓度比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腹水中LDH、TP 和GLU与血清中LDH、TP 和GLU联合测定对鉴定胸、腹水的性质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淑艳;熊慧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螺旋CT征象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胃肠道间质瘤,回顾性分析其在CT扫描中的特征.术前均行平扫、增强双期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14例,小肠5例,十二指肠3例,直肠2例,食管、肠系膜、腹膜后各1例.肿块多呈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良性5例,直径在3~5 cm,增强强化均匀;交界性5例,直径在4~7 cm,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17例,肿块直径均>5 cm,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不规则坏死、囊变区域.螺旋CT对该组病灶的定位准确度为93%,定性为78%.结论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良恶性判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佳;孙志强;陈信坚;赵林;阳昱恒;韩立志;罗超;陈友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军事飞行员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员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样抽取军事飞行员496名,进行自我和谐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自我和谐总分和SCL-90总均分与应对方式因子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高自我和谐程度组较多地使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P<0.01=,而低自我和谐程度组更多地是采取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P<0.01=.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自我和谐程度影响军事飞行员应对方式的选择.

    作者:肖支仁;陈喜林;刘玉华;王煜蕙;王开辉;赵春华;Zhao Chun-hua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童心血管介入术的特殊并发症

    目的 深入了解儿童在心脏介入术中出现的特殊类型并发症.方法 收集2004-2009年346例实行心脏介入治疗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不成功率为2%;非介入相关的其他血管出血者2例(0.5%);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46例(13%);血液系统异常者2例(0.5%);不明原因腹痛者27例(7.8%);尿储留者16例(4.6%).结论 术中应对患儿的头部及相关部位进行射线防护,避免X线的长时间照射;重视患儿的术后临床症状.

    作者:鲁轩浩;王梅;张明旭;乔淑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神经外科癫痫中心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15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CT脑显像、长程/视频EEG检查,其中29例定位仍不确切者行颅内电极EEG检查,手术切除组织术后送病理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1)本组152例患者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为80.92%(123/152),长程或视频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43.42%(66/152),两种检查方法定位致痫灶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1);(2)本组29例患者颅内电极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100%.结论 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灵敏、有效,其价值优于长程/视频EEG;18F-FDG PET-CT脑显像对颅内电极埋置有指导价值,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致痫灶定位准确率.

    作者:刘耀;陈自谦;赵春雷;倪萍;钟群;白伟;彭德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 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 1~5 h 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 32~35 ℃,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 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闵恒;宁资社;谢楚峰;蒋海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主管: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主办: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