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香;田龙海;刘玄辉;陈光艳
目的 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保护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 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3例)和常温组(32例).亚低温组入院后 1~5 h 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肛温控制在 32~35 ℃,亚低温冬眠治疗3~7 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疗效.结果 亚低温组比常温组脑氧耗及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作者:闵恒;宁资社;谢楚峰;蒋海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以期提高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小肾癌患者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及病例资料,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小肾癌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8%(92/96);声像图表现为肾实质内均可见异常回声区,其中肾外形改变者72例,CDFI显示瘤体血流丰富者72例,少血流者20例,其中无肾脏外形改变仅表现为血流丰富的小肾癌20例;误诊4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小肾癌的二维声像图及血流分布状况,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小肾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亚雄;杨璐;党笑坤;朱胜;宋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1].部队飞行训练是一种高应激活动,健康飞行人员来院疗养时常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常可导致不良的心理、生理反应.特别是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可出现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甚至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2].同时,也可引起躯体某些功能的变化.因此,重视飞行人员的应激状态并正确处理,对保障飞行安全和飞行人员的心身健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健康疗养飞行人员的应激特征,本研究对106名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应激状态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作者:赵春华;王开辉;王煜蕙;刘玉华;杜长伟;戚菲;石莹;周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0.25%左布比卡因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拟行双上肢手术的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患者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变化.结果 麻醉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0.25%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许培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例1,男,40岁.半年前曾诊断为右侧肾结石行非手术治疗,近2d来自觉乏力、食欲不振、右侧腰背部持续性疼痛,遂就诊于泌尿外科.查体:T 37.2 ℃,尿常规RBC 2~5个/HP,血常规WBC 6.25×109/L,N 0.31,L 0.51,M 0.15;血清ALT 322 U/L;彩超示:右肾结石,其他无异常.诊断为肾结石,予抗感染、对症等处理,5d后疼痛不减且伴轻微瘙痒,局部有灼热感伴抓痕,请皮肤科会诊.结合患者局部疼痛表现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抗炎、类固醇激素静脉滴注3d后症状明显减轻,加强2d,2周后复检,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血、尿常规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
作者:崔景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一期经后外侧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并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CT或MRI.结果 所有患者病灶清除满意,植骨及内固定良好,畸形矫正,愈合时间 3~6个月.随访6个月~4年,有2例出现慢性窦道,经再次病灶清除治愈.结论 胸腰椎结核一期经后外侧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能够彻底清除病灶,同时植骨,坚强固定,后凸矫正效果好,骨性融合好,结核治愈率高.但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椎旁脓肿明显或骨质破坏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复发,可能需联合行前路病灶清除.
作者:洪庆南;郑季南;方钧;柯清辉;郑耿阳;赵顶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急性疼痛的缓解程度.方法 50名病人随机分两组:P组,在缝合切口时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 静注;C组,给予5 ml 的生理盐水静注.术后1 h 内不追加镇痛药.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送出手术室时(T1)、术后1 h(T2)、术后6 h(T3)进行VAS疼痛评估.如病人术后追加镇痛药的时间不足6 h,则在追加镇痛药之前对患者作一次疼痛评分,此时的评分记作T3.结果 患者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T2、T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平均时间上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术中给予40 mg 帕瑞昔布钠静注能够有效地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
作者:唐丽华;焦裕霞;李东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5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血清BNP及hs-CR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12周时血清BNP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LVEF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基础治疗中,加用曲美他嗪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彭洪炉;程文华;马丹;姜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沙美特罗组(n=18)和对照组(n=18),自海拔1 400 m 历时5 d 进入5 200 m.从进入海拔5 200 m 当天开始,沙美特罗组每天早晚各1次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准纳器1个剂量(沙美特罗100 μg,丙酸氟替卡松200μg ),连续5 d;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于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第5天,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流动力学.结果 沙美特罗组较对照组P、TPR、ALT、η、BK、PAWP、CC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mAP、BV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初入高海拔地区青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马广全;马秀花;杨海军;崔建华;王伟;高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窦道型根尖周炎的窦道经久不愈,反复急性发作,我们采用派丽奥加氢氧化钙调和成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0年6月在本口腔中心诊断为窦道型根尖周炎的病人90例,男62例,女28例,年龄14~85岁.病程1~3年,前牙52例,后牙48例.纳入标准:(1)临床通过口腔检查和拍摄X线牙片诊断为窦道型根尖周炎病人;(2) 参加本实验前一周未用过抗生素;( 3)患者自愿参加,并能按时复诊,所有病人用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对四环素族药物有过敏者,依从性较差者(不能按时复诊); (2)早期及近期有妊娠计划者.
作者:蔚庆玲;刘宝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病人,男,58岁.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0年,发现肝癌并行肝动脉栓塞术1年,行常规超声检查于胰尾左上方见一圆形囊性包块,大小约23 mm×22 mm×22 mm,边界尚清,内部透声好, CDFI示囊性包块内充满红、蓝各半的漩涡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可探及双向动脉频谱.通过彩色多普勒追踪扫查,包块右侧通过脾动脉与腹腔动脉干相通(图1),包块的另一侧经脾动脉追踪至脾门部,超声提示:脾动脉瘤.经CT检查符合脾动脉瘤.
作者:蒋银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病人,男,57岁,哈萨克族.左侧阴囊进行性增大2年,平卧不消失,近期感阴囊明显增大,囊性感,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查体:左侧阴囊可触及5.3 cm×4.2 cm×3 cm 大小包块,质中等,有轻压痛,右侧阴囊、睾丸、附睾及输精管正常.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血常规正常,透光试验透光不均匀.B超示:左阴囊内可探及6.1 cm×4.6 cm 无液性暗区,内见细小光点漂浮.鞘膜壁上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区,大约1.8cm×l.5cm.肝、胆、脾、胰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陈大仓;余凤萍;高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作者:张晓娟;张沙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黑便和贫血.光镜下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中见弥漫浸润的小圆细胞,细胞胞浆较丰富,核仁明显,部分细胞的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HMB45、vim、Melan-A和S-100阳性;CK(AE1/AE3)、LCA、Syn和CgA阴性.Gomori氏网织纤维染色显示单个肿瘤细胞周边阳性.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是小肠恶性黑色素瘤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原发性小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更差,没有找到原发灶不能肯定肿瘤是原发.
作者:岳颖;任力;李德昌;毛志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医源性的桡神经损伤临床常见[1-2].早期骨折固定时严格操作规程,暴露清楚,按解剖层次分离,多可避免桡神经的损伤.内固定取出时,桡神经周围正常的解剖关系已经破坏,且有瘢痕和组织粘连,增加了桡神经损伤的机会.2006年8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无桡神经症状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9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术中采用桡神经床缝线标记法,二次手术钢板取出57例,无一例发生桡神经损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秋生;刘振旗;沙永顺;吴清华;杨永焱;郭永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离体猪眼中视网膜脱离的超声和解剖后显微镜下的对比观察,验证超声时钟法定位诊断视网膜脱离的准确性和获得视网膜脱离的感性认识.方法 (1)将离体猪眼放入水槽中进行预实验,获得离体猪眼超声观察的可行性.(2)对40只离体猪眼中可清晰辨认视网膜脱离的32只眼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四个图钉对称固定后,分别模拟12、3、6、9时钟钟点后进行观察.(3)对离体猪眼中观察到的视网膜脱离运用时钟法进行定位诊断.(4)对离体猪眼逐层解剖后,重点观察脱离视网膜的实物并与超声声像图对比.结果 (1)离体猪眼及离体猪眼中视网膜脱离的声像图与活体人眼声像图极相似.(2)离体猪眼视网膜脱离的时钟法超声与解剖后定位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8%(28/32).(3)离体猪眼中脱离的视网膜呈一侧紧邻视乳头的、边缘不整的、高低不一的、范围不等的、半透明的泡状、膜状或漏斗状隆起,上有细小淡红色血管分布.结论 超声时钟法定位诊断视网膜脱离经过离体猪眼中的实验观察以及眼科解剖后显微镜下实物对比证实,可在临床中运用和推广.
作者:苏光明;汤亚伟;高海港;孙浩;祝莉;夏隽;喻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病人,男,34岁.头痛、恶心,伴走路不稳3个月.时有头晕,偶有耳鸣、视物旋转,但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无二便失禁.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清晰,合作,双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应良好,无眼震,颈软,四肢肌力正常,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均未引出.MRI表现:右侧小脑半球见一囊腔,呈类圆形,张力较高,境界清楚,囊腔体积约3.2 cm×3.4 cm×3.7 cm,囊腔内一侧可见附壁结节,边缘欠规则,信号欠均匀,囊腔周围未见明显水肿.病灶占位征象不甚明显.增强后,T1加权像囊壁结节明显强化,囊壁、囊液没有强化 (如图1A、B).病理诊断: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作者:郭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深入了解儿童在心脏介入术中出现的特殊类型并发症.方法 收集2004-2009年346例实行心脏介入治疗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手术不成功率为2%;非介入相关的其他血管出血者2例(0.5%);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46例(13%);血液系统异常者2例(0.5%);不明原因腹痛者27例(7.8%);尿储留者16例(4.6%).结论 术中应对患儿的头部及相关部位进行射线防护,避免X线的长时间照射;重视患儿的术后临床症状.
作者:鲁轩浩;王梅;张明旭;乔淑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混合痔的传统手术方法,手术创面大,术后肛门疼痛重,肛门功能受损,术后恢复慢.近年来随着肛垫下移学说的广泛认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已成为手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重要方法.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采用PPH治疗Ⅲ~Ⅳ期混合痔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对1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剥离浅层黄韧带,保留深层黄韧带.摘除椎间盘髓核后将深层黄韧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结果 183例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90.2%,术后复查CT或MRI,可见相应黄韧带无变形或塌陷,椎管外瘢痕组织于黄韧带处中止.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保留黄韧带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有效地防止术后椎管内瘢痕粘连.
作者:杨永林;胡泽元;金霖峰;高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