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宇;曹海英;马震宇;杜云翔;山顺林
目的 了解抗肿瘤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2007年抗肿瘤药物注射剂销售金额、药理分类及用药排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抗肿瘤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年度总销售金额的9.45%、12.75%、16.1%;其他类抗肿瘤药物、植物类抗肿瘤药物和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约占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的80%.结论 抗肿瘤药注射剂中其他类抗肿瘤药物、植物类抗肿瘤药物和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系抗肿瘤主要用药,其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在用药管理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喆;俞士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衰(CHF)并贫血的患者,在EPO加铁剂治疗后,对心脏结构与功能及B型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32例连续CHF并贫血(80 g/L <血红蛋白<120 g/L)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以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A组、16例),皮下注射EPO 12 000 IU/周+每天口服铁剂共4个月.对照组(B组、16例),每天口服铁剂. 结果 A组患者在随机治疗的4个月中,相对于基础状态血红蛋白增加(P<0.001),左室内径缩小(P<0.001),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分级(P<0.001)与6 min 步行试验(P<0.05)改善,同时血浆中B型利钠肽水平(P<0.01)下降.B组患者在试验期间射血分数(P<0.05)及6 min 步行距离(P<0.05)有所下降,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CHF并贫血患者,EPO加口服铁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功能,降低B型利钠肽水平.
作者:张勇;杜万红;黄洪波;肖创清;刘小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癌(T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4例HD合并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HD合并TC占同期甲状腺疾患的10.21% (64/627),其中乳头状癌占71.86%(46/64),滤泡状癌占21.86%(14/64),16例合并双侧甲状腺癌,术前误诊率达75%.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34例;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4例;双侧甲状腺及峡部全切除术16例.同时行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患侧全颈部淋巴结清扫13例.随访6个月-8年,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局部复发2例再次手术后存活至今.其中1例死于肾癌,其余均健在,未发现有远处转移者.结论 HD合并TC发病率高,以乳头状癌常见,术前确诊困难.甲状腺功能八项、B超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确诊,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切除手术,适宜的手术切除范围是治疗成败的
作者:史立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例1,男,69岁.鼻塞、右耳闷塞1年,右耳听力下降2月.2003年9月30日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新生物,鼻咽活检病理为鼻咽低分化鳞癌,遂行常规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鼻咽、颅底DT66 Gy/38次/45 d,全颈DT60 Gy/30次/42 d,双上颈加DT10 Gy/5次/7 d,192Ir(铱)腔内照射鼻咽DT14 Gy/2次/14 d,疗中给予复方斑蝥胶囊、参芪扶正注射液等治疗,放疗反应中度,放疗后鼻塞、耳闷塞症状消失,复查鼻咽CT鼻咽病灶明显好转,放疗后未行化疗,一直口服抗癌药物槐耳颗粒等治疗,定期3~6月门诊复查鼻咽CT,鼻咽病灶未见复发.
作者:付尚志;李万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布托啡诺(butorphanol)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主要激动κ受体,部分拮抗μ受体,对δ受体的活性很低,能产生较理想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没有精神和生理的不良反应[1].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观察其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应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朱凯敏;史亮;吴迪;秦文东;吴岩;钱怡;解温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4月-2008年4月处方4 587张,用卫生部制定的处方评价表进行分析,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的分析方法,结合药物利用指数(DUI)对其中含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32.1%,用药金额占总用药金额的22.83%;头孢菌素类药物金额居第一;在DDDs排序中口服类药物的总DDDs略高于注射类;大部分抗菌药物DUI接近1.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有越梯级用药现象.
作者:李芳;王宝仁;许彦国;姜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78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的肝损伤及外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BsAg阳性者789例,同时进行的乙肝标志物五项、ALT和HBV-DNA检验结果分布.结果 HBsAg阳性者中ALT异常率为27.8%,而HBV-DNA复制率为49.3%.乙肝标志物组合间的ALT异常率和HBV-DNA复制率存在差异.HBeAg阳性且ALT异常时,HBV-DNA复制率达到93.1%.2009年2月结论组合乙肝标志物配合ALT可较好地了解肝损伤和HBV-DNA复制情况,有助于判断病情.
作者:樊红艳;张峰;彭俊华;邓芝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选择一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外科手臂消毒的有效消毒剂及方法.方法 对临床常用的聚维酮碘、氨己定消毒液洗手方法重新设计,并对其消毒效果进行了微生物检测,同时与传统快速洗手法(碘酊+乙醇)进行比较.结果 1.8%氯己定、0.5%聚维酮碘手臂灭菌率为l00%.而2.5%碘酊手臂灭菌率为63%,其手消毒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快速手臂消毒法,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组外科洗手消毒所用时间是相同的.结论 聚维酮碘是一种高效、低毒、杀菌谱广的消毒剂,而且经济、省时、稳定性能好,适用于野战情况下外科手臂消毒.
作者:周丽萍;徐冬梅;张?;陶红;佘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例1, 男,40岁.咳嗽、咳痰1周,胸部透视,发现右肺尖小片状阴影.螺旋CT示,右肺尖阴影呈团块状,有分叶,境界较清晰,可见短毛刺.薄层重建后连续观察,似有营养血管向肿块供血.患者病前无明显受凉史,咳嗽呈阵发性,日间重,伴少量白黏痰.吸烟20年,每日1~2包.体检:体温36 ℃,脉搏 78次/min,呼吸 16次/min,血压 125/8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黄修爽;刘卫平;张齐武;王英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口服特比萘芬片加外用益康唑乳膏短程联合疗法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名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予特比萘芬片250 mg 口服,1次/d,联合益康唑乳膏外用,2次/d,共7 d;对照组予益康唑乳膏外用,2次/d,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0.1 g,1次/d,共28 d.于停药时和停药后4周时观察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停药后4周时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共有113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脱落7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6例),剔除4例(对照组4例).停药时两组相比试验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3.03,P<0.01),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χ2=0.03,P>0.05);停药后4周时两组相比试验组治愈率、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21,P<0.01;χ2=14.56,P<0.01;χ2=23.03,P<0.01);停药后4周时两组相比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04,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结论 口服特比萘芬片加外用益康唑乳膏短程联合疗法治疗足癣依从性和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杨斌;杨琴;晏洪波;吴宁;余君贤;李曾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23例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并文献复习. 结果 恶性间皮瘤的特殊类型包括印戒细胞样型、小细胞型、黏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促纤维增生型.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alretinin、CK5/6、CK及Vimentin.部分病例CI染色阳性,而HCI染色则阴性.19例电镜示瘤细胞表面见细长微绒毛,胞浆内有丰富的张力微丝及桥粒. 结论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临床特征及其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测有助于诊断.需与肺腺癌、胃肠道腺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
作者:吴雪辉;于国;王殿军;任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腰椎间盘术后腰椎间隙感染23例的临床资料及特点,其中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8例.结果 随访7~36个月,23例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根据病史、体征及ESR、CRP、MRI检查可早期诊断椎间隙感染.多数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非术治疗无效、感染扩散、症状严重者,应行病灶清除术.
作者:刘祥舟;刘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病人,女,63岁.3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食管癌,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受凉感冒后加重,3年来基本只能卧床,当地医院未能给予进一步治疗,本次以严重呼吸困难转来我院治疗,检查患者意识模糊,三凹征明显,为吸气性呼吸困难,紧急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两侧声带不活动,声门闭合,诊断食管癌术后双侧声带麻痹,呼吸困难Ⅲ度,给予行紧急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困难很快改善,意识渐转清.
作者:欧江勇;张云高;刘健民;何志刚;黄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的儿童发病率高,但是,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平均发病年龄后移,儿童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而成人麻疹的发病率则逐渐增加[1].2004年6月-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成人麻疹120例,现对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周玲媛;邹蒲秀;冯经华;尹凤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方法评价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6例,随机分为贝尼地平组26例,厄贝沙坦组30例.分别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8周末)的血压变化及贝尼地平服药前、后的24 h,白昼、夜间的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贝尼地平组服药8周后SBP和DBP下降(16.9±11.8)和(12.8±9.2)mmHg(P<0.01).厄贝沙坦组SBP和DBP下降(14.8±10.9)和(11.2±8.7)mmHg(P<0.01).动态血压资料分析示服用贝尼地平后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0.62和0.6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贝尼地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作者:徐峰;徐永辉;王洪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特性及安全性,评价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30例)与布比卡因组(30例),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药物镇痛效果、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哌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循环系统并发症少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与等剂量布比卡因相比镇痛效应相当,并发症少且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肖义荣;于向鸿;陈锦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病人,男,75岁.因体检时B超发现双肾囊肿2个月入院.查体:T 35.8 ℃,P 70次/min,BP 140/8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可,心肺腹及泌尿系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余查体无特殊.入院诊断:双肾囊肿.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胸片等无异常;B超:双肾多发囊肿;CT:双肾多发囊肿可能性大;IVP:双肾良性占位病变,囊肿可能性大.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双肾囊肿去顶术,术程顺利,患者出血不多、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董杰;马三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肛门会阴部手术84例,顺序分为7组取不同浓度剂量的罗哌卡因(0.1%3 mg 、0.25% 3 mg、0.25% 5 mg、0.375% 5 mg、0.375% 7.5 mg、0.5% 7.5 mg、0.5% 10 mg)行腰麻.观察麻醉效果、平面、BP、HR、SpO2、Bromage评分、术后24 h 排尿功能(无障碍自动排尿、轻度障碍自行排尿、尿潴留).结果 全组麻醉镇痛、肌松满意,麻醉平面多在S1呈鞍状;BP、HR、SpO2无明显改变,Bromage评分多为0分,24 h 排尿功能无障碍52例(62%),轻度障碍17例(20%),尿潴留15例(18%),其中0.1%~0.375% 3~5 mg 的1~4组尿潴留2例(4.2%),第7组0.5% 10 mg 尿潴留7例(5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1%~0.25% 3~5 mg 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门会阴部短小手术,足以满足手术要求,镇痛完全,肌松满意,麻醉平面局限,对BP、HR、SpO2几乎无影响,可显著减少麻醉因素对排尿功能的影响,值得采用.
作者:蔡铁良;蔡英蔚;吴洪坤;胡宏强;高鹏;沈七襄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粪石性结肠梗阻高位灌肠等非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老年性粪石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以结肠治疗机高位灌肠及奥曲肽静脉维持为主,非手术治疗治愈27例;转外科手术2例.无一例发生肠道穿孔、死亡.结论 以结肠治疗机高位灌肠及奥曲肽静脉维持治疗老年性粪石性结肠梗阻,安全性高、疗效满意.老年性粪石性结肠梗阻往往病情危重,易误诊,故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本病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苏军凯;张鸣青;王爱民;马桂芳;李仙丽;杨青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病人,男,7 6岁.因左下前牙缺损就诊.检查:33为残冠,可探及根管口,探(-)、叩(-)、冷热刺激(-),无松动;X线牙片示:33根尖(-).初步诊断:33牙髓坏死.治疗计划:33根管治疗术.治疗中发现舌侧有第2根管,呈唇舌向直线排列,各自独立,两根管均通畅,清理扩大根管,暂封FC棉捻.1周后复诊,无自觉症状.根管糊剂加牙胶尖充填根管,复合树脂修复.术后随访,无不适.
作者:王新瑜;王新辉;于立君;王忠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