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蒋凤;申涛;张德著;刘淳婷;刘铭;张丽;叶新贵;李克莉

关键词:百日咳, 流行病学特征
摘要:目的 了解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贵州省百日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据,利用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调查收集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免疫史,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16年贵州省报告百日咳病例136例(0.13/10万),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报告32例(0.09/10万)、42例(0.12/10万)和62例(0.18/10万).0岁婴儿报告发病率高(6.18/10万).7-8月发病数占33.09%.年均报告发病率高的市(州)为六盘水(0.29/10万)、毕节(0.21/10万)和遵义(0.20/10万).本省和外省报告病例分别占47.79%、52.21%.0剂、1剂、2剂、3剂、4剂DTaP免疫史的病例数分别占48.28%(56/116)、13.79%(16/116)、13.79% (16/116)、18.97% (22/116)、5.17% (6/116).结论 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需提高百日咳病例临床诊断和监测报告能力,完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策略.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2015-2016年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检测状况,为河北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6年河北省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对脊灰病毒分离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VP1区基因片段,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665份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12株(1.80%)、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112株(16.84%).与Sabin株相比,脊灰病毒VP1区核苷酸发生0个变异3株、1个变异6株、2个变异4株、3个变异2株、4个变异1株;在NPEV分离株中,7-8月份分离株数占47.2%.结论 2015-2016年河北省脊灰病毒分离株均为疫苗相关株,病毒核苷酸变异以低变异为主.

    作者:陈玫;孙丽;赵娜;张俊棉;朱怡青;李静;郭玉;张振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0-2016年湖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2010-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2010-2016年通过AEFI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湖北省2010-2016年共报告AEFI个案30 599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24.79/10万剂.在所有AEFI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分别占91.05%、7.59%;男女性别比为1.41∶1;≤1岁儿童占71.43%;夏、秋季发生分别占35.58%、33.89%;99.39%的AEFI痊愈或好转;91.22%的不良反应病例接种至反应发生时间间隔≤1d.AEFI报告发生率较高的疫苗为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76.73/10万剂)、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48.61/10万剂)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5.28/10万剂);报告发生率高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1.50/10万剂),严重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0.07/10万剂、0.06/10万剂.结论 湖北省2010-2016年AEFI监测敏感性逐年提高,所有疫苗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四全;张迟;王雷;蔡碧;赵明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儿童父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犹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儿童父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犹豫,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云南、四川选择4个地市12个接种门诊的6-18月龄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疫苗犹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父母中疫苗犹豫比例为33.8% (111/328).EV71疫苗价格(昂贵vs可接受,OR=3.04,95% CI:1.26-7.33;不知道vs可接受,OR=3.03,95% CI:1.29-7.15)、担心EV71疫苗严重不良反应(OR =2.47,95% CI:1.04-5.88)、曾拒绝接种(OR =2.76,95% CI:1.07-7.15)、不满意的接种经历(OR=2.21,95% CI:1.16-4.20)会导致疫苗犹豫;儿童年龄大(13-18月龄vs6-12月龄,OR=0.32,95% CI:0.11-0.90),接种医生推荐(OR=0.32,95% CI:0.16-0.63)、了解EV71疫苗(OR=0.38,95% CI:0.17-0.84)、认为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易感(OR =0.39,95% CI:0.19-0.80)、认为HFMD严重(OR=0.38,95%CI:0.17-0.85)、相信疫苗效力(OR=0.27,95% CI:0.14-0.51)不易引起疫苗犹豫.结论 EV71疫苗犹豫比例较高,需加强HFMD及EV71疫苗知识的宣传沟通,特别是HFMD的易感性与严重性、EV71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唐智敏;余文周;刘燕敏;冯子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1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偶合维生素K缺乏症调查报告

    2017年9月29日下午,哈尔滨市道里区某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报告1例接种第2剂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发生颅内出血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哈尔滨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排除该病例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1 基本情况患儿,男,2017年8月21日出生,为第2胎足月顺产,体重3 250g,生命体征正常,新生儿Apgan评分为9分,出生后预防性肌肉注射1mg维生素K注射液1剂次,24h内接种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BCG)、第1剂HepB后无不良反应发生.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以母乳为主.

    作者:胡丽楠;李玺琨;郑秀娟;郭爽;范晨璐;侯捷;于洪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的思考及建议

    脊髓灰质炎(脊灰)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脊灰疫苗是消灭脊灰有效的手段.脊灰有两种疫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两种疫苗的接种均可实现消灭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的目标.目前全球WPV病例数已经达到历史低水平,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Type 2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2)病例数远超过WPV病例数.为了终实现消灭所有脊灰病例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球终将停止接种OPV,使用IPV的建议.本文根据全球消灭脊灰形势的变化,结合中国维持无脊灰工作进展和需要,提出中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即在保证国产IPV供应基础上,由目前的1剂IPV加3剂二价OPV(Bivalent oral polio vaccine,bOPV)的常规免疫程序,过渡到2剂IPV加2剂bOPV的免疫程序,直至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后,在常规免疫接种中停用bOPV,全程接种IPV.

    作者:温宁;苏琪茹;安志杰;杨宏;樊春祥;郝利新;马超;尹遵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偶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2017年10月,杭州市西湖区某接种门诊1名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4d后,颜面部、颈部、耳后、胸背腹、上下肢陆续出现红色皮疹,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住院治疗后痊愈.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受种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明确,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

    作者:徐娜妮;胡小炜;郑琳;张寒芸;黄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合肥市2015年农村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的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选择5个县(市)、30个农村行政村的0-6岁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各300名,调查NIP疫苗的合格与及时接种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留守儿童的接种影响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卡介苗(BCG)、首剂乙型肝炎疫苗(HepB1)、3剂次HepB(HepB1-3)、3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3)、3剂次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1-3)、首剂含麻疹成分疫苗(MCV1)及时接种率分别为62.0%vs66.7%、91.0% vs 99.0%、75.7%vs79.3%、66.4% vs 66.6%、66.3% vs 61.3%、74.0%vs72.8%;OPV1-3、DTaP13、MCV1、2剂次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1-2)、首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V-L1)、首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L1)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8.0% vs 98.0%、97.0% vs 95.0%、96.6%vs96.1%、80.9%vs77.6%、91.5% vs 87.3%、89.6% vs 87.7%;第4剂OPV(OPV4)、第2剂MCV(MCV2)、第4剂DTaP(DTaP4)、首剂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C1)、第2剂MPV-AC(MPV-AC2)、第2剂JEV-L(JEV-L2)合格接种率分别为92.9% vs 96.2%、95.7%vs91.6%、94.2%vs93.7%、64.2% vs 94.0%、93.8% vs 82.6%、96.4% vs 9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小、女性、家庭收入较低或较高、父亲文化程度高等因素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合格接种.结论 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总体上不差于非留守儿童;需加强部分留守儿童的疫苗合格接种.

    作者:陈福顺;靳玉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TOLL样受体新型疫苗佐剂的新研究进展

    疫苗接种是抵抗传染病的保护屏障.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可以在免疫原性不足的疫苗中加入佐剂以诱导免疫应答.目前只有少数佐剂获准用于上市疫苗,许多佐剂仍在开发中;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是其中的一大类.作为被研究多的模式识别受体,当TLR识别配体后,形成的复合物启动信号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抗原递呈细胞的成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免疫反应激活.TLR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已成为潜在的、有前途的候选佐剂,不仅可用于预防性疫苗,也可用于目前大量研究的治疗性疫苗.目前全球市场有4种批准的含TLR激动剂佐剂的疫苗.本文就TLR靶向疫苗佐剂的近十年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梁国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上市后安全性观察

    目的 评价国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用于动物致伤暴露后人群的安全性.方法 在北京市、湖北省、湖南省选择11家狂犬病疫苗接种门诊,观察和收集2016-2017年动物致伤暴露人群接种5剂狂犬病疫苗后7d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1 378名动物致伤暴露人群共接种狂犬病疫苗6 890剂次,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4%(437/6 890),其中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4%(134例)和4.40%(303例);1、2、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3%(395例)、0.61%(42例)、0.00%、0.00%.第1-5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46%(213例)、7.84%(108例)、6.24%(86例)、2.18%(30例)、0.00%.结论 本研究中狂犬病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疫苗安全性良好.

    作者:白云骅;邵忆楠;杨立清;李丽;张彦利;芦强;张军楠;张政;李淑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国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2016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年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和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6年中国共报告185 583例AEFI个案,男、女性别报告数之比为1.27∶1;≤1岁儿童占74.01%;一般反应占92.45%、异常反应占6.18%.68.51%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接种后Od.AEFI总报告发生率为39.01/10万剂;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36.06/10万剂、2.41/10万剂、0.16/10万剂.报告例数居前5位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9 569例(2.01/10万剂)、血管性水肿347例(0.07/10万剂)、卡介苗淋巴结炎260例(1.50/10万剂)、热性惊厥236例(0.05/10万剂)、卡介苗局部脓肿123例(0.71/10万剂).结论 2016年中国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严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极低.

    作者:许涤沙;李克莉;武文娣;叶家楷;吉赛赛;郑景山;崔健;曹玲生;肖奇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6年1月-2017年6月全球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发病更新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倡议(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GPEI).自2012年以来,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三个血清型中只有1型(WPVl)被检测到.自2014年以来检测到WPV1的国家仅限于三个国家,2016年37例,2017年1-9月11例.自实施GPEI以来,全球脊灰病例数下降了99.99%,这主要归功于在大规模免疫接种活动和全面的国家常规免疫接种规划中广泛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尽管OPV安全有效,它的使用偶尔会出现基因变异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种病毒与父代OPV株的遗传漂移表明病毒可以长期复制或长期循环.VDPVs也可以出现于原发性免疫缺陷(PIDs)人群中.在PIDs的某些人群中免疫缺陷相关VDPVs(iVDPVs)可以复制多年.另外,在极罕见情况下,在OPV接种率低的地区,具有传播性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VDPVs)可能在免疫功能正常的疫苗接受者和他们的接触者中发生,并出现麻痹型脊灰的暴发.2016年1月-2017年6月发现了新的cVDPV暴发,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DRC)(8例)、叙利亚(35例),而尼日利亚cVDPV 2型的传播与先前发生的病毒相关.2015-2016年老挝发生了cVDPV 1型(cVDPVl)的暴发,后一例确诊病例发生于2016年1月.调查发现,10个国家中14个新发病人排出iVDPVs;另外,在3个先前英国和伊朗报告的病人中,在报告期间仍排出2型iVDPVs.在10个国家有免疫能力的人群和环境样品中还发现了不明确的VDPVs(aVDPVs),这类VDPVs目前不能明确地对它们进行分类.全球消灭脊灰被证实后,停止使用所有的OPV就能消除新的VDPV感染的危险.

    作者:Jaume Jorba;熊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贵州省百日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病例数据,利用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调查收集百日咳报告病例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免疫史,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4-2016年贵州省报告百日咳病例136例(0.13/10万),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报告32例(0.09/10万)、42例(0.12/10万)和62例(0.18/10万).0岁婴儿报告发病率高(6.18/10万).7-8月发病数占33.09%.年均报告发病率高的市(州)为六盘水(0.29/10万)、毕节(0.21/10万)和遵义(0.20/10万).本省和外省报告病例分别占47.79%、52.21%.0剂、1剂、2剂、3剂、4剂DTaP免疫史的病例数分别占48.28%(56/116)、13.79%(16/116)、13.79% (16/116)、18.97% (22/116)、5.17% (6/116).结论 2014-2016年贵州省百日咳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需提高百日咳病例临床诊断和监测报告能力,完善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免疫策略.

    作者:蒋凤;申涛;张德著;刘淳婷;刘铭;张丽;叶新贵;李克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实施后天津市预防接种医生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实施后天津市预防接种医生的态度,以合理制定管理策略.方法 在全市278家预防接种门诊每家随机抽取2名接种医生开展接种门诊资源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态度问卷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在556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在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实施后第二类疫苗品种欠缺、接种门诊面积不足、工作人员不足分别占7.37%、19.24%、26.08%,其中认为面积不足的比例以城区高于乡镇(x2 =4.49,P=0.03)、规范接种门诊高于示范接种门诊(x2=4.89,P=0.03);55.40%认为第二类疫苗接种量上升,51.62%认为第二类疫苗收入下降,48.02%认为即使收入大幅下降仍愿意继续接种第二类疫苗;疫苗短缺后难以向家长解释(65.65%)、疫苗管理要求复杂(46.22%)是接种医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 第二类疫苗管理新机制实施后天津市预防接种工作面临门诊资源不足、第二类疫苗接种与管理难度大的问题;需针对性地强化预防接种门诊规范管理和人员、经费保障.

    作者:陈伟;丁亚兴;骆晓艳;李彦坤;张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类距离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还有一公里——消灭脊髓灰质炎进展和挑战

    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行动以来,消灭脊灰工作全面协同推进并卓有成效,近几年进一步快速进展.2017年全球脊灰野病毒病例数和流行国家数达到历史低;从全球形势看,脊灰终将消灭.本文回顾了脊灰的历史、消灭脊灰策略与进程,讨论了不同种类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和消灭脊灰的挑战与思考.实现消灭脊灰目标尚剩“一公里”,既需要有敏感的监测、妥善的脊灰病毒封存和疫苗中长期使用规划,也需有疫情应对能力和充足的脊灰灭活疫苗供应.

    作者:杨宏;王华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甘肃省兰州市某区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学与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地区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血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麻疹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兰州市某区7家医院就诊的0-14岁RFI患儿,对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对患儿咽拭子标本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麻疹病毒基因.结果 兰州某区RFI患儿血清麻疹IgM阳性率为11.6%(77/662),本地、流动人口分别为10.9%(60/552)、15.5%(17/110);咽拭子标本麻疹病毒H1a基因型检出率为18.9%(61/323),本地人口、流动人口分别为18.5%(50/271)、21.1% (11/52).本地、流动人口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分别占100%(476/476)、71.6%(78/109).结论 兰州地区RFI病例麻疹实验室确诊率流动人口高于本地人口,应加强流动人口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王春萍;潘丽;杨茜;杨珍;杨玉兰;马兴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2001-2017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学监测及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阐明中国大陆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毒学监测进展及腮腺炎病毒(MuV)基因特征.方法 依托全国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自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流腮病毒学监测.通过病毒分离、Real-time RT-PCR和RT-PCR等方法对MuV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病毒基因型别鉴定;依据SH靶基因316个核苷酸序列,分析中国大陆地区MuV基因型别及其分布特征.结果 2001-2017年从中国22个省份共获得MuV SH基因序列451条,通过MuV基因型鉴定,439条(97.33%)为F基因型,12条(2.67%)为G基因型;2001-2017年有多个MuV F基因型分支共循环;G基因型于2011-2016年在局部地区流行.结论 中国大陆地区MuV优势流行株为F基因型,G基因型呈局部流行;需加强流腮的持续性病毒学监测.

    作者:崔爱利;朱贞;张燕;邱琪;毛乃颖;许松涛;姬奕昕;王慧玲;许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EB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EB病毒(EBV)是一种感染人的γ-疱疹病毒,与人类很多疾病有关,如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症等.EBV相关疫苗作为预防EBV感染和治疗EBV相关肿瘤的手段一直以来是疫苗领域研究的热点.预防性疫苗是以病毒的包膜糖蛋白为靶蛋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阻止病毒感染;治疗性疫苗主要用于治疗EBV潜伏感染相关的恶性肿瘤,是以肿瘤细胞中表达的EBV蛋白为靶位,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增强毒性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文从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方面对EBV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安晓红;曾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山东省聊城市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慢性丙型肝炎(丙肝)感染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的效果.方法 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筛选方法选择聊城东昌府区18-59岁的慢性丙肝病例,且血清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sAg抗体(Anti-HBs)、抗HBV核心抗原抗体(Anti-HBc)均阴性,抗丙肝病毒(HCV)抗体和HCV RNA阳性者为病例组;按照1∶2配比选择以上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人群对照组.采用0-1-6月程序为所有研究对象接种3剂次HepB,比较两组人群免疫后1个月Anti-HBs免疫应答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 病例组、对照组Anti-HBs阳转率分别为100% (17/17)、100% (34/34);低应答率分别为23.53%、2.94%(x2=5.43,P=0.02);正常应答率分别为29.41%、41.18% (x2 =0.67,P=0.41);高应答率分别为47.06%、55.88%(x2 =0.35,P=0.55);GMC分别为563.46mIU/ml、1 270.70mIU/ml(t=1.50,P=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丙肝感染是HepB免疫应答的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丙肝感染者接种HepB后免疫应答弱于健康人群;需增加接种剂量或剂次以提高其免疫应答.

    作者:刘婷婷;刘淑霞;张永霞;梁伟;侯怡哲;袁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天津市<8月龄婴儿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母婴配对研究

    目的 分析<8月龄婴儿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母传抗体水平,探讨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免疫策略.方法 2015-2016年在天津市抽取4个区采集<8月龄婴儿及其母亲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风疹和流腮IgG抗体,分析婴儿母传抗体水平.结果 共采集<8月龄婴儿血清206份,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0%、45.63%、62.62% (x2=12.57,P=0.002),抗体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30.98mIU/ml、15.22IU/ml、179.02U/ml.206名配对母亲年龄中位数为27岁(19-42岁),麻疹、风疹、流腮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72% 、87.86%和91.26%(x2=3.01,P=0.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月龄婴儿与<1月龄婴儿相比的麻疹、风疹、流腮易感性OR(95%CI)分别为15.16(4.46-51.45)、5.28(1.79-15.54)、1.82(0.64-5.14).结论 天津市育龄期女性麻疹和风疹抗体主要源于疫苗接种,婴儿母传抗体维持时间短;流腮抗体主要源于自然感染,婴儿母传抗体维持时间较长,8月龄接种MMR可能影响流腮免疫效果.

    作者:丁亚兴;刘杨;郝宝云;刘晓川;李国红;时同鑫;陈伟;高志刚;张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河南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分发和库存均衡性评价新思路及其应用

    目的 设计一种新的疫苗管理方法,为河南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的疫苗分发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河南省各级CDC和预防接种单位第一类疫苗库存量,计算各地区第一类疫苗的疫苗系数;依据疫苗系数(疫苗库存量/估算月平均疫苗用量)进行疫苗分发,利用疫苗系数方差对各地疫苗库存均衡性进行评价.结果 以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为例,2017年4月17日-12月4日河南省各地市这2种疫苗的疫苗系数四分位间距、极值与中位数均呈现减小趋势.乙型肝炎疫苗、MPV-A、DTaP、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疫苗系数从2017年4月17日的3.58-10.77缩小到12月4日的4.15-6.12;5种疫苗的疫苗系数方差分别下降了85.76%、86.95%、82.67%、92.97%和83.63%,且均下降到2以下.结论 利用疫苗系数及其方差对全省疫苗进行分发实现了河南省各地区疫苗库存的均衡.

    作者:王长双;路明霞;王燕;史鲁斌;郭涛;张肖肖;马雅婷;张明瑜;张延炀;王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