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琴;林路花;卢小闽
目的 探讨适合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56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心理、饮食及围手术的护理,将血糖控制在一定程度时,行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多,良好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指导,术前积极控制血糖,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杨丽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地西泮和咪唑安定在单人操作法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联合应用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资料:对我院2010年8月至10月单人操作法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共152例,分为两组,镇静组78例,对照组74例.方法 镇静组在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咪唑安定,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到达盲肠的时间,记录检查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镇静组在成功率、进镜时间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西泮和咪唑安定在单人操作法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联合应用效果确切,使用安全.
作者:梁少娟;黎铭恩;杨绮红;舒建昌;宋慧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是我国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的基础,随着卫生监督体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水平是搞好基层食品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食品安全状况大有改观,公民的饮食卫生观念不断加强.但是,从该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来分析,在监督员的技术水平、人员配备等方面仍存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赵世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输血在使患者转为为安的同时也存在着输血相关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除了对献血员进行传染标志物的检测外.我院对所有的输血者进行了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既保证了输血的安全,对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预防对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杨辉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新对策.方法 规范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正确处理教学的关系,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结果 提高了儿科护理带教质量,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武继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针刺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随访6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椎-基底动脉血流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唐元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慢性呼吸衰竭病情复杂,主要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氧疗对慢性呼吸衰竭极为重要,它可提高氧分压,增加肺泡内氧浓度,纠正缺氧,改善呼吸功能,缓解低氧-肺血管收缩反应,降低肺动脉高压,提高心肌代谢,增强心肌收缩,修复钾、钠泵,恢复肝、肾、肾上腺皮质功能,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改善精神状态,延长寿命.在吸氧工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李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5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慢性跟骨骨髓炎病例24例,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转移的治疗方法,术中给予清除病灶,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消灭死腔,并给予药物治疗,腓肠神经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运.结果 随访22人,随访时间11个月~6年,平均3年,19例骨髓炎无复发,皮瓣成活良好,足跟部皮瓣外形良好,耐磨能力尚可,可负重行走,其中13例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腓肠神经皮瓣转移的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倩;马晓庆;魏彦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部X线特点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例资料,总结本病的X线特点.结果 早期X线表现为小肠动力性梗阻,肠壁囊状积气为其特征,晚期病例可出现肠管固定僵硬,门静脉积气,气腹、肠狭窄.结论 腹部X线检查对NEC早期诊断及观察病情有重要价值;出现气腹、肠狭窄等征象,是外科干预的重要指征.
作者:韩振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根据常规治疗情况调整药量或持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LVDd、LVEF及血浆中NT-proBNP水平均明显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6MWT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LVDd及 LVEF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MWT与血浆中NT-proBN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可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扬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红霉素组(16 例)和阿奇霉素组(12 例 ),红霉素组每日 30 mg/kg 静脉滴注,3-5d,后改为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3-5天,后改为阿奇霉素10 mg/kg.d口服3天,间隔4天,总疗程3-4周.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每日 10 mg/kg 静滴,连用 5-7 d;后改为阿奇霉素 10 mg/kg.d 口服3天,间隔4天,总疗程3-4周.结果 红霉素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阿奇霉素组(P < 0.05),而两组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别(P 均 > 0.05).红霉素组的胃肠道反应及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组(P < 0.05).结论 红霉素仍然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的首选药物.
作者:纪东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方法 对我院2008年以来36例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术后应进行严密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才能减少和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汪建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正确诊治提供正确决策.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急性阑尾炎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除阑尾周围脓肿的5例采取保守治愈外,其余40例采用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0例,治愈36例,自行出院1例,病死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其中3例因为延误诊断,至病情恶化而终行剖腹探查仅做单纯腹腔引流术,术后均病死于因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结论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病情复杂而发展迅速,阑尾穿孔率高,病死率高,又由于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极易误诊和误治,因此,对具有手术适应证的病人,尽早施行手术探查是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正确诊治的重要策略.
作者:杨兴;蹇洪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社区护理在发展中工作内容、形式发生了改变,社区护士的角色不断延伸.本文综述了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多种角色及相应的能力要求,便于社区护士了解自身角色功能,体现自身价值.
作者:刘可仪;曾晓霞;黄泓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7岁,学生,未婚 .因双下肢疼痛10+天入院.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不能行走,无感觉过敏及缺失,双侧小腿稍肿胀,发红.不伴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腹痛、腹泻.患者在某医院住院.
作者:刘继旭;庞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位于膀胱出口,好比列兵般终日守卫在膀胱的前列,所以形象化的叫做前列腺.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中大的一个附属性腺,它所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罗汉宏;曾京华;王鑫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急性中耳炎对内耳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中耳炎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结果 所有76例中耳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效果非常显著.结论 急性中耳炎可以对内耳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神经性或者永久性耳聋,经过诊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
作者:郑龙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改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据资料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以每10年上升25%的速度递增,50岁以上患病率达90%[1].我们采取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有霞;杨庆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5种静脉穿刺后拔针法的疼痛程度,出血、皮下淤血的比例.方法 对10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静脉穿刺后拔出静脉输液针对比观察,实行专人操作.拔出静脉输液针时用无菌干棉签顺血管纵向轻放于针眼及上1厘米,拇、食指持针柄的上下面顺血管方向,保持针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将要拔出的时再快速拔出体外[3],再按压.结果 1.5种拔针方法可避免疼痛,明显降低出血,淤血的发生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突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作者:杨道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1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92.9%,ST-T改变的发生率为84.8%,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为45.5%.结论 心电图作为HCM的常规检查手段,为HCM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谭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