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彩霞
葡萄球菌凝固酶(Staphylocoagulase)能使含有枸椽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葡萄球菌凝固酶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玻片法、试管法、乳胶凝集法(slidex staph-kit)和基因扩增法.葡萄球菌凝固酶可用于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分型.经生物技术加工后的金葡菌滤液,是一种含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物质的生物制剂,可用于治疗难治性溃疡、皮肤缺损和骨折等.
作者:吴昊;段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12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妇科于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2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等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瑜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是2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糖尿病人的健康,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糖尿病足的治疗.
作者:钟勇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6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的相关护理技术.结果:36例心脏骤停患者中14例复苏成功,成功率38.9%.结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早期迅速的抢救治疗与护理配合是保证复苏成功、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任书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输液室是医院门诊对外服务的窗口,由于服务的患者病种复杂,用药种类繁多,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本文通过对门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分析,总结实际工作经验,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使门诊输液室能安全、便捷、高效地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作者:商淑建;赵日红;刘佩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急诊救治78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诊断及救治的重要性.结果 本组78例经早期诊断救治,75例治愈,占96.2%,3例死亡,占3.8%.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救治是降低闭合性腹部损伤死亡的关键,尽早完善各项检查确定损伤部位,纠正休克,维持生命体征,及时急诊手术是提高闭合性腹部损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作者:李金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甲胎蛋白(AFP)浓度水平变化.方法:连续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43例(胃癌组).同期住院非肿瘤患者32例(对照组),两组对象分别多次进行血清AFP浓度测定,胃癌组采样时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10d,对照组采样时间为入选后1d、3d、10d.结果:胃癌组各次血清AFP浓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前者术后3d、10d血清AFP浓度值明显低于术前检测值(P<0.05或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值明显增加,手术病灶切除后可显著降低血清AFP的表达水平.
作者:康维权;孙炜;王效勤;邓辉;凡威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长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管理的艺术技巧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质量.,现就护理管理技巧,做如下介绍.1.严以律己,宽宏待人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医院及护理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广泛听取医护等各方面人员的意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和失误,使自己保持轻松向上的良好心态面对工作,适应多种角色.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体谅、关心、帮助护理人员,当她们工作中出现错误和缺点时,不应过于责怪,而要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诱导、教育,使下属感受温暖,心情舒畅,产生安全感,赢得护理人员的信任、支持、增强凝聚力,成为护理队伍的主心骨.
作者:李月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老年性高血压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农村,老年人的知识水平不高,血压更不易控制.如果血压得不到控制,各组织脏器功能将受到严重损害,尤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受害重,主要为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病平均发病率为11.8%,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防止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已刻不容缓.
作者:诸伟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口含漱液在气管插管病人口鼻冲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气管插管病人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人,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行口鼻冲洗,而观察组在生理盐水冲洗后加益口含漱灌洗,每日两次,共一周.比较两组对口鼻异味及感染的疗效.结果 两组冲洗液的疗效经X2检验(X2=6.67P<0.01),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口腔异味治愈率90%,感染率为0;而对照组口腔异味治愈率60%,感染率20%.结论益口含漱液能彻底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防止口腔感染,去除口臭,提高护理质量,满足口腔护理新需要.
作者:钟红艳;陈热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为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合理的有105份,占52.5%,基本合理的30份,占15%,不合理的有65份,占32.5%.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术后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药物种类不恰当.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常伟;吴林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观察其疗效.方法:以本院2010年11月份至2011年1月份儿科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炎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在入院后全部给予对症以及支持治疗,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的相关临床治疗资料.结果:50例小儿支气管炎痊愈32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临床给予支气管炎患儿及时的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起效快而且疗程短,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蒋雪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医院文化长廊是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一种有效形式.内容丰富、设计独特的医院文化长廊是医院形象的良好展示,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殷瑞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母乳每日喂养次数对泌乳量的影响,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产后42天体检的153名产妇的喂养方式、喂养次数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母乳每日喂养8-10次为合理喂养次数,顺产与剖宫产对泌乳量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母乳每日喂养次数与乳量的分泌有直接联系,保证足够合理的喂哺次数有利于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刘佳;刘丛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方法:收集临床2010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3例,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结果:通过胃癌根治术患者全部渡过安全期.结论: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患得减轻焦虑、恐惧程度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或维持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能得到有效预防或已发生的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使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宝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地西泮在急诊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时的药物疗效.方法:将260例在临床上已经确诊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13例)和实验组(147例),对照组应用疗效明显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即地西泮组在对照组用药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地西泮10mg/d,采用肌肉注射.持续48小时并观察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心绞痛症状是否缓解,缓解程度如何,心电图的变化,是否恢复到正常波形,心率,血糖,血压的变化,主要观察舒张压的变化,服用药物后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结果:症状缓解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实验组比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波形,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心率的影响,实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血糖的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药物对于血压血糖的影响不大.另外在不良反应方面会出现偶尔的胃肠道反应,嗜睡外并无其他症状.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西泮治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而且由于药物应用得当,可以有效避免相关手术,同时对于手术的预后也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美纯;廖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健康体检时为了预防疾病,帮组人们更好更及时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现阶段我国医疗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总结健康体检在服务工作方面的不足,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措施,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作者:张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舍曲林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叙述如下.1 过敏反应患女,53岁,因抑郁症给予舍曲林50mg/d口服,16d后加量至100mg/d,治疗至23d患者出现弥漫性大小不等的斑丘疹,周围有红晕,有瘙痒感,停药后予抗过敏对症治疗,8d后症状消失.[1]
作者:王妮娜;李琪;惠钧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27例新生儿气胸的护理.方法:严密的病情观察,做好减压排气和机械通气的护理.结果:治愈24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发现气胸症状,做好减压排气和高频通气的护理是其主要的护理要点.
作者:何朗朗;朱海虹;叶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态度等影响患者的心理,使其处于接受治疗和康复的佳心理状态.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心理护理中的沟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分非语言性和语言性两条途径来达到沟通的技巧,建立和改善医患关系,较好地解决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及心理问题,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1].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通过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联合应用,不断实践、摸索、总结、提高沟通技巧.
作者:陈婉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