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张岩

关键词:优化椅旁护理配合, 牙髓病,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80例牙髓病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治疗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是(43.76±11.14)min,护理满意度是75.00%;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是(27.32±9.62)min,护理满意度是97.50%.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髓病治疗中应用优化椅旁护理配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并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20例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症并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对照组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儿科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未接受rhGH治疗,其中男6例,女4例.对照组患儿予营养指导,合理饮食.治疗组患儿在其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为0.15 IU/(kg·d),每晚睡前给予腹部皮下注射生长激素1次.结果 两组患儿经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身高、身高SDS、身高增长率(GV)及预测身高(PAH)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龄(BA)略有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H治疗ISS安全有效,可加速患儿生长,但对骨龄的增长效果不明显.

    作者:李想;乐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乱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其中联合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情况、神经功能,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4 d的治疗,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4.332、2.086,P<0.05),且联合组NIHSS评分为(15.58±2.23)分,低于对照组的(16.64±2.41)分(P<0.05).经过14 d的治疗,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NIHSS评分,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惠;陈小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胃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比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 ,探讨不同包埋方式、取材数目以及切片数量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活检组织的包埋方式、取材数目以及切片数目等均会对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造成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取材数量多、活检组织纵向包埋以及切片数目多等均是影响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活检组织取材数量、包埋方式以及切片的数量等均是影响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应用胃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时应注意增加活检组织取材数目、应用纵向包埋、增加切片数量、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戴家强;罗洁;戴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在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80例牙髓病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化椅旁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治疗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是(43.76±11.14)min,护理满意度是75.00%;观察组的平均治疗时间是(27.32±9.62)min,护理满意度是97.50%.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牙髓病治疗中应用优化椅旁护理配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并室内双支阻滞心电图分析

    心肌梗死并室内阻滞是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难点.本文结合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内双支阻滞的复杂心电图分析,讨论心肌梗死对束支阻滞、分支阻滞和双支阻滞心电图的相互影响.

    作者:邹德霄;贺欣;刘仁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根治术与耻骨后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相比耻骨后开放性手术的疗效差异,为患者手术方法 的具体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前列腺癌确诊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性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均为6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导尿管具体留置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尿失禁、尿漏、吻合口狭窄、勃起功能障碍)及1年复发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进行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均好于开放性手术组(均有P<0.05);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性手术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开放性手术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但是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及1年复发率普遍低于开放性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相比耻骨后开放性手术,其临床疗效相对更好,同时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术后并发症及随访1年复发率的差异不明显.

    作者:陈家胜;丁勇泉;李汉强;邓灿;林巧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Omentin-1、IL-18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Omentin-1、IL-18水平变化与IR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组60例,分为超重或肥胖组30例,非肥胖组30例,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血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等指标及Omentin-1、IL-18的水平.结果 Omentin-1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等指标呈负相关,IL-18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等指标呈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entin-1、IL-18的水平变化与I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时鹏帅;张超;刘文艳;郑越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肝功能等的关系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其肝功能、血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入组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预防保健所收治的7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并在同个时间段选择90例未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进行再次分组,测定各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不同证型亚组方面,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呈正相关.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受到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等增高的影响.

    作者:邱峰;吴克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下颌骨骨折术后病人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个性化口腔护理对下颌骨骨折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5~50岁之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0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10人.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对患者术后行口腔护理;对照组对患者术后行常规口腔护理.60例病人均满足以下条件:(1)单纯下颌体骨折;(2)闭合性骨折;(3)口腔内膜完整;(4)手术方式相同;(5)完全口内切口;(6)术后应用抗生素种类、计量、方法及次数相同;(7)医生予以患者口内术区换药方法及换药次数相同;(8)患者均神志清楚、无语言沟通障碍.结果 口内缝合区感染情况:观察组感染4例(13.33%)低于对照组感染11例(36.67%);观察组口腔清洁度83.33%高于对照组50%;观察组口腔舒适度96.67%高于对照组46.67%.结论 个性化口腔护理降低了下颌骨骨折术后病人口内术区感染,提高了患者口腔清洁度及舒适度.

    作者:安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模式选择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中毒患者的治疗上应用日渐成熟,效果明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愈后有显著提高.联合多种血液净化模式较传统单纯模式在治疗效果、患者后期康复上更有优势,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综合阐述国内外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重症急性中毒救治中的新研究动态及进展.

    作者:汪镜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I期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疗效及可行性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I期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组织病理检验确诊为肺转移,其中2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胸腔镜I期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仅接受全身化疗而不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结直肠癌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CEA、CA19-9、CA242、CA72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I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肺转移疗效可靠,较全身化疗更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期、生存率,对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佟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Meek植皮技术与微粒皮肤移植技术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Meek植皮技术与微粒皮肤移植技术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28例患者,行微粒皮肤移植术,观察组共28例患者,行Meek植皮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植皮成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瘢痕良好,对照组皮肤表面有明显瘢痕,其中观察组植皮成活率为96.43%,略高于对照组的82.1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Meek植皮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效果较微粒皮肤移植术更有优势,可缩短创面修复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

    作者:黎鸿章;银西洋;刘攀;邱波;杨坤;邹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正畸力作用下龈沟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牙齿在正畸治疗移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内龈沟液(GCF)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分析两者在正畸治疗早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例口腔正畸患者分别于正畸治疗前与正畸加力后1、3、7、14、28 d收集龈沟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bFGF和IL-6的浓度.结果 患者龈沟液中IL-6的表达水平在正畸加力后24 h达到峰值(P<0.05),14 d后恢复到加力前水平.bFGF在加力后3 d达到峰值,14 d后恢复到加力前水平.结论 正畸力作用下,龈沟液中IL-6和bFGF的表达高于加力前,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FGF和IL-6可能参与了正畸力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和牙槽骨吸收的过程.bFGF和IL-6的水平可以有效反映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组织的炎症状况.

    作者:秦勤;秦德川;郑嵘;吴立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通量测序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遗传信息分子测序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也是精准医学的基石.在临床上,通过DNA或RNA分子测序技术,研究者能够迅速把握染色体上所涵盖的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以及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使得医学技术迈向新的台阶.随着科技和科研水平的迅猛发展,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在临床检验上得到了大力推动.本文即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分子诊断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方面作以综述.

    作者:李婕;张鹏;李小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如何在心电图检查中识别导联误连

    目的 观察心电图导联误连对心电图诊断的影响.方法 在同一健康搜查者先后描正确导联连接和不同肢体导联电极误连(左、右上肢误连,右上肢与左下肢误连和左上、下肢误连)常规的导联心电图,对照分析导联电极误连对心电图诊断的影响.结果 肢体导联电极误连与正常对照只有电极位置正确的一个加压肢体导联(aVR或aVL或aVF)没有改变,其余的5个肢体导联心电图均有改变(导致不同异常心电图诊断).结论 心电图导联误连影响心电图诊断,应引起心电图描记和诊断者重视.

    作者:李方遒;张凤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活动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活动组与常规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康复训练,活动组另给予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活动能力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活动组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行进、转移、交流和社会认知评分干预前后差值均高于常规组干预前后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能够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活动能力,还可减少VAP、DVT的发生.

    作者:杨朗;陈伟鹏;程江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究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7年2月至3月份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患者的血清标本48例,每一例标本均设立1个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对照组加入200μL血清和200μL生理盐水,实验组每组加入200μL血清后再分别加入200μL 0.5、2.0、3.0 MCF(麦氏单位)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和0.5、2.0、3.0 MCF的表皮葡萄球菌,混匀,分别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lectro chemi luminescence immune assay,ECLIA)检测HBsAg、HBeAg、HBcAb,统计分析加入不同菌种及不同浓度菌液后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标本的结果与白色假丝酵母菌或表皮葡萄球菌的菌液浓度无关(P>0.05).HBsAg和HBcAb的检测结果,白色假丝酵母菌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直接影响HBsAg、HBcAb检测结果,而表皮葡萄球菌对结果无影响,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患者的3项结果与白色假丝酵母菌或表皮葡萄球菌的菌液浓度没有相关性,白色念株菌、表皮葡萄球菌对HBeAg的检测结果均无明显的影响.

    作者:李美;方芳;李小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脓毒症与相关生物分子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

    脓毒症仍然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报道指出脓毒症已成为继心脏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常见的死因.尽管目前抗感染和体外支持治疗有了重大进步但其病死率并未得到明显降低.近年来,对于脓毒症生物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其治疗和预后评估带来了新方向.在这篇综述中,提供了相关生物分子在脓毒症早期明确诊断和(或)病情评价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协助临床医师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脓毒症.

    作者:张敏;李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治疗COPD合并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感染性肺炎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COPD合并感染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9例,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49例,联用莫西沙星和美罗培南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每分钟大通气量(MVV)、大呼气中段流量(MMF)、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 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VV、MMF、FEV1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感染性肺炎治疗中应用莫西沙星联合美罗培南可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指标、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并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赵爽;汪宏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Lp-PLA2、IL-6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于我院就诊的8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围手术期常规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44例用常规剂量(20 mg),观察组45例用大剂量(40 mg),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Lp-PLA2、IL-6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B型脑钠肽(BNP)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p-PLA2、IL-6、BNP低于对照组,LVEF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18%(8/44),低于对照组的43.18%(19/44),P<0.05.结论 对于ASTEMI患者而言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好地改善炎症反应及心功能,并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李绍华;黄鸿辉;张永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