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睿;张文文;徐小川;王岩松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直至胃肠功能恢复。对其中治疗2w仍无效甚至病情加重的患者根据指征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体征的改善及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及C反应蛋白量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及C反应蛋白的下降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水平、影像学X线片的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与好转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恶性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常规药物联合生长抑素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更显著的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谢锋伟;陈娟;招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旨在调查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将84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non-carotid atherosclerosis, NCAS)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组。比较两组患者SF以及代谢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CAS组餐后2 h血糖(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PG)、糖化血红蛋白( He-moglobin A1c, 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C反应蛋白(C reative protein, CRP)、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和SF水平均显著高于NCAS组, Pearson相关分析示SF与PPG、 HbA1c、 LDL-C、 CRP、 HOMA-IR和CIMT呈正相关。结论 SF水平升高与初诊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周志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教育干预措施在对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H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影响情况,希望以此来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来改善病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48例治疗期间还要给予护理教育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9个月,在第1个月末和第8个月末对HF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护理教育干预之后,通过自护量表测评显示在自我护理维持、护理管理、护理信心三个方面的分值均是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同时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本科以上学历、就业以及卫生机构协助几项得分加高;而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教育干预后,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对HF患者实施了护理教育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从而更好的缓解了病情,提高了日常生活的能力。
作者:吴美华;谭建兰;彭风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扁平苔藓(Lichen Plsnus, LP)患者皮损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及其在L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LP患者及39例皮肤正常患者,取LP患者的皮损组织和皮肤正常患者的皮肤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皮肤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并对2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NF-α及IL-6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的胞浆中;在正常皮肤组织的相同区域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TNF-α和IL-6在LP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在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63,17.843; P<0.01),且二者在LP皮损处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12.116, P<0.01)。结论 TNF-α和IL-6可能在LP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这对LP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春志;黎超伟;曾洲平;葛天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对比无张力修补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腹外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传统手术进行修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后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对比,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2000.8元和2069.4元,差异不明显( 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腹外疝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更加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黄涛;陈娟;招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ERKλ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癫痫状态下的改变,以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分别为Tremor大鼠组和Wistar大鼠组。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组大脑皮质内ERK蛋白和p-ERK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结果通过PCR鉴定了Tremor大鼠,试验分为Tremor组(实验组)和Wistar组(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RK1/2和p-ERK1/2蛋白在Tremor大鼠和Wistar大鼠的皮质中均有表达, Tremor大鼠的ERK1/2和p-ERK的蛋白含量分别为0.1403和0.7344, Wistar组大鼠的ERK1/2和p-ERK的蛋白含量分别为0.1709和0.9754。结论 ERK1/2和p-ERK蛋白在癫痫大鼠皮质内的表达显著减少,说明ERK信号通路在癫痫状态下被抑制。
作者:姜虹;王皓晨;王杰;施宪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维尔康口服液结合硫必利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西药硫必利,治疗组在口服硫必利的基础上加服本院自制中药维尔康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维尔康口服液结合硫必利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屈春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孕妇甲状腺功能状况,并通过检测提供相关性建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60例妊娠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妊娠孕妇( A组)280例、甲状腺疾病高危( B组)80例,并根据TPOAb水平将孕妇分为C组( TPOAb阳性, TPOAb>34 Ku/L,120例), D组( TPOAb阴性, TPOAb≤34 Ku/L,240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同时分析促甲状腺激素( TSH)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等的相关性。结果(1) A组280例正常妊娠孕妇中,检出甲状腺疾病者共86例,占30.71%, B组80例甲状腺疾病高危孕产妇中,检出甲状腺疾病共32例,占40.00%;(2)基于整个妊娠期, C 组 TSH 水平均高于 D 组;(3) C、D组血清TSH均和FT4呈负相关性。结论妊娠期孕妇给予甲状腺功能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需以该地区正常碘摄入水平的妊娠期特异性甲状腺功能检测标准为依据,进而使妊娠期甲状腺病灶在诊断方面更加准确、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叶妙粉;叶群生;蔡桂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辽宁医学院学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miRNA是一类长约18~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单链RNA,能够通过mRNA对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在机体内对发育、分化、增殖及凋亡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肺癌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难以早发现早诊断,加上治疗耐药性的存在,往往导致其预后不良。本文就miRNA在肺癌的发病及进展中的参与机制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方蕾;金艺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用胶原支架材料构建三维培养体系,研究新生大鼠MDSCs跨胚层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团的可行性。方法取新生SD大鼠的骨骼肌进行MDSCs的分离、纯化,所得细胞用Desmin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鉴定为MDSCs分为实验组胶原支架三维培养和对照组常规培养组,均采用化学法进行诱导,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取双硫腙( DTZ)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 RT-PCR检测诱导后细胞是否有胰岛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获得高纯度的MDSCs,经过诱导后2组均诱导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组可表达PDX-1、 Nestin、 Ins基因。结论胶原支架培养条件下,通过化学方法可诱导肌源性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作者:刘锐;刘畅;殷甜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充足量锌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模型组、高锌饮食组和低锌饮食组。采用BBB评分及足迹分析对各组大鼠术后后肢运动情况进行评价,检测各组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高锌饮食组BBB评分在实验的各时间点都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足迹分析显示高锌饮食组可明显改善大鼠步长(P<0.05),步宽无明显变化;术后各时间点,高锌饮食组大鼠NeuN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锌饮食组。结论补充足量锌可促进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对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刘睿;张文文;徐小川;王岩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5 d 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CAVm、 PCAVm、 MCAVm和BAVm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ACAVm、 PCAVm、 MCAVm和BAVm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它能有效促进脑神经功能康复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撬拔及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37例(3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根据Sanders分型对17足SandersⅡ型骨折采用C臂机透视经皮克氏针撬拔复位加石膏外固定,对22足SandersⅢ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对37例患者进行为期4~49个月的随访,平均24.46个月。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518,2.322, P=0.019,0.033)。术后Maryland评估显示,治疗优良率达84.62%。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有利于Bohler、 Gissane角恢复,疗效满意。
作者:刘晓峰;刘金凯;王国选;帕尔哈提;唐先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式学习( Case-Based Study, CBS)”结合“以问题为中心式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的护理教学模式,对培养临床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科室实习的140名四年制本科护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CBS+PBL的教学模式。所有学生每2周参加一次护理查房,实验为期12个月。实验前后分别以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 CT-DI-CV)调查问卷测试学生。结果护理实习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在能力量表的7个维度测试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BS结合PBL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显著改善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性、增强了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有积极意义。
作者:赵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癫痫是一种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脑炎后癫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性癫痫,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证实脑炎后癫痫与免疫炎症反应关系密切,脑炎后癫痫的研究应该融会和受益于脑炎和癫痫的研究。
作者:李论;乌仁图雅;李敏;武艳;蔺洪翔;张东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人群密集区域行以双向隔离法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传染与传播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研究以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区域,自2012年2月起至2015年2月,这3年间在研究涉及的4所学校中选择了两所学校共3036名师生实行双向隔离法来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染,并将这两所学校设为观察组;另外两所学校的2861名师生则未实行双向隔离法,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学校内人群发生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几率。结果将发病人数和发病次数折合呈人年数后,观察组的总发病率为0.22%,对照组的总发病率为0.39%,经卡方检验,观察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χ2=12.22,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防治结果,观察组为99.26%(2804/2825),对照组为85.41%(4137/4844),χ2=14.29,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学校等人群密集区域实行双向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遏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对于呼吸系统传染病能起到极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黄文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中危肺栓塞的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危肺栓塞患者共86例,分为抗凝组和溶栓组,其中溶栓组( rtPA+低分子肝素+华法林)40例,抗凝组(低分子肝素+华法林)46例。比较两组当时的治疗效果及随访1年中右心功能状况、肺动脉压力及患者生活质量等的远期疗效。结果(1)溶栓组有效率为85%;抗凝组有效率为65.2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2)随访1年,溶栓组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例数明显低于抗凝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无溶栓禁忌的中危肺栓塞的患者,溶栓治疗能迅速溶解血栓改善肺组织灌注,并可减少右心衰竭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预后优于单纯抗凝治疗。
作者:王爽;樊玉研;许嘉媛;施宪宝;陆思静;单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术前访视对女性肿瘤病人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根据更年期女性对手术分应激反应更为强烈的生理特点,按照行为干预和心理暗示的原理,随机选取女性肿瘤择期手术病人86例,对其进行术前访视效果的对照研究。结果积极的术前访视,针对术前焦虑原因采取个性化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将血压、心率控制在良好的范围之内,平稳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P<0.05)。研究发现术前访视与否其焦虑情绪的体征表现如血压、心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术前访视对患者心理有较强的干预和引导作用,访视护士的交流技巧也与干预效果呈正相关的特征。治疗后脑血流动力学检查ADL量表测定、听觉P300测试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积极的术前访视和良好的交流技巧可以显著减轻女性病人的术前紧张、焦虑,稳定其生命体征,是女性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期并提高手术生活质量。
作者:孙爱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积液腔留置套管针同时持续外引流治疗后颅窝肿瘤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腰大池置管+积液腔留置套管针同时外引流治疗后颅窝肿瘤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腰大池置管+积液腔留置套管针同时持续外引流治疗,皮下积液均治愈。结论腰大池置管+积液腔留置套管针同时持续外引流是治疗后颅窝肿瘤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有效措施。保持外引流管通畅,是治愈后颅窝肿瘤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的关键。
作者:银秀春;银秀君;王参智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