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梅;倪成励;黄琛琛;夏岩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中介入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型DM (T2DM)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知识掌握率、自我管理情况、遵医用药率以及心理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DM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菊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采用七氟醚和异氟醚低流量麻醉时对患者疗效的对比。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时需要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的患者中,抽取9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名患者。在接收相同的低流量麻醉技术麻醉前提下,试验组接收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接受异氟醚麻醉。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aldrete评分时间和患者对麻醉满意度来对比两种麻醉剂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手术时长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通过观察和统计得出,实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 aldrete评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术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43例,占总数的95.6%)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占总数的66.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七氟醚较异氟醚麻醉的安全性高、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龙谦;黄慧瑜;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25例正常肝组织中GPC3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Cox模型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影响生存期的因素。结果50例 HCC患者中GPC3表达的阳性率为82.00%, Kaplan-Meier分析和Cox分析结果表明: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性因素有临床癌症分期、肿瘤细胞转移和GPC3蛋白表达。结论 GPC3蛋白有可能是影响HCC患者预后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兴智;刘玉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常州市巨大儿的发生情况,分析20年间巨大儿的发生趋势,为预防巨大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0年20年间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活产儿临床资料,统计巨大儿数和分娩总数计算巨大儿的发生率。结果20年间常州市巨大儿发生率处于6.34%~9.27%,1991-1995年巨大儿的5年平均发生率为7.03%,1996-2000年巨大儿的5年平均发生率为7.97%,2001-2005年巨大儿的5年平均发生率为7.86%,2006-2010年的巨大儿的平均发生率为6.99%,(P<0.01)。1991-2000年10年间巨大儿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1),2001-2010年10年间巨大儿的发生略呈下降( P=0.01),2006-2010年较2001-2005年巨大儿的5年平均发生率较明显下降( P<0.01)。结论随着经济水平的增加,常州市的巨大儿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加强营养咨询和体重管理可有效地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彭悦;朱海燕;江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和脑梗塞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出血与75例脑梗塞患者分作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100名健康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且作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普遍存在异常。
作者:张逸;苏瑞文;徐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脾胺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85例非器质性小儿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脾胺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指标(IgA、 IgM、 IgG)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血清铁、铜、镁、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胺肽口服冻干粉治疗非器质性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显著,患者症状和微量元素水平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国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性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方法分析从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并在就诊90 min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非糖尿病性AMI患者110例,以空腹血糖7.00 mmol/L为标准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普通血糖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全组共61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61/110,55.45%),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等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普通血糖组相比,应激性高血糖组白细胞计数、下壁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室颤、室速、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心源性休克、心功能Ⅱ-Ⅳ级发生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患者病死率高于普通组(19.67% vs 2.04%, P<0.05)。结论白细胞高、下壁梗死、心功能Ⅱ-Ⅳ级( Killip分级)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急诊行PCI非糖尿病性AMI患者空腹血糖高提示近期预后不良。
作者:王成敏;刘同祥;王小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设计一系列合理的适合卵巢癌患者治疗前后的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探究一体化护理模式对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80名,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为一体化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早期干预护理,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用药安全护理,宣传教育护理,院外护理。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方法中文版简表、 SAS焦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一体化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34, P<0.05),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t=7.71, P<0.05)。结论以安全护理、心理护理为核心的院内、院外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于卵巢癌患者的治疗后康复情况有显著的正面效果,有利于卵巢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患者在治疗后心理状态的快速调整。
作者:陈小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 HBeAg、 HBV DNA、 PreS1-Ag 对乙肝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eAg、 HBV DNA、 PreS1-Ag进行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结果 PreS1-Ag、 HBeAg与 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9.3%、42.6%、55.6%。 PreS1-Ag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 PreS1-Ag、 HBV DNA的阳性率两者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reS1-Ag是一个很好的反映HBV复制的指标。
作者:黄之品;杨伟;李增彩;马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了二甲双胍对DM2T2DM患者血浆ET-1和血清HS-CRP、 TNF2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3例T2DM患者进行了血浆ET-1和血清HS-CRP、 TNF2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 T2DM患者在治疗前血浆ET-1和血清HS-CRP.TNF2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二甲双胍治疗了3个月后,血浆ET-1和血清HS-CRP、 TNF2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且ET-1水平与HS-CRP、TNF2水平成正相关(R=0.6184、0.5948 P<0.01)。结论二甲双胍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邓晓龙;朱红霞;王敏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将急性胆囊炎患者120例随机分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总结观察组在患者胆囊炎发病72 h之内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而总结对照组则为发病72 h之后行手术治疗。两组均经过在本院治疗后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胆道损伤、肺部感染)进行观察;对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得出观察组的手术及住院的时间和对照组相比较都较短。结论根据对患者疾病的密切观察,找出符合手术的必备条件,在诊断明确,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手术越早胆囊炎症越轻,术后恢复快。
作者:武庆杰;付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的基本情况,为进行龋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一新生进行龋病知识及健康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总体表现较好,知道龋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学生占66%;知道含糖食品易致龋的人占75.3%;每天刷牙2次或以上的人占73.9%,但对有些知识表现较差,仅16%的人知道窝沟封闭能防龋,知道“牙菌斑”这个概念的仅占20.1%;定期检查的人只占1.1%。结论安徽省高职高专学校新生对龋病的认知及行为存在盲区,学校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
作者:柴梅;倪成励;黄琛琛;夏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117例,均行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T诊断骶髂关节对各级病变准确数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关节面侵蚀、软骨钙化、关节面下囊变和骨质增生、软组织肿胀等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组织特征,客观准确地反应骶髂关节受累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任蓬程;刘建宁;池华玲;李秉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对哮喘儿童雾化吸入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64例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接受治疗时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小儿哮喘的疾病介绍及治疗方法的视频健康教育。治疗1周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儿在依从性与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视频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有显著提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哮喘发作。
作者:黄永珍;许艳萍;叶燕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细胞凋亡在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神经根慢性压迫性损伤可以引起发出该神经根的脊髓节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与损伤程度正相关,可能的机制:神经根的慢性压迫性损伤终使中枢神经细胞生存信号缺失或失营养,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过对NGF与凋亡的关系的研究将认识它的治疗作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蛋白质合成阻滞剂等也显示了对抗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高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在规律透析、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起居规律、预防感染、适当活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东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肌酐( BUN/Cr)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END)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依据是否发生END分为非END组和END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例(21.7%)出现END (END组),72例(78.3%)症状稳定(非END组)。 BUN/Cr>15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UN/Cr>15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有良好的相关性(P=0.032)。结论BUN/Cr>15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有相关性。
作者:张法伟;王泽颖;兰希福;李贵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山梨醇脱氢酶( SDH)在大鼠系膜细胞( GMCS)及大鼠抗Thy-1肾小球肾炎模型( ATG)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FGF刺激后体外培养GMCS SDH的表达以及bFGF和SDH在ATG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TG中bFGF、 SDH的表达,并对染色强度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原代培养的GMCs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在施加外源性bFGF后, SDH在大鼠GMCs中表达升高,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ATG模型中,随着病程的延长,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均说明bFGF、 SDH表达升高。结论 bFGF可以诱导SDH的表达升高,而升高的SDH则参与了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的过程。
作者:岳凌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本文对比分析妇科腹部手术新式皮内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行开腹手术的病人200例。观察组:采用新式皮内缝合法100例(子宫肌瘤剔除50例,子宫全切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100例(子宫肌瘤剔除50例,子宫全切50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硬结、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半年疤痕增生情况等方面。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切口缝合时间、术后硬结、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半年疤痕增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妇科腹部手术新式皮内缝合法优于传统缝合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尹红燕;吕秀萍;刘玉珍;孙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颈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宫颈息肉的形态、大小、数目、位置、回声,观察其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记录宫颈息肉的动脉频谱参数,阻力指数。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有检查对象共30个宫颈均获得清晰图像,并可进行相应的测量。宫颈息肉血流显示率为100%(30/30)。脉冲频谱多普勒显示为动脉, RI基本上>0.6。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对于诊断宫颈息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首选,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作者:孙萍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