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分割放射治疗178例脑星形细胞瘤的护理观察

宋丽艳;尤莉;张巍巍;李东;庄立丽

关键词:脑星形细胞瘤, 超分割放射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超分割放射治疗脑星形细胞瘤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治疗期间、出院前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178例患者,由于护理措施得当,使放射治疗计划顺利实施。结论针对患者特点,有效的全程心理护理与放射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是确保治疗计划圆满完成的重要环节。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损伤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物治疗神经损伤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药物对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疗效方面有待进一步突破,为药物治疗神经损伤提供参考。

    作者:徐北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产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探讨治疗继发性青光眼的一些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46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原因与临床表现,探讨应对及治疗措施。结果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46例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也基本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多样且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郭沃文;林沾醒;麦丽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分割放射治疗178例脑星形细胞瘤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超分割放射治疗脑星形细胞瘤的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前、治疗期间、出院前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178例患者,由于护理措施得当,使放射治疗计划顺利实施。结论针对患者特点,有效的全程心理护理与放射治疗期间的护理观察是确保治疗计划圆满完成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丽艳;尤莉;张巍巍;李东;庄立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无创识别

    心脏性猝死是心脏原因引起的1 h内的自然死亡。是本世纪医学面临的大挑战之一。心脏性猝死90%为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其中80%为恶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2008年美国心脏学会( AHA)、美国心脏病学会( ACC)、美国心律学会( HRS)联合发表了“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本文结合“专家共识”和近年文献重点讨论心电、影像等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识别研究现状。

    作者:钱四辈;刘仁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脂正常的8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尿蛋白定量( Urinary Protein, UAE)、血浆胱抑素C ( Cystatin C, Cy-sC)、尿素氮( Blood Urine Nitrogen, BUN)水平变化,并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两组踝臂指数( Ankle Brachial Index, ABI)及心踝血管指数( Cardio Ankle Vascular Index, CAVI)。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Scr、 UAE、 CysC、 BUN分别降低(59.69依10.42)μmol/L,(0.64依0.45) g/24 h,(0.77依0.12) mg/L和(6.61依1.48) 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降低(40.71依11.22)μmol/L,(0.37依0.56) g/24 h,(0.50依0.11) mg/L和(3.50依1.27) mmol/L,研究组上述指标降低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ABI升高(0.17依0.08), CAVI降低为(2.96依0.73),对照组ABI升高(0.02依0.02), CAVI降低为(1.47依0.5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DN早期肾损害,同时对于动脉僵硬度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减缓了动脉硬化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翌春;朱洁明;卓巧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癌术前胃镜活检准确率的分析

    目的:主要是比较了胃癌患者在手术之前胃镜结果与手术之后病理结果的差别。方法在实验当中,一共收治了145例来自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确诊胃癌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使用胃窥镜来进行术前检查。对比患者手术之前与手术之后的病理表现。结果在手术之前使用胃窥镜进行检查能达到85.5%的诊断率。在分化程度方面,对分化型肿瘤的检出率为83.5%,明显高于对分化不良型肿瘤的33.3%检出率。在组织学类型方面,对腺癌的检出率为90.1%,明显高于对其他类型肿瘤的检出率,并且各不同类型肿瘤的检出率不同。结论在胃癌患者的术前诊断阶段,使用胃窥镜来进行病例分析并找到病变位置的方法十分有效,应当得到相关单位的广泛接受与应用,作为外科诊断的依据之一。

    作者:高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参芪五味子浓缩丸的制备及质量研究

    目的:制备参芪五味子浓缩丸,建立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将药材党参、五味子的细粉及黄芪、酸枣仁、五味子的渗漉液与适量辅料按照浓缩水蜜丸的制备工艺研制。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醋酸(64:35:1);检测波长为249 nm。理论板数按五味子甲素峰计算不低于4000。结果方法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五味子甲素在0.1812~1.2080μg范围内进样量和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 RSD=1.19%。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参芪五味子浓缩丸的控制质量。

    作者:郑继宇;孙长山;席雪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治疗AECOPD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临床症状体征、呼吸困难指数评分、血气分析( PaO2、 PaCO2)和肺功能( FEV1/FVC、 PEF)的影响,探讨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n=30):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n=30):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治疗。10 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呼吸困难指数评分、血气分析( PaO2、 PaCO2)和肺功能( FEV1/FVC、 PEF)变化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呼吸困难指数评分、 PaO2、 PaCO2、 FEV1/FVC和PEF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更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指数评分、 PaO2、 PaCO2、 FEV1/FVC和PEF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气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有显著疗效,且方便、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阎雪;柴文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纱布肉芽肿2例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腹腔纱布肉芽肿的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后确诊的腹腔纱布肉芽肿2例,根据其中1例13 d内2次超声检查的图像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纱布肉芽肿腹腔滞留时间不同及有无伴随脓肿的形成,将纱布肉芽肿声像图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种表现。结论根据不同时期的超声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并结合病史,可提高术前诊断率,超声对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丁文君;郭艳;李骁;葛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营养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不同的营养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全肠外营养),观察组50例(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三头肌皮皱厚度水平变化,及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三头肌皮皱厚度水平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4.55、5.65、3.56、4.23,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4.55、4.34,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肠外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好改善患者情,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病人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作者:刘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清TGF-β1和EGF检测对创伤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TGF-β1和EGF检测对程度创伤性骨折。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观察组),将同期2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GF-β1和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TGF-β1及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而治疗后,血清TGF-β1及EGF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TGF-β1和EGF水平的检测可以有效反映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严重情况及愈合情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磊;孙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儿科实习护生实施护理关怀行为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实施护理关怀行为对儿科实习护生护理工作质量和实习效果的影响,为更好地提高儿科护生实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进入儿科实习的护生按随机分组分入实验组及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人文关怀培训,对照组按照各科室平时的实习要求进行实习工作。分别对两组实习护生的护理对象进行“关怀行为评价量表”问卷调查及其对实习护生的关怀行为满意度及儿科护理操作允许度调查。结果护理对象对实习护生关怀行为满意度及儿科护理操作允许度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习护生通过学习人文关怀理论,运用护理关怀行为,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实习效果。

    作者:陈颖萍;林芳;唐艳;陈晔;林丽珍;郑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28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形态、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的程度、观察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性质。结果(1)两组间管腔狭窄程度比较:脑梗死组中度狭窄50%~75%及严重狭窄>75%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2)脑梗死组IMT与对照组IMT比较无明显显著差异(P>0.05);(3)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升高,超声显示的不均质-低回声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超声发现颈动脉相关病变对早期干预和脑梗死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孝华;徐春灵;李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方法,全面、准确客观评价实习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方法采用OSCE 方式,制定内科相关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425名实习医师出科前进行考核。结果在参加OSCE考核的实习学生中,2009级学生专科查体和技能操作站得分明显优于2008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OSCE考核方式逐步形成完整的量化考核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能够分析发现临床医师实习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完善临床实习考核方式,促进临床教学工作的评估和改进。

    作者:毛淑丹;杨文奇;李斌;张莹;金洁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中医科住院的脑卒中康复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实验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 MBI)对日常生活能力( ADL)进行评分,结果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均<0.01)。结论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培养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的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改善综合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陆乔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哮喘控制测试量表与生存质量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 ACT)与生存质量量表( AQLQ)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151例患者进行哮喘控制水平评估。将15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未控制组( A组),部分控制组( B组),完全控制组( C组),同时填写ACT和AQLQ量表,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ACT及AQLQ得分均低于B组, B组均低于C组,且ACT与AQLQ得分评价设计高度一致,基本相符,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CT及AQLQ可作为评价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及监测的工具,简单明了,方便易行。

    作者:王荣;柴文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护理措施

    目的:总结与分析血液净化抢救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中毒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在中毒后24 h内进行抢救,期间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抢救成功率高达90.00%。结论抢救急性重症中毒患者的为主要的措施之一即为血液净化技术,其操作过程能否顺利进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败,在此期间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达到良好的临床抢救目的,以此挽救患者的生命,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工作中。

    作者:王晓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1-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变迁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天津市宝坻区2011-2013年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型别及其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采集的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和型别鉴定。结果157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132例EV阳性病例,阳性率为84.08%,其中EV71阳性51例, CA6阳性38例,分别占EV阳性病例的38.64%、28.79%,占所有感染者的85.61%,不同性别间EV71、 CA16、 CA6、其他肠道病毒、 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2013年病原构成呈动态变化特征,不同病原交替主导。结论2011-2013年宝坻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71和CA6,病原交替主导,存在混合感染,应长期性、连续性地开展病原学监测。

    作者:郝肖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类风湿血管炎4例分析

    类风湿血管炎是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血管炎[1],可导致皮疹,指端坏疽,腿部溃疡。指趾坏死和神经病变是较严重的血管炎表现[2],典型病理改变为坏死性血管炎,目前诊断类风湿血管炎多以临床表现诊断,其组织学金标准是透壁性浸润和血管壁的纤维性坏死。皮肤活检标准中白细胞破裂也作为一个诊断标准[3]。其临床发病率1%~5%不等,更常见于血清学阳性、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5年死亡率高达30%~50%,超过50%的患者发生缺血性溃疡,尤其在下肢远端[3]。现就我科2010-2012年期间收治的4例患者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周腊梅;蒋雪峰;陆莉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饮酒对雄性大鼠精子动态参数的影响

    目的建立慢性饮酒大鼠模型,测定精子动态参数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酒精含量对大鼠精子动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酒精组分别给予无水酒精(0.5 g /( kg·d)、2.5 g /( kg·d)、5 g /( kg·d))灌胃,连续20 w。测定各组大鼠精子动态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各酒精组大鼠在直线运动速率、精子头侧摆幅度、鞭打频率、前向性、直线性方面均有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精子密度、平均速率及曲线运动速率方面变化不明显。结论慢性饮酒通过影响雄性大鼠附属性腺的功能,导致精子动态参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从而影响其生育能力。

    作者:陈杰翔;李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