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患者血型A抗原减弱1例报告

范宇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 血型, 抗原减弱, 牙龈出血, 临床资料, 化验检查, 出血倾向, 正定型, 血小板, 反定型, 出血点, 输注, 脾大, 皮肤, 鉴定, 检测, 汉族
摘要: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汉族,白血病,脾大,压痛(+).以牙龈出血2个月,加重伴皮肤出血点1周入院.化验检查:WBC28.9×109/L,RBC3.04×1O12/L,Hb77g/L,PLT14×109/L.为纠正出血倾向,申请输注血小板,但因血型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该患半年前曾入院检测血型为AB型,故来我站协助进一步鉴定.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家兔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

    扼死的法医学鉴定,常根据现场勘验、尸体外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颈部特征性改变等,但对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目前很少见有专业书中记载或文献报道.为探讨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及法医学意义,本文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静脉采集血标本方法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个月至3岁的患儿,共1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平均年龄8.4个月,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方法.B组(80例)平均年龄8.2个月,采用从留置针中滴血收集标本的方法.所有操作者均是我科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采血成功的判断标准为一针见血,顺利抽出需要血量.

    作者:赵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探讨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新改良疝手术.自1989年美国Rutkow医生首次实施这种手术至今,己在其他国家广泛开展.1998年起在国内逐步推广,我院自2001~2005年采用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7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阴道填塞纱布法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孕妇1980例,其中前置胎盘16例,占0.81%,前置胎盘产前出现阴道流血者13例,占81.25%,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7例,部分性前置胎盘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例.孕周<32周5例,32~36周6例,>36周2例.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4例,等于月经量6例,超月经量3例.

    作者:徐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5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小5岁,大74岁,0~20岁8例,21~40岁29例,41~60岁15例,大于60岁3例.受伤原因:车肇事31例,自行车上跌下7例,坠落伤13例,钝器伤2例,1例原因不详.意识状态:原发持续昏迷47例,8例有中间清醒期.神经体征: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12例,单侧阳性6例,双侧阴性37例.

    作者:曹洪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与盆腔粘连临床观察

    本院通过近5年做新式剖宫产术后到我院做再次手术时盆腔粘连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因妇产科疾病,于剖宫产术后5年内再次开腹手术共90例.其中新式剖宫产术45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5例为对照组.两组前次手术过程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两组再次手术指征,观察组45例,其中子宫疾病16例;二次剖宫产14例;卵巢肿瘤9例;异位妊娠6例.对照组45例,其中子宫疾病17例;二次剖宫产13例;卵巢肿瘤10例;异位妊娠5例.

    作者:宋明霞;何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影像学不同检查方法对肋骨转移瘤诊断对比分析

    肋骨转移瘤常见,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或CR检查,但漏诊时有发生.近年来,CT横断或斜行扫描也应用到诊断上.但由于肋骨数多而形态不规则,CT检查存在计数不准,范围局限等缺陷.SCT及MSCT的2D及3D重建在骨骼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针对肋骨转移瘤诊断方面报道较少[1,2].本文意在探讨肋骨转移瘤的多种影像学检查效用,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赵广文;牛玉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分析

    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003~2005年以来,经B超诊断的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做回顾分析,并结合临床及手术病理情况作如下总结.1 资料与方法36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B超诊断,住院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1例,占30%,女性25例,占70%,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47.1岁.病史长者19年,短者半年,8例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的阴道炎症,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多见于妊娠妇女.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06年葫芦岛市麻疹住院病例分析

    作者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9例确诊为麻疹的患者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完全符合《传染病学》(第六版)关于麻疹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分布在5个月~35岁之间,高发年龄为18~30岁(59例,占39.60%),其次为9个月~6岁(47例,占31.54%);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66例,占44.30%),单月发病数高为5月,共26例;出现并发症38例(25.50%).

    作者:陈兴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老年肺结核的X线诊断分析

    X线胸片因其简便,价廉,易于复查,便于早期动态观察,而成为诊断首选方法.但老年人的肺结核病影像表现变化复杂,至误诊和漏诊率在30%以上.为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收集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间110例老年肺结核胸部平片,根据临床特点为老年新染肺结核和老年继发肺结核,分析不同类型结核病的X线表现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临床符合率.

    作者:马利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6层螺旋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价值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容易引起多发骨折及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有证据表明有一部分中年人也出现了骨质疏松症,其治疗周期长,后遗症多,为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尽早检测和发现骨质疏松症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学界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我们采用16层螺旋CT测量腰椎1~3椎体松质骨骨密度(BMD),为骨质疏松症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判断依据.

    作者:邵奎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大蒜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人食管癌细胞,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大蒜素对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 一定浓度的大蒜素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赵建;王中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本文总结2005年2月~12月我科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54~89岁,平均68岁;治愈47例,死亡6例,转院1例.住院天数为21~50天,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0%.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细胞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胚龄和生后日龄小鼠肾脏做常规光、电镜标本,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Ⅰ和Ⅱ期肾小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呈PCNA强阳性反应,Ⅲ、Ⅳ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在Ⅴ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少见.电镜观察所见:早期肾小体(Ⅰ、Ⅱ)所有细胞核分裂相机率均高,Ⅲ期肾小体中的内皮细胞、足细胞核分裂相机率高,Ⅳ期肾小体中只见到内皮细胞核分裂相.结论 研究结果说明细胞增殖在小鼠肾小体发育、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旭;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6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术中护理抢救

    本组对我院自2002~2006年6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抢救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年龄为18~52岁,平均年龄为35岁.60例中出血部位分别为输卵管伞端18例、壶腹部12例、子宫角6例、4例为二次宫外孕、15例输卵管结扎术后、5例为不孕症.

    作者:史淑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8家基层医疗单位卫生消毒状况监测分析

    我单位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区内各医院及社区门诊的消毒卫生状况作了改进措施前后的对比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恩丹西酮对静脉芬太尼术后镇痛患者胃肠动力影响的观察

    手术后患者常利用芬太尼进行经静脉途径自控镇痛(PCIA)治疗,但在达到良好镇痛镇静的同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PONV)的不良反应.恩丹西酮是一种新型强效止吐剂,但有抑制胃肠蠕动的副作用.本研究拟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对芬太尼PCIA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道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姜黄素抑制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及对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体外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肾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和凋亡率.结果 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有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F=6207.813,P<0.01)与时间依赖(F=1210.386,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C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结论 姜黄素可以抑制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的进程,促进人肾癌786-O细胞凋亡.

    作者:刘岩;张春阳;姜华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放射性溃疡的修复

    我科自1988年12月以来,采用皮片移植及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放射性溃疡12例,随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9~71岁.受伤原因:因肿瘤行放射治疗11例,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深部X线照射致伤1例.损伤面积为3cm×3cm~14cm×18cm,溃疡表面有脓苔,边缘不规整,外周组织均明显发生变性、坚硬,其中1例深达骨质,伴剧痛.损伤部位:胸部5例,颈部2例,腋窝1例,骶尾部2例,下肢2例.12例患者均曾保守治疗,创面长期不愈.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