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玲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考试焦虑来访者3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34例来访者,2002年4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心理门诊筛查已排除其它疾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大于65分,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5±2.1)岁,症状为:考场上惶恐不安、大脑空白、胡乱答卷.头痛、呼吸急、心跳快、多汗、发抖、严重者回避或逃离考场.
作者: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个月至3岁的患儿,共1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平均年龄8.4个月,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方法.B组(80例)平均年龄8.2个月,采用从留置针中滴血收集标本的方法.所有操作者均是我科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采血成功的判断标准为一针见血,顺利抽出需要血量.
作者:赵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手术后患者常利用芬太尼进行经静脉途径自控镇痛(PCIA)治疗,但在达到良好镇痛镇静的同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PONV)的不良反应.恩丹西酮是一种新型强效止吐剂,但有抑制胃肠蠕动的副作用.本研究拟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对芬太尼PCIA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道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患者女,50岁,因胰头癌,梗阻性黄胆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分流术.麻醉方法:力月西4mg,芬太尼0.2mg,异丙酚80mg,卡肌宁50mg,快速诱导后,一次性插入内径为7.0mm气管导管,气囊充气4ml后无漏气,连接麻醉机正压通气.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和卡肌宁,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手术历时4小时10分钟,术毕麻醉清醒时出现声嘶,喉鸣,说话费力,先后给予地塞米松10mg,甲强龙40mg静脉注射,30分钟后重复注射1次,2小时后喉鸣有所缓解,但声嘶无明显改善.术后继续给予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并出现饮水呛咳的症状,于术后第3天经纤维喉镜检查见:双侧杓状软骨位置不对称,右侧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右侧声带活动度差,双声带闭合不佳,声带无充血.诊断为右侧环杓关节脱位.经两次复位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抗炎和雾化吸入治疗,5天后患者声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纤维喉镜检查双侧杓状软骨及声带正常.
作者:秦丽萍;米俊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本文总结2005年2月~12月我科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54~89岁,平均68岁;治愈47例,死亡6例,转院1例.住院天数为21~50天,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0%.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椎间融合器(Cage)的出现及椎间界面融合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治疗各类腰椎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和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5年8月,运用腰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共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刚;王一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心衰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46例,效果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强调达到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传统的单药治疗手段,如磺脲类(SUs)药和二甲双胍通常都无法持久稳定控制血糖[1].尽管诸多研究已证实,磺脲类药物在达到大标示剂量一半时量-效曲线就出现平台期[2],但是在大多数的临床实践中仍持续广泛选择大剂量的单药治疗.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并持久稳定良好的血糖控制.此外,积极的早期开始联合治疗目前已日益受到推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阶梯式治疗策略.
作者:宋冰;武红梅;周红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外一些制造商开始研究一些新的根管桩,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纤维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我科自2005年以来引进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半透明石英纤维桩应用于临床制备桩核后进行全冠修复,对其修复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莉;丛镭;刘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不同种类的血清,培养7天后用CD83McAb标记DCs,SP法检测纯度,比较各组DCs的数量.此外,MTT法检测DCs激发T细胞增殖.结果 贴壁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七天后,获得高纯度的能强烈激发T细胞的DCs,而且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结论 用GM-CSF及IL-4可诱导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生成DCs,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
作者:张莉;王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乙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乙酸镁低剂量组、乙酸镁中剂量组、乙酸镁高剂量组,采用整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实验终点时取血和心肌标本,分别测定血清中Mg2+浓度和CK活性和心肌组织Ca2+浓度、MDA、SOD含量及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乙酸镁三个不同剂量组血清中Mg2+浓度升高,CK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Ca2+浓度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及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乙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胡亦猛;刘丹;齐志敏;王化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应用唇交叉瓣转移术修复下唇肿瘤切除后缺损1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2月~1.5年.病变部位:正中部3例,正中偏左5例,正中偏右4例.缺损范围:约全下唇宽度1/2,其中3例缺损过中线.主要症状:初期无痛性缓慢生长,后期生长加速,菜花样居多,个别肿物表面破溃出现疼痛,有异味.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
作者:边原;王稚英;冯芝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颞颌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其用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的优越性也越显见,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所以逐渐为临床医患所接受.我科在近5年时间里用这种方法治疗了一部分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参与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组织重构.MMPs对正常和恶性细胞在体内的迁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还作为调节分子,可通过对酶级联的功能和对胶原蛋白、基质蛋白、细胞生长抑素、生长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处理从而增加或降低其生物学效应.
作者:杨世杰;徐恩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 nucleotides,ASODN)对MGC-803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端粒酶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sense oligodeoxy nucleotides,SODN)组和不同剂量的ASODN组;脂质体介导的ASODN和SODN作用于MGC-803细胞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吖啶橙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转染48h后,终浓度为1、3及5 μmol/L的ASODN对MGC-803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细胞被阻滞在G1/S期;吖啶橙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发现有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 以端粒酶RNA模板区为靶点的ASODN明显抑制MGC-803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诱发细胞的凋亡,ASODN对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大鹏;许德顺;韩冠英;罗喜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扼死的法医学鉴定,常根据现场勘验、尸体外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颈部特征性改变等,但对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目前很少见有专业书中记载或文献报道.为探讨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及法医学意义,本文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003~2005年以来,经B超诊断的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做回顾分析,并结合临床及手术病理情况作如下总结.1 资料与方法36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B超诊断,住院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1例,占30%,女性25例,占70%,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47.1岁.病史长者19年,短者半年,8例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细胞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胚龄和生后日龄小鼠肾脏做常规光、电镜标本,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Ⅰ和Ⅱ期肾小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呈PCNA强阳性反应,Ⅲ、Ⅳ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在Ⅴ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少见.电镜观察所见:早期肾小体(Ⅰ、Ⅱ)所有细胞核分裂相机率均高,Ⅲ期肾小体中的内皮细胞、足细胞核分裂相机率高,Ⅳ期肾小体中只见到内皮细胞核分裂相.结论 研究结果说明细胞增殖在小鼠肾小体发育、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旭;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缺血早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通过影响脑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而产生的对神经元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模型对照组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成.在缺血4小时后进行相邻区域切片的nNOS免疫组化及HE染色,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匀浆中NO和nNOS的含量.结果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脑组织缺血损害的范围;与模型组相比,脑缺血4小时后DCSI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组织匀浆中NO及nNOS的含量都明显降低(P<0.01).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脑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而产生对大鼠脑缺血早期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世强;于洪儒;王洪新;杨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科自1988年12月以来,采用皮片移植及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放射性溃疡12例,随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9~71岁.受伤原因:因肿瘤行放射治疗11例,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深部X线照射致伤1例.损伤面积为3cm×3cm~14cm×18cm,溃疡表面有脓苔,边缘不规整,外周组织均明显发生变性、坚硬,其中1例深达骨质,伴剧痛.损伤部位:胸部5例,颈部2例,腋窝1例,骶尾部2例,下肢2例.12例患者均曾保守治疗,创面长期不愈.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