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莉;王雪峰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介素4
摘要: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不同种类的血清,培养7天后用CD83McAb标记DCs,SP法检测纯度,比较各组DCs的数量.此外,MTT法检测DCs激发T细胞增殖.结果 贴壁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七天后,获得高纯度的能强烈激发T细胞的DCs,而且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结论 用GM-CSF及IL-4可诱导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生成DCs,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放射性溃疡的修复

    我科自1988年12月以来,采用皮片移植及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放射性溃疡12例,随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9~71岁.受伤原因:因肿瘤行放射治疗11例,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深部X线照射致伤1例.损伤面积为3cm×3cm~14cm×18cm,溃疡表面有脓苔,边缘不规整,外周组织均明显发生变性、坚硬,其中1例深达骨质,伴剧痛.损伤部位:胸部5例,颈部2例,腋窝1例,骶尾部2例,下肢2例.12例患者均曾保守治疗,创面长期不愈.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不同种类的血清,培养7天后用CD83McAb标记DCs,SP法检测纯度,比较各组DCs的数量.此外,MTT法检测DCs激发T细胞增殖.结果 贴壁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七天后,获得高纯度的能强烈激发T细胞的DCs,而且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结论 用GM-CSF及IL-4可诱导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生成DCs,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

    作者:张莉;王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34例考试焦虑综合治疗临床报告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考试焦虑来访者3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34例来访者,2002年4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心理门诊筛查已排除其它疾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大于65分,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5±2.1)岁,症状为:考场上惶恐不安、大脑空白、胡乱答卷.头痛、呼吸急、心跳快、多汗、发抖、严重者回避或逃离考场.

    作者: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eckel腔的应用显微解剖研究

    目的 研究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涉及Meckel腔相关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成年尸体头颅标本10例,开颅切除大脑,手术显微镜观察和测量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结果 Meckel腔是由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突入的硬脑膜陷凹,腔内容纳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池.Meckel腔由上下、前后和内外侧壁构成,其中内侧壁与海绵窦外侧壁相贴,并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比邻.Meckel腔上腔深(14.39±1.37)mm、下腔深(14.95±1.18)mm、宽(12.14±0.64)mm、厚(5.45±0.53)mm;三叉神经节长(11.90±1.16)mm、宽(10.04±1.24)mm、厚(3.44±0.74)mm.结论 Meckel腔及相邻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师林;衣服新;孔令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强调达到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传统的单药治疗手段,如磺脲类(SUs)药和二甲双胍通常都无法持久稳定控制血糖[1].尽管诸多研究已证实,磺脲类药物在达到大标示剂量一半时量-效曲线就出现平台期[2],但是在大多数的临床实践中仍持续广泛选择大剂量的单药治疗.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并持久稳定良好的血糖控制.此外,积极的早期开始联合治疗目前已日益受到推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阶梯式治疗策略.

    作者:宋冰;武红梅;周红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迷走神经刺激对丘脑网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大鼠丘脑网状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TR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痫的机制.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VNS对大鼠TR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迷走神经刺激后,TRN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刺激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VNS可能通过抑制TRN神经元的放电,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

    作者:王鹏;焦金菊;常志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48家基层医疗单位卫生消毒状况监测分析

    我单位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区内各医院及社区门诊的消毒卫生状况作了改进措施前后的对比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蟾蜍灵增强全反式维甲酸对 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目的 研究蟾蜍灵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细胞存活率测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诱导分化采用形态学分析、四唑氮蓝(NBT)还原试验及细胞分化抗原CD11b的流式细胞仪解析.结果 蟾蜍灵5 nmol/L与ATRA30 nmol/L联合明显诱导NB4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ATRA时NBT还原率增加了59.7%及CD11b表达增加了22.4%.结论 蟾蜍灵与ATRA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朱志图;王言;侯科佐;刘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向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脏过度沉积,主要是结缔组织成分合成增加及其降解减少造成的[1].随着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防治策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和抑制ECM合成,促进ECM降解,成为当今抗肝纤维化的关键措施[2].本文就肝纤维化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贞;程留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临床观察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心衰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46例,效果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早期脑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缺血早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通过影响脑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而产生的对神经元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模型对照组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成.在缺血4小时后进行相邻区域切片的nNOS免疫组化及HE染色,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匀浆中NO和nNOS的含量.结果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脑组织缺血损害的范围;与模型组相比,脑缺血4小时后DCSI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组织匀浆中NO及nNOS的含量都明显降低(P<0.01).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脑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而产生对大鼠脑缺血早期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世强;于洪儒;王洪新;杨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阴道填塞纱布法在前置胎盘期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孕妇1980例,其中前置胎盘16例,占0.81%,前置胎盘产前出现阴道流血者13例,占81.25%,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7例,部分性前置胎盘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例.孕周<32周5例,32~36周6例,>36周2例.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4例,等于月经量6例,超月经量3例.

    作者:徐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椎间融合器(Cage)的出现及椎间界面融合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治疗各类腰椎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和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5年8月,运用腰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共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刚;王一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关节镜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颞颌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其用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的优越性也越显见,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所以逐渐为临床医患所接受.我科在近5年时间里用这种方法治疗了一部分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静脉采集血标本方法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个月至3岁的患儿,共1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平均年龄8.4个月,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方法.B组(80例)平均年龄8.2个月,采用从留置针中滴血收集标本的方法.所有操作者均是我科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采血成功的判断标准为一针见血,顺利抽出需要血量.

    作者:赵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纤维桩树脂核的临床应用体会

    近年来,国外一些制造商开始研究一些新的根管桩,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纤维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我科自2005年以来引进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半透明石英纤维桩应用于临床制备桩核后进行全冠修复,对其修复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莉;丛镭;刘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家兔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

    扼死的法医学鉴定,常根据现场勘验、尸体外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颈部特征性改变等,但对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目前很少见有专业书中记载或文献报道.为探讨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及法医学意义,本文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影像学不同检查方法对肋骨转移瘤诊断对比分析

    肋骨转移瘤常见,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或CR检查,但漏诊时有发生.近年来,CT横断或斜行扫描也应用到诊断上.但由于肋骨数多而形态不规则,CT检查存在计数不准,范围局限等缺陷.SCT及MSCT的2D及3D重建在骨骼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针对肋骨转移瘤诊断方面报道较少[1,2].本文意在探讨肋骨转移瘤的多种影像学检查效用,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赵广文;牛玉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唇交叉瓣转移术修复下唇缺损的临床体会

    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应用唇交叉瓣转移术修复下唇肿瘤切除后缺损1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2月~1.5年.病变部位:正中部3例,正中偏左5例,正中偏右4例.缺损范围:约全下唇宽度1/2,其中3例缺损过中线.主要症状:初期无痛性缓慢生长,后期生长加速,菜花样居多,个别肿物表面破溃出现疼痛,有异味.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

    作者:边原;王稚英;冯芝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小儿麻醉需要更加完善的镇痛和镇静,以力求麻醉的平稳.作者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米俊萍;秦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