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年榆中县居民死因特征分析

邴姝臻

关键词:总体居民, 死因构成, 死亡率
摘要:目的 分析2010年榆中县总体居民以及不同年龄的死因构成.方法 按全国统一的居民病伤死因哨点县调查方案设计要求,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死亡调查和录入,计量资料通过<居民病伤死因统计系统>分析.结果 居民总体死亡率为526.2/10万,排在前7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95.37%;不同年龄组的死因顺位存在着很大差异,0~15岁组以损伤和中毒(70.9%)、循环系统疾病(26.4%)为主要死因,15~65岁人群以循环系统疾病(24.7%)、肿瘤(22.8%)、损伤与中毒(22.5%)为主要死因,65岁以上人群以循环系统疾病(39.5%)、呼吸系统疾病(31.5%)为主要死因.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15岁以上居民的主要死因,因此重视慢性病的防治迫在眉睫.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3个社区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给予14周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社区的一般健康教育.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惠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份至2010年3月份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文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针对对照组提供冠心病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观察两组患者在心肌功能、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的不同,研究用药效果;结果:观察组共58例患者的心肌供氧状况出现显著改善,对照组仅27例患者出现上述好转,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共57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出现显著改善,对照组仅19例出现上述好转,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共54例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出现显著降低,对照组仅15例出现上述改善,比较差异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应用血管紧张肽转换酶抑制药,可以显著改善心肌供氧状况,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同时可以有效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有着积极的临床疗效,适于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尤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巡回护士与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与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的配合要求.方法:椎管内有两个可用于麻醉的腔隙,即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间隙.根据局麻药注入的腔隙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间隙阻滞及腰麻--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结果:在实施椎管内麻醉的过程中阻滞如巡回护士协助体位安置的配合为麻醉穿刺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减少反复穿刺引起的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结论:椎管麻醉是外科手术治疗的常用麻醉方法,为保证麻醉患者的安全,避免和减少麻醉与手术并发症,需要巡回护士在此过程中的密切配合.

    作者:王巧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2例小儿胸腔积液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2例胸腔积液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胸腔积液患儿中肺炎27例,结核3例,肾病综合征1例,乳糜胸1例.15例行胸腔穿刺检查,14例符合渗出液改变(其中1例为乳糜胸),1例符合漏出液改变,致病菌中细菌15例,结核3例,肺炎支原体12例.结论:感染是小儿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细菌、支原体及结核感染较常见.

    作者:周彩玲;张梅娟;陈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对前臂血管不明显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剌体会

    目的:总结前臂血管不明显病人的内瘘穿剌方法.方法:选择前臂近端或肘部或以上部位血管进行穿剌,对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成功进行15例病人的穿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病人的再次手术.结论:前臂血管不明显病人可通过选择较高位血管成功进行内瘘穿剌.

    作者:乔丽;时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小儿气管插管的护理与安全管理

    气管插管在抢救危重患儿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气管插管患儿进行正确的呼吸道护理及加强安全管理,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吴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颈部烧伤气管切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了颈部烧伤气管切开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颈部烧伤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其护理措施.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颈部烧伤气管切开患者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发生等起重要作用.

    作者:聂艳芳;陈红萍;文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翻身拍背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翻身拍背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3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术后12小时辅以规范的翻身拍背;对照组术后24-36小时行翻身拍背或翻身拍背不规范;结果:经临床观察统计,两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及褥疮的几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翻身拍背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汞柱式血压计与数字式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的对比

    在临床工作中,准确无误地为患者测量血压,可及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与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使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是临床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而随着电子业的发展,数字式电子血压计逐步运用于临床,做好两种血压计测量结果的对比,有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2012.05我科住院患者中医生开具测量血压医嘱的100位患者,男性79人、女性21人,年龄26-83岁之间,同时使用两种血压计进行血压监测.

    作者:张红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的选择与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手术时机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依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早期手术组(40例)和延迟手术组(3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病理分型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早期手术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延迟手术组,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手术组术后病理分型也明显好于延迟手术组,两组手术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早期行阑尾切除术,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病理分期.

    作者:周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各种疾病导致下肢截肢患者的护理

    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康复训练来改进肢体功能[1].截肢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刺激,截肢使肢体失去了正常的形态,属于一种严重创伤.虽然为促使生命不得不为之,但随着肢体的残缺,体型外观的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患者身心带来严重的障碍[2].尽管现代矫形外科发展迅速,但是对于一下下肢严重创伤、肿瘤、感染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保肢治疗后出现的问题反而比戒指更多,对这部分病人截肢术仍是其治疗选择,然而不论病因如何,截肢从心理和生理上对患者都是一种巨大打击,因此其术后护理及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3,4,5].

    作者:宋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已有的相关问卷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策略.修改确定终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并对银屑病的严重度进行评分(PASI积分).从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心理等方面,调查18岁以上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3份(96.5%).饮食受限(64.77%)、睡眠差(39.38%)、穿衣受限(57.51%)、收入受影响(35.23%)、婚姻生活受影响(42.49%)、性生活受影响(34.72%)、社交受限(59.2%)、自尊心受到伤害(54.92%).焦虑不安(55.44%)、有自杀倾向(21.24%);上述情况随病情加重愈加明显.结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也逐步增加,在临床工作中,皮肤科医生应注重采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治疗.

    作者:张荣;鲁东平;邱勇龙;李湘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控管理

    目的:提高供应室各中心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对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定期监测,并成立以科护士长为组长的质量监控小组,指定质量监控员,每日对供应室各项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每周抽查1次,检查结果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整改,以全体人员参与质量监控为基础,变事后把关为事先预防,强调过程管理.结果 没有发放不合格的无菌物品,也未发生因消毒灭菌原因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结论 消毒供应室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测管理是医疗护理工作安全的保障.

    作者:段黎清;赵菊玲;赵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探讨采用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产钳助产术是产科常用的解决难产的手术.产钳由金属材料制成,分为左右二叶,产钳的设计是十分合理的.正常情况下,产钳的左、右二叶分别放置在胎儿的耳部,医生依靠均匀用力,帮助胎儿娩出.顺利的产钳助产对新生儿没有不良影响.目前临床已经不再提倡在胎儿头位置比较高的情况下使用产钳助产.产钳对母体损伤小,使用方便,术前不需要复杂的准备,只需局麻下行会阴侧切术.产钳是用于第二产程的助产方法.第二产程宫口开全,胎头位置低,此时出现紧急情况行产钳助产极为方便,而行剖宫产则有许多不利条件,因此产钳是剖宫产所不能代替的助产方法.

    作者:王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手术期护理

    回顾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收住的8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行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加强病情观察及胃肠道护理,术后重视胃肠内外营养护理及造瘘口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宣教.本组病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7例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等待Ⅱ期手术.

    作者:陈丽;鲍赛君;曹笑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越来越广泛.糖尿病增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研究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殷雪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对中心供应室集中式管理的探讨

    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中心)是在医院内向各个科室提供无菌器材、物品和敷料的,其工作质量与全院护理质量及医疗安全密切相关[1].集中式管理模式是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器械、物品进行统一回收和消毒灭菌,整个过程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对所有物品进行统一包装,大大节省了医疗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也消除了医疗污染的隐患[2],延伸了服务内涵,节约了护理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徐华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益生菌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益生菌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3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奥替溴铵),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制剂,治疗8周,治疗完成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第12周研究组的全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完成8周疗程后,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益生菌对于改善腹泻人群肠道菌群失调状况有一定疗效.

    作者:吴婧婧;盛显仓;郑佳;张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卵巢肿瘤蒂扭转保留卵巢的手术及相关问题探讨

    附件扭转居妇科急诊手术病因中的第5位[1].有关保守治疗附件扭转的文章屡见报道[2-3],虽保留了卵巢,但均不能解决卵巢静脉血栓脱落的问题.自2005年开始我们采用先高位结扎卵巢动、静脉,再将扭转的附件复位并将卵巢肿瘤切除的方法[4]治疗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43例,成功地保留了患侧卵巢.经术后监测、随访及部分患者再次手术证实被保留的卵巢形态、血流及功能均恢复正常.

    作者:于月新;李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缝线脱落再固定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缝线脱落再固定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24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缝线前90分钟以缝线处为中心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采用消毒后直接缝线.观察两组的病人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缝线脱落再固定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缝线脱落再固定可减轻患者的疼痛.

    作者:吴颖;姚丰原;吴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健康教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