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内注气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手术11例报道

王依璐;马利波

关键词:注气, 应用, 视网膜脱离手术, 致盲性眼病, 治疗措施, 手术治愈, 病例报告, 成功率, 辅助
摘要:视网膜脱离是致盲性眼病,通常需要手术治愈,眼内注气作为视网膜脱离手术辅助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效果明显,现将我院11例施行了眼内注气的视网膜脱离手术病例报告如下.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使用吸引器等装置回收手术中,手术后或因外伤等原因从人体内流出的血液,然后再回输于病人的自体输血法[1] .我院于2003年4月15日引进国产BW-8100血液回收机,采用红细胞式血液回收方法,配合心脏直视手术1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锦州地区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发生情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的龋齿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肉眼直视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80名15~20岁中专学生口腔中第一恒磨牙的龋齿发生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随年龄增长,男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无明显变化规律,女生的患龋率呈增高趋势,三组同年龄段女生的患龋率均明显高于男生,且存在显著差异(15~组:χ2=7.60,P<0.01;17~组:χ2=11.33,P<0.01;19~20岁:χ2=15.06,P<0.01);左下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高,为7.22% ,右上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低,为3.06%;刷牙与不刷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20.04,P<0.01);城区与乡村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29,P>0.05).结论锦州地区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较高,口腔的预防保健及治疗工作任重道远.少吃零食、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严重多发复合伤抢救成功1例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7岁,于2003年9月21日入院,因工作中不慎被汽车连续两次碾轧腹部.伤后1h入院.查体:血压12.6/8kPa 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神清、精神萎靡、肢端湿冷、呼吸急促、头面部呈青紫色,可见多处出血点,双眼球结膜大片状出血,左侧呼吸运动受限,第四肋以下叩诊浊音,左肺呼吸音消失,腹部饱满,上腹部及右下腹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音消失.腹穿抽出不凝血4ml,抽取较轻松.

    作者:王增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因转染BMSC与BG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BMP-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生物活性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成兔胫骨骨髓组织,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脂质体法介导将hBMP-2基因转入培养的BMSCs,G418筛选,取阳性克隆,继续培养.分为实验组(转染的细胞与BGC复合),对照组(单纯转染的细胞),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原位杂交证实基因转染成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证实转染的细胞无致瘤性,转染的BMSCs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BGC均生长良好,BGC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基因转染的BMSCs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BGC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基因转染的BMSCs复合BGC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玉华;秦书俭;郑德宇;黄欣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病、多发病,本文作者近2年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红;田广盈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性尿崩症的诊治

    颅脑损伤性尿崩症国内仅见个案报道[1,2],1985年5月~2002年5月,我们共收治颅脑损伤3180例.其中发现尿崩症者15例,本文对该症的原因、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张东林;齐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足癣中医外治130例分析

    足癣俗称脚气,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我科用中草药治疗13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适应症(1)水疱型常发生于趾间或脚底,表现为成群或分散的水疱,水疱部位较深,伴有强烈瘙痒.

    作者:姚树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闪光与模式视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比较

    近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觉系统电生理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很大进展.已成为从视觉通路的不同水平记录出不同的生物电反应可能.其中,临床上主要用皮层VEP作为检测手段,简称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VEP可依据刺激形态、刺激率、刺激方式分类为模式光VEP,弥散光VEP及其它类型.本室对60例患不同程度视觉障碍者分别给予模式及闪光刺激检测VEP,以期寻求佳刺激方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思密达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于2001年1月~2003年1月收治诊断为口腔溃疡患儿60例,采用思密达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治疗方法1.1 对象 本文病例为门诊由各种疾病所致口腔溃疡患儿共60例,男38例,女22例,其中<1岁22例;2岁18例;3岁12例;>3岁8例;病程2~6d.60例患儿除基础疾病的表现外,均发现齿龈和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口唇、舌面、颊、腭部见单个或数个大小不等散在的溃疡.溃疡表面可见灰白色或黄色物覆盖.

    作者:霍文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两种材料进行磨牙窝洞充填效果观察

    磨牙是承担人体咀嚼功能的主要器官,一般而言临床常用银汞合金及卡瑞斯玛复合树脂来进行充填,现对其充填效果进行观察并报告如下.

    作者:郭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合酶异构体在豚鼠耳蜗的定位表达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三型异构体在豚鼠耳蜗的定位表达,探讨NO在内耳听觉生理和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白色豚鼠10只,制备冰冻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豚鼠耳蜗内NOS三型异构体的定位表达.结果神经元型NOSⅠ和内皮型NOSⅢ免疫反应活性见于耳蜗螺旋器的内、外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此外,NOSⅠ和Ⅲ染色也见于血管纹边缘细胞、螺旋韧带细胞和神经纤维.而诱导型NOSⅡ免疫反应活性在生理状态下也见于耳蜗的各上述部位.结论 NO在哺乳类耳蜗神经传导、血流调节及细胞毒性等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爱梅;姜恩魁;高东明;焦金菊;周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岛素瘤影像学定位及诊断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影像学定位价值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已明确诊治胰岛素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虽多数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但约半数长期误诊.B超术前定位准确率24%,CT定位准确率60%,DSA定位准确率50%.结论胰岛素瘤无特异性症状.B超、CT应为首选方法 .

    作者:王远征;李艳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2003年收治的12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以上腹部包块伴有或不伴有压迫症状就诊.行肿瘤摘除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部及脾切除术7例,术后胰瘘2例.经病理证实恶性2例.结论体征、B超和CT是发现本病的重要手段.应将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生物学活性结合起来判定良恶性.手术切除肿瘤是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朱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手术器械护士的配合体会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TVP)是在TUR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新方法,我院自1999年起,采用美国CIRCON ACMZ F25.6膀胱持续冲洗电切镜手术56例,其中前TVP手术42例,手术时间48~120min,平均73min,TURP手术14例,手术时间32~68min,平均52min.由于器械准备充分,保养得当,术中配合满意,使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器械准备及术中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敬哲;赵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预激综合征对额面QRS电轴和横面移行区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对额面QRS电轴和横面移行区的影响.方法选经射频消融(RFCA)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129例,依旁路部位分左前壁(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右前壁(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右后间隔(RPS)9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结果与消融旁路后心电图对比,(1)LA、LL旁路心电轴右移(P<0.01);LP、RL、RP、RMS及RPS旁路心电轴左移(右中间隔P<0.05,余P<0.01);RA、RAS旁路术前、术后心电轴无显著差异(P>0.05).(2)左室旁路横面移行区右移,右室偏前旁路横面移行区不变或左移,右室靠后的旁路可使移行区右移.结论显性旁路可引起额面QRS电轴、横面移行区的变化,且其改变特点与旁路部位有关.

    作者:严衍玲;刘仁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NGF对小脑皮质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脑变性疾病提供新的措施.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SD乳鼠小脑皮质细胞建立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模型.为观察NGF对受损细胞的保护作用,应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和细胞代谢情况;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Glu(500μmol/L)作用5min可诱导小脑神经细胞凋亡.MTT法计数结果显示,NGF高剂量治疗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受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外源性NGF能够减轻大鼠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赵宝东;王艳辉;赵春玉;李艳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岛素毫微球口服与灌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后的血糖变化,以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的胰岛素非注射制剂.方法应用pH≥7时溶解的甲基丙烯酸Ⅲ经乳化聚合法制成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后,血糖在0.5h开始降低,1~3h达高峰,7h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灌肠后,0.5~1h降糖作用达高峰,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3~5h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7h血糖恢复接近用药前水平.结论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无论口服还是灌肠对糖尿病大鼠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灌肠组降血糖作用起效快,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结肠对胰岛素毫微球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作者:于晓玲;陈志坚;马志华;张凤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柜式消毒不同取样点对葡萄糖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葡萄糖注射液是常用的静脉输液,在配制中需热压灭菌,易产生黄色的物质,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则颜色越深.其原因是葡萄糖受热分解而形成葡萄糖酸及分解产物5-HMF(5-羟甲基糠醛),进而分解为甲酸,乙酰丙酸和一种有色物质而致溶液变黄及pH值下降,颜色的深浅和5-HMF的生成量成正比.

    作者:张淑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22例临床观察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首次描述于儿童,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Riner病.是一种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疱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其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常为71型.现将我院皮肤科2001年3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2例SSSS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秀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普唑仑成瘾2例报告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焦虑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不语,失眠等,临床多采用阿普唑仑口服,来改善焦虑性或抑郁性情绪,同时治疗失眠,不少患者因长期应用出现依赖症状,现报告2例如下.

    作者:连树奎;赵兰卿;许莉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