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囊性畸胎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病理对照

邓华;赵博;邵雪竹

关键词:卵巢, 囊性畸胎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多普勒血流显像, 手术病理, 临床意义, 特异性, 分型
摘要: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卵巢囊性畸胎瘤诊断与手术病理相对照,旨在探讨其特异性8种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多发复合伤抢救成功1例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7岁,于2003年9月21日入院,因工作中不慎被汽车连续两次碾轧腹部.伤后1h入院.查体:血压12.6/8kPa 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神清、精神萎靡、肢端湿冷、呼吸急促、头面部呈青紫色,可见多处出血点,双眼球结膜大片状出血,左侧呼吸运动受限,第四肋以下叩诊浊音,左肺呼吸音消失,腹部饱满,上腹部及右下腹明显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音消失.腹穿抽出不凝血4ml,抽取较轻松.

    作者:王增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9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之一,临床较少见.我院于1994年3月~2002年7月诊治本病患者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医学是将物理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由于超声诊断技术采用的超声波是频率在20KHz以上的机械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能量集中、方向性强、贯穿本领大等优点[1],且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时,不像X射线具有累积效应,与X射线不同,超声能量还不足以引起危险的电力损害.因此,超声诊断具有安全、价廉、可实时动态成像的优点.超声影像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与X-CT、MRI、RNI相比有其独到之处[2] .

    作者:高光虹;李福星;金宝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预激综合征对额面QRS电轴和横面移行区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对额面QRS电轴和横面移行区的影响.方法选经射频消融(RFCA)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129例,依旁路部位分左前壁(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右前壁(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右后间隔(RPS)9组.对比分析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结果与消融旁路后心电图对比,(1)LA、LL旁路心电轴右移(P<0.01);LP、RL、RP、RMS及RPS旁路心电轴左移(右中间隔P<0.05,余P<0.01);RA、RAS旁路术前、术后心电轴无显著差异(P>0.05).(2)左室旁路横面移行区右移,右室偏前旁路横面移行区不变或左移,右室靠后的旁路可使移行区右移.结论显性旁路可引起额面QRS电轴、横面移行区的变化,且其改变特点与旁路部位有关.

    作者:严衍玲;刘仁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一针与两针法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麻醉效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100例前臂外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采用传统一针法阻滞,B组采用两针法阻滞.

    作者:万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锦州地区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龋齿发生情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的龋齿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肉眼直视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080名15~20岁中专学生口腔中第一恒磨牙的龋齿发生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随年龄增长,男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无明显变化规律,女生的患龋率呈增高趋势,三组同年龄段女生的患龋率均明显高于男生,且存在显著差异(15~组:χ2=7.60,P<0.01;17~组:χ2=11.33,P<0.01;19~20岁:χ2=15.06,P<0.01);左下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高,为7.22% ,右上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低,为3.06%;刷牙与不刷牙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20.04,P<0.01);城区与乡村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29,P>0.05).结论锦州地区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的患龋率较高,口腔的预防保健及治疗工作任重道远.少吃零食、多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口腔清洁,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JEM-1200EX电镜高压电路故障的检查方法

    高压系统是电镜的重要组成部分.JEM-1200EX电镜的高压电路主要由高压发生电路、稳定、控制电路、电子枪灯丝加热电路和偏压可变电路等构成.由于本系统的构成比较复杂,对于一些较为少见的故障需要认真的分析和仔细的检查.本文将电镜在使用中出现的随机性高压系统故障的检查和排除作一介绍.

    作者:李艳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基因转染BMSC与BGC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hBMP-2)基因转染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生物活性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成兔胫骨骨髓组织,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培养,脂质体法介导将hBMP-2基因转入培养的BMSCs,G418筛选,取阳性克隆,继续培养.分为实验组(转染的细胞与BGC复合),对照组(单纯转染的细胞),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原位杂交证实基因转染成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行为证实转染的细胞无致瘤性,转染的BMSCs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BGC均生长良好,BGC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基因转染的BMSCs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种子细胞,BGC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基因转染的BMSCs复合BGC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玉华;秦书俭;郑德宇;黄欣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癌、肾癌双原发1例报告

    双原发癌在临床上很少见,现报告1例在同一病人发生的胃癌和肾癌,并对病因及治疗作了简单的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诉间断性柏油样便1个月,于1999年5月10日入院.病史无特殊.入院前经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胃低分化腺癌.查体:轻度贫血貌,皮肤及巩膜无黄染.锁骨上及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腹平坦,右上腹深压痛,肝脾不大,未触及包块,肝肾区无扣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诊示直肠黏膜光滑,未及结节,前列腺Ⅰ度肿大.

    作者:隋海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性尿崩症的诊治

    颅脑损伤性尿崩症国内仅见个案报道[1,2],1985年5月~2002年5月,我们共收治颅脑损伤3180例.其中发现尿崩症者15例,本文对该症的原因、诊断、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张东林;齐剂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的分离纯化技术方法研究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Leydig细胞及其调控因素,采用本实验以获取较高纯度(60%~85% ,甚至 90%以上)的Leydig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简便迅捷地获取较高纯度(60%~85%,甚至 90%以上)的Leydig细胞.结果得到较高纯度(60%~85% , 甚至 90%以上)的Leydig细胞.结论本实验采用简便迅捷的方法,虽然不能得到高纯度(95%以上)的Leydig细胞,但可以用简单的设备,较短的时间,获得满足实验要求的较高纯度(60%~85%,甚至 90%以上)的Leydig细胞,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取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Leydig细胞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这种细胞提供了条件.

    作者:于利;姜恩魁;李鑫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柜式消毒不同取样点对葡萄糖注射液质量的影响

    葡萄糖注射液是常用的静脉输液,在配制中需热压灭菌,易产生黄色的物质,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则颜色越深.其原因是葡萄糖受热分解而形成葡萄糖酸及分解产物5-HMF(5-羟甲基糠醛),进而分解为甲酸,乙酰丙酸和一种有色物质而致溶液变黄及pH值下降,颜色的深浅和5-HMF的生成量成正比.

    作者:张淑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78例Ⅱ型糖尿病人肌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收治的Ⅱ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病程、空腹血糖、HbA1c呈负相关.结论随着病程增加,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控制空腹血糖及HbA1c有助于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作者:王玉霞;刘晓璐;袁风山;阎曼;张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岛素毫微球口服与灌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后的血糖变化,以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的胰岛素非注射制剂.方法应用pH≥7时溶解的甲基丙烯酸Ⅲ经乳化聚合法制成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后,血糖在0.5h开始降低,1~3h达高峰,7h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灌肠后,0.5~1h降糖作用达高峰,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3~5h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7h血糖恢复接近用药前水平.结论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无论口服还是灌肠对糖尿病大鼠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灌肠组降血糖作用起效快,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结肠对胰岛素毫微球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作者:于晓玲;陈志坚;马志华;张凤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胃镜高频电圈套切除胃息肉56例

    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7月在胃镜所用高频电圈套切除胃部息肉共56例,切除息肉72颗.1 材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9例,女17例.年龄在28~75岁之间,平均48岁.

    作者:冉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对清醒大鼠海马谷氨酸释放的调节作用

    目的应用清醒大鼠脑微透析技术,通过观察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对大鼠海马兴奋性氨基酸释放的自身调节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横跨海马背部植入一自制的透析探头,待大鼠清醒后24h用人造脑脊液灌流,灌流速度为5μl·min-1,每20min收集一次透析液,采用邻苯二甲醛-β-巯基乙醇衍生化反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透析液中谷氨酸的含量.结果海马内局部灌流NMDA 500 μmol·L-1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水平.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MK-801(100μmol·L-1)可拮抗NMDA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单独应用MK-801(100μmol·L-1)对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没有影响.局部灌流NMDA受体协同激动剂甘氨酸500μmol·L-1也可明显增加细胞外基础状态下谷氨酸的水平.局部灌流NMDA受体上甘氨酸部位的选择性阻断剂7-氯犬尿烯酸200μmol·L-1可以拮抗甘氨酸引起的谷氨酸释放增加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兴奋性氨基酸受体NMDA受体的激活可增加海马内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这种NMDA受体可能存在于突触前膜(兴奋性神经末梢膜上),即自身调节受体正反馈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作者:金英;王英;刘婉珠;赵艳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四环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四环素对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缺血模型组和四环素治疗组3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计算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死亡率,测量脑梗死体积,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评定四环素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死亡率及梗塞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且神经元超微结构有轻微改变.结论盐酸四环素可能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明;穆长征;马羽;李强;王冬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激光配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前尖锐湿疣是比较多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增加,激光、红外光、电灼、微波等物理治疗手段是治疗尖锐湿疣的主要方法,但仅仅单纯使用物理治疗复发率较高.为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我院门诊妇科开展CO2激光配合干扰素局部注射48例,治疗效果满意,具体详情如下.

    作者:王晓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两种材料进行磨牙窝洞充填效果观察

    磨牙是承担人体咀嚼功能的主要器官,一般而言临床常用银汞合金及卡瑞斯玛复合树脂来进行充填,现对其充填效果进行观察并报告如下.

    作者:郭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法的比较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局麻药,具有运动和感觉分离的特性,临床常用于乳癌根治术等上胸段手术的麻醉.本实验将0.5%罗哌卡因用于成人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与布比卡因作比较.

    作者:张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