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伟;李华侃;赵桂芝;荣玉梅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早在1885年就由Pommer首次提出,Albright(1891)又提出了OP的系列防治措施,但均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进入8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意识到OP给人们的健康产生的危害,这才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1~3].1989年WHO就明确提出防治OP的三大原则是补钙、运动疗法和饮食调节,1992年北京国际OP会议再次肯定了这三大防治措施,由此可见运动疗法是防治OP的重要方法.本文就OP运动疗法的机理与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任金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P波离散度范围及特点.方法同步描记100例(男、女各50例)健康成人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限(Pmax)、小时限(Pmin),计算Pd并分析其特点.结果①正常成人Pd为28.90±7.51(10~40)ms;②Pmax为88.30±8.29(70~110)ms,常见于aVR、Ⅱ、aVF导联;③Pmin为59.40±9.19(40~80)ms,常见于V1、V2及Ⅰ、aVL导联;④男、女性别组间Pmax、Pd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常成人Pmax和Pd上限分别为110ms和40ms,且不受性别影响.
作者:刘仁光;周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调查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被动物伤害的类型及其常见的原因,为制定学生伤害的干预措施和进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锦州医学院36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学生中共发生6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动物咬伤,总平均发生率为51.52%,前三位动物伤害分别为狗咬伤(29.64%)、蜜蜂蛰伤(9.97%)和猫挠伤(4.16%).男生动物伤害发生率(59.32%)高于女生(44.02%);年龄在11~岁、16~岁和6~岁三个年龄段的学生动物伤害率均高于其它年龄段(P<0.005);来自城郊和农村的学生动物的致伤率高(分别为61.7%和61.33%),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动物的致伤率低(38.60%),两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x2=13.41,P<0.005).结论学生发生动物性伤害原因复杂,只有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养成讲文明、守纪律、有道德的良好风尚,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动物伤害的发生.
作者:肖艳杰;卢智泉;张国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骨质增生为关节软骨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对于不宜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者,我们应用自制中药导入,在临床上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
作者:张金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前,性传播疾病(STD)在我国呈迅速蔓延趋势,由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也越来越普遍受到临床的关注.为了了解本地区支原体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情况,为我院临床抗生素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我们对289例因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来就诊的门诊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芹;张一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组观察湿润烧伤膏和高效碘对各种不同皮肤软组织挫擦伤的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方式、止痛效果及局部治疗反应.结果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软组织挫擦伤,止痛效果好,愈合时间短,病人易接受.结论湿润烧伤膏是一种治疗软组织挫擦伤首选外用药.
作者:赵晓彬;李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75年首例沙眼衣原体(chlamycliatrachomatis CT)肺炎报道后,沙眼衣原体至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倍受重视,我们对婴幼儿肺炎及健康婴幼儿进况行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旨在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肺炎中CT的感染情况.
作者:张玲;孟秀清;王秀铃;贾亚清;李洪艳;路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安眠药成瘾大多是由于神经衰弱导致的,轻者智力下降,精神萎糜,四肢无力,重者可慢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临床护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把1例安眠药成瘾的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似球形,故又称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有两个极,微动脉出入的一端称血管极(vascular pole),与近端小管相连接的一端称尿极(urinary pole).血管球是入球微动脉与出球微动脉之间蟠曲成球的毛细血管袢.血管极处有少量结缔组织细胞,随血管进入血管球,分布于毛细血管袢之间,构成血管系膜(mesangium),血管系膜又叫球内系膜,由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组成.肾小囊(Bowman capsule)有壁、脏两层,脏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足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或足细胞突起与血管系膜之间存有较厚而完整的基膜.肾小体的功能是超微滤过.滤过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血管球基膜以及足细胞的裂孔膜构成.
作者:王灵均;郭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我院自2000年10月~2001年5月开展了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CSEA具有起效迅速,麻醉和患者都很满意.本文通过对30例采用CSEA方法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配合,针对它的临床特点,对其护理问题及处理意见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翔;杨辉;王戈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周期性麻痹是神经内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以四肢无力入院,可以伴有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和血压增高.但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的周期性麻痹临床上比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龚晓慧;赵珉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例1男,55岁.因反复发烧,咯痰带血,X线片示左肺下叶炎症,在内科抗炎治疗1.5个月不见好转,拟手术治疗,转到外科.经追问病史,患者15年前曾发现中段食管憩室,行食管吞钡拍片,诊断为食管气管瘘伴左肺下叶炎症.
作者:崔伦佰;孙立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共同主要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致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表现.
作者:黄淑兰;邹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人于1998年1月~2002年6月间用赛乐特治疗抑郁症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碱性磷酸酶(简写成AKP或ALP)多位于细胞膜,肾近曲小管刷状缘,肠纹状缘,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处.它的活性pH值在7.6~9.9之间,(大活性pH值在9.0~9.6之间).
作者:刘霞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35年Tennant和Wiggers通过再灌注狗心脏,首次观察到了心室纤维性颤动.1960年Jennings等人发现狗心脏严重缺血后再灌注可以加重心肌坏死.70年代对AMI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死亡病例尸解发现,心肌有大量出血性梗塞灶.80年代以来,随着介入性心脏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心肌缺血后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可导致缺血心肌发生更严重的损伤,这种由再灌注诱发的一系列有害反应,被定义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简称再灌注损伤[1~2].
作者:任婕;王化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随着冠状动肪搭桥术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疗效显著.然而术后细致的监护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3月~2002年6月共完成手术15例,成功率达100%,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冬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麻醉气体吸附器在全麻苏醒期对回路内麻醉气体浓度的影响.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均采用低流量循环密闭麻醉(O2:N2O=2:3),随机分为3组,Ⅰ组关闭Enf挥发罐后接吸附器、Ⅱ组关闭Enf挥发罐后不接吸附器、Ⅲ组关闭Enf挥发罐后不接吸附器,加大O2和N2O流量至5L/min,监测关闭Enf挥发罐后0、3、6、9、12、15、18、21分钟,拔管前的呼气末二气化碳分压(PetCO2)、吸入气安氟醚浓度(FiEn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关闭N2O前6、3分钟、关闭时、关闭后3、6分钟吸入氧化亚氮浓度(FiN2O)的变化以及关闭Enf挥发罐至呼吸恢复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结果Ⅰ、Ⅲ组与Ⅱ组比较FiEnf有极明显差异(P<0.01),Ⅰ、Ⅱ组与Ⅲ组比较PetCO2有显著差异(P<0.05~0.01),SBP、DBP、HR、SPO2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关闭N2O前FiN2O无显著差异(P<0.05),关闭N2O后FiN2O明显下降(P<0.01),且Ⅲ组比Ⅰ、Ⅱ组更明显(P<0.01);关闭Enf挥发罐后至呼吸恢复时间和手术结束后至拔管时间Ⅰ、Ⅲ组比Ⅱ组明显缩短(P<0.05),Ⅰ、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麻醉气体吸附器可以加快全麻苏醒速度,且对PaCO2几乎元影响,但对N2O不起作用.
作者:丁宝纯;杨英华;佟雪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家兔缢死的血气分析和pH值的变化,探讨血气分析和pH值检验对鉴定缢死的法医学意义.方法将家兔用缢颈的方法处死,进行血气分析和pH值测定.结果缢死家兔pH值下降(P<0.005),Pco2增高(P<0.05),O2SAT下降(P<0.05),Po2,Hco3,Tco2和BE变化不明显.结论缢死家兔pH值,Pco2和O2SAT发生明显变化,检验血气分析和pH值对鉴定缢死具有法医学意义.
作者:礼晓明;李学金;礼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较强可见光所致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现象,探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发病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光损伤后1天(D1)、3天(D3)、5天(D5)、7天(D7)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在12h明12h暗环境中饲养7天,然后暗适应36h.D1、D3、D5、D7组大鼠采用4178Lux照度的可见光进行12h间歇光照射,连续3天,总计36h,然后在正常环境中分别饲养1天、3天、5天、7天.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摘取眼球,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及超薄切片,行HE染色、TUNEL法标记及重金属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M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清楚,外核层排列规则,染色质电子密度均匀.TUNEL法染色阴性.光照后1天,外核层开始变薄,其厚度减少11.88%.核染色质开始固缩.可见少量TUNEL法标记的阳性细胞核,染色质向核膜下聚集,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表现.光照后3天,外核层厚度减少26.80%.电镜下核染色质向中心聚集.TUNEL法标记的凋亡细胞增加.光照后5天,外核层厚度减少39.76%.TUNEL法标记的凋亡细胞更多.光照后7天,外核层厚度和TUNEL法标记的凋亡细胞数与光照后5天基本相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节细胞及内核层均无明显变化.也未发现炎症细胞.结论实验性光损伤导致大鼠光感受器丧失,光感受器丧失的性质为细胞凋亡.实验结果初步证实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是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
作者:刘学政;于树春;王大江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