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山正骨流派”理筋手法治疗肩凝症优化方案分析

董贵鑫;韩克儒

关键词:肩凝症, 华山正骨流派, 理筋手法, 疗效, 优化方案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流派理筋手法治疗肩凝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价手法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流派手法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甲组和治疗乙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的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甲组每次治疗20 min,以7d为1个疗程;乙组每次治疗30 min,以5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积分.结果: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甲组治疗后疼痛积分优于治疗乙组;临床总有效率甲组高于乙组.结论:“华山正骨流派”手法治疗可减轻肩凝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为每次治疗20 min,以7d为1个疗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醒脑静对麻醉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nNOS、血清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一氧化氮合酶(nNOS)、血清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研究其改善老年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余30只制备老年认知障碍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醒脑静低剂量组10只、醒脑静高剂量组10只,共4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并评价其对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善.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给药6d后实验纽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显著减少、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增多(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显著增多,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增加海马区nNOS表达、降低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从而保护海马组织形态的完整性,改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张焕;苑韬;时艳杰;孙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昆明种小鼠中医阴症疮疡模型的建立与探讨

    目的:观察多种因素对小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的影响,探讨符合中医阴症疮疡证型特点的复合因素造模方法.方法: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单纯皮损组、皮损+激素组、皮损+异物组、皮损+激素+异物组、空白组,每组样本各10只.将皮肤缺损、激素注射、异物植入三种因素叠加进行造模,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局部创面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及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于造模后第14天处死小鼠并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各组小鼠组织切片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在体重增加、创面愈合率方面,皮损+激素+异物组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在小鼠一般活动状态、创面形态、组织学检查方面,皮损+激素+异物组更表现出阳虚的特点.结论:皮肤缺损叠加激素注射和异物植入的复合因素造模方法能够良好反映中医阴症疮疡的辨证特点.

    作者:柴政;吕延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临床应用

    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Electrical pudendal nerve stimulation,EPNS),综合盆底肌训练、神经电刺激疗法和中医长针深刺的优点,通过直接兴奋阴部神经诱发盆底肌节律性收缩,从而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以改善控尿能力,EPNS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满意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同时在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神经原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膀胱过度活动症、慢性盆腔疼痛和产后盆底康复等方面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头皮针针刺联合体针及中药汤剂治疗贝尔面瘫恢复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头皮针针刺联合体针及中药汤剂治疗贝尔氏面瘫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病程在21~90 d恢复期的贝尔氏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体针结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头皮针,取双侧顶颞前斜线下2/5、双侧颞前线,对治疗3周后患者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病情分级分布方面具有可比性.两组贝尔面瘫患者经过针刺治疗后,其H-B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后H-B积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贝尔面瘫恢复期患者进行颞前线头皮针针刺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体针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且操作简便、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媛;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减轻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法后遗症研究

    近年来,肾病综合征(NS)使患者健康遭遇了严重威胁,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功用,能明显抑制肾组织活性的损伤和延缓肾病进展,一直为免疫介导肾病的基本治疗.然而使用激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激素不良反应和激素撤退后疾病易反弹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通过各种临床实践证明,利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参与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减毒增效的作用.中医药在减轻激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止复发方面愈来愈显示出其优势.

    作者:桂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杨世勇教授治疗老年心脏病临证经验

    杨世勇教授根据五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认为老年患者心脏病的主要病枫为胸中大气下陷,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心脉,气虚推动无力,输布失司,致痰瘀互结阻滞心脉而发病.治疗上选取升陷汤加减,配合活血化痰药物治之疗效颇佳.故总结其临证用药经验,以期能够对临床医者有所帮助.

    作者:毛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蓝芩口服液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IL-6及临床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IL-6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72例,按照其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罗格列酮片、三贝苎鼾胶囊,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经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导睡眠仪监测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暂停指数.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低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暂停指数(AHI)、白细胞介素-6(IL-6)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SaO2水平较高(P<0.05);AHI、IL-6水平较低(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能够有效的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体内血清血氧饱和度、降低有关白细胞介素-6蛋白水平、减少呼吸暂停次数有关.

    作者:唐梓轩;余文兴;税磊;赵之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辨证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0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10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5%,两组疗效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能够更加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占起;隋楠;田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疏风清热凉血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疏风清热凉血疗法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例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对入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抗过敏的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按照传统中医的疏风清热凉血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持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积分(瘙瘁、不适)和客观症状积分(红斑、肿胀、痤疮样皮损、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患者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主观症状积分和客观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主观症状积分和客观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疏风清热凉血法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主观和客观症状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付;杨晓丽;李琳;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小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深小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65例老年骨折后合并深小静脉血栓患者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临床预后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64例临床治愈出院,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进行滤网治疗后出院.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早期发现深小静脉血栓,积极有效的治疗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减少血栓的复发.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迂曲及其与胸痹心痛中医临床常见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迂曲进行观察,比较冠状动脉迂曲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冠状动脉迂曲在主要的三支大血管中的发生规律、进一步探究胸痹心痛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对冠状动脉迂曲辨证分型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19例冠状动脉迂曲患者的冠脉CT结果进行观察,将所收集的病例分别按照男、女,冠状动脉迂曲不狭窄、迂曲狭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以及中医临床常见证型进行分类,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1)单纯迂曲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2)冠状动脉发生迂曲的支数病变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3)气阴两虚型多,痰浊内阻型次之,气滞血瘀型及心血瘀阻型依次减少,冠状动脉单支迂曲证型分布符合这一规律.结论:冠状动脉迂曲的发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周一叶;陶弘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化痔胶囊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研究

    目的:化痔胶囊由槐米、枳壳、茜草、三棱和三七等5味药材组成,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水提取正交实验法进行化痔胶囊的生产工艺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化痔胶囊中的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进行含量测定,以甲醇-乙腈-0.2%磷酸(35∶50∶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化痔胶囊的佳提取工艺为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5 h;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化痔胶囊的质量;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分别在0.4218~8.4360 μg (r=0.9992)、0.2654~5.3080μg(r=0.9995)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7%、98.01%,RSD (n=6)分别为1.86%、1.62%.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定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作者:马灵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李德新教授治疗抑郁症经验研究

    抑郁症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临床主要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大众健康的常见疾患之一,因此,临床防治抑郁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脾脏在郁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德新教授研究郁证治疗多年,造诣颇深,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意义.

    作者:张欢;于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滋阴清热法治疗老年慢性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法治疗老年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慢性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米沙坦,实验组患者给予汤药竹叶石膏汤合二至地黄汤加减.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肌酐清除率(Serum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并比较经系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SCr、BUN、24h Upro均降低,Ccr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SCr、BUN、24 h Upro较低,Ccr及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滋阴清热法治疗老年慢性肾病积极有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SCr、BUN、24 h Upro,提高Ccr水平有关.

    作者:张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研究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108例脑瘫患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综合组患儿接受康复护理,1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干预效果、PALCI评分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水平的差异.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综合组治疗后PALC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综合组家长对护理干预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脑瘫患儿护理中实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几姿势位置、日常生活动作、移动能力、语言能力和智力的改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水平,对改善临床护患关系有重大意义.

    作者:初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人参皂苷-Rf诱导骨肉瘤细胞DNA损伤和修护受损的入成纤维细胞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PRf对骨肉瘤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是否具有细胞凋亡和DNA损伤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MG-63,U-2OS,HOS和SAOS-2)和人成纤维细胞;利用MTT法检测人参皂苷-Rf对骨肉瘤细胞系和人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再用彗星电泳和γ H2AX焦点实验检测人参皂苷-Rf诱导MG-63和U-2OS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后利用DNA梯度实验观察人参皂苷-Rf对受损人成纤维细胞的修护作用.结果:MTT显示人参皂苷-Rf对骨肉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f诱导骨肉瘤MG-63、U-2OS细胞凋亡和DNA损伤,随浓度和处理时间增加而显著增加;进一步发现人参皂苷-Rf可修复和保护发生DNA损伤和凋亡(MNNG诱导)的人成纤维细胞.结论:人参皂苷-Rf可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同时保护和修复受损的正常细胞.因此人参皂苷-Rf不仅可以作为抗癌药物使用,同时与其它抗癌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保护正常细胞,使抗癌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者:周青;项光刚;刘超群;刘春风;陈豪;刘进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疮灵液调控慢性创面金属蛋白酶表达促进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查疮灵液对慢性创面肉芽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注射模型,实验分为疮灵液组与对照组,疮灵液组以疮灵液覆盖创面,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隔日换药,术时、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创面照相测面积,取分泌物测TNF-α、IL-6含量及粒细胞总数,取肉芽测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与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结果:术后3~14 d,疮灵液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白细胞总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4d时,疮灵液组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TNF-α、IL-6含量于术后7d恢复正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d起,创面肉芽内MMP1、MMP2及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P9表达影响疗效显著,疮灵液对TIMP1未见明显影响;创灵液组在术后7、14d肉芽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疮灵液能够下调肉芽中金属蛋白酶含量,抑制慢性创面分泌物炎症因子分泌,并能够调节创面羟脯氨酸含量,从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作者:许岩磊;陈绪;卞卫和;姚昶;朱永康;朱小纾;陈佳静;叶小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天麻钧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观察分析两者结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肝阳偏亢型)患者181例.采用随机数字袁法,将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90例)和对照组(n=91例).对照组均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10 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饮水煎剂,1剂/d,分早晚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血脂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为7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压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血压晨峰现象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均优于对照纽,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发生人数基本持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洛丁新)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降压临床效果满意,血压、血脂明显改善,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闫海慧;王希利;孙明祎;王淑静;汲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辨证与体质辨识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食管癌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处的135例胃癌、食管癌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及中医体质的调查,并分析9种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四诊信息经聚类分析后胃癌分脾胃虚寒型(26例)、脾虚痰湿型(21例)、肝气犯胃型(13例)、胃阴不足型(17例)、气血两虚型(12例)5个证型;食管癌分为肝胃不和型(11例)、痰气交阻型(19例)、气阴两虚型(16例)3个证型.(2)偏颇体质中多见的体质为阳虚质35例(25.93%),气虚质33例(24.44%),气郁质20例(14.81%).(3)胃癌中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型、脾虚痰湿型显著相关(P<0.05);胃癌阳虚质与脾胃虚寒型(不论术后无癌及有癌)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脾虚痰湿型显著负相关(P<0.05);术后复发或转移的胃癌肝气犯胃型(P<0.01)和食管癌肝胃不和型(P<0.05)均与气都质显著相关.结论:胃癌患者出现的阳虚质与其本来体质相关,胃癌、食管癌患者的气郁质与疾病的修饰有关,气虚质可能是胃癌患者的主要病机基础.

    作者:纪立秋;殷东风;高宏;邢向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近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为常见的良性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该文从病因病机、证候证型、治则治法与方药、临床疗效研究4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赵凡;张春和;李焱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