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石蓝草煎剂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疗效观察

黄蕊;吴景东

关键词:荨麻疹, 石蓝草煎剂, 风热犯表
摘要:目的:观察石蓝草煎剂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72例风热犯表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石蓝草煎剂,西药口服;对照组30例,仅予西药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54.8%,对照组为33.3%;有效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70.0%.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石蓝草煎剂治疗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西药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金花葵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提取金花葵花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的方法,并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乙醇回流佳提取工艺为14倍量70%乙醇回流1次,120 min/次,金花葵花中总黄酮的含量为4.38%.结论:优化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作者:吴迪;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试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基本处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的人力资源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文章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期望为促进和实现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张亚男;景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构建《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基本、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等护理应用型人才,现对《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体系进行不断研究与探索,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护理实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刘伟;田静;孙茜;宋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刮痧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刮痧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研究.根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改善率和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JOA评分改善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当天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刮痧即时止痛效果优于推拿.结论:刮痧法和推拿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刮痧即时镇痛效果优于常规推拿.刮痧治疗简、便、易、廉、治疗频率低、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洁;徐桂华;姜荣荣;陈华;薛美玲;杨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论病案管理与医患关系

    当前病案管理中存在病案质量、病案管理等问题,病案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主动服务,主动服务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如何搞好医患关系、处理好因病案存在问题所引发的医疗矛盾和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是当前病案管理人员应该值得思考的问题.创新管理方式,变革服务理念,改进病案管理流程,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病案管理中的优质服务项目,从而达到医患和谐、社会和谐.

    作者:韩爽;金爱山;常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痰虚瘀三角理论”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初探

    近年来,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吾师临证多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得痰、虚、瘀三角理论,用以阐述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焦蕊;庞立健;吕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消栓饮对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消栓饮对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消栓饮组及低分子肝素组.建立创伤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兔模型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消栓饮组给予消栓饮灌胃,低分子肝素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周.检测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各组造模前后自身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数值均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消栓饮组及低分子肝素组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等指标较模型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消栓饮组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栓饮对大白兔DVT模型有较好的抗凝作用,能有效地防治下肢DVT形成,其作用机制与低分子肝素相类似.

    作者:肖清明;王勇;谭胜平;胡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脂代谢异常实验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与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明确发病机制,为防治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收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病例23例(实验组),髋骨关节炎病例21例(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肝功能、血脂六项、血液流变学、组织形态学的差异,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实验组谷氨酰转氨酶(GG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200/s(全血高切黏度)、30/s(全血中切黏度)、3/s(全血低切黏度)、HCT(红细胞压积)、ESR(血沉)、γc(血液屈服应力)、η c(卡松黏度)、HRV(全血高切还原黏度)、MRV(全血中切还原黏度)、LRV(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的空骨陷窝百分数和大脂肪细胞直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痰瘀蕴结型股骨头坏死与脂代谢异常明确相关,脂代谢异常可能会导致脂肪栓塞、脂肪细胞增殖肥大、骨细胞脂肪变性、血液呈高黏滞状态,终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作者:梁笃;陈群群;王海彬;周驰;董路珏;何建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从“治未病”角度探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作用,以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邹晓宁;张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施行针灸技能等级考试培养实用型针灸人才

    《针灸学》是一门特殊强调操作技能的临床学科.由于针灸技能评测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制约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借鉴国家外语等级考试的思路和模式,建立一套科学、标准、客观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针灸技能评价体系,并逐步开展针灸技能等级考试,对提高《针灸学》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针灸人才大有益处.

    作者:苏妆;王淑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多为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治疗难度大,现代临床治疗UC的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主要对近几年该病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庆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陈莹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总结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由于性激素水平降低而出现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的症状.陈莹教授认为本病以肾虚为主,还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因虚至瘀,善用补肾、健脾、养肝、活血化瘀之法治疗.举病例加以论述.

    作者:周丹;陈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风痛宁颗粒中粉防己碱含量

    目的:建立风痛宁颗粒中粉防己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痛宁颗粒中粉防己碱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0.3%二乙胺(80∶20);流速:1 mL·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80 nm.结果:粉防己碱进样量在0.0314~0.376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8%,RSD为0.7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粉防己碱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秀琴;吕佳;赵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通痹饮合剂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通痹饮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建立Freund's完全佐剂性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通痹饮合剂对大鼠关节肿胀度、血清白细胞介素-1 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通痹饮合剂低、高剂量对大鼠Freund's完全佐剂性关节炎的继发性足跖肿胀度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可抑制IL-1 β、TNF-α的异常升高(P<0.05,P<0.05).结论:肾通痹片可能通过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IL-1β、TNF-α浓度而发挥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顾欣;孙江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从《内经》看肝与卫气的关系

    作者结合《黄帝内经》原文及历代医家的认识提出“肝主卫气”之论,认为卫气的生成、性质、功能及运行都与肝有密切关系.

    作者:雷鸣;李水芹;王全林;陈钢;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兔耳模型上增生性瘢痕治疗研究进展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其治疗一直是困扰皮肤科的难题之一.该文检索国内外兔耳模型上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研究报道,探讨增生性瘢痕的新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张陶靓;陈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王雪峰教授治疗儿童慢性咳嗽临证经验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往往是医师认识不足的治疗难点,王雪峰教授在治疗方面善清肺热,并注重护阴调脾,调理肺胃之气,在具体用药治疗方面辨证施治,不仅从肺脾论治,在调护方面也尤为重视顾护脾胃,强调治疗调护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孔凡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论痞从肺治

    痞满是消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病位主要在脾胃,但亦与肺相关.肺与痞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文章介绍了痞从肺治的医学源流,并从气机郁滞、痰湿中阻、饮食停滞、胃阴亏虚及补肺固卫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赵珊;姜树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孙桂芝教授诊疗乳腺癌经验探析

    导师孙桂芝教授在乳腺癌的中西医诊疗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主张乳腺癌宜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佳,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应及早手术治疗,术后可在放化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扶正祛邪,防止其复发转移,常可取得较好疗效.根据“乳腺”在肝胃经之所过,晚期常“烂开如翻花石榴”,借鉴“疡科”诊疗思想,予以“清上扶下”为指导原则,通过疏肝和胃、健脾养血、益肾填精、抗癌解毒、祛腐生肌等法取得长期疗效.

    作者:顾恪波;王逊;何立丽;孙桂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70例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中医证型调查

    目的:分析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的病史、症状及体征,探讨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以期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选取487例7~12岁肥胖儿童,发放肥胖儿童调查表,并用SPSS19.0软件对合格的270份调查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证候分型标准分析出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中医证型分布为:胃热湿阻证(173例,占64.1%),脾虚湿困证(52例,占19.3%),肝郁气滞证(19例,占7%),脾肾两虚证(26例,占9.6%).结论: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病常见的证型为:胃热湿阻证、脾虚湿困证、肝郁气滞证、脾肾两虚证;常见症状与体征为:形体肥胖、喜食冷饮、出汗较多、口中异味、动则气促、手足心热、大便干结、消谷善饥;证型受儿童饮食偏好的影响较明显

    作者:张桂菊;赵晓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