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体会

谢德升

关键词:整体护理服务, 精神分裂症患者, 社会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3例,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精神病病情(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的变化.结果:护理前患者的BPRS和SD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和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导致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导致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主要为重度妊高症(30.0%)、胎盘早剥(25.0%)和产后出血(17.5%);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40例患者痊愈28例,好转8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要根据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证产妇安全.

    作者:张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术后切口延期愈合46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微波治疗术后切口延期愈合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切口愈合的措施.方法:回顾2009年1月到2012年11月46例术后切口延期愈合的临床资料,观察愈合情况.结果:经过微波治疗,46例患者均达到甲级愈合.结论:微波治疗能加快炎症的吸收,有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把水痘疱疹病毒进行培养和分离并且进行鉴定,得到的病毒样本可以用于水痘-带状疱疹疫苗的研究.方法:对9例带状疱疹病人皮损处的水疱液进行VZV病毒样品采集;把保留细胞Vero猴肾细胞、人胚二倍体细胞KMB17复苏,待生长情况良好以后移入24孔培养皿继续培养.分离阳性的样品液移入培养瓶继续培养,病毒扩增;感染细胞出现圆缩、融合、脱落等典型CPE后,用带状疱疹病人恢复期血清做间接免疫荧光测定可见感染细胞核内荧光体.结论:用Vero细胞从9例带状疱疹病人疱液中分离到2株VZV病毒,其中男1例,女1例.KMB17细胞未分离到病毒株.

    作者:李清;刘浩;杨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视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没有特效方法逆转和阻止病情进展.但早期进行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善认知功能、改善精神症状、心理社会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对延缓患者生活质量减退十分重要.

    作者:彭滔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门诊输液病人的护理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举措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的护理需求,指导护士如何提供优质护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病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200例病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患者对护士的及时迎接、健康教育指导、护士亲切热情的态度需求高.结论:针对调查结果,采取不同方式的优质护理服务举措,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梁晓英;祝金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药结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药结合对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5月到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就诊并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分别分析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气道反应性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鼻塞、流涕喷嚏等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下降、共振频率和气道粘性阻力明显降低、发生口干、嗜睡和精神不振等并发症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顾敏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0-2010年贫困山区孕产妇死亡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近十年来我县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死因构成及其他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0年收集的卫生常规报表及年报质量控制资料、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调查附件、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等.结果:2000-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89.51/万、154.94/万、188.91/万、164.32/万、140.17/万、178 36/万、72.6/万、0、48.63/10万、30.56/10万、14.84/10万,自2000年的189.51/10万降至2010年的14.84/10万,下降了92.17%,成效显著.孕产妇死亡率与经济和文化水平、计划生育政策、卫生资源和产科服务技术水平及交通和通迅等因素有关.结论: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建议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改善卫生服务设施,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率;加强对卫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知识技能水平;加强围产期的保健服务,及时发现和纠正高危因素的发生.

    作者:陈淑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过期妊娠与新生儿窒息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与新生儿窒息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6例过期妊娠分娩中出现新生儿窒息产妇临床治疗,通过产前B超监测,对妊娠周数、羊水量、分娩方式等因素与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过期妊娠时,随孕周的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羊水减少(羊水池≤3 cm)时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过期妊娠分娩方式中阴道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高,剖宫产是合适分娩方式.结论:过期妊娠会明显造成围产儿慢性缺氧致死亡,引起产后普遍营养不良.故建议过期妊娠孕产妇加强产前B超监护,适时终止妊娠,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李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期根治术联合中药在肛周脓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一期根治术联合中药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2005年1月-2012年1月这一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8例,治疗组采用仪器根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则仅采用一期根治术以生理盐水纱条引流,对两组患者术后脓的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脓肿复发率、肛瘘形成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肛周脓肿患者实施了一期根治术后配合应用中药熏洗灌注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而且有助于加快患者切口的愈合,缩短其住院时间.

    作者:农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保一卡通:利与弊

    实现全国医保一卡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民心所向.本文首先介绍了一卡通的基本情况,然后分别从其优势和弊端两方面进行了解说,终提出了建立适用于全国的包含养老、医疗、生育等基本保障的一卡通愿景.

    作者:刘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胎盘早剥及减少孕产妇并发症的识别与护理

    目的:减少孕产妇的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方法:严密观察胎盘早剥的症状,体征及时识别,准确的评估病情,快速纠正休克,采取适当的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结果:48例胎盘早剥患者全部存活,围产儿死亡6例,其中2例III度胎盘早剥致胎死宫内,1例孕<28周孕及3例早产均因产后出血休克,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新生儿评分均在7分以下抢救无效死亡.小结: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孕产妇的并发症,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作者:关相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术前护理干预、术中护理干预及术后护理干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中护理干预及术后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焦虑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程度为优、良的例数占22 22%(4/18),研究组疼痛程度为优、良的例数占78.95%(15/19),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其焦虑程度,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赵秀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骨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研究目的:通过提高医院的对骨科患者人性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来研究骨科患者对医院人性化护理的满意度和患者的恢复效果是否增加,从而来确定医院今后的改善方法和发作方向.研究方法:对近两年来医院骨科进行骨科治疗的80名患者进行创新性的人性化护理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再同以往的骨科疾病治疗服务结果进行效果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医院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实行,得到每个骨科治疗患者的良好评价和深受欢迎,深受公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接受服务的患者满意度由以前的78%上升到99%,满意增长幅度明显.讨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为骨科治疗的患者提供身体和心理上的优质的服务,而且对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方向和良好的公共知名度.

    作者:郭娜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分娩总产程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原则选取210例住院分娩的初产妇(除外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对照组(105例)按传统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5例)按优质护理模式(责任制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产妇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的概率,缩短产程,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乔晓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胸部急性创伤X线诊断观察

    目的:旨在加强对急性胸部创伤的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本组 58 例,均有较完整临床,X 线资料,对其主要 X 线征象从发生机理及病理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本病有 9 种常见的 X 线表现,其发生率是:肺部渗出性改变 41% (23/58),肺血肿 3.4% (2/58),肺囊肿 3.4% (2/58),肺不张 5.2% (3/58),血气胸 44.8% (26/58),气胸 20.6% (12/58),纵隔及皮下气肿37.9% (22/58),创伤性膈疝 3.4% (2/58),肋骨骨折 87.9% (51/58).结论:所有急性胸部创伤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X 线表现,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姚茂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展望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早在1672年由William 等人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每年约有1.63/100000的人患此病,总的患病率约为10.82/100000 贲门失弛缓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常见于20-50岁.此类患者常表现为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不良,因此临床上常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误吸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消瘦.此类患者X线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段呈对称的漏斗状狭窄,边缘光滑呈鸟嘴样改变,而食管体部则呈不同程度的扩张.

    作者:李建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6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和他汀类治疗组,观察二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及其治疗结果,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比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良好选择.

    作者:赵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完善我国异地就医管理的相关问题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异地就医的人数逐渐增多,社会各界也逐渐的对异地就医的相关情况进行关注和重视.如何完善和加强我国异地就医的管理控制,成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就异地就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实现异地就医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为人们群众创造一个方便、舒适、快捷、高质量的就医环境.

    作者:冯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体会

    自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们采用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波;李云峰;蔡浩;彭友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脏外科术后补钾的相关护理进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由于有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导致术后出现低钾血症,易引发内环境紊乱而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将会危及患者生命.但也不可盲目输入,以防出现高钾血症,所以适量的补钾并严格监测成为临床研究与护理重点.本文主要是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低血钾的原因,各种不同的补钾途径及相关的护理监测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徐筱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