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析

张榕君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治疗方法, 推拿方法, 联合应用,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性价值,推动颈椎病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展开.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6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其中治疗1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联合,治疗2组采用单一针灸治疗,治疗3组采用单一推拿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总体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组(98%)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89%、87.5%)(P<0.05).结论:临床实践证明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肯定,打破了两种方法的单一限制性效果.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病区药房的发展

    药房是各个医院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为提高医院综合实力,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加强药房管理,提高药房服务质量是医院发展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概述住院药房各部分近年新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合理的服务,更好地协助临床工作.

    作者:王文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血管超声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下肢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冠心病的发生和病变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前的下肢心血管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内径和斑块的形成,再经冠脉造影检查,并且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86例,观察组520例,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124例(观察A组),多支病变组396例(观察B组).结果:经检查观察组患者中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观察B组患者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管腔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斑块检出之间表现为正相关.结论: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下肢血管动脉硬化对于冠心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蒋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梗患者心理护理特点

    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介绍了脑梗缓则的心理护理特点,供同行参考.

    作者:高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以来的三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多数都以已婚育龄群众为目标人群,而对广大的青少年关心较少.目前,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状况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计划生育性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仍面临覆盖面狭;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因此要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有:扩大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在性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优势;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性健康教育体制.

    作者:褚洁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性糖尿病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探讨妊娠性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特点,并对比观察胰岛素泵及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龚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探究肝病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是肝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据统计,肝病患者中50%-98%采用静脉输液,输液天数平均40d.由于肝病病程较长的特点,使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比较多.如何为患者提高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王小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我院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健康情况、各项功能水平及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5).结论: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信心和适应性、维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提高自理能力,使患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沈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诊救治脑外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脑外伤的急诊救治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48例脑外伤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及护理、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意识、瞳孔和血压变化、颅内血肿与脑疝的病情观察、供氧及吸痰.结果:48例患者中,33例完全康复;7例通过手术治疗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生活;6例外伤性痴呆;2例死亡.结论:及时的救治、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对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治愈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位护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后遗症期并发的肺部感染.卒中相关性肺炎是住院死亡率增加、出院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相关性肺炎是导致卒中患者病情恶化、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卒中相关性肺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因此应开展规范化护理措施.我们对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0例SAP进行体位护理的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冀凤琴;张宝光;李学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血液常规检查的结果受何种因素影响,从而提高血液常规检查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对诊断的各种血液病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08年至11年到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然后进行分析比对,总结得出不同部位对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对60名健康志愿者采集血样,然后加入肝素抗凝剂,然后在室温下0min,30min,2h,6h的时间对血样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对比得出采样后时间延长对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并对另外的60名志愿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病史,服药情况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得出其他各种影响体检者的血液常规检查结果的因素.结果:末梢血和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都有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小时内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各种血液参数和即刻测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6小时后测定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各种血液参数和即刻测定产生了统计学差异(P<0.01).对另外的60名志愿者各种生理状况以及血液参数进行分析得出,志愿者吸烟,饮酒,精神因素,年龄,性别,种族,服药状况都对其血液参数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结论:体检者的血样分析时间,抽血部位,体检者的精神状况,生理状况都会对血液常规检查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血液常规检查中,要尽量排除上述各种因素,即使无法排除时,也要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从而避免误诊的发生.

    作者:罗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析护患沟通对护患纠纷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预防疾病和护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患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的法律意识,由此社会上的护理纠纷事件不断地上升.为了能够有效地遏制这些护理纠纷的萌芽,通过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观察研究,我们发现造成这些护理纠纷的大多是由于护患之间不能有效地沟通.所以真正由于护理自身原因造成的护患纠纷极少.所以要想对护理纠纷进行很好的预防,需要对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加强,将两者关系给搞好.

    作者:姚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90例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发生腹部手术后可能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给给予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B组给予兰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C组给予沐舒坦+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三组治疗后均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三组治疗及护理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效果优于兰苏及常规治疗,辅以综合护理,患者多可获得满意预后,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译萱;张维;陈阿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无创通气在救治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方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进一步探讨无创通气在救治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方面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42例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救治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本组研究的42例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后,血气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救治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无创通气的救治方法的临床实际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曹晓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28例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到2011年9月治疗的128名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腹股沟疝患者分随机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并分析手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8个月.结果:所有病列安全顺利的完成手术,没有死亡病例.对照组的疗效指标都次与实验组,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实验组高.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比传统的治疗方法优越,且可以减少腹股沟疝的复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马树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在产科的预防性应用

    目的:了解产科剖宫产病人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并为抗菌药物在产科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物利用研究中的回顾性方法,对产科剖宫产病人选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频度、用药疗程等作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全部为预防用药,其中,联合用药占2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98%.结论:妇产科剖宫产病人选用抗菌药物种类、给药时机、用药频度、用药疗程基本符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作者:安俊芹;李淑红;张瑞红;康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盐酸丙卡特罗片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为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口服,连续治疗5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丙卡特罗片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力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影响血脂检测因素的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的人群越来越多.血脂检查已成为人们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高血脂人群的长期监测的指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临床诊断和营养研究的重要指标,临床常规的血脂检测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 、载脂蛋白B(APOB) 及脂蛋白(a)[LP(a)].血脂的准确测定不仅依赖于分析步骤的准确掌握,而且与分析前各种因素的控制密切相关[1],本文就血脂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作一综述.

    作者:韦小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我院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三年我院收到的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7类36个抗菌药物.222例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作者:唐艳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浅谈急性胃炎的成因、预防及治疗

    一般来说每年夏秋季是急性肠胃炎发作的高峰期,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一旦粗心,细菌、病毒就会侵入肠胃.急性肠胃炎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 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本文简单谈一下急性胃炎的成因、预防及治疗.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干出血一例临床治疗分析

    脑干出血系临床急危重症病例,又以桥脑出血为凶险,死亡率极高,二级以下医院很难承担这样的救治任务,通过本案说明,只要诊断明确,救治及时,处理得当,基层医院同样有能力处理急危重病症.

    作者:张玉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