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芝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33例,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精神病病情(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的变化.结果:护理前患者的BPRS和SD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和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效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谢德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常用抗生素所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0例由抗生素引起药物热的病患的病情与用药情况,讨论研究常用抗生素致药物热的临床表现.结果:抗生素致药物热的症状较多样化,临床表现复杂,停用疑似引起药物热的抗生素药物之后,患者的体温即恢复为正常水平.结论:抗生素是引起药物热的常见药物,临床诊疗需要谨慎判断可能导致药物热的抗生素等药物.
作者:路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目的是了解社区高血压病人对与高血压知识的了解及需求情况,以利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偏向于高血压病的特点、原因及危害和膳食的指导.而对随访的时间和家庭护理这方面的知识需求不大.受教者倾向于个别教育和面对面的教育方式.
作者:汪八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三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现今社会,每年死于宫颈癌的女性人数越来越多,全世界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宫颈癌,而我国女性每年因宫颈癌死亡的人数几乎占了所有死亡率的高.我国宫颈癌分布主要在中部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的持续感染相关.它是由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逐步发展形成的,其发生发展过程经历了 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的阶段.
作者:李维芝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腐蚀变化造成了与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增加,尤其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上四大慢性疾病之一,因其具有发病率高、合并症多、治愈难以及危害严重的特点而被人们所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病现状对其诱发因素及护理体会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以此来促进我国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的防治手段.
作者:杨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痛经病人,随机分为中医合针灸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每组各26例.中医合针灸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西医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结果:中医合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西医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比较中医合针灸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时间和症状缓解过程中也存在明显差异(P <0.01).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中药合针灸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
作者:钱佩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对于高血压控制非常重要,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干预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里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作者:杨森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43%,对照组满意度为76.79%,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食管癌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早在1672年由William 等人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原发性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每年约有1.63/100000的人患此病,总的患病率约为10.82/100000 贲门失弛缓症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常见于20-50岁.此类患者常表现为食管体部正常蠕动消失,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松弛不良,因此临床上常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误吸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消瘦.此类患者X线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段呈对称的漏斗状狭窄,边缘光滑呈鸟嘴样改变,而食管体部则呈不同程度的扩张.
作者:李建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喉镜、胃镜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明确诊断,18例慢性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给予应用抑酸药、促动力药和华素片含服治疗前后症状及检查结果改变情况.结果:11例(61.2%)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咽部、喉部杓间区充血明显减轻;4例治疗后好转呈间断发作;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详细的临床问诊、喉镜和电子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检查有助于确诊反流性咽喉炎.采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章晓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患者,男,54岁,因转移性腹痛1天入院,外院超声提示阑尾炎.患者1天前突然右上腹疼痛, 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中未见血液.后出现全腹转移性疼痛,伴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既往有胃病史,无手术史.体格检查: T 38.5℃,P 90次/分,R 21次/分,BP15/10kPa.患者呈急性痛苦面容,巩膜与皮肤无黄染,腹部稍膨隆,未见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全腹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以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腹部立位片提示部分肠曲积气,无液平存在.本院超声检查:患者餐后,胆囊区未见正常胆囊声像图.右侧腹探及一壁稍厚条索状无回声区,大小约11.1×3.6cm,内透声较差,边界欠清,其周可见无回声带(见图1).超声提示:右侧腹无回声团块,疑阑尾脓肿.化验检查:白细胞13.3×10.09/L,中性粒细胞80%.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下腹一紫黑色囊性肿块,逆时针扭转270°, 张力高,表面有少量纤维素样渗出物附着,向上追踪发现为扭转胆囊,呈游离状态,探查回盲部阑尾炎症不明显.术后诊断:胆囊扭转坏疽并腹膜炎.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1 研究背景1.1 糖尿病的概念及其背景知识: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或)胰岛素靶细胞代谢作用的缺陷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1].
作者:李俊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面高作为评价正畸治疗后颜面美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备受正畸医师关注,学者们就正畸治疗对面高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拔牙矫治、上颌快速扩弓、功能矫治等正畸治疗对面高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喻珊;杨四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的护理需求,指导护士如何提供优质护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门诊病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对200例病人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患者对护士的及时迎接、健康教育指导、护士亲切热情的态度需求高.结论:针对调查结果,采取不同方式的优质护理服务举措,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及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梁晓英;祝金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压疮是慢性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此类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积极治疗,更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精心护理.本文通过对30例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的概述,探究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陆兰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人对近年接诊的60例骨关节黄水病患者,用蒙医药浴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朝格毕力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临床对阿昔洛韦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成人水痘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诊断成人水痘患者70例纳入本试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阿昔洛韦软膏外用治疗,两组均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结果:2周治疗后,观察组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5.10±0.89)d 和(7.96±1.39)d,对照组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分别为(6.93±1.36)d 和(9.67±1.17)d,观察组结痂时间和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7.14%,对照组有效率为 85.7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软膏外用联合阿昔洛韦静脉输液治疗成人水痘明显缩短结痂时间,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汪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分析上消化道内科护理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疾病进行的内科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常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其应对之策.结果针对常见问题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明显,患者恶心呕吐、腹痛、上消化道出血和焦虑常见问题得到明显的纠正,护理前后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针对常见问题实施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上消化道内科护理效果.
作者:龚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消化性溃疡是一类以反复发作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主要的病理因素为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及胃蛋白酶自身消化了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导致黏膜组织损伤,并加以多数伴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抑酸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胃粘膜保护剂等,目前以三联方案(两种抗生素加质子泵抑制剂)和四联方案(三联方案加铋剂)为公认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应用新型抗早孕药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于临床,对46例妊娠12W-22W健康妊娠妇女实施口服药物引产,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7.8%,完全流产率为93.5%,且产程短、产后出血量少、痛苦小、无明显副作用发生,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中期妊娠引产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周小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